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北京市住宅区位空间特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文忠  刘旺 《城市规划》2002,26(12):86-89
在实地调研基础上 ,就北京市近年来住宅区位空间的变化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北京市住宅区位空间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呈圈层式向外扩展 ;二是城北发展明显快于城南 ;三是基本形成五大住宅扇面 ;四是CBD、望京、亚运村和中关村成为京城居住最受关注的区位。从今后住宅空间的发展趋势来看 ,奥运村地区和城南一些区域将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2.
杨瑶 《建筑与环境》2008,(3):137-139
居住区的空间组合形式就是住宅组群的空间组合形式,这其中包含了有几个层次的问题:第一个层次是以住宅组群为设计单元,是讨论组群之间的空间组合,也就是居住区空间整体性的问题;第二个层次是以住宅单体为设计单元,是讨论组群内的空间组合.也就是住宅在平面和空间上的排列布置。一个居住区在满足基本的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在这两个层次上空间组合形式的不同,会给人带来完全不同的空间感受,因此居住区规划中的空间组合形式非常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正>建筑最早是为人类提供一个遮风避雨的场所,发展至今,住宅类建筑已经有了清晰的功能需要,同时设计师也在思考如何营造一个更为宜人的居住空间。日本的住宅是人们对居住空间探索的前沿重地。从功能到形式,他们的住宅设计一直在突破,将住宅这个命题进行更多元的尝试与创  相似文献   

4.
这个住宅设计每户平均建筑面积为48m~2,始建于西安交通大学。 本文论述了这个住宅设计方案的室内设计:1)住宅的室内设计首先要求平面布置合理,空间组织紧凑;2)尽量节省交通面积,扩大使用面积;3)充分利用上部空间;4)家具尺寸应与建筑模数相协调与;5)色彩处理是必要的艺术手段。 这个住宅设计曾获得1981年“居住空间国际奖”。  相似文献   

5.
温晋媛 《山西建筑》2013,(34):33-34
在介绍住宅群体空间构成的基础上,阐述了住宅群体的空间组合形式,并指出住宅群体的空间效果是通过其间多种空间构成要素的整合达成的,为今后进一步研究住宅群体空间环境组织与居住环境的关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住宅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生活容器,也是对生活方式的一种诠释。本案是一栋位于西班牙巴伦西亚的别墅,建筑的外立面由巨大的遮阳板覆盖,高低错落的几何形体块让外部空间生动有趣,同时减轻了过于强烈的太阳辐射。遮阳板下大小不一的窗户不仅拓宽了住宅的观景视野,也使住宅由外向内形成了独特的光影效果,加强了空间的内外联系。  相似文献   

7.
李灿 《中外建筑》1998,(2):32-33
住宅建设的高速发展,尤其是住宅由福利型向商品型转化,给我国住宅设计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如:提高居住质量,完善设施配套,多样化,可变的适应性等等;即在有限的面积、空间和较少的投资情况下,改变千遍一律的单一空间的传统设计方法,设计、创作出多种空间组合,丰富住宅内部空间,这是一个值得设计者探讨的问题。 现有住宅设计层高一般采用2.8m。随着户型面积的增大,特别是小康住宅“三大一小一多”概念的提出,住宅起居室的面积有加大之趋势,有的单元式住宅起居室面积为  相似文献   

8.
现有住宅中仅有外墙部分得到了保留和修复。这些墙面以其厚重感和模棱两可的围合方式,形成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空间。我们在这些内外不明的空间内安置了一些"家具"。一边是沿着墙面内部挖出的泳池;另一边则是由旧的墙体围合的一幢新住宅。这处小住宅的空间应当非常明确。厚重墙体的  相似文献   

9.
多层高效空间住宅结构的抗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多层高效空间住宅打破同高度住宅的划分手段 ,创造了高效实用、灵活多样的居住空间体系 ;但一般的抗震措施及验算方法不能满足。现提出了满足多层高效空间住宅的抗震措施 ;并讨论了该结构的抗震验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住宅的人性化内部空间和外部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住宅的空间环境是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从两方面(城市住宅的内部空间环境和城市住宅的外部空间环境)讨论了其构成以及类型,并探讨了创造宜人,舒适的城市住宅的空间环境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彼瑞兹·克罗米娜 发表《秘境与奇观:阿道夫·路斯的室内》 一文, 探讨了路斯住宅建筑中的视线控制和 随之产生的心理暗示。笔者对该文进行了批 判性回顾,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分析路斯住宅 空间中的视线设计,探讨了它与剧院空间的 相似之处。通过比较分析一系列路斯设计 的住宅空间,揭示出他基于空间私密性的不 同要求而逐层设计住宅室内的策略: 空间的 开放程度随着私密性需求的增加而减弱。与 此同时,通过对路斯相关建筑文本的解读, 进一步分析了其住宅设计的立场。  相似文献   

