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露  金秋野 《建筑学报》2021,(11):91-97
借由杰弗里·巴瓦设计的坎达拉玛酒店与碧水酒店"服务与被服务"空间关系的探究,对路易·康提出的"服务与被服务"空间概念进行辨析,指出这一概念映射到建筑设计中的表现方式并不只有康所追求的"清晰的区分"这一种,巴瓦在设计实践中探索了一条以"多层级的空间"来调和极差,表达功能与形式、服务与被服务、空间等级关系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黄露  金秋野 《建筑学报》2021,(11):91-97
借由杰弗里·巴瓦设计的坎达拉玛酒店与碧水酒店"服务与被服务"空间关系的探究,对路易·康提出的"服务与被服务"空间概念进行辨析,指出这一概念映射到建筑设计中的表现方式并不只有康所追求的"清晰的区分"这一种,巴瓦在设计实践中探索了一条以"多层级的空间"来调和极差,表达功能与形式、服务与被服务、空间等级关系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剖碎(Poché)源自古典“重型”结构 体系下的形式设计,研究聚焦于空间与结构关联 性,以古典技法剖碎有关空间操作的线索为实 体切片,描绘西方“重型”结构体在古典布扎系 统向现代转换过程的做法。文章将剖碎作为一 种转化形式语言的工具,从空间秩序与建构逻 辑两个层面展开研究,运用形式分析与类比分 析方法,结合古典与当代不同时期的文献、案例 精读,明确剖碎概念转移至现代的空间特质与 形式生成逻辑,观察、归纳腔体构建与“虚— 实”反转两种设计转换倾向,诠释在当下设计中 提供的可能性,挖掘建筑设计理论指导未来设 计的跃迁。  相似文献   

4.
为加强学生对于建筑空间的认知,学习建筑空间序列的创作手法,将中国古代建筑群体、中国古典园林与当代极少主义建筑作为空间分析经典案例,引入建筑空间序列的教学当中。指出“有所变化的情感空间序列”是中国古代建筑和部分当代极少主义建筑的审美重点,应该为现代建筑设计所借鉴。在此基础上,指出路径和节点的设计是取得“有所变化的情感空间序列”的途径,并将其运用到建筑设计课程当中。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路易斯.康服务空间和被服务空间概念的阐释,以青年建筑师张应鹏的作品来具体释读其理论在当前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延伸、发展,指出路易斯.康的建筑创作精神是对建筑功能性空间和空间的非功能性的良好阐释,其创作精神可供我国建筑师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园林是空间的艺术,中国古典园林借助多种空间营造手法创造了丰富多样的园林空间。文章在概括空间与园林空间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古典园林的空间营造手法、空间特征,并从其对现代园林和建筑设计影响的角度探索了古典园林空间设计手法的现代化表现,从中感受其空间设计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江伟 《建造师》2009,(6):44-46
路易斯·康发展了建筑设计中的哲学概念,认为盲目崇拜技术和程式化设计会使建筑缺乏立面特征,主张每个建筑题目必须有特殊的约束性。他的作品坚实厚重,不表露结构功能,开创了新的流派。他在设计中成功的运用了光线的变化,是建筑设计中光影运用的开拓者。在有的设计中他将空间区分为“服务的”和“被服务的”,把不同用途的空间性质进行解析、组合、体现秩序,突破了学院派建筑设计从轴线、空间序列和透视效果入手的陈规,对建筑师的创作灵感是一种激励启迪。  相似文献   

8.
“流动空间”在江南古典园林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南古典园林利用“小中见大”,“动静对比”,“步移景异”,“空间序列”等动观与静观相结合的方法,达到时空连续,空间流动的效果,在实践中自觉地运用了“流动空间”这种手法。  相似文献   

9.
“行为需求与空间支持”是城市规划专业三年级《建筑设计基础三》课程的第二个环节,位于“建筑设计与场地设计支持”内容之后。本环节是应对城市规划专业有限的建筑设计学时而采取的特定的强化训练方法,是一种理性逻辑化的建筑教育方式,以“揭示建筑设计的实质”取代过去的“悟道式”的建筑设计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0.
界面——从城市空间环境看建筑形态构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鹏举 《新建筑》1997,(1):9-12
“界面”是从城市形体环境中分离出来的一个特殊要素,在城市空间环境塑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分析了“界面”的意义和设计原则后认为,用“界面”意识来指导建筑设计,即换一种角度来看待和处理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关系,或许会有助于创造城市空间的整体秩序。  相似文献   

