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K水厂是北方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的典型代表,供水人口2000人,水源类型为地下水,水源水质好。为了给水源水质较好的北方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的建设模式提供依据,本文采用仪器分析等方法,开展了水处理工艺的选择、水质化学分析以及水厂运行成本计算等研究。研究表明,在水源水质达标条件下,水厂净水工艺宜选择次氯酸钠消毒技术。水厂运行3个月过程中,次氯酸钠发生器运行稳定,出厂水及末梢水水质稳定并能达标。水厂用电及药品的成本为0.51元/t。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北方X县以地下水为水源、不消毒的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水质安全情况,本研究采用平皿计数法及滤膜法,对9处不消毒工程的水源水、出厂水及末梢水的微生物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源、聚乙烯(PE)管材、管网长度2.0~20km的9处不消毒工程,出厂水及末梢水的水质均合格。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水质安全性受管网长度及环境温度影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当管网长度为5.5~20.0km时,夏季与秋季容易滋生细菌。当管网长度为2.0~5.5km时,全年细菌总数及总大肠菌群均未检出。本研究可为北方农村不消毒的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建设提供一定的实践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浙江省8个市25个县(市、区)75个已建农村饮用水工程水质状况的调查,全面分析了农村饮用水工程的水质状况,结果表明全省农村饮用水工程的取水水源水质总体良好;全省农村饮用水工程的出厂水和末梢水合格率较低,微生物指标超标是影响农村饮水安全的主要因素;全省农村饮用水工程的水处理工艺较为落后。建议全省进一步构建以城市供水县域网为主、乡镇局域供水网为辅、单村水厂为补充的三级供水网;加强水厂制水处理工艺设施建设,以及消毒设施设备日常使用和运行管理;健全农村饮用水工程运行长效机制,建立以县为单位的管护机构或明确水务公司,对县城内农村供水工程实行统一专业化管护。  相似文献   

4.
充分考虑管网输配过程中水质稳定性对水厂工艺条件、出厂水水质指标的要求,从水厂-管网协同控制的水质安全保障理念,通过优化水厂布局、改善管网水力条件、构建应对多水源和季节性高藻的强适应性净水体系、强化出厂水水质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稳定性控制、持续管网及老旧小区更新改造等工程技术措施,提高南水北调水源进京后管网水质的稳定性。根据2014—2019年全市252个管网监测点的水质监测数据,发现管网水浊度整体呈季节性周期变化趋势,且逐年降低;构建的管网水质评价模型进一步证明了管网水浊度一级监测点数量显著增加,2019年一级和二级监测点数量达到总数的94%,管网监测点的浊度指标得到显著改善,水厂-管网协同控制技术的实施切实保障了北京市供水水质的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5.
充分考虑管网输配过程中水质稳定性对水厂工艺条件、出厂水水质指标的要求,从水厂-管网协同控制的水质安全保障理念,通过优化水厂布局、改善管网水力条件、构建应对多水源和季节性高藻的强适应性净水体系、强化出厂水水质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稳定性控制、持续管网及老旧小区更新改造等工程技术措施,提高南水北调水源进京后管网水质的稳定性.根据2014-2019年全市252个管网监测点的水质监测数据,发现管网水浊度整体呈季节性周期变化趋势,且逐年降低;构建的管网水质评价模型进一步证明了管网水浊度一级监测点数量显著增加,2019年一级和二级监测点数量达到总数的94%,管网监测点的浊度指标得到显著改善,水厂-管网协同控制技术的实施切实保障了北京市供水水质的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次氯酸钠消毒在农村供水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考察了南方某省以同一地表水为水源、水处理工艺相同、分别采用液氯和次氯酸钠消毒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两处农村供水工程(T水厂和H水厂)的余氯衰减、消毒效果和副产物生成情况。结果显示:在有效氯投加量分别为1.0 mg/L和2.0 mg/L时,2.4 h后H水厂出厂水的余氯值衰减率比T水厂分别低6.53%和3.30%,两者的消毒效果均较好,H水厂的管网末梢水菌落总数值比T水厂低40.62%,微生物安全性更高;当有效氯投加量由1.0 mg/L增至2.0 mg/L时,T水厂和H水厂出厂水的三氯甲烷生成量分别增长97.36%和59.35%,三卤甲烷分别增长122.64%和91.43%,而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生成量增长率相差不大。研究结果表明,次氯酸钠的稳定性及消毒效果略好于液氯,且消毒副产物三氯甲烷和三卤甲烷的生成量较小。由于两水厂在水源类型、水源水质特征、工程规模及水处理工艺方面具有一定代表性,经与其他研究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次氯酸钠消毒在农村供水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配合杭州市第二水源千岛湖配水工程通水调试及水源切换,研究水厂进水水质波动和对出水水质影响的问题,以宏畔水厂及其供水区域为研究对象,收集3个月的运行数据,分析了水源切换前后宏畔水厂水源、出厂水、管网水水质及水厂制水成本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千岛湖水源水质稳定,浊度在1~2 N T U,耗氧量、氨氮等多项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Ⅰ类;与切换前相比,水厂运行中絮凝剂单耗可以降低约62%,消毒剂(次氯酸钠)单耗可以降低约33%;管网水质切换为千岛湖水后,拉森指数显著降低,且未出现黄水现象;管网水质也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城市供水系统中的水质微生物安全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我国集中式供水水源、出厂水、末梢水和二次供水水质现状;分析了供水系统中水质微生物安全问题,介水传播主要微生物及氯化消毒在保障饮用水微生物安全时存在的问题和微生物检测方法对水质微生物安全评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R市属于典型沿海城市,采用多水源供水系统,其受到上游污染、城区污染和近海咸潮上溯等多重影响.调查分析了R市水源及给水厂出厂水质指标,包括溶解氧、藻类、浊度、氨氮、氯化物等,结果表明R市的复杂水源对给水厂出水水质产生规律性的交替影响.根据水源水质变化规律,提出了多水源调控和给水厂工艺运行相结合的联合供水模式,以保证安全供水.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掌握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达标状况,有效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困难和供水水质达标率低的问题,根据省水行政主管部门部署,由具备水质监测"国家计量认证资质"的单位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达标状况调查与评价。调查范围是全省84个县(区)已建成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各县(区)调查不少于2个工程,分别检测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3个样品;共调查181个工程,检测370个水样,调查评价结论为水质达标率62.7%,主要超标项目为总大肠菌群、硫酸盐、菌落总数、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等。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地保护、健全管理运行体制、提高水厂处理工艺等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嘉兴市贯泾港优质水厂是一座以浙江省千岛湖引水工程为水源,为实现向城市供给优质水为目标而建设的水厂。虽然千岛湖原水水质优良,但当长距离引水系统检修或发生故障时,该水厂需要切换为原水水质一般的本地河网水。为了以兼顾两种水源条件和运行经济性,工艺设计在以“常规处理-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为核心的基础上,采用了“紫外-加氯”多屏障消毒工艺,同时为保障水源切换过程中供水管网水质稳定,采取了逐步切换、加药调节和管道冲洗等措施。投产运行以来,供水水质达到《浙江省城市供水现代化水厂评价标准》(2018版)中现代化水厂出厂水优质标准。  相似文献   

