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赵青  赵建科  徐亮  刘峰  李朝辉 《光学精密工程》2016,24(11):2627-2635
为了了解经过消光黑漆(Z306)喷涂处理后航天相机遮光罩表面对杂散光的散射特性,对喷涂了Z306的铝板样品进行了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测量和建模分析。通过测量获得了黑漆样片在0.65μm波段的BRDF值。结合Z306黑漆测量数据的散射特征,选择了适合粗糙黑漆表面的Microfacet-based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修正。使用修正的Microfacet-based模型对测量数据处理并建模,得到了样片整个半球空间的BRDF数据,弥补了测量数据量少和测量误差带来的缺陷。将黑漆的BRDF数据代入软件,分析并进行了光学系统杂散光测试验证。结果表明:采用修正的Microfacet-based模型处理黑漆的BRDF后,分析光学系统杂散光(点扩散函数,PST)得到的结果与实际测量的杂散光(PST)的一致性很高,实测值与分析值比值的对数精度优于0.5。得到的结果证明了BRDF建模的必要性和数据处理的准确性,为光学系统的杂散光抑制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GaN 用衬底材料 LiGaO2 晶体超精密抛光的初步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了作为发光半导体GaN衬底材料的LiGaO2单晶超精密抛光方法及初步结果。利用聚氨酯抛光盘配合SiO2悬浮液,采用机械化学抛光方法,已加工出表面粗糙度优于0.1mm,的超光滑表面。  相似文献   

3.
通过蓝宝石衬底的单面研磨试验研究,分析了W14和W3.5的B4C磨粒研磨后蓝宝石表面的微观形貌和宏观形貌,W14的B4C磨粒加工后蓝宝石表面微观裂纹密集且交错分布,体现了以滚轧和挤压为主的材料脆性去除作用,相同条件下,W3.5的B4C磨粒加工的蓝宝石表面划痕均匀,表面无微观裂纹,实现了以切削为主的材料延性去除形式。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磨粒粒径的选择对蓝宝石的研磨表面状态具有重要影响,其选择准则除考虑要达到的粗糙度等级之外,还必须同时考虑与研磨盘的嵌入作用及其对加工表面状态的影响;W3.5的B4C磨粒研磨加工后的蓝宝石表面宏观和微观均匀性良好,表面粗糙度、平面度等符合抛光前道工序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利用中科院长春光机所ZG—3显微物镜杂光测定仪,测量大量显微物镜的杂光特性,从而提出用杂光系数VGI和表征杂光系数 VGI(NAc)描述显微物镜杂光特性.还介绍了我们对仪器中的可变测量参数,如目标板限制光阑孔径,离焦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方面所作的实验和分析.最后提出了我们对显微物镜杂光特性测量与评价标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红外线聚光非球面透镜的单点金刚石镜面切削方法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根据硬脆性材料的延性域加工机理和面形误差补偿加工方法,研究了圆弧形和平头形刀具的单点金刚石延性域切削方法,在加工中直接获得了镜面切除面;并利用数控技术进行误差补偿,克服了因加工试验、刀具磨损、机械振动、热变形等造成的加工误差导致的非球面的面形精度降低和表面粗糙度恶化.并将该方法用于采用圆弧形刀具对红外线聚光的φ70mm非球面锗透镜进行单点金刚石切削实验中.试验结果表明面形误差补偿加工方法可以进一步消除加工误差,将非球面的面形精度PV值从微米级(1.23μm)提高到亚微米级(0.36μm)的程度,表面粗糙度Ra从亚微米级(0.27μm)改善到超亚微米级(0.04μm)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大晶粒高质量钙钛矿薄膜对光探测器的影响,制备了晶粒尺寸超过2 μm的MA0.7FA0.3PbI3薄膜,并基于该薄膜制备了光电导型的光探测器(MCP-PD)。基于该薄膜的光探测器在532 nm和3 V偏置电压下获得了高响应度(0.905 A/W)和探测度(3.18×1012 Jones)。在相似性能条件下,基于大晶粒尺寸薄膜制备的MCP-PD还表现出较快的响应速度。实验结果表明,大晶粒尺寸的薄膜降低了晶界对载流子传输的阻碍,提升了光探测器的响应度、探测度及响应速度。  相似文献   