11.
叙事是信息传达的基本方式,是通过语言或其他媒介来再现发生在特定时空里的事件的一种方法.空间构成作为建筑学专业教学的启蒙课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以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一年级“建筑设计基础”中的限定环境要素的空间构成教学实践为例,将叙事性方法导入教学,以其作为引导设计的线索,探讨了—种动态的外部空间设计的操作步骤与关键环节,分析了拟写空间剧本、演绎环境要素、建构叙事空间、升华空间境界四个教学阶段,总结出叙事性在建筑设计中具有设计方法与思维方法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当代建筑设计机构越来越专业化、职业化,建筑设计机构的内部空间也越来越需要具有一定能够体现自己专业性质的“本性空间”。本文从对空间艺术效果的追求、自信和积极空间的营造、“过程性空间”的建构、重视空间肌理的处理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调研的案例说明,阐述了建筑设计机构内部空间“本性空间”的表达.为当代建筑设计机构提升内部空间的品质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言海燕 《广东建材》2008,(8):206-208
本文结合工程项目实例,从建筑设计的多个角度,用简洁精炼的语言详细阐述了湘潭齐白石艺术中心项目充满灵动的艺术空间塑造,对其古典与现代并富含湖湘地域风情建筑设计手法、建筑风格进行了诠释和解读。  相似文献   

14.
李昕悦 《山西建筑》2009,35(7):33-34
介绍了空间与时间的一般定义,引入展览馆建筑“四维空间”的时空设计理念,针对某展览馆的设计方案,从整体构思入手,通过进行展馆方案设计“四维空间”的探索研究,理解时间与空间的微妙关系,以便在进行展馆建筑设计时通过空间的创造来表现时间的意境,实现展馆建筑“四维空间”的时空理念。  相似文献   

15.
当代建筑越来越多地偏向于建筑形态的视觉消费,而对于建筑空间的深度挖掘者少之又少。路易斯·康和伊东丰雄是在各自所处时代引领建筑发展的建筑大师,对建筑空间有着深刻把握。从对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建筑思想及作品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当代公共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趋势,即“服务空间”和“被服务空间”之间的关系从“对立”到“消解”,再到“整合”的过程。本文试图从对具体案例的具体解析中,把握这一设计趋势,探析公共建筑“服务空间”和“被服务空间”整合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周超 《山西建筑》2010,36(35):28-29
结合北大生命科学学院实验楼的设计,通过介绍项目的规划布局及建筑设计要点,提出如何合理处理悠久的校园历史文化和古典的空间肌理与科研实验建筑的现代化和创新性的冲突,将二者有机融合的设计方法,为营造绿色生态的科研实验环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今日建筑     
袁烽 《时代建筑》2002,(3):98-99
1、隐匿中的突破 简介: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学楼扩建工程经院内方案竞赛。青年教师张斌的入选方案经优化完善,日前完成了初步设计。扩建用地西侧紧邻原学院大楼,一直是校园中被“隐匿”的封闭角落之一。这应该是一个充分鼓励使用者交往,一个在理性秩序中激发率性激情与创作直觉的场所,使用它的过程也是使用者以自身“隐藏”潜力的揭示。建筑空间被理解成一种流动的连续体。这里试图突破服务空间与被服务空间的表态关系。交往空间成为空间构成的主干,功能空间与它之间呈现一种动态的“即插式”关系。  相似文献   

18.
邢巍  李霜 《四川建筑》2009,39(2):33-34
小户型为套型建筑面积90 m2以下的住宅套型。小户型建筑设计要贯彻“简洁实用,避免大而不当的浪费”,“功能齐备,不简化、不舍弃使用空间”,“精心设计,合理利用好每一寸空间”三个指导思想;同时,小户型建筑设计要注意“建筑进深不宜太大”,“各功能空间设计注重复合利用”,“精细控制公共空间面积”,“注重使用空间的灵活性”,“建筑外形尽量避免过多凸凹”五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浩锋  吴昆  金珊  文威 《新建筑》2022,(4):78-82
研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空间句法视域关系分析方法,用以系统量化人在可达与可视系统区别较大的环境中的真实体验。新方法针对原有方法将运动和视觉两种体验割裂开来的不足,对两者进行整体分析,进而通过一些新的指标来度量某些感性的空间体验,如古典园林的“步移景异”“看与被看”等。实证案例的研究数据显示,改进的方法和新的度量指标可以更好地捕捉运动中边界的可见与不可见、看与被看变化形成的视觉关系结构,更好地揭示参观者的寻路、运动轨迹等行为活动特点。研究成果对建筑空间理论和辅助设计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张煦 《华中建筑》2024,(3):17-19
该文简要分析了桢文彦“奥”的建筑的建筑设计思想理论,阐述了“奥”的建筑空间的向心性、内向性和水平向度的层次性特点,说明了其所带来的空间感知上的层次感、深邃感和领域感。在此基础上,该文进一步简述了日本传统社会结构和文化与“奥”的空间的一致性。分析桢文彦先生“奥”的建筑的理论,借鉴其挖掘本国文化传统与内涵运用于建筑空间设计的方法,对中国建筑师挖掘中国思想与文化传统并将其运用到当代中国建筑设计中去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