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庞英会  任善国  李建 《水泥》2023,(5):38-41
利用不同易磨性或自身细粉含量高的混合材,在生产实践中,通过在线颗粒分析仪检测数据、对比试验,探索调节立磨水泥颗粒级配方法,以使粒径<3μm的是石灰石、窑灰、矿渣粉颗粒,3~32μm的是熟料颗粒,>30μm的为矿渣颗粒,提高熟料的利用率,解决了水泥适应性问题,拓宽了立磨水泥颗粒级配,为立磨终粉磨的使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水泥颗粒级配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胡如进  李琳  王善拔 《水泥》2005,(8):15-17
0引言随着新标准的实施,我国水泥的细度有了很大提高,P·O32.5和P·O42.5水泥的比表面积大约在350 ̄380m2/kg。有专家认为“我国水泥由于细颗粒含量少,普遍远离Fuller曲线”[1]。但从混凝土界却传来另一种不同的声音。美国的Burrow s在他的专著《混凝土中的可见与不可见裂纹》中列举了大量高强混凝土由于大的收缩、自收缩和温度变形以及接近于零徐变引起的结构物严重开裂的实例,以及低强度混凝土却耐久的案例,提出“即使渗透性很小的高强混凝土当存在裂纹时,裂纹成了侵蚀介质进入混凝土的便捷通道”[2]。我国著名混凝土专家黄士元对水泥…  相似文献   

3.
正0引言水泥颗粒级配影响因素很多,如物料的配比、物料的易磨性、产成品细度控制、粉磨工艺系统的配置、工艺参数的控制等等。影响粉磨工艺因素也有多种,如粉磨工艺系统配置有辊压机半终粉磨、立磨、双闭路联合粉磨、单闭路联合粉磨、闭路磨、开路磨等等;水泥磨钢球级配是否合理;循环负荷与选粉效率、风速、风压的控制等等。1水泥磨钢球级配与水泥颗粒级配关系研究我公司为Φ3.8m×12m双仓闭路水泥磨,前配140-65辊压机。就水泥磨钢球级配与水泥颗粒级配关系研究方面,笔者主要分以下四个阶段实施。  相似文献   

4.
水泥粉磨的进程直接影响着水泥生产的成本和质量,也会影响能耗和生产成本的高低。通过优化水泥颗粒级配,水泥磨台时产量提高了5~10 t/h,单位水泥电耗下降了4~6 kWh/t,吨水泥节约电费1.58~2.36元,水泥颗粒级配更加合理,产品性能更加适用于商品混凝土。  相似文献   

5.
水泥粉磨的进程直接影响着水泥生产的成本和质量,也会影响能耗和生产成本的高低。通过优化水泥颗粒级配,水泥磨台时产量提高了5~10 t/h,单位水泥电耗下降了4~6 kWh/t,吨水泥节约电费1.58~2.36元,水泥颗粒级配更加合理,产品性能更加适用于商品混凝土。  相似文献   

6.
SA水泥厂一台Φ3.0×13m开流高细水泥磨投产后,磨机系统运行平稳正常.各项技术指标达到设计能力.水泥磨台时产量在45~48t/h,比表面积>360m<'2>/kg.3~32μm水泥颗粒含量在63%~65%.混合材掺量达到40%~45%,其中工业废渣掺量>35%,为综合利用,减免增值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创造了较好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灰色系统在优化水泥颗粒级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水泥性能试验的特点确定预测效果的计算方法,将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水泥性能试验的评价和优化,其结果能为决策提供多方面的信息。文中给出了评价和优化和优化水泥性能的应用实例,最后确定了辊压磨终粉磨水泥最佳颗粒级配的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8.
侯坤 《四川水泥》2006,(3):8-12
随着水泥新标准的实施,水泥实物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预拌混凝土早期裂缝现象更加严重。笔者根据几年来对水泥样品的颗粒测试工作和对不同颗粒测试仪的了解,以及水泥行业颗粒测试仪应用的调查,认为只有让测试者了解颗粒测试的一些相关知识,和不同颗粒测试仪的原理及粒径的表征方法,才能使水泥的最佳级配组成形成共识,使颗粒测试技术进一步提高。因此,现就水泥颗粒测试有关知识向大家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长期试验研究证明,水泥颗粒级配对水泥性能有很大影响,目前比较公认的水泥最佳颗粒级配为:3μm~32μm颗粒对强度增长起主要作用,其间粒度分布是连续的,总量应不低于65%;其中16μm~24μm的颗粒对水泥性能尤为重要,含量越多越好;〈3μm颗粒易结团,不要超过10%;〉65μm颗粒活性很小,越少越好,最好没有。  相似文献   

10.
水泥中的颗粒分布及其优化对水泥以及混凝土强度、性能及外加剂适应性的影响,包括不同的粉磨工艺对水泥产量、质量特别是能耗的影响,越来越受到水泥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激光粒度分析方法改变了传统水泥仅凭细度(筛余)和比表面积进行粉磨质量参数控制的思路。激光粒度分析可非常直观地显示水泥成品的颗粒分布范围,对调整水泥颗粒级配、稳定控制产品质量,特别对在利用工业副产品资源降低水泥生产成本方面带来很大便利。  相似文献   

