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文章依据实际工程,采用钢筋桁架楼承板,将楼板中的钢筋在工厂加工成钢筋桁架,并将钢筋桁架与镀锌钢板在工厂焊接成一体的组合模板。通过施工方案选择,将方案涉及的一个部位改为型钢组合楼板结构,最后将组合支模架与型钢组合楼板进行工艺技术、质量安全、工程进度、成本造价等方面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
杨超望 《结构工程师》2020,36(2):96-101
基于钢筋桁架混凝土楼板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数值模拟计算采用通用有限元Abaqus软件。通过与钢筋桁架混凝土楼板试验结果比对,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通过改变钢筋桁架混凝土楼板模型的钢筋桁架高度、有无模板及腹杆钢筋,以探讨其力性能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钢筋桁架高度可影响楼板整体的刚度与承载力;由于模板对于混凝土的包裹作用,有效地提升楼板的整体变形能力;腹杆钢筋对塑性变形能力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其最终破坏形式是不会发生改变的。同时将现有的不同楼板形式与该新型楼板进行综合性对比,结果显示该新型楼板在成本、生产及施工方面均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钢筋桁架组合楼板作为一种新型的楼板结构形式,具有工业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受力性能好、经济效益好、楼板施工质量高的特点。近年来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钢筋桁架组合楼板受到工程界极大关注。本文对钢筋桁架组合楼板的研究成果及应用案例作了梳理,并提出了钢筋桁架组合楼板研究的探索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裂缝是目前工程施工中屡见不鲜的质量通病之一,楼板出现裂缝将导致钢筋锈蚀,从而削弱了钢筋截面积,既影响了楼板的使用,又降低了楼板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钢筋再生混凝土楼板的力学性能,共设计了6个试件,其中3个单向板和3个双向板,主要以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变化参数,取代率分别为0%,50%,100%。通过对两类楼板进行抗弯试验,观察试件的破坏形态、获取了试件受力的全过程曲线、跨中挠度发展情况及构件的极限承载力等重要数据,并分析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单向板和双向板的影响,利用相关规范的计算方法对再生混凝土楼板承载能力进行计算,并与试验实测结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骨料取代率的楼板破坏形态相似;在混凝土出现裂缝前,随着荷载的增加,楼板的挠度基本呈线性增大;当混凝土开裂后,钢筋再生混凝土楼板的挠度增大有突变;钢筋再生混凝土单向板的刚度比钢筋普通混凝土单向板好,双向板则相反;钢筋再生混凝土楼板与钢筋普通混凝土楼板相比,两者开裂荷载较为接近,但钢筋再生混凝土楼板有极限承载力高的优点。研究结果可为钢筋再生混凝土板构件的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自承式钢模板系统性能试验和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将楼板的上层钢筋和楼板底部配筋用直径为3~6mm的细钢筋作为腹杆焊接连接,形成桁架.并在底部焊接一层厚度为0.4~0.6mm的薄钢板.就可以节省施工节点的模板费用.加快施工进度。这种楼板施工方法称为自承式模板。本文对自承式模板在施工阶段的挠度和钢筋应力进行了试验,验证了施工阶段可以采用上下弦连续的桁架计算模型。对正常使用阶段的楼板刚度和极限承载力也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自承式模板的楼板。由于在施工阶段楼板混凝土和钢筋自重在混凝土内不产生应力,这种楼板在使用状态下基本不开裂.和普通支模板的混凝土楼板相比可以改善抗裂性能.使用阶段楼板的刚度也比普通混凝土楼板大.但是极限承载力和普通楼板相同。  相似文献   

7.
针对实际工程中常用的压型钢板-钢筋桁架组合楼板存在的不足之处,将压型钢板替换为可拆卸的木塑模板,以形成一种新型组合楼板。试验研究了两个可拆式钢筋桁架混凝土楼板的承载力。结果表明,可拆式钢筋桁架混凝土楼板正常使用阶段的破坏形态与普通楼板相似,并提出了适宜可拆式钢筋桁架混凝土楼板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同时通过分析底部木塑模板对整体承载力的影响,认为可拆式钢筋桁架模板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楼板形式。  相似文献   

