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婧远  刘堃 《风景园林》2022,29(1):18-25
现有的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大多关注城市建成环境中遗留的自然地域或特定物种的保护,对于与城市设计策略相结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关注程度有限.动物包容性城市设计兼顾动物和人类发展需求,并将其融入设计策略,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空间规划与设计视角下的创新型路径.通过文献分析对动物包容性城市设计的核心理念、设计策略与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编制值得关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针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编制存在的问题,从树种规划、树种配置比例和栖息地构建3个方面有针对性地阐述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切入点和有效途径。树种规划应从组成上体现为各类动物提供食物,树种配置比例要重视灌木和草本类型,应通过构建各类栖息地的方法进行动物多样性的保护。植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庄伟  段玉侠 《风景园林》2019,26(1):42-46
植物作为自然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多样性的保护与发展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对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当今中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以上海滨江森林公园一期工程为例,通过总结建设过程中自然生境的恢复与重建、现状植物保护和开发的经验,探索郊野公园设计建造中植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措施,为今后城市郊野公园的建设和原有绿地的绿化改造等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当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于生物多样性提出了严峻考验,梳理动物生境营建的策略与方法,可为城市生物多样性和绿地生态服务功能提升提供借鉴。【方法】通过综述国内外城市动物生境研究现状,以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提升为导向,探讨动物的生境偏好特征,总结城市动物生境营建的策略和方法。【结果】提出了“要素调查—营建内容—生境管理”的城市动物生境营建基本内容。1)要素调查:以鸟类、小型哺乳类和两栖类动物作为目标类群,调查物种资源和生境资源以明确生态本底信息,并根据动物的生境偏好分析,总结食源地、水源地和庇护地的环境特征。2)营建内容:从植被营建、水体营造和设施构建3个方面,提出城市动物生境的营建方法。3)生境管理:指出持续开展生态监测与游憩管理,有助于设计者或管理者更好地改进优化动物生境。【结论】上述基本内容可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提升提供理论支撑,也可作为风景园林与生态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指导依据。对于城市动物栖息环境的优化建设、城市绿色空间生态功能的发挥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有理论借鉴及规划参考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5.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理想与实现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生物多样性对城市生态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探讨了城市规划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关系,认为城市规划应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重要作用,分析了城市规划中生物多样性保护所面临的挑战,分别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生物多样性信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规划途径,并提出了城市规划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技术框架.最后得出城市规划中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个综合的长期的过程,需要从规划理念、规划方法、规划技术等多方面入手,各方协调,共同实现.  相似文献   

6.
杜磊 《山西建筑》2008,34(2):342-343
对园林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列举了现阶段城市建设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一般做法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以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论《城市生物多样性规划》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内容基础上,探讨了目前《城市生物多样性规划》编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是动植物本底资料缺乏、涉及学科门类多、编制要求不够具体等,并对规划编制的实际操作提出了相应建议。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部分除科学配置观赏性植物种类外,应合理配置观果、观花种类,为各类动物提供食物;动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应以构建保护各类动物的栖息地为编制重点,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田园  胡慧建 《园林》2012,(3):26-29
本文介绍了广州市开展"野生动物进城"保护工程情况。该项目的实质是城市野生动物的恢复,是在充分考虑动物与环境关系的基础上,发挥野生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为城市生态提质服务,目前动物恢复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和经验。  相似文献   

