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栅栏技术理论为指导,采用神经网络模型优化不同栅栏模式对即食鲍鱼(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产品的防腐保鲜效果。通过研究几个栅栏因子(烘干后产品的水分活度(aw)、乳酸链球菌素(Nisin)、乳酸钠的添加量以及杀菌温度)组合得到的不同栅栏模式的防腐保鲜效果以及对产品品质的影响,以菌落总数及感官评分作为响应值建立神经网络模型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产品最适栅栏模式为:aw为0.92,Nisin、乳酸钠添加量分别为0.39 g/kg、1.6%,杀菌温度89 ℃,此栅栏模式防腐保鲜效果好,且能较好地保持产品的质地和风味。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皱纹盘鲍腹足常规营养成分(蛋白质、总糖、脂肪和灰分)和13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研究样本为2个年龄段,3个不同品系的南方越冬鲍和北方鲍。常规营养成分和8种有益金属元素(K、Ca、Na、Mg、Cu、Zn、Mn、Se)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降维处理,建立综合分析模型并排序。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0种不同鲍样本腹足常规营养成分之间差异显著(P<0.05),蛋白质、总糖、脂肪和灰分含量分别为60.80%~72.45%、5.09%~23.88%、1.52%~3.74%和6.27%~7.63%。5种有害金属元素(Pb、Cr、Cd、Hg、As)含量低,符合国家限量标准。有益金属元素含量丰富,其中微量元素Cu、Zn、Mn和Se含量分别为1.57~2.63、2.39~3.59、0.26~0.77和0.031~0.069 mg/100 g。提取3个有效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80.742%,综合得分排名前3的为爱莲湾原种鲍1龄北、长岛野生鲍1龄北和生产鲍1龄北。结果说明北方鲍比南方越冬鲍有优势,3个品系中爱莲湾原种鲍处于优势地位,营养价值高。  相似文献   

3.
以皱纹盘鲍为原料,通过对鲍鱼腹足物理性质的分析,研究了热水热烫和蒸汽热烫对鲍鱼腹足质构特性的影响,及热处理温度、时间对鲍鱼腹足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热处理温度、时间对鲍鱼腹足微观结构的变化有显著的影响,其样品组织构造差异明显。85℃、40min热烫处理的鲍鱼腹足肌肉纤维收缩均匀,排列紧密。因此,确定即食鲍的最佳热处理条件为:热水热烫温度85℃、时间为40min。   相似文献   

4.
糖原是皱纹盘鲍重要的营养性状,是高品质鲍鱼选育的重要指标。糖原合成酶(GS)是糖原合成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本研究证实了糖原合成酶基因的表达量与糖原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为了探讨糖原合成酶多态性与糖原含量的相关性,利用直接测序法在264个皱纹盘鲍中筛选并鉴定了3个位于GS基因外显子区的SNP位点。遗传多态性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S基因SNP1的GG基因型与高糖原含量显著相关,可作为高糖原含量选育的优势位点。这些结果揭示了糖原合成酶基因多态性对糖原含量的潜在影响,为糖原性状的选育提供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5.
