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电热爆炸定向喷涂法制备钼涂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电热爆炸定向喷涂新方法在45#钢基体上制备了钼涂层。借助扫描电镜以及能谱仪对涂层的组织结构、形貌以及涂层成分进行了分析。借助显微硬度测试仪对涂层硬度进行了测试。利用图像分析软件对涂层的晶粒尺寸进行了测量。实验表明:涂层组织晶粒细小,涂层硬度提高,HV值最大到达14110MPa,为原始硬度的3倍,且涂层致密,孔隙率低。能谱分析表明,喷涂过程没有发生氧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钟颖虹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08,29(6)
采用电热爆炸喷涂法在DZ125高温合金表面制备了NiAl涂层,研究了该涂层1050℃下的循环氧化行为.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显微硬度计对热循环后的试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NiAl涂层致密、晶粒细小、与基体结合良好.涂层在1050℃热循环后其表面生成了致密的Al2O3氧化层,这层Al2O3保护膜能阻止氧向内扩散,减缓内层的氧化速率,从而起到了保护基体的作用.经热循环后,基体与涂层的硬度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4.
FeA1系电热爆炸等离子体喷涂层高温耐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金属导体FeAl系合金箔,电热爆炸产生的瞬间高能量冲击波效应,制备FeAl、FeCrAl、FeCrAlRE等离子体喷涂层。通过涂层SEM等检测,可以看出涂层致密,同时涂层与基体可以形成冶金结合层,涂层与基体之间存在明显的过渡层。经高温氧化、氯化、硫化耐蚀性测试,得出3种等离子体喷涂层的腐蚀变化规律,从而优选出耐高温腐蚀的FeCrAlRE电热爆炸等离子体涂层。 相似文献
5.
6.
7.
采用电热爆炸喷涂和等离子喷涂联合制备热障涂层,以电热爆炸喷涂法在DZ125合金表面制备NiCoCrAlY粘结层,以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陶瓷顶层。利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仪对所制备的粘结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热爆炸喷涂的粘结层与基体结合良好,喷涂态的粘结层的相主要由Ni3Al组成。采用联合法制备的热障涂层,在喷涂态的陶瓷层、粘结层、基体3者结合良好,界面清晰。在高温热循环过程中,粘结层/陶瓷层界面间生成了连续、致密的Al2O3膜,阻碍粘结层的氧化。粘结层/TGO界面产生平行于界面的裂纹,是导致热障涂层失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利用自制的电热爆炸超高速喷涂装置在GH3039高温合金基体上制备了NiAl-TiC复合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及能谱分析仪(EDS)对涂层的相组成、形貌和组织成分进行了分析,对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进行了测定,并利用显微硬度计测定了涂层硬度.结果表明,涂层仅由NiAl和TiC两相组成,没有新的相和氧化物生成;涂层致密均匀,没有分层现象,基体与涂层间发生了元素扩散现象,为扩散-冶金结合.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大于112.25 MPa,涂层的硬度平均在900 HV0.5左右. 相似文献
9.
采用电热爆炸定向喷涂工艺在45号钢基体上制备stellite6合金涂层。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图像分析软件等对涂层厚度均匀性、孔隙率,显微组织、晶粒度以及涂层基体界面结合情况进行了分析。借助显微硬度仪对涂层的硬度进行了测试。对不同尺寸喷涂材料所得涂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不同尺寸喷涂材料制备的涂层组织晶粒均大大细化,涂层孔隙率都比较低;小截面积的喷涂材料制备涂层的厚度均匀性好于大截面的喷涂层;涂层与基体界面结合良好,在界面附近发生了扩散现象;涂层硬度均远远高于原始stellite6喷涂材料硬度,最高分别达到997HV和738HV,为原始硬度的2~3倍。且小尺寸喷涂材料涂层硬度高于大尺寸喷涂材料涂层硬度。 相似文献
10.
11.
电热爆炸喷涂的发展及其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电热爆炸喷涂是一种新型的表面工程技术,可用于零件内孔以及外表面的耐磨、防腐涂层的制备.电热爆炸喷涂反应可形成冶金结合层,同时涂层为微晶、纳米晶组织结构,这些特点提高了涂层的强度和塑性、耐磨性和耐蚀性.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如何研发高稳定性喷涂装置、如何解释电热爆炸喷涂反应机理、如何提高喷涂效率、如何降低喷涂成本等一系列问题.若上述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将极大的拓展电热爆炸喷涂工艺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以Al粉和Ni粉为主要原料,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制备Ni—Al基金属间化合物。绘制了热爆反应曲线、描述了热爆反应的过程,分析了热爆反应机理及产物的显微组织特征,研究了热爆反应的边界条件以及各种反应参数对热爆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升温速率和颗粒尺寸对热爆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提高升温速率、减小颗粒尺寸均可缩短热爆反应的起始时间,降低热爆反应的起始温度。初步确定了反应起始温度低于Ni—Al系的最低共晶温度(640℃),Ni—A1系的热爆反应是由固一固扩散反应引发的,Ni-32Al的反应产物为单相、均一的NiAl相。 相似文献
16.
采用连续送丝的管约束电爆喷涂方法,进行钼丝的电爆喷涂实验,分析不同初始充电电压和喷涂距离所得涂层的结合强度,以及涂层表面形貌和截面特征。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喷涂距离范围内,可获得完全由液态金属撞击基体表面形成的液态喷涂层。根据VDI3198检测标准,液态喷涂层的结合强度属于HF-1~HF-3级。随着喷涂距离的增加,喷涂材料中掺杂的固相颗粒增多,所得涂层的结合强度变小。初始充电电压升高,获得液态喷涂层的最大喷涂距离减小。 相似文献
17.
采用瑞利波的特性评价了类金刚石涂层的质量.制备了3种试样,无涂层试样,完好试样,缺陷试样.得到了3种试样的瑞利波群速度频散曲线.结果表明,由于无涂层试样的群速度在不同频率下不变,表明该测量结果是可靠的.由化学气相沉积制备的类金刚石涂层的频散曲线表明,涂层对群速度有一定的影响,完好试样的群速度与缺陷试样的群速度随着频率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泄漏瑞利波可以很好地作为评价类金刚石涂层质量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