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一心 《中国食品》2005,(15):4-45
素食馆相对于庞大的餐饮业来讲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迄今为止,北京市三万多家餐饮企业中,素食馆只有二十多家,上海也有二十家左右。但素食馆的经营思路与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和荤菜馆有着很大的不同,因为在今天“顾客就是上帝”的呼声中,素食馆却依然保持自己的信仰和经营理念,如很多素食馆坚持无烟、无酒、无蛋、无肉等四无主义。  相似文献   

2.
椒盐素食     
正丽  余受雷 《饮食科学》2012,(12):58-59
何为椒盐?就是用中小火将花椒粒与盐炒出的调味料。椒盐中的花椒气味芳香,促进唾液分泌,增加食欲。更有研究表明,花椒能使血管扩张,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创意素食     
招财进宝 主料:白灵菇500克,素鸡丸350克。 辅料:西兰花150克。 调料:素蚝油20克,盐3克,蘑菇精10克,菌菇汁10克,水淀粉、酱油、味极鲜、白糖、素高汤、姜各适量。  相似文献   

4.
素食保健     
古人对素食的态度有很大差别。清代袁枚写了《随园食单》,在素食单和小菜单中列有80余种蔬素菜品的制作方法,曰:菜有荤素,犹衣有表里也,富贵之人嗜素甚于嗜荤。袁枚是提倡荤素结合的人,但似乎还是主张多用素  相似文献   

5.
素食有益     
黄怀庆 《美食》2006,(4):54-54
小时候.邻居有位寡居的老太太.每日烧香敬佛.一生吃素从不杀生,感到十分虔诚,也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长大后受了高等教育并从事了一生的卫生工作,才知吃素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6.
素食新主张     
素食主义是一种饮食的文化,世界各国或不同文化下的素食主义有所不同.素食,表现出了回归自然,回归健康和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返朴归真的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7.
素食宝贝     
何菲 《食品与生活》2008,(12):42-43
上格调的上海人现在是每周至少有一天吃纯素,不进荤腥,原因是当今社会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应酬多,吃素是为了让身心排毒。  相似文献   

8.
素食革命     
志林 《中国食品》2004,(24):8-9
素食与肉食 素食最适于人类,从人的自然生理结构上看,与动物相比较,肠道相对冗长,胃酸含量较低,本是最适合五蔬、五谷、五果的。 先人早有深入研究。元代《菇淡论》中就论及"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有补益体之功,而久饮酒肉甘肥,则难免有"致病伐命之毒",对人的健康十分有害; 李渔的《闲情偶寄》中亦有论述,"声音之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其渐近自然;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渐近自然也。"  相似文献   

9.
素食年华     
正一墩墩的青菜,从地里拔了出来。秋天,蔬菜长得十分饱满。喜欢腌雪里蕻,用水洗净晾干,备好一只干净的腌菜坛盛放。一层层撒上盐,做成一坛过冬的素菜。还有绿色的球茎甘蓝,有的地方叫苤蓝,叶片椭圆、倒卵圆或近三角形,绿、深绿或紫色,叶面有蜡粉。其食用部分为肉质球茎,质脆嫩,可鲜食及腌制。喜欢素食,却不是很久就喜欢。记得小时候,家前屋后种有菜地,但不是我们家的,看人家种的欢喜,也羡慕地想种。白菜萝卜吃起来喜气。可父亲不让,说那地是公家的地,别人种,我们自己种不的。母亲听从,也便不种。后来,搬家进城,院子大了,父亲这才自辟菜园,种一些青菜,如甘蓝,青椒,以及10 cm长的豌豆。父亲从没种过青菜,但老人家苦学摸索,竟把菜种的绿意盈盈的母亲看了很高兴,邻居们也叫好  相似文献   

10.
<正>说来话长,我是一枚素食者。至于什么缘由,这个故事以后再谈。在中国大陆,您知道的,吃素的人很少,素餐馆很少,常常要去普通餐馆吃饭。而一般餐馆包括酒店餐厅的厨师和服务员,又几乎不知道什么是素食。在告诉他们我是素食者之后,他们还是常常会问,鱼能吃吗?虾能吃吗?他们对于佛教的素食,更是不理解,告诉他们葱、蒜、洋葱、韭菜等不能加,他们常会说,这都不是植  相似文献   