倪锦  沈建 《现代食品科技》2013,29(5):953-956
本文通过测定皱纹盘鲍的冻结曲线获得了生态冰温区,开展了皱纹盘鲍生态冰温保活工艺的研究。针对不同温度、不同降温模式、净化和充氧条件等开展皱纹盘鲍保活对比实验,寻求最适宜的生态冰温保活工艺。实验结果表明生态冰温区(-1.5℃-0℃)保活条件下皱纹盘鲍的存活率最佳,梯度降温和保活时的冷海水喷淋可显著提高皱纹盘鲍的存活率,此外净化和充氧可明显提高皱纹盘鲍的存活率。本文获得的皱纹盘鲍最佳保活工艺为:对皱纹盘鲍进行净化,采用充氧冷海水喷淋皱纹盘鲍将其梯度降温至生态冰温区、在保活阶段采用充氧冷海水喷淋为皱纹盘鲍提供氧气和潮湿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了解鲍鱼的原料学属性,分析测定了皱纹盘鲍腹足肌肉三部位(闭壳肌、过渡区和裙边)的营养成分、蛋白组成及分布,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三部位肌肉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三个部位中闭壳肌部分的水分含量最低,而粗蛋白与粗脂肪最高;三部位中盐溶性蛋白与非蛋白氮含量较高,水溶性蛋白含量最低,裙边的肌基质蛋白的含量约为过渡区的2倍,闭壳肌部分的3倍,胶原蛋白含量丰富;SDS-PAGE中闭壳肌与过渡区部分蛋白分布相似,蛋白组成比裙边部分丰富;光学显微镜图中肌原纤维与胶原纤维的分布与蛋白含量测定结果一致,且肌肉纤维的横截面与纵截面中肌纤维的形态有所差异。鲍鱼三部分肌肉性质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可为鲍鱼的进一步加工和开发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皱纹盘鲍生产即食食品,运用感官模糊综合评判法确定最佳腌制配方,并对腌制过程不同温度条件下食盐渗透规律进行了研究。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佳腌制配方为食盐添加量5%,白糖添加量9%,味精添加量1%,食醋0.15%,此腌制配方所得即食皱纹盘鲍风味、质地、色泽均较好。按照最佳腌制配方,通过对不同温度下(30、40、50℃)腌制过程中食盐渗透量的数据进行拟合,得到相关方程,温度越高渗透速度常数越高;30、40、50℃渗透速度常数分别为0.6224、0.7431、0.8777;要得到食盐含量3.8%的鲍鱼,在最佳腌制配方的腌制溶液中的腌制条件为:30℃-3.78h、40℃-2.95h、50℃-1.99h。本研究为合理控制即食鲍鱼的加工时间及其扩大化工业生产提供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系统探究养殖模式和规格对鲍营养和呈味成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全年北方养殖、南北接力养殖和全年南方养殖3种模式下小规格、中规格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分别对其基本性状指标(总重、足肌重和壳长等)、营养成分(基本营养成分、脂肪酸和氨基酸)和呈味物质(游离氨基酸、核苷酸、有机酸和甜菜碱)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 小规格南北接力养殖和全年南方养殖皱纹盘鲍足肌重(17.85±0.57 g)、蛋白质(67.55±5.01 g/100 g)、呈味物质[等效鲜味浓度(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 EUC)(2.06±0.02)、腺苷酸(71.04±8.15 g/100 g)和琥珀酸(8.16±0.76 g/100 g)]含量均高于小规格全年北方养殖皱纹盘鲍(P<0.05), 但小规格全年北方养殖皱纹盘鲍必需氨基酸总量(20.12±0.62 g/100 g)(P<0.05)和必需氨基酸指数(65.73)高于南北接力和全年南方养殖皱纹盘鲍; 中规格全年北方养殖皱纹盘鲍EUC值(1.63±0.05)显著高于(P<0.05)中规格南北接力养殖鲍, 但营养方面反之。3种来源的中规格皱纹盘鲍营养成分含量均高于小规格皱纹盘鲍; 除全年北方养殖鲍外, 小规格皱纹盘鲍呈味物质含量均高于中规格鲍。结论 不同养殖模式、规格皱纹盘鲍营养成分和呈味品质均有差异, 全年南方养殖和南北接力养殖鲍营养品质均优于全年北方养殖鲍, 但全年北方养殖鲍呈味品质优于南北接力鲍(小规格除外); 同一来源中规格鲍营养优于小规格鲍, 但小规格鲍呈味品质均优于中规格鲍(全年北方养殖鲍除外)。本研究结果将为皱纹盘鲍养殖、消费、加工及其营养品质评价提供有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综合比较、评价新疆不同产区甜菜的质量。通过对新疆5大产区甜菜块根品质相关的元素(K、Na、B、N、P、Mg、Fe、Ca、Zn、Mn、Cu)的测定,以上述11个成分的含量为指标,运用相关性、主成分(PCA)和聚类分析(CA)法对不同产地的34个甜菜进行综合质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甜菜中元素含量有明显差异,K、Na、B、N、P、Mg、Fe、Ca、Zn、Mn、Cu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821.1、710.0、19.8、4855.2、736.9、2362.1、58.7、2590.1、58.7、602.0、18.7 mg/kg;主成分分析得出一个3因子模型,解释了试验数据的79.45%;第1、2主成分的方差累积贡献率达67.23%;PCA和CA分析将34个甜菜样品划分为5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甜菜样品的亲缘关系和地域分布特征。通过测定若干元素含量数据,利用PCA和CA清晰地揭示了新疆甜菜不同产地的规律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为推动皱纹盘鲍精深加工产业的发展,以皱纹盘鲍的腹足及内脏为原料,采用蛋白酶水解技术来制备腹足多肽酶解液(Peptides Hydrolysate of Gastropods,PHG)、内脏抗氧化肽酶解液(Peptides Hydrolysate of Viscera,PHV),并比较分析两种多肽酶解液的重金属含量、主要成分、体外抗氧化性、抑菌性。