7.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用于描述物体表面的光反射分布规律,从该函数的定义出发,简化了函数的分析模型,通过实验获取了冷轧板表面光散射的空间分布曲线,并基于BRDF经验模型的思想提出一个具有四参数的表面BRDF修正数学模型;进一步针对实验数据,基于共轭梯度优化算法对模型中各参数进行拟合,得到一个可以模拟大角度范围入射情况的冷轧板表面的光散射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准确度较高,为进一步设计表面成像系统以及构建冷轧板表面光散射虚拟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三油叶精密轴承油膜间隙形状的摩擦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值算法,研究了不同油膜间隙形状相应的三油叶精密轴承的摩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瓦弧边缘的最大间隙bm与中央的最小间隙Cm之差值△rm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时,有利于建立动压油膜,△rm较小时,相应的摩擦系数较大。  相似文献   

9.
全光谱配色的匀色空间权重因子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CIE 1976(L*a*b*)匀色颜色空间中,本文为全光谱匹配方法提供一种权重因子。这种权重因子使∑j[ΔE(λj)]2→min.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这种色差型权重因子进行计算机配色比Schmid和Strockash设计的两种权重因子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Th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a plane parallel chamber were investigated on beams of slow muons and positrons, as well as on an electron beam from a 106Ru β source. The chamber was filled with CO2 or a gas mixture of Ar (30%) + CO2(70%)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The amplitude spectra of charged particles and the efficiency of their detection were measured. The muon and positron momenta were ∼27 MeV/c. It was shown that the muon detection efficiency of the plane parallel chamber with a 1-mm gas gap and CO2 (100%) used as a working gas was as high as 99%, while that of the chamber with a 0.4-mm gas gap and a working gas mixture of Ar(30%) + CO2(70%) was 88%. This result, along with the detector's high response speed, allows the plane parallel chamber to be used as an active target being developed for a future experiment (FAMILON) on searching for neutrinoless muon decay with the release of a scalar Goldstone's boson (μ → eα).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Pribory i Tekhnika Eksperimenta, No. 5, 2005, pp. 29–35. Original Russian Text Copyright ? 2005 by Vorobyev, Gordeev, Zhdanov, Elkin, Ivochkin, Komarov, Kosianenko, Scheglov, Scherbakov.  相似文献   

11.
长焦距离轴三反光学系统杂散光的抑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有中间像的长焦距离轴三反系统的杂散光特性进行了模拟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杂散光抑制方法.通过正追和倒追的分析方式,确定系统杂散光的主要来源,找到系统的重要面;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杂散光抑制措施,用系统重要面的变化定性评价杂散光的抑制效果.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抑制措施后很好地抑制了系统的一次散射杂散光.用点源透过率(PST...  相似文献   

12.
李怀锋  李志  林亲 《光学精密工程》2017,25(8):1995-2003
为了实现基于大视场星光折射敏感器的中高轨卫星全天时高精度星光折射导航,针对视场中亮地球引起的强杂散光抑制的技术难题,研究了内掩式星光折射敏感器亮地球杂散光的有效抑制方法。通过构建星光折射敏感器模型、搭建星光折射导航仿真观测环境以及原理计算得出了各级杂散光强度,并确定了相应的抑制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基于二次成像光学系统的内掩式星光折射敏感器可将杂散光抑制在导航系统的最大可接受杂散光抑制值范围内,即抑制后1.003Re(Re为地球半径)处杂散光亮度小于亮地球平均亮度的1.10×10~(-3)倍。最后,通过月球强背景下恒星探测外场试验验证了杂散光分析及抑制方法的可行性。研究成果为实现基于一个大视场星光折射敏感器的中高轨卫星全天时高精度星光折射导航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白光日冕仪光学系统的杂散光抑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满足日冕仪对杂散光抑制的苛刻要求,通过分析日冕仪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设计了白光日冕仪光学系统,系统观测范围为2.5~15 R⊙,角分辨率为14″,口径为30 mm,焦距为200 mm,系统总长为1 080 mm;其中光学系统长370 mm,37 pl/mm的MTF值>0.5.分析了直射太阳光、太阳光在外掩体D1边缘的衍射光、视场光阑A1边缘的衍射光、以及物镜组O1各表面多次反射带来的系统杂散光的特点,利用多个光阑互相共轭的空间位置关系,设计了相应的杂散光抑制结构,从而完全抑制了系统的4个主要杂散光光源产生的杂散光,使系统整体杂散光抑制水平达到10-8~10-10 B⊙,满足了日冕仪光学系统对杂散光抑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白光日冕仪光学系统杂散光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夸父计划”是由“L1+极轨”的三颗卫星组成的一个空间观测系统,夸父A星中一个重要的仪器是白光日冕仪(2.5 R⊙ -15 R⊙ ),并且在我国是首次研制。日冕仪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其对杂散光抑制要求及其严格。本文通过分析系统工作特点,设计了白光日冕仪,系统视场4度、角分辨率14角秒、口径30mm、焦距200mm、系统总长1080mm、其中光学系统370mm,37pl/mm的MTF值大于0.5;根据其杂散光抑制的结构特点,利用多个光阑互相共轭的空间位置关系,系统的四个主要杂散光光源从结构上被全部抑制,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杂光抑制水平。  相似文献   

