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3 毫秒
1.
刘克明 《华中建筑》2006,24(10):4-7
《中国建筑图学文化源流》按照历史的发展的脉络,揭示了中国几千年来建筑图学的成就,论述了历代图学工作者的图学思想和科学精神。除中国建筑图学的基本概念、中国建筑工程几何作图、中国建筑图学的数学基础、中国建筑图学的绘制技术、中国建筑制图的表达方式、中国建筑图学对现代工程图学的贡献之外,按历史发展的进程写成.全书主要内容为先秦两汉时期的建筑图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图学、隋唐时期的建筑图学、宋代建筑图学的成就、明代和清代建筑图学等。  相似文献   

2.
中国建筑学界长期以来对于布扎的误判与偏见限制了对布扎现代性的讨论。为寻找布扎与现代建筑认知长期分离的原因,文章首先通过观察中西语境转译过程中布扎内涵损失的现象,批判地分析中国建筑学界将布扎定义为纯粹美术教育的思想根源,继而立足效率与实用,还原布扎体系的原意,在分析其发展历程中的理性思想基础上,揭示布扎体系与现代建筑的关联性,从而提供一个探讨布扎现代性的立场。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描述建筑构成在设计项目中是如何操作的,从理论层面梳理了布扎建筑构成的具体含义;进而介绍布扎在美国建筑教育与建筑行业中的地位变迁,并与布扎在法国建筑界的地位相比较,指出构成方法与机构体系及行业焦点之间的关联性,由此辨析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力图从更深层面阐释议题;文章最终以堪培拉规划作为案例,考察布扎构成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变迁过程,以引发对其在中国实践的反思。  相似文献   

4.
从布扎传统看中国当前的建筑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建筑教育自创办之初就与“布扎”建筑教育体系密不可分,这种联系一直成为影响中国建筑教育思想的重要因素。在我国长期的传承与改革的过程中,对“布扎”传统的认识越来越模糊,但其仍然在影响着我们;本文从分析布扎传统对我国建筑教育影响的角度,探讨中国建筑审美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浅谈在全球现代主义教育盛行的今天,对传统进行扬弃与发展,去芜存菁,探究我国建筑审美教育的优势与不足,找到一条适合当前国情的教育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5.
探究1910年代接受美国布扎建筑教育的中国第一代留美建筑师——康奈尔大学吕彦直和杨锡宗的设计学理逻辑的形成。通过分析吕、杨两位的设计作业和设计实践,尝试解读布扎体系下产生的设计理念,发现他们的设计风格源于学生时代的布扎教育。美国布扎建筑教育促成中国第一代建筑师既善于引入西方古典复兴风格,又创新地引领中国风格的形成。因此,美国布扎建筑教育影响了中国近代第一代建筑师及其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20世纪20—30年代与建筑图学有关的四本书籍《建筑图案》、《实用建筑学》、《实用建筑绘图学》、《建筑图案法》,指出这一时期建筑图学的三个发展方向:科学、媒介、艺术。建筑图学的这种发展体现了建筑观念从"建筑是科学"到"建筑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的变化。这四本与图学有关的实用建筑书籍面向普通的建筑从业者,也是考察中国近代大量建造的日常性建筑如何被设计和建造的极为有效的史料。  相似文献   

7.
薛颖 《南方建筑》2020,(1):20-27
摘要 探究 1910 年代接受美国布扎建筑教育的中国第一代留美建筑师——康奈尔大学吕彦直和杨锡宗的设计学理逻 辑的形成。通过分析吕、杨两位的设计作业和设计实践,尝试解读布扎体系下产生的设计理念,发现他们的设计风格 源于学生时代的布扎教育。美国布扎建筑教育促成中国第一代建筑师既善于引入西方古典复兴风格,又创新地引领中 国风格的形成。因此,美国布扎建筑教育影响了中国近代第一代建筑师及其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8.
关于美术学校及其建筑教育的探讨,首先需要厘清两者的发展与演变的历史,了解布扎的教学体系及其发展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较为客观地评价布扎对建筑教育的贡献和不足之处。作为一座有将近300年历史的艺术机构,美术学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艺术与手工艺之间的分离,也就是学院派教育体系取代了学徒制教育体系,之后其经历了从、皇家建筑学院,法兰西学院到美术学校的转变。虽然曾受制于宫廷和国会,但美术学校在其发展中保留着自由主义传统,其教学既有创新,亦有守旧。文章详细论述了美术学校的历史发展脉络,介绍了布扎的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并侧重其不足之处来评述布扎建筑教育,旨在为与作者同时代的美国建筑教育提出借鉴。  相似文献   

9.
建筑图学课程改革,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涉及到教学设计的全过程。文中探讨了运用教学设计思想,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建筑图学课件设计与心理学、教育学和现代教学技术有机结合,实现该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效果说明,该设计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0.
文克明 《华中建筑》2005,23(6):18-22
中国建筑图学“卓识名理,独见别裁”的图学思想、“至详至悉,毫发不爽”的国学理论和绘制技术,代表了中国建筑国学的科学成就。这些成就体现了中国建筑图学的历史价值。而中国古代建筑国学的现代意义在于中国古代图学家所具有的人文素养、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这些都为中国建筑文化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