结果表明,PHG、PHV的重金属(As、Hg、Cr、Pb、Cd)含量均符合食品安全限量标准;PHG、PHV的主要成分中多肽含量最高,分别为81.17%、78.21%;PHG和PHV在不同的抗氧化性能上有差异,但二者总体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较高,PHG的DPPH·的清除活性较PHV更高,其IC50值为3.11 mg/mL,PHV的O2-·清除率较PHG更高,其IC50值为4.92 mg/mL;PHG的抑菌圈直径为8.62 mm大于阳性对照8.06 mm、PHV抑菌圈直径11.61 mm大于阳性对照9.23 mm,说明PHG、PHV对大肠杆菌的生长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说明皱纹盘鲍腹足、内脏酶解液具有食用安全性的保证,多肽含量高,且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性及抑菌性,是做抗氧化肽等精深加工产品的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11.
为科学评价不同产地红心猕猴桃果实品质,建立红心猕猴桃品质评价体系,采用国标和农业标准方法测定11个产地果实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等16项指标,分析其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利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法对红心猕猴桃的品质做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红心猕猴桃果实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均存在差异,其中微量元素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均大于20%,纵径差异最小,变异系数仅为6.66%。主成分分析表明,16项指标简化为6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0.950%。利用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从16项品质指标中筛选出评价红心猕猴桃品质的6项核心品质指标,即纵径、糖酸比、维生素C、Co、Sr和Ba。根据聚类分析,11个产地红心猕猴桃可划分为4类,与主成分分析判定结果一致。11个产地红心猕猴桃中,奉新品质最好,其次是苍溪、周至和松桃,西峡品质最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2个产地的黑果枸杞中主要矿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方法:22份黑果枸杞样品经微波消解法处理,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K、Ca、Na、Mg、Fe、Co、Zn、Mn、Cu、Cr、Ni、Pb和P元素的含量,用主成分分析(除Pb)进行产地综合排名并用聚类分析进行产地聚类.结果:黑果枸杞含有多种有益的矿质元素,且重金属Cu和Pb...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各地的16种烘焙咖啡豆的挥发性成分及其含量,研究了各地咖啡豆香气成分的差异性。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各样品的挥发性香气成分,采用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咖啡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检测,对数据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应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不同产地的咖啡在中度烘焙的条件下,香气成分基本相似,含量较高的成分如:2-甲基吡嗪、糠醇、5-甲基呋喃醛、2-乙基-5-甲基吡嗪、2-乙基-3,5-二甲基吡嗪等,成分的含量有差别。经过聚类分析可以看出,用咖啡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反映不同产地咖啡香气上的相似性。对咖啡的挥发性成分的主成分分析,提取的前5个主成分可以用来解释咖啡的香气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锥栗种仁中矿质元素含量特征规律,以30?种主要锥栗农家种种仁为试材,采用自动间断分析仪与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N、P、K、Ca、Mg、Fe、Mn、Zn和Cu?9?种矿质元素指标,运用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矿质元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Kolmogorov-Smirnov检验表明9?种矿质元素含量数据服从正态分布,9?种矿质元素平均含量顺序为N(6?873.74?mg/kg)>K(4?402.32?mg/kg)>P(1?619.16?mg/kg)>Ca(471.18?mg/kg)>Mg(394.59?mg/kg)>Mn(115.80?mg/kg)>Fe(16.22?mg/kg)>Zn(8.68?mg/kg)>Cu(7.59?mg/kg),大量元素中N、K、P与Ca、Mg存在显著差异(P<0.05),微量元素中Mn与Fe、Zn、Cu差异显著(P<0.05),变异系数范围为8.29%~54.43%;相关性分析表明各元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N、P、Mn、K、Cu和Fe是锥栗的特征元素,提取的6?