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基于金属氢化物的固态储氢技术,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耦合,搭建了基于金属氢化物固态氢源的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试验台,测试了吸氢压力、放氢温度、氢流量等关键操作参数对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吸氢压力大于等于0.60 MPa时,固态储氢反应器放氢流量稳定的时间最长可达4500 s以上。当放氢温度大于60℃时,储氢反应器能完全释放氢气,且放氢时间基本相同。放氢流量越小,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稳定工作的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氢氧燃料电池供氢系统的整个流程,从产氢、储氢、供氢管路以及用氢安全几个主要方面对氢氧燃料电池的供氢系统进行分析。其中对产氢与储氢部分对比了工业生产氢气与车辆自载供氢的特点,着重分析了车载储氢罐式供氢管路,对传统管路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3.
以生物质为原料的未来绿色氢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岳国君  林海龙  彭元亭  闵剑  王梦  熊强 《化工进展》2021,40(8):4678-4684
目前开发氢能技术已具备了推广应用的基本条件,而发展生物质为原料的绿色氢能将有助于解决氢气来源绿色化与氢气储运成本两大问题。本文首先从解决氢能源发展制约因素、实现碳中和目标、加速生物质资源化能源化利用的角度阐述了发展生物质绿色氢能的意义。接着,从氢能产业的政策环境和技术成熟度分析出发,对我国氢能源的制取和储运技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比较高压、液氢和含氢化合物作为氢载体储运的几种方式,提出以生物质作为氢载体储运具有的突出优势。最后,探讨了生物质氢载体未来的发展方向,对氢生产和储运的多条技术路径成本和产业化前景进行了初步技术经济分析,指出以生物质为原料生产的甲烷、甲醇和乙醇有望成为最先实现产业化的储氢载体,在未来将有可能成为实现氢燃料电池“绿色化”的一种经济可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硼氢化钠制氢技术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晓 《化工进展》2009,28(12):2122
硼氢化钠储氢量高达10.6%,安全、无爆炸危险,携带和运输方便;供氢系统设备简单,启动速度快,产氢速度可调,因此是一个非常良好的氢载体,是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供氢的理想储氢介质。硼氢化钠供氢系统也已逐步应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源中。介绍了这种制氢方式的几项关键技术:硼氢化钠水解制氢催化剂、硼氢化钠制氢反应器、氢气净化系统等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中国化学集团旗下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与氢阳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签定了宜都1万t/a储油项目EPC总承包合同,此举标志着氢阳能源自主开发的新型氢气储运技术即将进入工业化。这种新型氢气储运技术是氢阳能源开发的常温常压有机液态储氢材料生产(LOHC)技术,是一  相似文献   