11.
素食漫谈     
素食即不加荤料的食物,它包括谷物、蔬菜、水果、豆制品、菌类、藻类等。中国素食历史源远流长,已成为中国饮食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古今中外人士所津津乐道.它不但选料考究、而且技艺精淇、品种繁多、风味独特,不仅营养丰富,还可健身疗病。早在先秦时期,素食在我国就已成雏形,后来随着农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不断繁荣昌盛.加上佛教界的大力倡导,它才以寺院为基地发展起来,同时,由于许多有影响的人士对素食的推崇,素食的烹制技艺也日臻完美,并不断地发展和提高。在唐宋时期,我国的素食在烹好体系中已形成独具一格的一大…  相似文献   

12.
文化素食     
一般讲烹饪和美食,多以鱼肉荤腥类为主。其实诸蔬菜山珍,何尝不是味中极品。除了享受本味之外,尤显其烹调技艺之高超。清代美食圣手、“随园老人”袁枚借其家厨王小余之口评论厨师日:“能,则一芹一菹皆珍怪;不能,则虽黄雀三楹无益也”。在这里,“菹”指的是咸菜、腌菜。整句话的意思是:能干的厨师,即便芹菜、成菜之类的原料,也能烹成佳肴,而蹩脚的庖丁,就是山珍海味堆满三屋子也无济于事。  相似文献   

13.
素食时尚     
倡导吃素,古已有之。按中国古老传统:素食养身、有益健康、正心修德,人们本应平易恬淡、返朴归真、尊崇自然,而不是追求过分浓烈厚味的饮食。“素”取自于天然,它代表着净、清、淡。  相似文献   

14.
素食情结     
“白菜土豆并粗粮,三餐煮得味道香。肠腹无声人有眼,免得内心不安祥。”这首诗,是对我多年一贯坚守的素食习惯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5.
素食经验谈     
随着大家保健意识的增强,当今人们的饮食习惯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素食主义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吃素盛行。不少人在以坚持素食为主的过程中,总结出许多经验,享受到了其中的快乐。  相似文献   

16.
素食面面观     
付中文 《中国食品》2021,(5):132-135
每一个素食类型均有独特的特点,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类型,并相应地做出调整,直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类型。过去,素食(vegetarian diet)往往和宗教信仰联系在一起,而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素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甚至成为了一种颇受欢迎的饮食文化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7.
素食保健     
任湘 《烹调知识》2011,(5):17-17
古人对素食的态度有很大差别。清代袁枚写了《随园食单》,在“素食单”和“小菜单”中列有80余种蔬素菜品的制作方法,日:“菜有草素,犹衣有表里也,富贵之人嗜素甚于嗜荤”。袁枚是提倡荤素结合的人,但似乎还是主张多用素食。清末还有一位佛教徒叫薛宝辰,撰有《素食说略》一书,记述了当时流行的170余种素食的制作方法。他是一位绝对的素食主义者,反对杀生,反对食荤,他认为肉食者都是昏庸之徒,而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无不都以淡泊明其心志。  相似文献   

18.
清新素食     
~~清新素食!北京@赵吉帅 @董书山~~  相似文献   

19.
素食畅想曲     
“古刹崔巍近水准,青冥宝塔白云街。年年士女春三月,忙煞烧香吃素斋。”这是清朝光绪年间诗人曾钟焌所赋《己丑上海游龙华寺杂咏》诗。从3000多年前《礼记》:“子卯,稷食菜羹”(忌日以稷谷为饭,以菜为羹)。《庄子·人世间》颜回曰:“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因此,则可以为斋乎?”《南华经》也有“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蔬食而邀游,泛若不系之舟”的记载。经过长期春秋更迭,风雨颠沛,素食在中国不仅已成气候,在百余年前的光绪就盛况空前了。  相似文献   

20.
慈心素食     
陈莉 《中国烹饪》2010,(2):64-66
素菜是中国菜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素食可分为寺院素菜、宫廷素菜、民间素菜三大类,寺院素菜即是俗语说的“斋莱”,专门由香积厨(僧厨)制作,供僧侣和香客食用;宫廷素菜是专门由御厨制作,供帝王斋戒时享用;民间素菜则是在继承传统素菜品种的基础上,吸收了宫廷和寺院素菜的精华,在民间素菜馆发展而形成的菜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