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根据闽江下游实测水文系列资料,应用河流动力学原理,研究水口电站水库蓄水运行后下游河流动力诸因素的效应.含有径流过程、分流水量、悬移质含沙量、河流水力因素等变化分析的成果,并提出若干问题及建议,为闽江下游河道整治技术方案提供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陈首彬  赫晓慧  王芳 《人民长江》2013,44(19):78-80
为分析植被覆盖度变化对湟水河含沙量的影响,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数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该流域近15年来植被覆盖度变化与含沙量变化的趋势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明确了引起这些变化的因素。结果表明,湟水河流域内的含沙量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表植被覆盖度变化情况的综合反映,流域内的含沙量与地表植被覆盖度呈明显的负相关性,同时含沙量还会受到人类活动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  相似文献   

3.
尼雅河是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境内的主要河流,文章采用3个水文站的实测资料对尼雅河悬移质含沙量和输沙量的年内及年际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流含沙量年内分配与径流同时集中在春季和夏季,含沙量分布与径流相一致,最大年与最小年含沙量极值变化较大;泥沙输移与径流的变化关系密切,输沙量季节变化极大。  相似文献   

4.
大风浪期间淤泥质海岸实测含沙量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水体含沙量是计算淤泥质航道泥沙淤积强度的一个重要参数。依据三场大风浪期间的含沙量、潮流速、流向、波高和波向等实测资料,分析了含沙量与动力条件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大风浪过程中的含沙量垂线分布与正常天气下的有着本质区别,采用挟沙力公式计算的挟沙力均值可以用来代表风浪期间的平均含沙量,但难以反映含沙量的实际变化过程。含沙量除受波高、流速影响外,还在很大程度上受流向与波浪传播方向的夹角的影响,以及床面泥沙特性的影响。床面泥沙特性在风浪过程中不断变化造成了仅考虑动力条件的挟沙力与实际含沙量的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5.
李斌前 《山西水利》2006,22(1):79-80
根据洪水时流量与含沙量涨落变化基本相对应的特性,运用洪水过程中流量、含沙量对应点的增减变幅比例建立相关关系,以少数含沙量测次,推求含沙量变化过程。其方法简便,有一定的精度保证,对促进我省水文测验改革、开展水文巡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文中通过建立福州闽江河段水动力二维模型,对闽江北港南岸防洪工程对水文情势、盐度上溯、水质变化等的影响进行定量计算。结果表明:工程对闽江南北港分流比几乎没有影响,整体水动力条件变化极小,工程前后南北港污染带分布基本没有变化,工程具有较好的环境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长江入海悬移质泥沙粒度与流量、含沙量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大通站为例,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长江入海悬移质泥沙的粒度特征。结果表明,无论是各年年内变化、多年平均的年内变化、还是历年变化,入海悬移质泥沙粒度均随流量增加而变粗,表明水动力条件对长江入海悬移质泥沙粒度特性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入海悬移质泥沙粒度随含沙量的变化多数年份随含沙量增加而先增后减,少数年份随含沙量增加而增大,年内变化的总趋势是随含沙量增加而先增后减;历年变化则随含沙量增加而先减后增,这些变化行为与水动力条件和泥沙供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椒江河口径、潮流变化对含沙量时空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3次水文泥沙测验资料的整理,分析了椒江河口含沙量在纵向、垂向的空间分布和随季节变化、潮汛变化、涨落潮变化等时间分布特征;依据径、潮流相对强弱的不同,将椒江河口分为3个区段来讨论。研究表明:①径、潮流通过对河床的冲刷和对泥沙的输运来实现对含沙量时空分布的影响。②径流控制的河段含沙量垂向变化梯度大于潮流控制的河段。不同区段含沙量峰值出现时刻具有显著差异,含沙量变化周期大致有两种,分别约为6和12 h。造成各区段差异的原因主要与水流输沙方向,水力活跃度和沙源供给有关。③径流量增大能显著提高灵江河床冲刷速率,且对含沙量起到“稀释”作用。④洪水将严重破坏含沙量分布的规律性,各区段含沙量明显降低且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9.
根据莱芜水文站的径流、泥沙观测资料,通过序列趋势检验方法和变差系数法分析了牟汶河水沙演变规律.结果表明:①牟汶河含沙量与径流量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大径流量意味着大含沙量,径流的增减和泥沙的变化具有同步性;②在年内分配方面,与径流量的年内分配相比较,泥沙的年内分配更不均匀,并且含沙量的年际变化也比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大;③径流量和含沙量均呈总体减小趋势,含沙量的减小程度大于径流量的减小程度.  相似文献   

