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储层地质模型10年 总被引:55,自引:10,他引:55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和计算机运算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储层地质模型的建立经历了从手工作图到完全三维可视化的整体地质模型的建立。同时,在储层预测方面,也开始由一般的地质统计向随机模拟和预测的方向发展。在另一方面,为了建立更加准确可靠的地质模型,发展适合于我国陆相碎屑岩储层的预测方法,近年又开始了储层地质原型模型的建立和积累陆相碎屑岩储层的地质知识库,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并且已取得了相当的成果,该项技术的不断发展,预期将对我国储层表征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回顾我国储层地质模型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早期定量概念模型的建立;(2)地质模型的快速发展阶段;(3)地质模型的重点发展阶段;(4)储层露头精细研究。 相似文献
4.
5.
6.
利用Surfer建立储层地质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urfer是一个使用简单.功能较强的地质应用程序。结合地质分析,可用以建立适用于油藏开发评价的地质模型.包括构造、骨架、微相和各种属性模型。建立合理的属性和骨架模型必须在地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合适的人工干预.包括相控建模、尖灭线的处理及资料未控制区的处理等。建立起模型后,可依据模型中的参数对储层进行评价。认识储层的平面非均质性。同时也可将结果输出,为油藏数值模拟服务。 相似文献
7.
时变油藏地质模型下剩余油分布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长期注水冲刷会引起储集层物性和流体物性的变化。以胜坨油田胜二区沙二段7^4-8^1单元为研究对象,建立该开发单元储集层物性和原油物性随不同开发阶段变化的时变油藏地质模型,研究开发阶段变化对剩余油分布和开发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渗透率场、原油黏度和密度随不同开发阶段的变化对剩余油分布和油田开发效果影响均较大,尤其是原油物性变化的影响更为严重。通过精细油藏数值模拟,得到目前7^4-8^1单元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和水淹状况,设计了该单元开发调整方案,成功地指导了油藏开发调整。表9参13 相似文献
8.
储层地质模型与油藏模拟模型之间的桥梁——一种有效的模型粗化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油田储层地质模型向油藏模拟模型转化中粗化软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实用的网格粗化方法,并编制了模型粗化程度,还给出了检验粗化结果的5个要点。应用效果表明,该粗化方法是有效的,它较好地解决了地质模型与油藏模型之间的转化问题。 相似文献
9.
冲积扇体系定量储层地质模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冲积扇体系岩相空间上复杂多变,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单凭测井、岩心等资料无法达到对储层的精确描述。运用地质统计学方法,综合使用地震数据,可以更精确地反映储层参数的空间变化规律,求取任意位置、任意方向的空间变异函数,从而建立更精确的定量储层地质模型。该方法综合利用了井资料的高垂向分辨率及地震资料的高横向分辨率,地震反演参数剖面在建立确定性模型时被用作软约束数据来提取地层格架信息及储层参数的空间变化规律,原始地震记录作为随机模拟部分的硬数据,以优化模型及检验其可信度。 相似文献
10.
根据坪桥北区长6、长4 5油组油藏构造简单、低孔特低渗的特点,利用钻井、测井、岩心分析及油田动态等资料,在沉积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和储层特征等基础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克里金方法建立构造模型;采用顺序指示模拟以微相为单元建立储层骨架模型;在相控的基础上,采用顺序高斯模拟建立储层参数模型。建模软件系统包括GridStatPro和GSLIB。GridStatPro软件用于数据质量检查、模拟结果显示,GSLIB提供算法。 相似文献
11.
