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双相不锈钢换热管与管板的全位置自动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甲醇合成塔双相不锈钢反应管与管板的自动焊接工艺。针对焊接过程中母材的相变及熔合特性,采用瑞典SANDVIK公司的自动焊丝22.8.3L,通过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确定了焊接工艺参数,并提出了防止焊接缺陷、保证熔合性的技术措施。在大庆油田天然气化工厂甲醇合成塔的施工中取得良好的效果,9420条焊缝经氨渗透法检验一次合格率为99.8%。  相似文献   

2.
张朝生 《焊管》1999,22(5):55-59
日本一些主要钢铁公司开发研制出一种采用大功率激光焊接装置生产大中直径管道钢管的新方法。文章介绍了该生产工艺中的主要设备和试制开发情况。试验表明,采用高频预热+F激光法焊接的复合焊接工艺,可使焊接速度比常用的SAW法提高3倍以上,同时可控制焊接区晶粒长大,明显地提高焊韧性,用氩气作保护气体,再加上挤压辊顶锻,可完全消除焊接区气孔。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在焊接过程中钢材焊接变形和焊接应力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减少焊接应力及残余应力的措施及控制焊接变形的方法。从采取合理的焊接方法,采用合理的焊接坡口、焊接顺序、采取反变形、采用工装固定、对称焊接等手段来合理控制,以减少钢材在焊接过程中的变形量。  相似文献   

4.
任宏成 《焊管》1994,17(5):41-43
简单介绍了递送机在螺旋焊管机组中的作用,对目前采用的几种结构形式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其功率选用进行了实例分析,最后推荐了SMS公司焊接箱体的一些尺寸规范。  相似文献   

5.
丁庆如 《焊管》1994,17(5):10-13
对两种国产焊丝H08Mn2Si和H10MnSi进行了焊接接头的机械性能、焊接性能、耐腐蚀性能和金相组织分析研究,探讨了国产焊丝代替日本进口焊丝TGS-50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在石油化工厂越来越多地采用Cr2 5Ni2 0耐热钢炉管焊制炉管。为了掌握这项技术 ,在焊接炉管前 ,首先进行了模拟焊接 ,然后对焊接试件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X光检验、显微金相分析等 ,制定出Cr2 5Ni2 0钢管手工电弧焊的焊接工艺。1.焊接性分析炉管采用美国生产的A31 2— 81a、规格为 1 1 4mm× 8mm的无缝钢管 ,相当于我国的Cr2 5Ni2 0钢种 ,复验其钢管的化学成分见表 1。表 1 A312— 81a钢的化学成分 (% )CMnSiPSNiCr0 .111.440 .5 0 .0 170 .0 0 5 2 1.15 2 4.6 0按谢弗莱尔组织图计算 :Cr当量为 2 5 3…  相似文献   

7.
烧结焊剂对低碳低合金高强钢焊缝成分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润泉  雷胜利 《焊管》1995,18(4):19-23
采用一种焊丝与不同焊剂相互匹配的焊接工艺方法,对平板焊接接头进行了低温夏比门冲击试验,化学成分分析,金相组织分析,冲击断口的SEM分析。试验说明烧结焊剂应用于低碳低合金高强钢高速焊接,可以提高焊缝金属的低温韧性,其基理在于烧结焊剂使焊丝、焊剂中的Mn、Si、Mo、V,Ti等元素向焊缝组织得到不同的过渡,使焊缝组织先共析铁素体量减少,细小针状铁素体量增加,细化了焊缝金属组织,从而提高了焊缝的金属的低  相似文献   

8.
为考查D级空心抽油杆不同摩擦焊接工艺性能的可靠性, 采用电测试验应力法测试抽油杆焊接接头的应力集中系数β。在静拉伸条件下进行应变测试, 测得抽油杆焊接接头平均应力集中系数为1-0915 , 各应力集中系数分散性较小, 说明摩擦焊接工艺稳定可靠。在MTS—810材料试验机上做了抽油杆短杆接头的疲劳试验,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统计分析D 级空心抽油杆疲劳性能, 获得D级杆的P- S- N 曲线和疲劳极限图, 求得存活率P= 99-9 % 及对应寿命N= 107时抽油杆的最大应力水平为244-37MPa。统计结果表明, 按有关工艺制造的D级空心抽油杆疲劳强度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从生产效率方面考虑 ,提出用埋弧自动焊接的方法进行箱型车架大梁的焊接 ,介绍了采用的工艺过程、焊接工艺参数及焊后变形控制结果 ,结果表明 ,采用的焊接工艺完全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张珺 《河南石油》2004,18(B06):96-97
从生产效率方面考虑,提出用埋孤自动焊接的方法进行箱型车架大梁的焊接,介绍了采用的工艺过程、焊接工艺参数及焊后变形控制结果,结果表明,采用的焊接工艺完全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球形储罐在我国石油化工、城市液化石油气等行业的应用很普遍 ,由于其形状特殊 ,制造难度较大 ,特别是焊接技术及焊接质量要求较高。长期以来 ,我国在大型球罐焊接中 ,大多采用手工电弧焊工艺 ,它虽然操作简单方便 ,但劳动强度大 ,工作强度恶劣 ,况且焊接质量难以控制。面对这种落后状态 ,大庆油建二公司等单位选择了美国BUG -O公司制造的MDS型全方位自动焊和美国林肯公司制造的DC - 40 0多功能焊接电源配加LN - 9GMA半自动送丝系统作为球罐自动焊的基本设备 ,并选择了适用的焊接材料 ,采用了先进的施工工艺。采取自动焊接后 …  相似文献   