10.
该文在闽江下游河道地形变化情况调查基础上,分析闽江下游河道演变趋势、变化原因及其对咸潮入侵、水源水质与河道堤防安全的影响。研究表明,近二十多年来,闽江下游河床下切严重,且呈加剧趋势,河床演变导致闽江下游潮流回溯,对水源水质影响的时空范围和程度加大,对河道堤防安全也造成一定的影响。据此提出确保供水安全的对策,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悬移质含沙量大小受泥沙来源、暴雨强度、河床冲刷及不同水系河流来水相互渗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测验一直是水文巡测的难点。悬移质含沙量分布测验结果应能反映含沙量的变化过程,有利于掌握其输移量、各种特征值及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分析了2004~2018年南咀水文站悬移质含沙量测验结果及肖家湾(二)站与南咀站水位落差变化过程的相应关系,根据水位落差过程线中的转折点,提取对应悬移质含沙量。分析结果满足水文资料整编成果精度要求。通过水位落差与悬移质含沙量的关系合理调整测验测次分布,既能及时掌握悬移质含沙量在天然河流中的变化过程,又能突破传统按期取样采集方法的限制,显著减少沙峰过程中的测验次数,可降低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2.
江苏辐射沙洲水道含沙量变化动力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辐射沙洲海域两个潮周期的风速、水、沙实测资料为例,利用小波分析和最大熵功率谱分析结合的方法揭示了潮流水道流速、水深、风速、各层含沙量5个层次的小波分析信号的频谱关系和相位关系.对水体各层含沙量的潮过程中的各频段信号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其响应变化机制.潮流水道水体含沙量与风速、流速、水深的变化存在着复杂的响应关系.潮流水道悬沙含量的变化与风速(风浪)、流速、水深都有关系.涨落潮流的不对称性,水体背景含沙量,水流紊动,重力作用,响应延迟效用都影响着各层悬沙在潮动力过程中的悬浮与沉降过程.在不同的小波分析层次上的流速、水深、风速对水体含沙量变化所起的相对作用大小是不同的.在同一小波分析层次中的流速、水深、风速分别对不同水层的含沙量变化所起的相对作用大小也是不同的.含沙量的高频变化主要是水流流速的变化起作用.从风速和流速的频谱结构上来看,风速与水流之间有耦合响应关系,风速对含沙量变化起作用是通过影响潮流流速和产生波浪进行的.动力强迫与含沙量响应并不是线性对应的,而是具有非线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该文通过闽江下游河道控制站竹岐水文站断面面积、流量变化,分析人类活动对闽江河道水文条件的影响,阐明重新探讨闽江下游解放大桥站潮位预报方案的必要性。新预报方案以水口水库出库流量和琯头站天文潮位为预报因子,验证分析表明预报效果良好,为闽江下游的防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论黄河干支流悬移质粒径与含沙量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干支流资料表明,河流中悬移质泥沙粗细的变化既有随着含沙量的增加而变粗的,也有随着含沙量的增加而变细的。本文分析了黄河干支流泥沙粒径与含沙量关系的不同资料,提出了较大含沙量情况下泥沙粒径与含沙量的统计关系,解析和讨论了所推导出的悬移质泥沙粒径与含沙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福州马尾港白岩潭站设计洪水高潮位的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证工作以闽江洪水和闽江下游地区的高潮位资料为基础,寻找洪潮组合和最高潮位变化的规律性。应用河道相应水位预报理论及其方法,推算马尾港白岩潭站设计洪水高潮位,作为闽江下游设计洪水水面线的起始水位。闽江下游设计洪水和最高潮位的水面线是一条弧形线。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现有资料的插补和延长分析了头屯河悬移质含沙量及输沙量,硫磺沟水文站和水库管理站水文站多年平均悬移质含沙量分别为3.83和6.74 kg/m3,河流含沙量区域分布不均匀,年际变化较大;悬移质输沙量年内和区域分布不均匀。最后分析了硫磺沟水文站多年平均输沙模数为479 t/km2;说明河流含沙量及输沙量变化极大。  相似文献   

17.
河口最大浑浊带常位于入海河口的盐水与淡水交汇处,含沙量显著高于其上游和下游,最大浑浊带在河口地貌发育、三角洲演变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十年来随着长江口入海泥沙持续减少,河口最大浑浊带也产生相应变化。基于长江口最大浑浊带水文调查及历史资料,研究泥沙来源持续减少所导致的长江口最大浑浊带含沙量变化特征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流域来沙持续减少是河口最大浑浊带含沙量下降的主导因素;河口最大浑浊带含沙量下降滞后于流域来沙减少;最大浑浊带表层含沙量减少幅度高于底层含沙量;泥沙再悬浮过程和河口纵向环流有利于稳定最大浑浊带底部的高含沙量,从而延缓河口最大浑浊带含沙量的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体模型试验,研究了黄河下游孙口以上河段含沙量的沿程变化,结果表明:①各级流量、含沙量过程中,含沙量沿程总体是增大的,不同水沙组合下的含沙量在各个时期沿程变化差别较大;②洪峰流量控制在4000m^3/s左右(不超过5000m^3/s)、含沙量为50kg/m^3左右对于维持黄河下游河槽排洪输沙的基本功能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闽江水质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全面评估闽江水质状况,识别水质时空变化特征,采用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SOM)聚类对其19个监测断面8项水质指标进行时空聚类,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方法识别时空维度中主要污染物,分析时空背景下的闽江水质变化特征。分析结果显示:SOM网络将闽江水质变化周期划分为4月至11月和12月至次年3月2个时段,前时段水质优于后时段。将流域19个断面聚类为S1、S2和S3三类,S1代表闽江三大支流上游区域,水质优良;S2代表各支流中下游区域,作为主要的农林生产基地,水质主要受非点源污染影响;S3代表闽江下游区域,水质主要受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影响。PCA解析表明闽江中下游水质主要受氮磷控制。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洋河干流近期水沙变化对下游灌区的影响,分析洋河二灌区施行新型节水灌溉方式后引水含沙量及泥沙粒径特征,统计怀来气象站和洋河干流响水堡水文站1964—2019年长系列降水、径流和含沙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非汛期时段洋河二灌区具有高于90%的概率可以取到低于规范标准含沙量的水流,且未来灌区引水断面含沙量不会有大幅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