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继兵 《煤》2015,24(3):36-38
综放工作面收尾是一项工艺复杂、人力材料消耗多的工程,是井下工作面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工作面的正常接替和设备的回撤。为在收尾中达到安全、低耗、省时的目的,选择合理的收尾方式是十分必要的。三元石窟煤业在30101综放工作面收尾撤架时采用锚网绳联合支护工艺管理顶板施工工艺及其所取得的支护效果和经济效益,为综放工作面收尾搬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锚网绳联合支护在综放工作面收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阳煤矿在3100综放工作面收尾撤架时采用锚网绳联合支护工艺管理顶板的可行性分析、施工工艺及其所取得的支护效果和经济效益,为综放工作面收尾搬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济三煤矿综放工作面撤除工艺中 ,应用超前收尾切眼作为撤架空间 ,实现了快速搬家。本文详细介绍了收尾切眼的矿压特点和支护参数 ,为类似条件下综放面收尾切眼支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论文以山西华晟荣煤矿3103综采放顶煤工作面收尾工程以例,通过锚网与锚索支护技术,有效解决了软煤层综放工作面收尾的支护问题,在安全、技术及经济方面效果显著。其支护方式对类似条件的矿井具有一定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济三煤矿综放工作面撤除工艺中,应用超前收尾切眼作为撤架空间,实现了快速搬家。本文详细介绍了收尾切眼的矿压特点和支护参数,为类似条件下综放面收尾切眼支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煤》2013,(10):43-45
针对低瓦斯易自燃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收尾回撤期间施工工艺繁杂、作业时间长、采空区遗煤及回撤通道松散煤体极易氧化发火等特点,在红会一矿1710综放工作面通过预先掘成回撤通道,加快了工作面收尾期间的推进速度,缩短回撤通道支护时间;采用3副支架做掩护架,加强通道回撤点支护;并采用正压通风解决回撤期间通风瓦斯管理问题,减少了采空区漏风,实现了工作面安全快速回撤。  相似文献   

7.
张爱军 《煤》2010,19(Z1)
锚杆钢带联合支护,辅以锚索补强联合支护新工艺,在大采高综放工作面收尾中的使用,解决了因超宽端面空顶距带来的顶板管理问题,实现了大采高工作面安全收尾及工作面回收。  相似文献   

8.
以跃进煤矿23070综放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基于煤层分布特征,对大采深孤岛工作面末采施工进行了方案分析,采用距停采线50 m提前爬坡后,铺网上绳、扩帮支护、施工绞车窝的沿顶拆除技术,提高回撤通道的安全性,保证末采煤质,防止收尾阶段煤层的自然发火,对类似地质条件下综放工作面收尾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综放工作面钢丝绳锚网收尾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金刚  杨同敏 《煤》2001,10(4):32-33,51
针对王庄矿综放工作面底层收尾技术特点 ,在考虑收尾停采位置如何避开周期来压影响 ,增加顶煤顶板在收尾及设备回撤期间稳定性的同时 ,又考虑如何尽量缩短不放煤推进距离 ,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资源损失。在 432 5综放工作面收尾中设计并试验使用废旧钢丝绳 +钢网支护 ,辅之以锚索补强联合支护新工艺 ,实现收尾和设备搬迁的科学合理、快速安全、经济高效。  相似文献   

10.
针对公乌素煤矿北一综放工作面7.5 m×2.7 m大断面开切眼的实际生产地质条件,应用工程类比法提出锚杆支护基本依据,在此基础上应用FLAC3D模拟计算了28种方案,根据模拟效果初步确定支护方案,并应用物理模拟分析该方案的可行性,最后通过现场实测顶板离层量来判断围岩的稳定性,验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为掌握亭南煤矿302综放工作面开采对两巷的超前影响范围和强度,对超前支护方式的合理性进行评价,通过超前支护支架立柱的工作压力监测分析以及工作面巷道变形量观测分析,确定了302综放工作面超前影响范围约为25m,工作面开采对两巷距工作面10m内的巷道影响较大。现场观测巷道整体变形量比较小,最终确认302综放工作面超前支护方式合理。  相似文献   

