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衢江(金华段)航道位于钱塘江中上游,姚家枢纽是衢江(金华段)航运开发项目最下游的一个梯级。为减少支流浸没影响,枢纽坝址上移,导致富春江大坝回水无法与姚家枢纽下游水位相衔接。因此,枢纽下游约7 km航道需通过深度开挖才能满足通航水深要求。为了维持人工航道的稳定性,工程采取设置拦沙槛的措施来防止或减少航道淤积。由于拦沙槛长度较长,平面尺寸较大,可能对泄洪产生不利影响,为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数模与物模分析相结合,综合评价工程对防洪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清水水电站位于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县城以西11.2 km的洮河干流上,为河床式水电站。根据枢纽工程的布置特点及施工强度进行分析,结合坝址处自然地理条件,计划枢纽采用河床内分期导流方式。根据"先厂后坝"和"先坝后厂"的施工顺序,从工期、投资等方面进行了两种导流方案的比选。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的回淤监测资料表明,航道回淤强度大小和潮汐动力强弱存在较好的负相关关系,即大潮-中潮-小潮过程(动力减弱期),北槽实测回淤强度大;而小潮-中潮-大潮过程(动力增强期),北槽回淤强度则变小,目前的疏浚工程仅考虑大通流量的影响而忽略了外海潮汐的贡献,疏浚强度的安排明显与回淤强度不匹配。根据疏浚强度、回淤强度、潮汐动力间的相关关系来看,未来可深入研究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潮汐动力过程和疏浚安排对回淤强度的影响,探索"疏浚-回淤"与"大通流量-外海潮汐"间的制衡关系,以及该关系对航道的宏观、微观冲淤环境的影响,这样才有利于寻找出一套较为合理的疏浚力量配置管理原则,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疏浚效率,为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资源的优化配置及航道减淤提供新的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4.
李菁  翟高勇  李丽  赵雪峰  齐非凡 《治淮》2023,(12):19-21
姜溱河是里下河地区兼引水、排涝及通航的综合性区域骨干河道,利用里下河腹部地区水力模型对排涝、供水工况下姜溱河不同河道整治疏浚方案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分段治理方案可以满足区域治理对姜溱河排涝、供水能力的要求。通过河道整治工程可以提高河道排涝标准、缓解农业用水矛盾。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地质条件、工程施工条件、工程投资、运行安全等方面对单洞方案和单洞+溢洪道方案进行比选分析,方案二具有灌溉引水和调洪运行保障程度高,运行安全等优势,因此选择此方案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6.
航道工程建设是在水域内施工,在建设过程中,由于水体扰动、水域面积占用等行为,对水质、水生态、水文、河底地形等产生一系列影响,尤其是对水生态环境敏感区的影响。结合多年广西内河航道建设对水生态环境影响的经验,分析航道建设对广西内河常见的水源保护区和鱼类"三场"两类水生态敏感区的环境影响,并提出了有效应对措施,为后期航道建设对水生态环境敏感区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陈建  陈晨 《人民珠江》2020,41(3):91-97
以卡普斯浪河温泉水库建设为研究对象,针对温泉水库下游多处水利工程及河道从山区河流向平原河流过渡的特点,采用一维水动力计算模型与二维水动力计算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温泉水库建设对下游河道水文情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一维水动力计算模型与二维水动力计算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客观反映从上段窄深的山区河道到下段宽浅多汊的平原河道的过渡区域的水动力变化,并用于该区域水文情势变化研究。由于温泉水库的蓄水运用,在汛期8月份,水库下游河道流量明显减少,河道断面的水深、水面宽、流速都明显减小,在主要的农业灌溉用水期(3—6月),水库下游河道流量则普遍增加,相应河道断面的水深、水面宽、流速都相应增加。温泉水库建设对其余月份的水文情势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兴建依兰航电枢纽工程,库区回水将对松花江干流依兰县-通河县江段的引水工程、排水工程和防洪工程产生一定的影响,库区内水的排泄问题是该项工程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松峪水库枢纽工程区内的地形、地质、水文、泥沙、当地材料、移民占地等建设条件和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分别针对坝址、坝型提出五个水库枢纽布置方案进行方案比选,并得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0.
针对航道整治工程方案与工程布置情况以及途经的河道为河、湖串通的河网,在进行防洪评价水文分析计算时先对航道整治工程逐个进行阻水分析计算,再将各单个工程阻水作局部水头损失利用河网水力学计算模型进行沿程水面线计算,分析壅水高度与过洪流量变化,为防洪补救措施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陈黎明  陈炼钢  李褆来  陆昊 《水资源保护》2022,38(6):162-167, 174
为充分利用湿地的净化功能,以某城市湿地公园为例,构建了二维水动力模型并引入水龄计算模块,取网格尺寸3~5m,对湖区进行了精细化概化,并对不同工程分布方案下湖区水动力状况及水体交换特性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方案2和方案3中湖区水体流动性及水动力状况空间分布相对较优,仅在中部湖区和多塘净化3区的中部局部水域存在滞水区;为进一步改善这些局部区域的水动力状况,建议在水体相对滞缓的水域布设推流曝气设备,加强水体流动和水体交换能力。通过数学模型计算,结合其他因素可确定具体的调度方案,为湖区水系连通及生态补水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2.
