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皮梾木油的嗅味及非皂化物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皮梾木Swida(Cornus)wilsoniana果实油的嗅味成分共鉴定24个成分。非皂化物含量为1.11%。碳氢化合物含有C14-C31共18个烷烃;另有三十烷醇、三十二烷醇和桦木醇以及5个甾醇化合物,β-谷甾醇、22-二氢菠菜甾醇、菜油甾醇、菜子甾醇和5.24(28)豆甾烯醇。对油中的β-胡萝卜素及维生素E含量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2.
植物油中常见的几种植物甾醇的薄层色谱分离与鉴别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和  李玉帼 《中国油脂》1997,22(2):20-22
采用薄层色谱法分离与鉴别植物油中常见的豆甾烷醇、β-谷甾醇、豆甾醇、△5-燕麦甾醇、△7-豆甾烯醇、α—菠菜甾醇、△7-燕麦甾醇等七种植物甾醇。  相似文献   

3.
采用薄层层析、溶剂结晶、高分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等方法对翅果油植物甾醇的成分进行了提取分离与分析,确定了β-谷甾醇、豆甾醇、豆甾烷醇、麦角甾醇、5-氯-豆甾烷-3-醇乙酸酯、麦角甾-5-烯-3β-醇、豆甾-5,24(28)-双烯-3β-醇、豆甾烷-7,24(28)-双烯-3β-醇、豆甾烷-3,5-二烯等10种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采用GC-MS分析番茄籽油不皂化物成分,并通过薄层层析(TLC)对不皂化物进行初步分离。通过GC-MS从番茄籽油不皂化物中分离出42个峰,鉴定出29种物质,主要成分为β-谷甾醇、胆甾醇、豆甾醇、环菠萝烷醇、羊毛甾醇、γ-生育酚、(3β,5α)-胆甾-7-烯-3-醇、γ-谷甾醇、麦角甾醇、二十九烷、角鲨烯,其中β-谷甾醇含量最高,为15.68%;以正己烷与氯仿(7:3,V/V)为展开剂,通过TLC分离番茄籽油不皂化物,得到6条色带,利用紫外-可见光对分离物进行扫描,6种分离物最大吸收峰均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加工过程对苹果籽油中植物甾醇流向分布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C-FIR法对苹果籽加工过程中的植物甾醇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苹果籽油中植物甾醇主要成分为菜油甾醇、豆甾醇和β-谷甾醇,其中以β-谷甾醇含量最高;压榨法制备的苹果籽油植物甾醇的含量(385mg/100g)高于索氏提取(288mg/100g)和超声提取法(318mg/100g);且随着苹果籽油精炼程度提高,油脂中的有益微量成分植物甾醇损失增大。   相似文献   

6.
微孔草种子油脂肪酸及不皂化物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和  李惠琳 《中国油料》1997,19(2):69-71,75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我国青藏高原特有的野生油料作物微孔草种子油的脂肪酸和不皂化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脂肪酸成分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亚油酸、亚麻酸有较高的含量,三萜醇含有环阿屯醇及其衍生物,4-甲基甾醇以纯叶大戟甾醇和环桉烯醇为主,甾醇以菜油甾醇和β-谷甾醇为主。  相似文献   

7.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我国主要油茶籽油产品甾醇及存在形态进行分析,研究其在精炼和贮藏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油茶籽油产品中共检测到9?种甾醇,均以结合和游离形态存在,总含量为3?072.87~5?713.48?mg/kg,其中以结合态甾醇为主,占97.4%~99.4%,主要甾醇化合物包括羊毛甾醇、β-香树脂醇、β-谷甾醇等;游离态甾醇受精炼工艺影响较大,精炼后含量降低了94.1%,结合态降低了25.1%,其中脱酸工艺对2?种甾醇影响均最大;在贮藏过程中,结合态和游离态甾醇含量分别下降12.0%和40.9%,结合态甾醇表现出更强的氧化稳定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及各性状荷载分析发现,结合态羊毛甾醇和游离态β-谷甾醇是油茶籽油的最主要特征成分,在油茶籽油中存在最为稳定。  相似文献   

