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冬日热身赛     
《中外食品工业》2010,(2):64-67
在寒冷的冬日里大吃大喝,补充热量绝对是你最好的理由。奶香四溢的几款菜肴,荤素搭配,营养全面,味道更是无可挑剔,最重要的是,它们能让你从容应对严寒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美食》2011,(5):26-26
许多人都知道吃饭要荤素搭配,可却不清楚具体怎么搭才好。素菜占多少?荤菜占多少?种类方面有没有讲究呢?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一口肉配三口菜。为什么要荤素搭配呢?鸡鸭鱼肉等荤菜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但超量摄入会增加肝肾负担,导致尿酸增高、痛风、肥胖、心脑血管等疾病。  相似文献   

3.
好听的莱肴     
中国烹饪的特点是选料认真,刀工精湛,讲究调味,注重火候,重视拼配与造型,追求餐具的精美。就其内容,暂且不论.而菜肴好听的名宇、典故、音响随手拈来几例说说:  相似文献   

4.
美味连连看     
大家都知道要吃有营养的东西,那是不是只要是有营养的东西吃进身体就能起到滋补的效果呢?当然不是,如果搭配不好,即使很有营养的食材也会变得“索然无味”了。荤素搭配、颜色搭配、味道搭配,就像如今的时装潮流一样,美味也是爱“搭”才会赢。  相似文献   

5.
东饶 《中国食品》1989,(11):1-31
鱼花满金篮原料:鲜乌鱼板500克,火腿30克,笋30克,桔子10个,芹菜叶5根,盐30克,味精3克,料酒20克,醋30克,葱、姜、蒜、淀粉各少许,油1000克(约耗100克)  相似文献   

6.
马伟 《四川烹饪》2009,(12):47-47
常言道:“吃了狗肉暖烘烘,不用棉被可过冬”。可见每到寒冷的冬天,狗肉都是相当受人欢迎的一种美味。下面,就请大家来看看今年冬天流行的几道狗肉莱肴吧。  相似文献   

7.
快速上菜必学常识 要快速上莱,也不能将就随便,食材首先还是得荤素搭配,保证营养全面。其次才是怎么荤怎么素,做莱才能快的窍门。  相似文献   

8.
莱肴的名称即将制作菜肴的原料、烹调手段、主题思想及烹饪美术等相关内容,用精练的词语进行表述。  相似文献   

9.
快过春节了,最讲究吃的中国人当然又要大饱一番口福,鸡鸭鱼肉吃多了,我们给你准备了“四菜一汤”的素什锦,不知能不能让您觉出些清爽。 一、“双色盘龙”——素油菜花 使用原料:白色、绿色菜花各两棵,火腿屑1大匙。料1:米酒少许,高汤两杯,盐半匙,味精少许。料2:鲜奶1杯半,盐半匙,味精及胡椒粉各少许,淀粉1匙。  相似文献   

10.
广东的鸡馔     
  相似文献   

11.
对于道行深的厨师来说,在制作某一类型的莱肴时,都会提前制好与之相配的特色香料油,以方便取用。我虽谈不上道行有多深,但却在庖厨实践中研制出了一款可用于多种菜肴烹制的香料油,今儿我就拿出来给大家“晒晒”。  相似文献   

12.
“四准”出美味“四准”指口味准、投料准、时间准、顺序准。即:调味前要搞清所烹莱肴是单味(如酸、甜、成等)还是复味(如甜酸、甜成等)。投料时,量准确、比例搭配恰当,有主有次,严格掌握投料时间,按先后顺序准时投放,才能妙手出美味。  相似文献   

13.
李乐清 《美食》2005,(3):32-32
一鸡五吃是一料多用的典型,加工得当,效果显著。原料只需要一只1500克左右的净鸡,便可以制作出五种菜肴。即:鲜熘鸡片、怪味鸡丝、宫保鸡丁、家常鸡杂、鸡块汤。  相似文献   

14.
烹调是加热原料与调和口味两相结合的工艺。笔者“当家”数十年,总感到当厨虽是小事,但其中乐趣无穷,烹调过程也可说是从选料、切配、前处理、调味配组、烹煮方法到装盆上桌道道关联的工艺过程,其中可说各有技巧、关键、烹煮得当,同样的原料和调料可获得最佳效果。本人特将心得体会整理成文,以飨读者朋友,愿大家都成为“当家巧厨”。  相似文献   

15.
有一次到朋友家吃饭,朋友热情好客,又有一手的好厨艺,我们自然就吃到了一桌十分丰盛的菜肴。大家在敬酒的时候就兴致颇高地称他为大厨师,就一边喝酒,一边吃肉,一边夸他做的菜味道美妙,好吃!我却与这几位朋友开玩笑说:“什么大厨师?厨师乃下毒之人!”大家都看着我有点莫  相似文献   

16.
茅伯铭 《烹调知识》2010,(12):16-17
蛤蜊为卵圆形贝类软体动物,栖息在沿海沙滩一带的泥沙中,尤以江苏启东、如东等地生产最盛。蛤蜊味美,江苏民间还有“吃了蛤蜊肉,百味都失灵”之说,视蛤蜊为百味之冠。蛤蜊不仅味美,而且有滋阴润燥、利尿消肿、软坚散结的功能。现介绍几款颇具特色的蛤蜊莱肴。  相似文献   

17.
关于美食,现代人为其赋予了太多的衍生意义,一句“食乃性也”为暴食平了反,而所谓的素食主义者们却大打“清肠”理论,烹煮只显绿色的菜肴。殊不知中国人的祖先早已说过五味调和、饮食停当,意指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因而发明多种烹饪方式。若论其中最合养生学的烹饪方式,莫过于“蒸”了。  相似文献   

18.
菜肴创新与发展——掀起你的盖头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融合各派技法,兼收并蓄的创新 作为具有几千年饮食文化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的烹饪工艺已逐步健全完善。四大莱系、八大风味,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莱肴,但各菜系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将其进行相互比较和借鉴,对我们扩展创新菜肴的思路大有好处。  相似文献   

19.
王阳  梁静 《烹调知识》2011,(11):46-46
红烧类菜肴,不仅是街头小店的拿手菜也是豪华宾馆酒楼中的招牌菜。其成品多为深红、浅红或枣红色,色泽红润,味道鲜成微甜,酥烂适口,汁亮浓香。但做到红而发亮,味浓汁厚,可需要下工夫好好研究一番。下面笔者从以下五点谈一下红烧类莱肴的做法。  相似文献   

20.
给莱肴穿衣     
周明 《烹调知识》2008,(2):58-58
人们常说: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外衣是人们的脸面。就烹饪来说,淀粉是菜肴的外衣,色彩是莱肴的脸面。在众多莱肴当中,烹调师要给它们“穿”上不同的“外衣”—此衣有薄有厚。薄者如“蝉衣”,似有似无,专业上称薄浆,如爆三脆等:厚者如“棉袄”,丰满紧裹,称挂糊,如酥炸鸡块等;也有介于薄厚之间的“外衣”,称上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