1194年黄河决口,主流在淮阴夺淮,淮河入海受阻,造成淮河流域洪、涝、旱灾害频繁。淮河来水留滞洼地,形成洪泽湖,成为淮河下游调洪、调蓄水库。1949年江苏开始治理淮河,取得1954年淮河大洪水防汛胜利,但淮河下游的洪水出路仍未妥善解决。1959年开始江水北调工程,补充淮水不足,水资源供应有了改善,淮河下游地方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已开始实施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将淮河下游江苏段既作为水资源调出区,又作为调入区,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该区的可用水资源,将导致淮河下游流域水不安全。河湖分离的目的是要降低淮河行洪水位,使中游淮北平原涝水能自排入淮河,新建低水行洪入海的淮河不仅工程量巨大,还因上、中游已建水库留滞了60%~70%的平均年径流量,致使入海的平均地面径流量将难以维持入海感潮河段不被淤狭,使河水位抬高,中游淮北平原涝水仍将无法自排入淮河,而且导致失去洪泽湖水源,已建的入江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入海水道等不再能分泄淮河洪水和利用洪水资源。建议采用机械抽排,有把握解决淮北平原排涝入淮河,且投资少、风险小、见效益快。  相似文献   

13.
利用整治线宽度确定的统一公式,以碾子湾、陆溪口及武桥水道为例,分别计算了各水道的整治线宽度。碾子湾水道和陆溪口水道计算结果与工程设计基本一致,武桥水道采用本文方法能够得到整治前后流量调整比例。应用实例均表明平衡系数公式为系数确定提供了依据,统一公式能够用于复杂整治河段整治线宽度确定。  相似文献   

14.
结合黄河下游冲淤型河段两个水文站的实测水沙资料,用非线性分析等方法,找出影响河道水位的主要非线性影响因素,在水位拟合模型的基础上,得出水位预报模型,实现水位过程的非线性预报。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阶段塔里木河下游生态恢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措施,包括:合理配置输水时间、方式,以适合塔里木河下游主要植被的生长特点,实现输水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发挥人工辅助在生态恢复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增加土壤种子库数量,以提高生态输水的利用效率,实现生态恢复的规模化;保证一定的输水水量,以满足恢复下游地区水文循环的要求,降低土壤盐碱度,为植被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采取教育、政策、法律相结合的方式对人们的思维和行为进行引导和约束,从而为下游地区的生态恢复提供有效保障.希望这些方法能为塔里木河下游生态恢复工作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6.
长江南京以下河段深水航道整治基本原则与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南京以下河段江阔水深,航运自然条件优越,通过河床条件的归类分析,结合航道现状和沿江两岸外部需求及限制条件,表明南京以下河段具备建设12.5 m深水航道的良好条件,但同时航道整治还存在一些疑难问题.进而从河道综合治理与利用出发,提出了深水航道整治的基本原则,并针对河床条件较差、碍航严重的典型浅滩河段,提出了初步的整治思路及相应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进入90年代以来,黄河下游河道连续发生断流,且有初始时间提前、时段延长、河段向上延伸的趋势。黄河断流给下游及沿黄地区带来不利影响,对黄河下游防洪和生态环境也造成威胁。要避免和缓解断流发生,必须大力开展节约用水,实现国务院批准的分水方案以法管水;在枯水年、枯水季节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调度;积极兴建干流调蓄工程,提高黄河水资源利用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8.
河流生态目标决定河流管理与保护水平.但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导致生态目标难以确定并量化成可以实际调控的变量。由于水流是河流生态系统的主导变量,通过建立一系列指标或指标体系,对与生态有关的水文特征的变化进行分析。量化河流生态水文目标,可以作为实施河流管理的可调控变量,指导河流的管理与生态修复实践。采用这一思想.对受三峡工程影响的长江中游进行了河流生态水文目标的探索,提出了四大家鱼的生态水文目标.并进行量化分析,为三峡生态调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河道生态流量基本理论方法,针对长江中下游河道实际情况,选取宜昌站和汉口站作为控制性断面,采用改进河道湿周法计算长江中下游各河段最小生态流量,进一步根据鱼类产卵繁殖所需流速,估算了长江中下游各河段的适宜生态流量,并利用Tennant法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计算结果为,宜昌、汉口站断面的最小生态流量为2315m3/s3、124m3/s,分别占多年平均天然流量的16.7%、13.8%;宜昌、汉口站断面的适宜生态流量为8154.7m3/s1、6663m3/s,分别占多年平均天然流量的65.7%、73.6%。该研究结果为长江中下游的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及水资源科学配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期库区及下游水环境状况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监控污染 ,保护环境 ,减轻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1997年 3月开始对小浪底工程库区及下游影响区水质进行监测。 5年的监测表明 ,小浪底库区及下游影响区水质主要受耗氧有机物污染 ,干流污染重于支流 ,非汛期污染重于汛期 ,水质主要受上游来水水质、库区污染源、工程施工以及水量变化的影响。随着工程施工结束以及库区开发活动的开始 ,上游来水水质和开发活动可能产生的污染将成为影响小浪底库区及其下游影响区水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