6.
李昊阳  张炜  李小森  徐纯刚 《化工进展》2022,41(12):6285-6294
氢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氢能利用技术的需求日益迫切。氢能的利用关键挑战在于氢气的储运,促进剂作用下氢气水合物可使氢气在相对温和的温压条件下安全、长期地储存,为储氢提供了一种选择。水合物储氢因其安全环保的特性具有巨大的工业化应用潜力,其目前工业化应用的两个关键问题即为储氢密度与储氢速率。本文首先回顾了氢气水合物的研究历程,阐述了几种常见氢气水合物的相平衡数据,然后归纳了不同晶型氢气水合物的储氢密度,最后总结了物理方法强化与化学方法强化对水合物储氢速率的影响,通过对近年来水合物储氢评估与总结,提出了当前水合物储氢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水合物储气的工业化应用和氢气水合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姚彬  王丽莉  张国辉 《应用化工》2023,(12):3466-3468+3474
综述了氢燃料电池的发电技术背景,论述了氢燃料电池中氢气的来源有煤制氢、天然气制氢、工业副产氢和电解水制氢,并调研了目前氢燃料电池的应用方向,从技术水平、安全运营及绿色环保等角度,分析了国内外氢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的优势特征和应用现状。最后从电池性能、生产成本和能源利用率等方面对氢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的发展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正>2019年3月1日,湖北宜都氢阳新材料有限公司储氢材料项目一期工程正式投产,生产出第一批常温常压下液体储氢材料——储油,标志着常温常压下氢能安全高效储运技术经过数年的厚积薄发,已取得长足进步,成功进入产业化导入阶段。氢能被誉为"终极能源",是国际上公认的清洁能源,但目前尚未大规模应用,瓶颈在于氢气在常温常压下难以存储和运输。中国地质大学特聘教授、氢阳公司董事长程寒松带领团队开发的常温常压下液态有机储氢(LOHC)技术,攻克了氢气在常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三氢化铝作为一种理想的氢能源载体,由于其较高的储氢量(理论含氢质量分数达10%)和经过改性后可实现低于100 ℃稳定放氢,成为国内外储氢材料的研究热点。对三氢化铝的性质(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合成方法(液相间接合成法、固相直接合成法等)、改性方法(物理改性和化学掺杂改性)、应用方面(在火箭复合固体推进剂中的应用、在燃料电池车氢气储藏技术中的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指出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液体有机氢载体(LOHC)脱氢反应是LOHC储氢过程的关键反应。为氢燃料电池汽车供氢,不仅要求在常压下能以较低的温度完成氢气的释放,而且还需满足氢燃料电池对供氢速度的需求,LOHC脱氢催化剂是实现该过程的关键。综述了近年来LOHC催化脱氢反应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氢能源作为重要的二次能源,能量密度大、环境友好且用途广泛,是人类战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氢气储运仍面临较大的成本和安全难题,有机液体储氢化合物(LOHCs)储放氢技术以其储氢密度较高、储存条件温和、运输方便等优势成为氢气储运可供选择的技术之一。相比稠环芳烃类化合物,含氮有机储氢化合物具有更温和的催化加氢和脱氢条件,可有效提高储放氢鲁棒性和反应能效。基于此,本文系统综述了含氮有机储氢化合物加氢及脱氢反应研究进展,阐述了两类反应的路径和催化作用机制,从催化剂活性中心和载体、双金属协同效应、反应条件、催化剂稳定性等方面系统分析了加氢/脱氢催化剂,并详细总结了基于连串反应、反应网络等模型的反应动力学。介绍了含氮有机储氢化合物储氢技术目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思路及展望。但是该技术仍存在较多问题,应在有机储氢化合物配方体系、储放氢连续反应系统、催化剂设计与制备、催化剂构效关系、精准反应动力学和全面理化性质数据库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氢能发展的意义进行了介绍,阐述了我国近几年在氢能源发展和氢燃料电池车方面的相关支持性文件。并针对氢能储运环节,分别介绍了国内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金属氢化物储氢和有机液态储氢四种方式的发展现状以及标准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3.
<正>原文发布日期:2019年4月19日政策驱动下,氢燃料电池市场潜力巨大。氢燃料电池通过氢气和氧气电化学反应产生电能,具有极高的能量密度并兼具零排放特点,无疑是我们所追求的最具潜力能源利用方式。新能源的开发,氢燃料电池技术的突破、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国家对清洁能源的越来越重视。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能源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占比逐年增加及成本下降,炼化企业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绿氢、用绿氢替代化石能源生产灰氢将成为深度脱碳的重要手段。未来原油加工量将继续下降,炼化企业氢气需求将随之减少,而随着氢能交通的发展,交通用氢需求将大幅增长,炼化绿氢装置将成为交通用氢的重要供应者。同时,炼化企业的制氢和储氢装置也可作为储能单元,为平抑可再生能源波动性,平衡电网负载,实现电力系统与工业、交通运输部门之间的产业互连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支强锋 《天津化工》2024,(1):146-148
目前,国内氢气制备的主要途径为化石燃料制氢、电解水制氢及工业副产氢,因工业副产氢资源广泛且价格较低,是生产燃料电池用氢、高纯氢气、超纯氢气等工业用氢的主要途径。本文介绍了天津新氢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以临港园区内丙烷脱氢尾气为制氢原料,采用较为先进的快周期变压吸附(rPSA)技术生产车用燃料电池氢、高纯氢、超纯氢及电子工业用氢的应用情况。通过介绍天津新氢能源加氢母站工艺流程,分析氢气生产、压缩及充装操作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上海化工》2015,(2):39
<正>氢气是一种可替代矿物燃料的理想的清洁能源,但是,如果找不到一种安全的储氢方式,那么氢燃料电池的普及是不切实际的。一些特殊应用环境如极端的温度条件下要求储存的气体必须长期保持稳定。现在,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在温度高达150℃时也不发生分解的H2储存分子。波士顿学院的有机金属化学家Shih-Yuan Liu和同事致力于可存储和释放氢气的硼烷氨化合  相似文献   

17.
《氯碱工业》2006,(2):48-48
日本氢能源研究所的须田精二近日在日本举办的“支撑氧能源时代的计测技术”研讨会上,公开了一款利用NaBH4(硼氢化钠)的可移动型燃料电池。该燃料电池将硼氢化钠(NaBH4)溶解于碱性溶液后加以利用,利用氢气吸附材料为催化剂提取氢气,再利用提取的氢气发电。  相似文献   

18.
吴磊  薛春芳 《天津化工》2009,23(6):37-38
高压氢气从储氢罐到氢气瓶的加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温升.从安全角度出发,本文建立了高压氢气快充温升控制设计模型,基于模型对氢气快充温升控制装置进行了数值分析,并提出了氢气快充温升控制装置的数值设计方法。研究结果可以为加氢站等对于初始温度有要求场合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玻璃》2011,38(10):54-54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科学家设计出了一种新的储氢纳米复合材料,它由金属镁和聚合物组成。新材料在常温下就能快速地吸收和释放氢气,在吸收和释放氢气的循环中,金属镁也小会氧化,这是氢气储存和氢燃料电池等领域取得的又一个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各种不同储氢材料的分类、储氢机理、研究进展,指出未来应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车用氢燃料电池中的储氢材料,最具发展潜力的是大容量储氢合金、锂-铝及锂-硼金属配位氢化物和有机液体储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