8.
大豆胚芽组成成分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谷利伟  谷文英 《中国油脂》2000,25(6):137-140
大豆胚芽是一种大宗粮油作物胚芽,对其成分的分析研究减少,以比色法,HPLC和GC等方法分析了大豆胚芽的组成。结果表明脱脂胚芽中异黄酮和皂甙的含量高达3.72%和4.82%,胚芽油中亚订酸的比例(23.7%)明显高于子叶油,不皂化物的含量为11.5%β-谷甾醇含量达7.25%,磷脂(4.35%)、生育酚(0.462%)的含量均高于子叶油。胚芽的氨基酸组成成也与子叶不同。结论:大豆胚芽中的功能性成分优于小麦胚芽,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葡萄籽油中植物甾醇的提取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种酿酒葡萄(美乐、赤霞珠、龙眼、霞多丽)的种籽为原料,提取葡萄籽油,经皂化、萃取制得植物甾醇。采用GC-MS方法首次分析了葡萄籽油中植物甾醇的组成及含量,结果从葡萄籽油中检测到6种植物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岩藻甾醇、豆甾烷醇、环木菠萝烯醇),其中白葡萄品种(龙眼、霞多丽)籽油中总甾醇含量高于红葡萄品种(龙眼、霞多丽)。在鉴定出的6种植物甾醇中,β-谷甾醇含量最高,其次是豆甾醇和菜油甾醇,岩藻甾醇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0.
南瓜籽油脂肪酸的GC-MS分析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用正已烷抽提南瓜籽,然后将样品进行皂化、甲酯化,以毛细管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测定了南瓜籽油的组成,共鉴定出12种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亚油酸和油酸,其相对含量分别为38.60%和28.63%。  相似文献   

11.
以32种亚麻籽油为原料,采用GC-MS测定其植物甾醇的组成与含量,确定亚麻籽油中含有6种植物甾醇,分别为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Δ5-燕麦甾醇、环阿屯醇、2,4-亚甲基环阿屯醇。总甾醇含量范围为321.65~1 028.5 mg/100 g,其中β-谷甾醇含量最高。将植物甾醇各组分含量与亚麻籽油氧化诱导时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豆甾醇含量与亚麻籽油氧化诱导时间有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常见精练油中植物甾醇测定方法的建立及含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对我国常见的植物油中植物甾醇含量进行测定,建立了植物甾醇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并对11类共25种精炼植物油中的β-谷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烷醇、菜油甾烷醇及菜籽甾醇等的含量进行分析.本方法相对标准差为1.1%~6.9%;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的回收率的RSD值范围为3.0%~4.7%.玉米胚芽油中植物甾醇含量最高,其次是菜籽油和芝麻油.不同种类的植物油植物甾醇的含量和比例各不相同,同一种类不同品牌的植物油中各植物甾醇所占的比例基本接近.对我国居民植物油中植物甾醇的摄入量进行了初步估计.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靠,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可以作为精炼植物油中植物甾醇的测定方法.建议我国居民可以通过食用含植物甾醇较高的食用油来增加植物甾醇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13.
植物甾酸和甾烷醇的生理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精炼植物油时脱胶产生油脚和脱臭副产馏出物内富含植物甾醇,这些副产物系为制取植物甾醇良好来源;所含植物甾醇主要有β-谷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等,其中,尤以β-谷甾醇量最丰。其化学结构与胆固醇相似,但在侧链上有部分不同。另外,与植物甾醇共存的还有一种天然微量的双链饱和型甾醇,即甾烷醇。由于从植物甾醇内难以分离精制甾烷醇,一般是通过将植物甾醇加氢饱和而成。制取β-谷甾烷醇以β-谷甾醇、豆甾醇为原料,菜油甾烷醇以菜油甾醇为原料。  相似文献   

14.
张志国  田鑫 《食品科学》2018,39(4):268-274
采用亚临界丁烷萃取技术及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方法对影响小麦麸皮油提取率的因素进行优化,并获得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30min、料液比1∶3(g/mL)、萃取3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亚临界丁烷萃取的小麦麸皮油成分进行分析,通过将各组分的质谱数据与标准谱库比对进行定性;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经检测,共鉴定出23种成分,其中17种为脂肪酸酯,5种为甾醇类化合物。脂肪酸酯占所测总组分含量的78.17%,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5种脂肪酸甲酯为棕榈酸甲酯、亚油酸甲酯、油酸甲酯、硬脂酸甲酯和9-二十碳烯酸甲酯,分别占总组分含量的11.22%、41.77%、13.36%、2.87%和1.99%。甾醇类化合物占所测总组分含量的19.35%,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4种甾醇为β-谷甾醇、豆甾烷醇、麦角甾烷醇和菜油甾醇,分别占总组分含量的8.13%、4.73%、3.42%和2.30%。  相似文献   

15.
对毛梾Swida(Cornus)walteri Wanger果实油的28种嗅味成分以及非皂化物中的C_(12)~C_(31)共20种碳氢化合物,β-胡罗卜素、木栓酮、西米杜鹃醇、β-谷醇甾、5,8,22-麦角三烯甾醇、5,24(28)-豆甾烯醇、7,24(28)-麦角二烯甾醇、△~7-燕麦甾醇,22-二氢菠菜甾醇、菜油甾醇进行分离鉴定。其中木栓酮、西米杜鹃醇为首次从油中分离报道。  相似文献   