12.
吴晓芳  董啸啸 《给水排水》2021,47(12):13-19
为探究千岛湖引水工程对杭州主城区供水水质的影响,2019至2020年期间,持续定期采样检测,研究分析了工程实施前后主城区各水厂原水及出厂水水质变化趋势.结果 显示,引水后5家水厂原水水质呈更优更安全趋势;出厂水安全指数提升,口感更佳.单样本t检验及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5家水厂原水及出厂水引水前后均具极显著差异;引水前原水与千岛湖水源水呈极显著性差异,引水后无显著性差异或差异较引水前更小.常规处理工艺水厂出厂水较深度处理工艺出厂水水质提升更为显著.但也存在"低浊"等问题,水厂运营过程中需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3.
农村水厂水质管理状况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农村水厂水质管理现状的分析,探讨改善农村水厂水质管理的对策,为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采取的方法是调查8个省(自治区)1147座不同运行年限的农村集中式水厂消毒、水质检测、监测状况.用描述性和相关性方法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关系。从调查的结果看,约35%的农村集中式水厂不消毒,水厂供水消毒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不同规模的水厂供水消毒状况差异显著,水厂供水消毒率与水厂规模呈正相关:农村水厂开展水质自检的比例为23.89%。针对农村水厂消毒率低、水质检测能力严重不足、对小型水厂水质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提出农村水厂水盾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利用水质监测数据,以福州市西区水厂原水及地表水分类标准为背景与参照,确定了东南水厂水源水污染特征灵敏指标为氨氮含量。分析了上游来水和潮汐变化对原水水质进而对东南水厂出厂水水质的影响,找到了水质变化的大致规律。针对原水水质变化特点提出了生产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15.
陈国光 《给水排水》2020,46(8):11-14
介绍了上海加强管网水质管理情况,多年来水厂出厂水平均浊度0.08NTU,管网水平均浊度保持0.11NTU,仅增加0.03NTU,采取管网补氯等措施降低出厂水余氯,使管网余氯更稳定平均,改善供水口感。开展管网综合指标检测,科学评价管网水质,确保管网水质。对上海二次供水改造提出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利用水质监测数据,以福州市西区水厂原水及地表水分类标准为背景与参照,确定了东南水厂水源水污染特征灵敏指标为氨氮含量.分析了上游来水和潮汐变化对原水水质进而对东南水厂出厂水水质的影响,找到了水质变化的大致规律.针对原水水质变化特点提出了生产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17.
南洲水厂处理工艺优化运行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南洲水厂供水设计生产能力100万m~3/d,2004年10月全面投产,结合南洲水厂一年多的实际运行数据、水源水质状况以及出厂水水质安全性与稳定性控制要求等,对南洲水厂的臭氧一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的生产作用以及常规工艺与深度处理工艺组合优化运行方式进行探讨,并指出了实际生产经济优化运行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荆州市郝穴镇颜闸村水厂是一座小型地下水处理厂,采用了常规的除铁除锰工艺,出厂水质各项指标基本达到国家要求.介绍了水厂的水源,处理工艺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了设计特点和建设体会.  相似文献   

19.
当水源水质碱度、硬度偏低,呈弱腐蚀性时,控制其水质化学稳定性的有效方法是再矿化工艺,再矿化工艺分两个步骤:①在混凝前先投加二氧化碳进行酸化,再投加石灰水进行中和,以提高碱度,且使pH处于混凝最佳值;②在滤后的主加氯后补加饱和石灰水,以保证出厂水水质稳定性。再矿化工艺能改善出厂水水质化学稳定性,提高供水水质和供水安全性,但运营成本较高。  相似文献   

20.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逐步发挥作用,连同北京市现有的地下水和地表水,以及城市自备水源和郊区村镇供水,北京市的供水水源将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对现有水处理技术和水处理工艺提出了新的挑战。根据多水源共存的实际情况,有效配置水资源,建立起应对不同水源水质的处理技术和运行方案,是切实保证供水安全的基础。北京市于近年开展了第一批南水北调配套水厂——第九水厂、第三水厂、田村山水厂3座水厂的改造工程。通过分析各水厂进出水水质及各处理单元的实际运行效果,考察了不同处理工艺在不同水源水质条件下的适应性,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完全通水后北京市多水源条件下的水厂工艺选择和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