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6月29日,在2017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期间,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中心(以下简称"5G联创中心")举办合作伙伴全体会议.来自爱立信、华为、英特尔、诺基亚等通信企业,以及长虹、大疆、小米等跨行业合作伙伴等200多人参会,共同探索融合创新发展的新市场与新机遇.  相似文献   

2.
当前,5G标准和应用讨论较多,5G终端相对较少.与此同时,5G频谱还未完全确定,也影响了5G芯片的研究进程.目前,3.5GHz (C-Band)频段被越来越多的运营商认定为用作5G.为此,在一年一度的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期间,华为发布了全球首款3.5GHz频段的小型化5G预商用CPE样机.  相似文献   

3.
黄海峰 《通信世界》2017,(24):42-43
近段时间,浙江大学、南京仙林大学城、安徽合肥大学等多个校园引入了中困移动3D MIMO技术,实现了校同4G网络覆盖大幅度增强,让师生手机上网体验极大提升. 据通信世界全媒体记者了解,中国移动正在携手华为等合作伙伴轰轰烈烈地推进一项工作,即在全国规模部署3DMIMO,以释放流量价值.当前正值中国从4G走向5G的关键时期,256QAM调制、载波聚合和上行数据压缩等4G增强技术备受运营商青睐,而基于多天线的3D MIMO成为最有效的增强技术.  相似文献   

4.
当前5G已成业界关注焦点,产业各方纷纷布局。在2020年中国电信天翼智能生态博览会、2020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2020年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2020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以及2020世界5G大会等重大会展上,5G创新应用成为最大的亮点。包括我国四大运营商在内的5G运营企业竞相展示5G在工业制造、车联网、智慧城市、医疗、教育等众多垂直领域的应用,与2019年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5G应用创新已从试验走向现实,从标杆打造逐步走向规模推广。  相似文献   

5.
2016年12月20日,2016年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的4G业务及终端发展论坛在广州召开.中国移动已成为全球规模第一的4G运营商,截至2016年11月份4G基站超140万个,在销4G手机超2000款,4G客户规模突破5亿,VoLTE用户突破3000万.  相似文献   

6.
黄海峰 《通信世界》2017,(18):48-49
5G被认为是使能全行业数字化的基石,得到全球诸多运营商和设备商的高度重视.作为5G研究领域的领导者之一,在“2017世界移动大会-上海”期间,华为带来不少5G创新技术和试点应用案例. 在“5G照进现实”展区,记者看到华为展示的上下行解耦创新技术.该技术通过架构性创新,实现了3.5GHz 5G与1.8GHz现网共站部署同覆盖,获得了业界广泛支持.在相邻的中国移动展台,华为与中国移动、上汽集团共同演示了5G远程驾驶.该演示投入巨大,也成为本届展会5G领域最大的展示亮点.  相似文献   

7.
11月23日-26日,2017年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在广州琶洲保利世贸博览馆召开.中国移动携手国内外产业合作伙伴,共同探索万物互联时代的产业合作新模式,构筑产业新生态. 在智能终端展区,记者看到华为、荣耀、三星、金立、OPPO、vivo等34家合作伙伴展示了精品手机,包括多款最新发布的全面屏手机、人工智能手机.而在24日的主题论坛上,中国移动多位高层公布了中国移动终端发展情况和未来规划.  相似文献   

8.
2016世界移动大会的看点很多,但5G是最值得关注的重点.今年的MWC,华为、中兴、爱立信、诺基亚、高通、英特尔等重量级的厂商都在展示5G技术,有的还推出了5G原型机.在5G正式商用的倒计时过程中,各家都在各显其能.这其中,华为、中兴以及中国移动表现非常抢眼. 中国移动高举5G领导者旗帜,联合11家企业宣布成立5G联合创新中心.依托5G联合创新中心,中国移动将积极参与由中国IMT-2020推进组牵头组织的5G试验,推进5G候选技术验证、标准制定、产业链构建和产品成熟,满足2020年5G商用部署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2016年,5G技术发展步入“快车道”.诸多运营商开启5G技术外场测试,设备商则陆续推出5G样机.5G标准统一、合作与生态构建等成为主旋律,诸多企业对5G研究做出巨大贡献.其中,华为表现出色,给业界起到示范作用. 据通信世界全媒体记者了解,2016年华为已经在组网架构、频谱使用、空口技术、原型机实现和外场验证等多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积极引领行业创新.  相似文献   