12.
首先对儿童住宅空间的特点以及空间色彩的搭配现状进行了论述,突出了儿童住宅空间设计应具有教育意义、趣味性、人性化并且有助于孩子成长;其次对儿童住宅空间的配色原则和情感进行研究,在设计中应注重儿童的人体工程学尺寸并使用丰富色彩,配色上将单色调和、明度调、对比色调进行协调;最后对色彩情感在儿童住宅活动空间中的运用进行描述,把设计案例引入其中,将自然之色的搭配和主题空间的应用进行阐述,表达了色彩情感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老龄化社会加剧,对老年住宅空间功能提出更高要求。本文对住宅空间的适应性、变换性、交互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满足老年人可适性需求。0引言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年人口数量快速增长,老年人对住宅空间功能提出更高要求。为满足老年特殊群体需求,增强老年住宅空间可适性成为关注重点。目前我国大部分住宅并未在设计上考虑空间可适性,难以满足老年人居住功能需求,因此亟需加强老年住宅的可适性研究。  相似文献   

14.
住宅不仅要适应各种各样的居住活动,还必须是一个稳定的居住空间。住宅的多适性和空间组织与商业或工业建筑的有所不同,主要是指各个房间所承载的居住活动之间的相互转换。多功能厅中的多适性可以通过将不同大小的空间分隔成不同功能的空间来实现,例如化妆间或休息间;而住宅中的多适性主要依赖于各个房间的组合关系,也就是空间构成。任何一套住宅的空间都可以转化成形态图示。形态图示中,如果多个房间都必须通过其他房间,比如起居室才能到达,那么这套住宅就难以适应不同的居住形式。相反,如果各个房间都有多种到达方式,那么住宅空间的适应性就比较高。围绕这一主题,通过对不同程度的多适性住宅进行分析,探讨多适性住宅的一些基本设计原理。  相似文献   

15.
丹麦哥本哈根8字住宅是丹麦Big建筑事务所的优秀代表性建筑。该文梳理了20世纪丹麦集合住宅的发展脉络,并在此基础上从功能与生活方式、空间形式与交通方式三个方面解析了8字住宅对丹麦现代集合住宅的传承与发展。8字住宅中多种功能混合并置,使居住与城市生活更好的渗透与呼应;半户外空间的多样化与庭院空间的立体化极大拓展了集合住宅的传统空间形式。另外,通过8字形坡道这一创新型交通方式的引入也给居住者带来了全新的生活体验。丹麦设计者们不忘继承传统和积极应对新型生活方式和环境模式挑战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黄一如  贺永  王鹏 《建筑师》2010,(4):41-47
体认低收入家庭的居住现状与居住空间需求,是制定保障性住宅设计策略的基础;而保障性住宅设计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往往就在于如何在有限的空间条件下实现住宅使用可能性的最大化。因此,本文在对低收入家庭展开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住宅各组成空间特性的分析,探讨实现保障性住宅从"基本可居"到"持续可居"的设计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以2018年青岛市东岸城区1617个住宅小区均价数据为基础,采用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青岛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青岛市住宅空间呈现市南区、市北区密集,崂山区、李沧区蓬勃发展的格局,住宅价格热点主要集中在南部区域,冷点主要分布在市北区和李沧区;建成时间、三甲医院、公园、商圈、地铁站点、重点中小学是影响住宅价格的重要因素,各影响因素与住宅价格的关系随空间位置而发生正负向变化,影响程度有显著的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18.
利用坡屋顶中间部位的空间做成搁楼,是住宅设计经常运用的手法。而在平屋顶住宅中,各户室内由于空间限制;是无法设计搁楼的。但是,在通向住宅楼梯间顶层的通道中,自第一踏步到中间转弯休息平台为止,其  相似文献   

19.
杨国霞  沈山 《住宅科技》2011,31(10):20-23
居家养老是我国长期存在的主要的养老方式。研究适合于居家养老住宅的居住空间是建筑设计领域面临的必然问题。文章分析老年人对住宅空间的生理、心理需求,总结出居家养老住宅居住空间应具备的功能要求,对城市老年家庭结构下的居住模式进行了分类和研究,归纳出居家养老居住模式下的空间模式,设计对应的住宅空间组合简图并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20.
人对住宅空间的利用,包括长、宽、高和时间在内的四个方面的内容。长和宽,反映了住宅的平面面积和形状;而长、宽、高三者综合,则反映了住宅空间的容积:所谓时间方面的内容,主要是指对远近期不同居住要求的适应性。长期以来,住宅设计和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时间和长、宽这三方面的内容上。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