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斌 《福建建设科技》2014,(2):30-31,29
绿色建筑体系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但目前绿色建筑体系难以有效的应用在城市生态规划建设中,无法充分发挥其节能低碳的价值。本文通过借鉴绿色建筑体系的四大特点,总结出生态城市建设中绿色开放空间网络、分布式能源系统、土地开发模式、城市规划管理等四个方面的应对之道。希望能为城市生态规划思路提供研究依据,为建设实施提出方向。  相似文献   

2.
建设生态城市是上海发展的愿景,文章简要分析了上海在生态城市建设和绿色建筑发展方面的现状和趋势,并从建筑师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其在生态城市建设和绿色建筑发展方面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3.
城市绿色建筑建设是城市生态环保、绿色健康的重要标志,城市的和谐发展必须大力推广城市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本文以池州市梅林花园(东区)规划设计为例,阐述了绿色建筑规划的设计理念和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广西"绿色建设"的发展状况,应用"四节一保"的"绿色建筑"新理念,提出在广西建设"绿色城市"和"生态广西"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城市建设也在大规模推进,由于在建筑工程巨大,导耗能大、污染高的作业方式对于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态环境在城市中越来越少,因此,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保持生态环境,发展城市绿色建筑成为了当今城市生态构建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就两者之间的关系及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浅谈城市生态构建,让人们逐步认识到绿色建筑在城市生态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门窗》2015,(7)
目前,贵阳市正处在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的关键时期,发展绿色建筑、加强绿色建筑的推行力度是其在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对贵阳市当前绿色建筑的管理制度、标准体系及已有绿色建筑项目等情况的分析,探究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挑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绿色生态城区理念的指导下,章丘绣源河绿色生态城区在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绿色市政4个专项方面进行规划设计,设定各自的设计目标,明确了绿色生态城区的发展方向,确定了生态城区的最终目标定位,打造一个绿色、生态的绣源河城区。绣源河生态城区的规划设计丰富了现阶段的生态城区建设的内涵,为改善城市粗放发展模式和提高城市建设水平提供借鉴,引导城区绿色化、生态化和低碳化发展,为以后章丘市城区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杜萧翔 《山西建筑》2014,(23):227-228
介绍了绿色建筑的概念,对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绿色建筑认证中相对可行、适用、具体的绿色建筑技术,指出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是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简评南京城市道路改造中的绿化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跃 《规划师》2002,18(7):43-45
以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绿色城市是当今建筑规划界的前沿课题。生态绿色城市内涵广傅,概言之可分为两大方面:①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保护,营造利于健康生存的物质环境;②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针对我国迅猛发展的城市建设和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自然和人文环境破坏的问题,建设生态绿色城市之观念尤为重要。本文试从建设生态绿色城市的技术层面,以南京为例,对南京城市道路改造中的绿化保护作一评析。  相似文献   

10.
天津中新生态城是目前国内对生态城市探索较为领先的项目,建设之初就提出100%绿色建筑的建设目标,并希望将其打造成为"宜居"城市。结合天津生态城内已开建的10个住宅项目,对其所采用的绿色建筑技术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出适宜天津地区的低成本绿色建筑技术体系,并研究适宜的绿色建筑低成本技术体系开发管理流程,对于天津地区乃至寒冷地区的绿色建筑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苗乐如 《城乡建设》2014,(11):78-79
正党的十八大站在时代的新起点,以全局和战略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文化、社会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并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绿色建筑、绿色住区、绿色城市区域、绿色城市,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有效途径。一、发挥《绿色住区标准》平台和纽带作用,全面落实《绿色行动方案》2013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公布了由国家发改委、住建部指定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提高"十二五"期  相似文献   

12.
自2006年实施国内首部建筑节能地方法规《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以及进入"十二五"以来,深圳市持续、大力推进建筑领域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快转变城市建设发展模式与方式,作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深圳",推进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初步实现从建筑节能到绿色建筑、从绿色建筑到绿色城市的"两个转型".深圳先后获得首批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工程建设标准综合实施试点城市、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利用试点城市等五个示范试点城市称号.深圳还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深圳市政府合作共建的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以及国家低碳试点城市.2012年,为配合国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城市建设,深圳市还在建筑领域率先启动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3.
葛慧  杨林 《城市住宅》2021,28(1):104-106
绿色城市建设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绿色、生态、低碳、智慧"理念的重要体现.工业、建筑、交通及居民生活等领域的节能是实现绿色城市建设的必要方面.以北京市某区为例,在深入分析重点耗能领域及面临的挑战基础上,提出工业、建筑、交通、供热及居民生活等领域的节能策略,给出建立和完善新时代节能工作机制建议,以实现智能化节能与管理融合,...  相似文献   

14.
《硅酸盐建筑制品》2014,(1):103-104
近年来,天津市抓住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的机遇,以产业为支撑,全面发展绿色建筑,着力实施规模化绿色建筑,加快生态城区建设,不断增强城市活力,提高建筑品质,改善城市环境,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的城镇化建设之路,使绿色建筑成为天津城市建设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5.
发展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是促进重庆市建设领域节能减排,推动生态城市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2018年,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重庆市委五届三次全会会议精神,落实习总书记关于重庆立足"两点",实现"两高"的工作要求,推动重庆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和"以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实施,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组织对原《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建设技术规程》DBJ/T 50-039-2015进行了修订,完成了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技术体系升级,并以培育发展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为载体,着力推进绿色建筑、绿色社区及绿色城市建设,推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高质量发展。该文介绍了重庆市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发展情况,并对后续工作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门窗》2014,(3)
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在能源消耗结构中占到26%,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比重日益增加。绿色建筑因其具有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的"四节一环保"特征,具有明显的节能减排优势,必将成为建筑业新的发展模式和方向,有利于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助推生态文明的发展。本文系统阐述绿色建筑在减少能源消耗方面的优势和发展前景,倡导全社会发展绿色建筑来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落实“十八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推进城乡建设领域的绿色发展,北京市政府办公厅于2013年5月发布实施了《北京市发展绿色建筑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实施方案》。随后,在全国率先发布了《北京市绿色建筑一星级施工图审查要点》,对6月1日后取得建设规划许可证的项目进行审查。  相似文献   

18.
臧鑫宇  王峤 《风景园林》2017,24(4):21-27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生态城市理论和实践研究再次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城市设计作为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重要技术手段,其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显现。针对当前城市建设中的生态性和实效性需求,探讨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相结合的一体化设计思路,以生态城市设计和绿色街区的既有研究为基础,构建绿色街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从绿色开放空间、绿色街道、绿色建筑等方面提出景观生态导向下的绿色街区城市设计策略,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具有实效性的技术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正>政策引导标准先行产业支撑规模发展近年来,天津市抓住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的机遇,以产业为支撑,全面发展绿色建筑,着力实施规模化绿色建筑,加快生态城区建设,不断增强城市活力,提高建筑品质,改善城市环境,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的城镇化建设之路,使绿色建筑成为天津城市建设的新亮点。天津市一方面开展关于绿色建筑的理论研究、实践经验总结及培训工作,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20.
"生态城市"现象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多年并形成多种不同类型.最近几年"生态城市"项目又出现了新的趋势,即与绿色建筑的技术和概念层面密切挂钩,然而生态城市内涵的全面性、复杂性以及绿色建筑技术的不确定性时刻挑战着这一思路.在积极应用生态城市和绿色建筑理念进行大胆试验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关注狭隘概念与全面示范意义、名义目的与经济利盏之间的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