诺曼韦尔斯(Norman Wells)油田位于加拿大西北地区,在北极圈以南60公里,其储层为泥盆系的碳酸盐岩滩复合体。在该滩复合体的内部,最大厚度可迭130米,同时向盆地方向变薄,是由滩边缘的后退和沉积尖灭共同造成的。该油田的原始地质储量约为1.08亿立方米(6+8亿桶)。它的储层已发生天然破裂,但基岩渗透率很低(平均为2-4毫迭西)。以前对该油田所做的三维地质建模没有结合裂缝的渗透率,结果使静态和动态的油藏模型与油田的历史动态数据不一致。为了量化基岩和裂缝性质对全油田总渗透率的共同影响,本项研究建立了一个三维地质模型。基岩和裂缝的性质是分开模拟的,然后合成一个总渗透率模型。基岩性质受沉积相和层序地层格架的控制。使用岩心和测井数据并结合沉积相和地层信息建立了三维的孔隙度和基岩渗透率的模型。裂缝渗透率则是分两步模拟的。第一步使用注水和生产数据来分离并模拟储层总渗透率的裂缝成分。第二使用从岩心、成像测井和露头中测得的裂缝几何属性(方向、规模、密度)来量化裂缝的几何参数以及由此引起的渗流各向异性(定向渗透率)。构造、地层和沉积相等信息也已结合在这个三维模型中,并被用于预测在控制井以外范围的裂缝渗透率分布。
模拟结果显示,裂缝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基岩的渗透率,因此如果没有裂缝的增渗作用,诺曼韦尔斯油田储层的相当一部分都将没有开采价值。在这套储层的多数范围,天然裂缝网络的发育达到了提高基岩渗透率的最佳水平,而且没有明显影响储层的波及系数。不过也有一些地区的储层破裂程度较高,导致了注入水的突破和储层波及系数的下降。裂缝性质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主要与碳酸盐岩滩的构造位置和地层力学特征有关。在滩边缘和储层所处的较陡上倾(东北向)构造区,裂缝的影响最为强烈。应用这一新的模型,无需对渗流模型的渗透率做多少修改就能快速拟合生产动态史。在这个三雏地质模型中结合使用动态数据有两个好处:(1)可以减少渗流模型中对渗透率的调整,从而提高了静态和动态模型的一致性;(2)可以用地质信息来指导附加渗透率的分布,避免了渗流模型中的专f1调整。这种新的静态和动态模型已被用于储量和产量预测、勘探机会判断以及油田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煤层气储层数值模拟研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储层数值模拟是确定煤层气开发方案和评价采收率的有效方法,其遵循常规油气藏数值模拟步骤,通常包括选择模型、资料输入、灵敏度试验、历史拟合和动态预测5个环节。煤层气属于非常规天然气,其储层数值模拟基于解吸―扩散―渗流的地质模型,在具体模拟过程中具有自身的特点。结合在新集煤层气试验区开展的储层数值模拟研究工作,重点阐述了模拟研究中的两个重要环节:模拟模型的建立(资料输入)和历史拟合。模拟模型的建立是进行储层数值模拟工作的基础,试验区模拟模型的具体内容包括:确定模拟区域及边界条件,剖分网格、确定流体的PVT性质参数、处理储层描述数据和处理动态数据等。历史拟合是运用已有生产井的动态资料校正模拟模型的逆过程。通过历史拟合,获得了更能够真实反映试验区储层特征的参数,分析了5煤层和6煤层附近的大段砂岩层对煤层气产量的贡献,提出了排采作业建议,并采用历史拟合的储层参数进行了动态预测。 相似文献
13.
14.
基于油藏数值模拟研究的地质模型质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金彪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5,12(2):49-51
根据数值模拟的基本理论和实际经验,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一套基于油藏数值模拟研究的地质模型评价方法。通过油藏数值模拟的历史拟合精度来评价地质模型的可靠性,由动态模型验证静态模型。首先由拟合误差入手,量化拟合精度,然后根据单井拟合率评价模型的可靠性,形成地质模型质量评价的定量化、标准化、流程化。按照该方法,对胜坨油田一区沙二段1~3砂层组聚合物驱试验区的精细地质模型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5.
以系统辨识理论为基础,以神经网络技术为手段,将储层视为一个黑箱系统,综合利用地质、地震和测井资料,通过对储层系统进行仿真辨识,建立储层参数的仿真预测模型,从而建立一个优化的储层地质模型,为油藏动态分析及数值模拟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为了准确模拟和预测低渗含裂缝储层的油水分布,首先采用多界面和流动单元约束方法建立了低渗基质单元属性三维地质模型,然后采用连续等效渗透率和离散等效渗透率的复合模型建立了裂缝单元属性三维地质模型.裂缝高发育区、裂缝中等发育区和裂缝低发育区的等效渗透率分别为169×10-3μm2、38×10-3μm2和23×10-3μm2,离散等效裂缝介质渗透率为200×10-3~4 000×10-3μm2,区块历史拟合符合率为90%,单井历史拟合率为76%.结果表明:采用该复合模型能够很好地表征低渗含裂缝储层的渗流介质模型;数值模型区块和单井历史拟合符合率高;得出的剩余油分布能够客观地反映裂缝对流体流动规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不同的网格系统对储层静态模型的属性插值和数值模拟结果均有明显的影响,而通常的地质建模仅从单一方面来考虑模型网格系统,因此提出了分别进行油藏静态描述地质模型和油藏数值模拟地质模型网格系统设计的新思路,并利用网格重采样技术实现两类模型的协调统一。根据储层属性演化的主控因素,生成能反映储层空间分布及参数演化规律的网格系统,用于储层静态模型参数的插值;根据油藏开发生产实际与油藏流体流动主流线方向,构建用于油藏数值模拟所用的地质模型;利用网格重采样技术,实现由静态地质模型属性参数场到油藏数值模拟地质模型属性参数场的转换,使油藏数值模拟地质模型既能充分反映储集体的地质意义,又能更好地反映油藏流体的流动特征。 相似文献
19.
储层裂缝性质及开发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德康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6,15(4):42-45
应用VIP黑油模型对储层裂缝性质及开发特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确定了油井压裂投产后,储层裂缝方面渗透率的大小及相互垂直的水平渗透度的倍数关系;分析了油水相对渗透率的曲线的调整方法;测算并讨论了数值模拟中几种主要参数的场变化及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