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0.572%,第1公因子方差贡献率为22.400%,主要综合了N、P和Mn?3?种元素的信息,第2公因子方差贡献率为15.572%,主要综合了K和Cu?2?种元素的信息,第3公因子方差贡献率为14.701%,与Fe有关,第4公因子方差贡献率为14.614%,与Mg有关,第5公因子方差贡献率为11.936%,与Ca有关,第6公因子方差贡献率为11.349%,与Zn有关,综合得分排名前5名依次为蔓榛、长芒仔、中尖嘴、材榛和小尖嘴;从元素含量角度进行聚类分析,30?种锥栗农家种可分为6?类。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锥栗营养功能评价、锥栗育种亲本选择和锥栗食品开发等提供基本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对全国7 个主要产地的26 个山银花样品中的10 种金属元素的 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山银花资源中金属元素进行评价。结果表明:Pb、As、Fe、 Ca、Zn、Mg、Mn、Cu、Cd、Cr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25、0.065、77.9、3 277.1、31.0、2 244.7、319.9、14.6、 0.31、0.217 mg/kg;主成分分析得出3因子模型,可解释实验数据的88.58%;主成分分析将26 个山银花样品划分 为4 类,聚类分析显示了相似的结果。研究得出山银花中金属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为山银花资源的品质评价和 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测定与分析武陵源区、吉首市和保靖县共3个生境的五柱绞股蓝总皂苷含量。结果提示:不同生境的五柱绞股蓝其茎和叶的最高与最低总皂苷含量分别相差17.3倍和14.2倍,总皂苷含量有随季节生长期延长而递增的趋势。不同生长时期的五柱绞股蓝,其叶的总皂苷含量均高于同期茎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香荚兰豆挥发性成分的组成。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惠普-化学源化学工作站对不同产地的香荚兰豆中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2 种化学计量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初步鉴定出104 种化合物,不同产地香荚兰豆挥发性成分有一定差异。结论:此方法稳定可靠,适用于香荚兰豆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可为香荚兰豆的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分析不同产地可可粉风味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及相对含量。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HP-MSD化学工作站对不同产地的可可粉中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两种化学计量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初步鉴定出52种化合物,不同产地可可粉挥发性成分及含量有一定差异。结论:此方法稳定可靠,适用于可可粉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可为可可粉的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不同品种马铃薯的挥发性成分与加工温度的关系,解析不同地理环境物种的差异。方法:用电子鼻分别检测常温、100、150 ℃处理后的马铃薯挥发性物质的差异,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线性判别分析;然后进一步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制备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法分析其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结果:产自浙江省宁波市的1号和2号马铃薯,产自甘肃省定西市的3、4、5号马铃薯气味存在明显的差异;经GC-MS鉴定,1、2、3、4号和5号马铃薯分别检出54、62、75、71 种和46 种成分,主要有醇类、烃类、醛类、酮类、酯类、呋喃类等物质。2-戊烷基呋喃、长链烷烃、苯乙醛为1号马铃薯的特征挥发性物质;2-戊烷基呋喃、2,2,3,3-四甲基丁烷、2-辛醇、苯乙醛、油酸-3-(十八烷氧基)-丙基酯为2号马铃薯的特征挥发性物质;1-辛烯-3-醇、3-甲基醋酸-1-丁醇、甲苯、2-甲基丁醛、苯乙醛、甲酸-2-乙基己酯、碳酸-异丁基-2-乙基己酯、2-戊烷基呋喃为3号马铃薯的特征挥发性物质;1-辛烯-3-醇、3-甲基醋酸-1-丁醇、碳酸-异丁基-2-乙基己酯、水杨酸甲酯、2-戊烷基呋喃为4号马铃薯的特征挥发性物质;1-辛烯-3-醇、水杨酸甲酯、2-戊烷基呋喃、3-甲基醋酸-1-丁醇为5号马铃薯的特征挥发性物质。结论:马铃薯品种不同,主要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及其相对含量有差异,不同产地的马铃薯挥发性成分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