11.
掺细磨混合材水泥颗粒级配与水泥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实验室测试了粗、细组分分别粉磨的多组水泥试样的颗粒级配和水泥性能。结果表明,在8~24μm和32~48μm两个粒径范围内的颗粒含量高的水泥试样,其强度也高。即水泥颗粒的分布尽量控制在几个不同的范围,且每一范围越小(颗粒越集中),对水泥强度越有利。  相似文献   

12.
磷渣颗粒级配与磷渣水泥强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3个工厂的磷渣,按粉磨时间序列处理成若干不同颗粒级配的试样,配制成一系列磷渣硅酸盐水泥(磷渣掺量均为30%),进行胶砂强度检验。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磷渣各粒径范围颗粒含量与水泥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磷渣中含磷量不同,磷渣的颗粒分布对水泥各龄期强度的影响也有很大差异,即磷(P2O5)质量分数为3.5%,粒径<10μm的磷渣颗粒对强度有削弱作用;磷(P2O5)质量分数为1.44%,粒径<10μm的磷渣颗粒对强度有增强作用;磷(P2O5)质量分数为2.64%,粒径<10μm的磷渣颗粒对3d强度有削弱作用,而对28d强度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不同粉磨工艺水泥颗粒级配的研究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爱琴  任小良 《水泥》2003,(3):32-35
近年来,水泥的颗粒级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新标准实施后水泥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如在相同配比下,新拌混凝土裂纹增加,和易性变差,水化速率过快等[1],更引起了人们对水泥颗粒组成的关注,也使人们意识到传统的细度控制已很难满足现代水泥应用技术发展的需要。但新的颗粒级配组成如何,生产过程又如何进行控制,目前报道不多。至于不同粉磨系统的颗粒级配,其深入研究的也不多。而我国开路系统和闭路系统的水泥颗粒级配从前人们只是从80μm筛余和工艺流程上意识到两者的差别,很少做量的测试,这给下一步颗粒级配…  相似文献   

14.
王贵生 《水泥》2005,(2):20-21
采用不同的粉磨工艺和设备对水泥强度、凝结、硬化过程等一系列物理性能影响较大。通过调查发现,本地不少立窑水泥企业用52.5MPa强度等级的熟料,掺少量混合材,只生产32.5MPa强度等级的水泥。是什么原因降低水泥强度?单凭检测细度发现不了问题,在2000~2003年送样对水泥颗粒级配进行检测,发现是由于颗粒级配不合理。以下将对比不同粉磨工艺对水泥颗粒级配及水泥物理性能的影响.其中所用熟料的强度等级均为52.5MPa左右。  相似文献   

15.
正0引言激光粒度分析仪原理是不同的水泥颗粒大小对光的散射光能分布不同来进行粒度测定,通过计算机可直观的显示水泥的颗粒范围、种颗粒粒径大小、占颗粒总数的比例等,这些颗粒级配数据水泥强度和性能起着不同的作用,通过这些颗粒级配数据与其强度和性能的关系,建立多元回归方程模型,可较好的预测水泥强度和性能,从而可以及早发现水泥质量问题。多元回归方程模型要求最小样本容量为自变量数的3-10倍,Excel数据分析功能可分析16个自变量,因此选择48个以上样本数才能分析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宫波  李拴生  侯再恩 《耐火材料》2003,37(6):326-329
针对生产实际情况 ,结合紧密堆积理论 ,建立了在给定的条件下如何选取最优配比的优化模型 ,并求解最优配比。通过将所配出坯料的粒度分布和按照经验配比给出的坯料的粒度分布与紧密堆积时 (Dinger-Funk方程 )的粒度分布进行比较 ,说明按最优配比配出的坯料 ,其粒度分布与紧密堆积时的粒度分布接近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17.
试验发现,W.B.富勒(Fuller)曲线及延伸的A.N.泰波(Talbol)公式对干混砂浆颗粒级配指导意义不大。经试验数据分析得出不同孔径砂集料对砂浆性能的影响;按照不同孔径的砂集料影响因素指导可以得出优良干混砂浆的颗粒级配。  相似文献   

18.
SA水泥厂φ3.0m×13m开流高细磨生产水泥,产量45~48 t/h,比表面积>360m2/kg,3~32 μm水泥颗粒含量63%~65%,混合材掺量达到40%~45%,其中工业废渣掺量>35%,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SA水泥厂ф3.0m×13m开流高细磨生产水泥,产量45~48t/h,比表面积>360m2/kg,3~32μm水泥颗粒含量63%~65%,混合材掺量达到40%~  相似文献   

20.
矿粉颗粒级配及其对高掺量矿渣水泥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研究了表征矿粉细度诸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了不同工艺加工的矿粉在颗料级配上的差异;得出了矿粉细度和级配与高掺量矿渣水泥强度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