16.
对锦橙、实生甜橙、脐橙(C.Cinlnsis CL.7Dsbeck),红桔(C.reticulata Blanco),温州蜜柑(C.unshiu Marc)及柚子(C.grandisCL.7Osbeck)的鲜果及其落地果的分析表明,果胶含量在3.40-7.89%之间,是提取果胶的食好材料,各种果实在生长期中果胶含量不灵增加;但在成熟过程中,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而降;果实在贮藏期中果胶总量是不断减少的,  相似文献   

17.
以西林火姜干姜片为原料,通过索氏提取分别制备石油醚姜油树脂(ginger oleoresin extracted by petroleum ether,PEGO)和无水乙醇姜油树脂(ginger oleoresin extracted by absolute ethanol,AEGO)并研究其成分组成。结果显示:PEGO和AEGO经GC-MS分别鉴定出46、38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姜烯、β-倍半水芹烯,α-法呢烯、β-红没药烯、α-姜黄烯、α-柠檬醛、β-柠檬醛、β-水芹烯、桉叶油醇、2-茨醇等萜烯类化合物和6-姜酚、6-姜烯酚、8-姜烯酚等难挥发性姜辣素化合物。另外,还检测出丰富的脂肪酸、总酚、黄酮和甾醇等非挥发性成分,脂肪酸均主要为棕榈酸、亚油酸、羊脂酸、月桂酸、硬脂酸、低羊脂酸、豆蔻酸、反油酸、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和油酸为主,其中亚油酸含量均高达20%以上;PEGO和AEGO总酚含量分别为118.61±1.55、105.36±1.09 mg GAE/g;黄酮含量分别为15.72±0.51、13.36±0.03 mg RE/g;总甾醇含量分别为4.86±0.02、3.54±0.07 mg/g,且组成均为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研究表明,西林火姜姜油树脂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风味物质和活性物质,并且提取溶剂对姜油树脂的物质组成和含量都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新鲜烟叶中的萜类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烟叶中的萜类成分含量(质量分数),采用选择反应监测模式,建立了同时测定新鲜烟叶中反,反-金合欢醇、α-植醇、顺冷杉醇、β-植醇、(1S,2E,4S,6R,7E,11E)-2,7,11-西柏烷三烯-4,6-二醇(α-CBD)、(1S,2E,4R,6R,7E,11E)-2,7,11-西柏烷三烯-4,6-二醇(β-CBD)、香紫苏醇、赖百当-13-烯-8,15-二醇、角鲨烯、2,3-环氧化鲨烯、双氢速甾醇、胆固醇、菜籽甾醇、麦角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羊毛甾醇、β-谷甾醇、β-香树脂醇、α-香树脂醇、鹅去氧胆酸等21种萜类成分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对云南、河南、贵州等3个产区的成熟期新鲜烟叶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线性范围内21种萜类成分的R2为0.999 0~0.999 8;方法检测限为12.7~308.7 ng·g~(-1),定量限为35.8~984.6 ng·g~(-1);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0.19%~8.28%、1.02%~9.35%。不同产区烟叶中主要萜类成分α-CBD的含量高低顺序为云南(98.83μg·g~(-1))河南(57.04μg·g~(-1))贵州(38.61μg·g~(-1)),且3个产区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贵州产区烟叶中萜类成分含量的分布较云南和河南产区烟叶差异更大,遵义种植的南江3号品种烟叶中萜类含量与其他3个品种差异明显。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分析的萜类物质覆盖面广,可用于批量烟叶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周蕾 《中国酿造》2021,40(5):177
该研究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同时测定植物蛋白饮料中β-谷甾醇、豆甾醇、菜籽甾醇、菜油甾醇、豆甾烷醇5种植物甾醇及胆固醇含量的方法。在优化升温程序、柱流速等仪器条件基础上,对比确定了样品取样量、皂化碱液浓度及最佳的衍生化条件。样品经皂化、提取、浓缩并衍生化后用正已烷定容,经GC-MS选择离子(SIM)扫描模式分析,5α-胆甾烷内标法定量。经方法学验证,各甾醇组分方法检出限为0.032~0.058 mg/kg,定量限为0.104~0.190 mg/kg,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9),在0.304~21.3 mg/kg质量浓度范围内,加标回收率为90.6%~101.2%,相对标准偏差(RSD)≤5.3%。  相似文献   

20.
微孔草种子油中的不皂化物含量为0.6%。采用硅胶柱层析和硝酸银薄层层析方法,从不皂化物中分离出三萜醇和甾醇。已鉴定有4个三萜醇(β—香树脂醇、环阿屯醇、羽扇醇和24—次甲基环阿屯醇),11个甾醇[胆甾醇、Δ~7胆甾醇、菜油甾醇、24—甲基Δ~7—胆甾醇、β—谷甾醇、22—二氢菠菜甾醇、(?)子甾醇、豆甾醇、5,24(28)—豆甾烯醇、Δ~7—燕麦甾醇和7,24(28)—麦角二烯甾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