15.
紫外平面刻划光栅杂散光数值分析及测量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杂散光是光栅的重要技术指标,它直接影响光栅的信噪比,尤其紫外波段的杂散光对光谱分析更为不利。为了考察平面刻划光栅在光谱仪器中使用时产生的杂散光,采用基于传统Fresnel-Kirchhoff衍射方程导出的杂散光相对强度表达式,数值分析了杂散光产生的原因。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紫外平面刻划光栅刻槽周期随机误差以及刻槽深度随机误差是杂散光的主要来源,而光栅杂散光对光栅表面小尺度随机粗糙度并不敏感。另外,提出了平面光栅光谱仪出射狭缝相对宽度的概念,并数值分析了仪器出射狭缝高度及出射狭缝相对宽度与杂散光强度的关系。此理论分析方法分别为如何在光栅制作工艺中从根源上降低光栅杂散光以及在光栅应用过程中从使用方法上降低光栅杂散光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最后,为了与采用滤光片法测得的光栅杂散光实验值进行比较,给出了理论求解杂散光总强度的求和公式,并对四个不同波长的杂散光进行了多次测量,使理论值和实验值的相对误差控制在13%左右。  相似文献   

16.
星载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杂散光抑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考虑杂散光对星载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测量精度的影响,设计了遮光罩和其他消杂光结构来抑制杂散光,并对杂散光进行了分析。利用TracePro软件分析了系统紫外通道1(240~315nm)的杂散光水平,确定了杂散光传输的一次、二次散射路径。根据杂散光传输路径,计算了杂散光评价指标点源透射比(PST)曲线,结果显示杂散光抑制措施效果明显,PST小于3×10-5,中心视场杂散光照度水平为5.472×10-4,最终杂散光水平达到了设计指标要求。采用截止滤光片法测量了系统的杂散光水平,结果表明:中心视场杂散光比值为8.167×10-4,和仿真结果接近,验证了仿真过程的准确性,说明设计的消杂光机构能够满足抑制系统杂散光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当光学系统中存在衍射元件时,特别是高功率激光光学系统中,由于多级衍射和多次反射的存在,因此系统中将会产生危害性的杂散光和鬼像。提出了一种用于衍射光学元件杂散光分析的树形数据结构,树的每一个结点描述了系统中两个表面之间传输的光束参数,并且根据光路计算结果,动态地开辟内存空间存放杂散光和鬼像的位置、能量等数据。对含1个衍射面和7个常规面的光学系统作了实例计算,表明用这种数据结构可以全面分析系统中的杂散光,给出鬼像位置和估计鬼像能量。当取最高反射次数为4次,衍射级为0到±5级时,运行时间在1s以内,成功地分析了该红外光学系统的鬼像。  相似文献   

18.
LCoS微型投影光引擎杂散光分析与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昆  余飞鸿 《光学仪器》2012,34(1):11-15
为抑制LCoS光引擎的杂散光,在TracePro软件中建立了光引擎的光机模型,运用蒙特卡罗方法对该系统的杂散光进行了分析。通过仿真模拟及实验发现PBS棱边、成像透镜边缘、镜片隔圈以及镜筒内表面为产生杂散光的关键面。为此使用挡光片、表面发黑、镜片边缘及隔圈涂黑等方法对杂散光进行抑制。仿真及实验均表明上述方法可有效抑制杂散光。  相似文献   

19.
针对离轴三反(TMA)结构相机消杂光问题,提出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即采用三种措施对关键表面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在弱化或遮挡杂散光路的基础上开展精细化仿真,降低关键表面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结果表明:在关键表面添加挡光板组的方式可以获得极佳的抑制效果,降低消光漆的使用要求,减少工艺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