8.
对住宅建筑中常用的几种楼板钢筋进行强度、锚固性能、延性、现场加工性能、经济性、存在问题等方面的比选,并通过实际工程分析对楼板钢筋的选用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钢筋桁架组合楼板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安英  完海鹰  孙磊  冯然 《建筑结构》2015,(8):59-63,90
分别开展了钢筋桁架组合楼板在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的静力试验,获得了施工阶段钢筋桁架模板体系的变形特征以及使用阶段钢筋桁架组合楼板的破坏形式。研究了底部钢板、剪跨比等因素对钢筋桁架组合楼板使用阶段抗弯性能的影响,底部钢板可提高钢筋桁架组合楼板的抗弯承载力及抗弯刚度,剪跨比会影响钢筋桁架组合楼板的破坏形式及抗弯承载力。通过理论分析,给出不同高度钢筋桁架模板体系在施工阶段的最大无支撑跨度,提出钢筋桁架组合楼板在使用阶段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简化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毛土明  邹道勤  张海义 《工业建筑》2011,41(12):75-78,83
运用现场测试和有限元模拟分析两种方法,比较分别配置冷轧螺旋钢筋、光圆钢筋和冷轧带肋钢筋的楼板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工作性能,即开裂情况、挠度和应变等结构反应。结果表明,冷轧螺旋钢筋混凝土楼板的工作性能优于配置其他两种钢筋的楼板,建筑工程中用冷轧螺旋钢筋作受力钢筋是经济、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研究钢筋桁架楼板的受力性能,设计了足尺寸楼板试验。通过分析试验结果,得到底部压型钢板对钢筋桁架楼板承载力的影响。采用有效惯性矩法计算钢筋桁架楼板的正截面承载力的理论值,经与实测值比较,发现有效惯性矩法所算得的数值与试验值更为接近。提出可供参考的钢筋桁架楼板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并给出相关修正系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钢筋桁架组合楼板的发展过程,分别对镀锌钢板钢筋桁架组合楼板和纤维水泥板钢筋桁架组合楼板的特点进行了介绍和比较分析,纤维水泥板与镀锌钢板相比,无需进行底面抹灰和二次装修处理,且适用于所有的结构。对纤维水泥板钢筋桁架组合楼板的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双钢筋双向实心大楼板的设计、试验、研究结果与分析及其经济效益。用双钢筋作配筋的楼板,可节约钢材、水泥、能源,减少工序,缩短工期,提高生产率,在住宅建筑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纤维单元,对一个三层RC框架结构,分别以带楼板、不带楼板、削切不同板厚梁端楼板、削切不同板厚梁中段楼板的空间结构模型为对象,进行弹塑性分析,来研究钢筋混凝土楼板对梁中段和端部的正负抗弯承载力的影响,以及考虑楼层数作用下楼板的有效宽度问题,通过钢筋应力等比较分析,得到楼板有效宽度随楼层数的变化规律,为工程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轻质装配式叠合楼板,由压型钢板、带桁架钢筋轻质陶粒混凝土预制层及普通混凝土现浇层三部分组成,在拼接处增设构造钢筋并用栓钉将楼板与钢梁焊接。分析了各级加载下试件在拼接处的抗弯承载力、挠度以及裂缝等力学性能指标。结果表明,拼接处的构造措施能有效提高叠合楼板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与普通叠合楼板相比,该种楼板具有自重低、承载力高、延性好及施工效率高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组合楼板受火薄膜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验证火灾作用下压型钢板组合楼板的受拉薄膜效应,观察楼板破坏现象,了解受火后组合楼板的温度场、位移及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变状态,本文进行了4个足尺压型钢板组合楼板受火性能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对试验炉温、楼板温度、钢筋温度、钢筋应变、混凝土应变及楼板中心挠度进行了测量,对试验现象进行了解释。通过试验中采集的温度、位移以及应变等数据,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证实了火灾作用下楼板受拉薄膜效应的存在及其在高温下维持楼板承载力的作用。根据试验分析结果得出,由于楼板的薄膜效应的产生,可不对压型钢板组合楼板及板区内的次梁进行防火保护。  相似文献   

17.
陈炜琴 《山西建筑》2009,35(34):137-138
针对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危害性,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从材料质量控制,设置温度钢筋,施工技术措施及裂缝处理等方面阐述了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预防措施,以提高钢筋混凝土楼板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刘永学  王玮  陈建坤 《山西建筑》2007,33(20):151-152
针对西北地区干旱多风高温的气候特点,分析了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预防楼板裂缝的措施,从提高模板刚度和平整度、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采用薄膜覆盖养护、改善施工工艺、加强成品保护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保证楼板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前,钢筋桁架楼板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和钢结构建筑中,但对于该型楼板研究较少。本文通过有限元软件ANASYS建立模型,分析有无钢板对钢筋桁架楼板变形和受力性能,验证钢板对楼板变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预制薄板上后浇一层混凝土而形成的一种装配整体式楼板,称之为迭合楼板。迭合楼板具有一般预制楼板所不能起到的连续作用,它的整体性好、施工方便,能满足抗震设防的要求,并具有良好的耐火性能。目前平板式带结合钢筋的迭合楼板在我国高层建筑中应用较多,而带肋式无结合钢筋的迭合楼板则在我国高层建筑中首次尝试取得了成功。图1为带肋式无结合钢筋迭合楼板在某高层建筑中使用的施工现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