12.
浮顶单盘板焊接过程中,焊件受热的不均匀性是产生焊接波浪变形的主要原因。焊接工程中,采用合理的焊接方法可以调节焊接应力,降低焊接过程中的内应力,有利于消除焊接变形。焊接时先焊短焊缝,后焊长焊缝,初层焊道采用分段退焊或跳焊法;在焊短焊缝时,用刚性固定法固定焊缝;焊接长焊缝时,由中心开始向两侧分段退焊,焊至距单盘边缘300 mm处停止施焊,作为焊缝伸缩缝,避免单盘板变形。  相似文献   

13.
魏强  王帅  宋建岭  王永发  李洋  罗震 《焊管》2020,43(5):12-16
针对管道焊接问题,对全位置激光-电弧焊接成形规律进行研究。通过创建空间位置焊接熔池成形方程组,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管道全位置焊接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及熔池流动,根据多场耦合法,对管道全位置焊接过程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创建的管道全位置焊接熔池成形方程组,可应用于熔池受力和熔体金属运动过程,建立的全位置焊接 ANSYS有限元模型,实现了对焊接过程的温度场和流场的耦合分析;使用多场耦合,能够得到不同阶段熔池温度场与流场的分布,能够为管道焊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强杰  张炽峰 《石油机械》1996,24(5):11-13
柔性管接头是柔性钻具组合的重要环节,接头焊接工艺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焊缝的强度。论述了对40CrMnMo合金钢柔性管坯料所进行的取样分析,并介绍了所采用的焊接设备和焊丝的选用、待焊接头的结构、焊接准备及焊接工艺过程等,指出合理地选择焊接工艺参数能避免柔性管接头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缺陷,并且焊后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符合柔性钻具组合的强度设计要求。对焊接试样的金相分析和对柔性管短节试样的X射线探伤检验表明,采用半自动熔化极氩弧焊焊接工艺能够满足焊接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5.
双相不锈钢的焊接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双相不锈钢的焊接研究进展及该类材料焊接研究的最新成果,包括各种双相不锈钢所采用的焊接方法及焊接工艺、获得接头的组织与性能分析等。并对焊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该类材料未来焊接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螺旋管双面埋弧焊焊接热循环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凯  徐学利 《焊管》1995,18(6):13-16
采用焊道错位中方法,再出了螺旋管双面埋弧制管过程中内,外焊接影响区的焊接热循环。结果表明,在此基础上,采用热模拟技术得到的模拟焊接粗晶区试样,在反映实际制管接头焊接影响区组织及力学行为等方面具有一致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汪德恩 《焊管》1999,22(1):42-43
介绍了库尔勒-鄯善输油管道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主要焊接方式半自动焊。这种焊接方式就是用手工电弧焊对接打底,填充焊、盖帽焊用送丝机送焊丝人工施焊。采用后保证了焊接质量,提高了工程进度。  相似文献   

18.
在用加氢反应器现场焊接修理后的消除应力热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用加氢反应器现场焊接修理过程中,采用环焊缝局部电加热处理来消除焊接残余应力,对其工艺方法和过程进行了介绍,并指出了需要注意的事项,可为在用加氢反应器现场焊接修理后的局部热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李亚江  江全昌 《焊管》1998,21(1):40-43
在CO2焊和Ar++CO2混合气体保护焊条件下,通过“铁研试验”、拉伸、冲击和金相试验等,对15MnMoVNRe高强钢焊接接头区域的化学性能、显微组织及断口形态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低强匹配”焊接(GHS-50焊丝)严格控制焊接线能量(q/v)在20kj/cm以下,可在不预热条件下焊接淬硬颂向较在的15MnMoVNEe钢,并可保证焊接接头性能满足使用要求。该焊接工艺可大大提高焊接生产率、  相似文献   

20.
结合氩气保护焊工艺,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TRT焊接机壳T型接头焊接过程中的温度场、残余应力和变形情况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盲孔法测试了其焊后残余应力。数值分析采用了两种不同的热源模型,即均匀热流加载模型和移动热源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在T型焊接接头多道焊过程的温度场模拟结果中,移动热源法模拟获得的温度相对比较集中,且焊缝处温度场波动更剧烈,更接近实际焊接过程;移动热源法模拟的残余应力值较小,且应力曲线平滑,与实测值吻合度较高;移动热源法模拟的焊接过程变形量较均匀热流加载法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