10.
业界要闻     
《中国无线电》2004,(9):69-72
日7月21日中国移动入选20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 下午,北京奥组委在北京宣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移动通信服务合作伙伴。中国移动副总经理鲁向东和北京奥组委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伟签署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移动通信合作伙伴协议。3G移动通信技术和丰富的数据业务必将成为2008年奥运会和数字奥运的一个技术亮点,目前,中国移动正在密切跟踪3G网络技术和业务的研究,加快各种移动数据业务的开发摸索,着手进行3G系统的建设准备工作。届时,中国移动将为奥运会提供一个2G与3G兼容的成熟而先进的移动通信网络服务。7月23日北京…  相似文献   

11.
《移动通信》2011,(22):96-96
“过去我们说LTE是3G的长期演进技术,但现在它已经成为现实。”在广州举行的“2011海峡两岸TDD宽带移动技术发展与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移动党组书记、副董事长奚国华对列席的合作伙伴说道。其最有力的依据是,今年10月,日本第三大移动运营商软银(Softbank)已经宣布和中国设备商中兴、华为联合在日本建TD—LTE网络,11月1日该网络正式商用,这也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TD—LTE商用网络。  相似文献   

12.
作为MWC的常客,中国移动今年不仅设立了产品业务和形象展示区,而且还借助MWC成立了GTI(TD-LTE全球发展倡议组织),推TD-LTE国际化.在今年MWC大会期间,中国移动不仅发布了GTI2.0战略,而且借助GTI与全球11家合作伙伴成立了5G联合创新中心,共推5G发展.中国移动借力GTI,从4G力推TD-LTE标准的国际化,到布局5G万物互联时代.中国移动董事长尚冰在今年的GTI峰会上就表示:中国移动将秉承“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理念,全力支持GTI 2.0计划,与全球产业合作伙伴开展更加深入、广泛的合作,共同迎接万物互联新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3.
2016年是华为中国区企业业务高歌猛进的一年,以“平台”和“生态”双轮驱动,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过40%. 取得如此丰硕成果的关键之一是华为对合作伙伴生态构建方面的重视.据悉,2016年华为生态建设快速起步,产单伙伴数量近6000家,业绩过亿合作伙伴超过34家;在各个行业与ISV合作伙伴携手创新,联合孵化了上百个行业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近日,中国移动研究院、上海移动与华为在华为上海研究所联合构建了5G高、低频协同的关键技术验证外场测试,将满足5G系统样机概念验证的技术需求,具备在高度模拟真实网络的环境下,端到端验证5G网络性能与关键技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吴晓明 《通信世界》2013,(34):15-17
12月18日,中国移动新品牌“和”在其年度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正式发布.从3G时代的“太极风”到4G时代的清新“国学范”,中国移动一直坚持着品牌符号的东方式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前5G研发已成为业界热点,中国移动、中兴、华为、爱立信等均投入到5G研发中,5G研发在高通战略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提起高通,很多人认为其只是一个芯片厂商,实际上高通是一个端到端无线通信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能提供非常完整的无线通信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文华 《通信世界》2021,(3):48-49
当前,全国已有超过500家医院部署了5G网络并开展5G医疗应用试点与商用.其中,中日友好医院作为全国首批5G网络试点医院,率先完成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的5G室内数字化系统部署,为5G远程医疗业务的探索与实践打下了坚实基础.近日,中日友好医院联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推出的"5G智慧医疗创新...  相似文献   

18.
在8月24日举行的主题为“大云,新IT新动力”的“2017中国移动云计算大会”上,中国移动揭牌成立了云计算共创中心,携手华为、浪潮、Intel(中国)、IBM(中国)等国内外合作伙伴在开源发展、产品研发、解决方案提供、行业应用等方面共同打造云计算生态体系,利用云计算的技术、产品和理念,创新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提升社会各行各业的IT体验和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中国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一阶段相关测试近日结束,通信世界全媒体记者从中国移动研究院了解到,在此次测试中,中国移动联合合作伙伴开展了基于4G框架的5G单点候选技术验证和测试,涉及的技术包括3D-MIMO(大规模天线)、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新型多址、新型编码、全双工等.  相似文献   

20.
程琳琳 《通信世界》2017,(30):32-34
5G即将爆发,中国移动一马当先,积极走在行业前列,牵头5G测试、联合业界进行5G技术研发、参与国际5G标准组织的相关工作、与相关组织联合规划5G频谱等.同时中国移动十分注重与合作伙伴的关系,成立了5G联合创新中心,与更多垂直行业合作,同时不断实现5G技术4G用,全方位布局5G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