9.
由于城市建设等人为因素干扰,自然生境遭受破碎化、岛屿化等破坏,城市生物多样性持续退化,其保护工作亟待全面展开。沿交通道路、水系等的绿色廊道能够加强自然生境的连接度,恢复和保护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从而稳定城市生态结构。当前,正值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时期,为了更好地构建城市绿色网络新格局,文章针对城市绿色廊道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问题,通过总结相关文献和报告,介绍英国自然环境白皮书交通绿廊建设的发展经验。研究梳理了英国自然环境白皮书交通绿廊建设的目标、方法和步骤,尤其是在其规划过程中建立的景观生态评价体系,以此来综合分析各地段的生态状况并辅助决策。上述分析可以使人们认识到城市绿色廊道建设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对国内地区的绿色廊道规划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2  
从城市中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创造、园林综合功能的不可替代性、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等方面论述了园林绿化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应用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环境伦理观研究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人居环境伦理观则是在具体对象上对环境伦理观的细化,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居环境的伦理关系。人居环境伦理观赋予人关心和保护人居环境,从而其实也是关心与保护人类自己的特殊职责。人居环境目前正面临着诸多危机,如城市环境污染,室内空气污染等,这意味着人居环境伦理观出现的危机,而这些危机与建筑材料密切相关。针对由于建筑材料引起的人居环境危机,提出了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的途径之一,就是建筑材料的绿色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人类环境构成的分析,应用环境心理学方法,阐明了影响城市照明的人、光、物等环境要素及其关系,在研究人的视觉特点和心理需求的基础上,总结了城市总体、城市广场、建筑物、园林景区等要素的照明特点,揭示了城市照明环境的规律,建构了绿色照明的理论体系。研究发现城市照明不仅是从技术上营造视觉环境,更要通过城市的空间要素和人的生理感知的相协调,以营造与功能氛围相和谐的心理环境。最后,从基于环境理念出发,提出了综合自然条件、物体形态、人眼视觉、光学特性和环境特色的城市照明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3.
孟兆祯 《规划师》2005,21(1):76-78
人类因兴建城镇与建筑而脱离了自然,却又因需求自然而逐渐产生了园林。城市化应使城市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并在城市原有基础上重新建立城市人工生态系统。人居环境建设是物质明和精神明的综合建设,综合性的城市总体规划在创造人居环境方面起着主导作用。植物造景必须依托于人居环境的地形塑造,强调生物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城市的未来一直是政治家、作家、社会学家、建筑师和规划师广泛探索的论题,人类、社会与城市和人们关于城市的理想一起成长.历史上有过无数理想城市的模式,由城市的场景,城市的中心扩展到整座城市,城市群,甚至全球.未来的大都市注重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凝聚了人类的理想、文化特质、生态环境、生活品质与产业的平衡与协调,注重对城市未来的宏观把握.  相似文献   

15.
山水城市理念与规划建设——以肇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春阳  周永章 《规划师》2006,22(12):71-73
山水城市理念是人类对其赖以生存、生活环境的思考,其主旨是追求人、自然与城市的和谐.广东肇庆古城规划建设十分符合中国传统风水理论和山水城市理念,其构成包括了自然环境要素、人工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未来肇庆山水城市规划,一定要挖掘城市丰富的历史内涵,立足区域整体布局,整合大范围内的山水环境,着力使城市空间形态与山水环境相衬,山、湖、城、江融为一体,注重人文历史环境保护,塑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6.
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管子》之生态城市思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瑛 《规划师》2005,21(10):5-7
早在二千七百年前,《管子》一书就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生态命题和“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的生态城市思想,强调“无违自然”,提倡通过自然现象来规范城市社会的有序发展,突出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整体性,管子的这些思想对我国现今认识和研究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等仍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俊英 《山西建筑》2010,36(32):44-46
针对神木当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城市缺少发展空间,人地关系矛盾突出等现象,通过多方面分析,指出应在生态安全,交通安全的基础上调整城市结构,以期将神木建成特色宜居城市。  相似文献   

18.
城市特色与地域文化的挖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一、城市特色的必然性基础本文着意于创造性背后的规律性或曰特色中的必然性的探讨,重点在这种必然性的源流之一的地域传统文化。趋同是不可逆转的大势,“与国际接轨”是不可避免的现实,但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因而多元的现实社会中连光怪陆离的实例也并不罕见。论及城市特色的必然性,首先不是建立在人类的多元需求(包括审美的多元需求)上,而是建立在人类物质与社会存在的客观差异性中。对城市而言,尤其是建立在城市所处的地域的地理、气候及社会的固有的差异性中,我国城市规划规范中便附有建筑气候区划图(图1)。二、城市特色中…  相似文献   

19.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最显著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博物馆建筑,在当代建筑领域,扮演了城市历史文化展示窗口的角色。承载了几千年古都文化的首都博物馆新馆,作为北京对外展示其悠久历史与开放文明的窗口,不仅把厚重的历史文化注入建筑本身,而且将其所在的特殊地域的场所精神与时代认知感融汇于建筑中,诠释了一个当代博物馆作为城市文化公共客厅的全新理念。  相似文献   

20.
胡铮 《南方建筑》2015,(2):87-91
在现代主义城市发展逐步回归到人的过程中,街区重新成为承载城市生活的重要场所。文章以海岛中国丝绸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例,阐述了街区在城市综合开发项目中应用的可能途径,以及由此带来的丰富的设计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