12.
复杂条件下综采工作面收尾回撤,困难大,回撤的时间长且工艺复杂。因此,回撤通道顶板安全管理是工作面安全快速回撤的重要保证。陈家山煤矿为实现工作面安全、经济收尾回撤,根据回撤工作面具体的地质结构、生产条件和422综放工作面回撤经验,在426综放工作面选用无预掘回撤通道进行回撤,支护方式采用锚网索+锚梁联合支护,增强顶板强度,有效地控制了复杂条件下的大断面回撤通道的顶板下沉,为综采工作面快速回撤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3.
韩红光  张荣锁 《煤》1995,4(3):19-21
我矿综放工作面顺槽一直沿用3m×3.3m工字钢棚支护,两端头超前20m采用单体柱大板棚管理,这种支护方式资金投入高,端头维护工序多,劳动强度大。机头段人行道受到影响,为此,我们在1304综放工作面锚杆支护取代单体柱大板棚超前支护的基础上,在4318综放工作面顺糟又进行了全断面锚杆支护试验,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4.
FBG技术连续监测采空区温度的应用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综放工作面数量和产量的增加,采空区自然发火规律的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但是采空区内由于环境复杂、温度影响因素多,长距离的浮煤温度连续监测一直是个难点。文章首次利用FBG技术监测采空区温度,连续监测综放面采空区区域达195 m×85 m,通过对5万个数据分析,获得了综放采空区沿走向和倾向温度变化的一些作用规律,对指导防治综放采空区自然发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综放工作面使用柔性网收尾工艺,与传统工艺对比分析,对综放工作面收尾工艺进行了优化。使用柔性网的收尾工艺在实践中通过各项指标对比,证明优化后的收尾工艺更加能够满足安全生产要求,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和职工劳动强度,提升了安全生产效率和回采率,与此同时,基本避免了人员进入煤墙作业的情况,降低了生产风险。可为其他综放工作面收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综放复采”收尾及回撤阶段,尤其是回撤通道的形成,其主要难点在于顶板条件的特殊性,处于小煤矿开采大范围空棚空巷和断层带区域形成大跨度回撤空间,必须优先考虑顶板的可靠支护和控制。红会一矿在1609综放工作面收尾回撤中,采用常规支护和特殊支护结合的技术,有效控制了空棚空巷区域的顶板压力,形成了较为安全的回撤作业空间。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松软厚煤层超长综放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对三元煤业松软厚煤层1312超长综放工作面开采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研究、现场数据分析,对三元煤业松软厚煤层362m超长综放工作面开采设备运输、支护强度、矿压显现及煤壁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装备配套方案能够满足三元煤业松软厚煤层超长综放工作面支护及运输的要求;超长综放工作面回采期间,相对于200m以下长度工作面,顶板活动更加频繁,倾向方向周期来压呈现不同特性,且矿压显现程度较为强烈,顶板管理难度加大;为改善工作面端面顶板及煤壁的稳定性,需保障足够支护强度,采用双回路供液系统保障足够的支架初撑力,同时应适当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并在煤壁及顶板破碎时采用注浆加固技术。  相似文献   

18.
谭习文 《煤》2005,14(5):32-33,63
通过优化综放工作面收尾工艺,采用不留顶煤收尾管理法,将撤架空间后面的顶煤全部回收,从而减少末采损失,提高综放工作面回收率。  相似文献   

19.
左迪 《现代矿业》2020,36(2):191
针对综放工作面液压支架型号选型设计问题,以山西某矿综放工作面为背景,理论分析了工作面可能出现的顶板结构类型,并结合拱 砌体梁结构下的合理支架工作阻力计算方法,得到综放工作面合理支架初撑力和支护强度。利用UDEC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工作面开采数值模型,得到该本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岩层跨落和裂隙演化情况。理论分析得出,本工作面需要的设计支护强度为844.8 kN/m2,支架支护阻力要求不小于6 462.7kN;数值模拟分析得出,支架支护阻力需达到6 370.9 kN;模拟结果和理论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两者相互验证,说明支架选型设计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为该工作面支架选型提供理论依据,也为类似地质条件下工作面支架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综放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确定与支护可靠性的问题,以佳瑞煤矿15101综放工作面为例,采用理论分析法、实测法、载荷估算法和经验公式法对该工作面综放液压支架的合理工作阻力进行计算,得出工作面综放液压支架合理支护强度,同时引入结构可靠性理论对工作面支护的安全可靠性进行分析,得出工作面的支护安全可靠度指标,实践表明,所选支架能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