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折射波地震勘探共出射点多次叠加和数据处理方法,是在海上工作实践中提出的一种新方法,并在室内进行了理论模拟试验。在折射波叠加数据处理和时深转换中,速度是一个重要参数。文章中论述了利用折射波共出射点多次叠加资料计算界面速度、地层厚度和折射界面上覆地层速度的原理和方法,设计了计算程序框图。最后,介绍了在折射波叠加技术中制作共出射点深度剖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DQ地区地震噪声的判别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DQ地区,存在许多规则噪声。不识别这些噪声,在一些情况下,就会使地震解释工作误入歧途。这些地震噪声有:面波、初至折射波、多次反射-折射波、次生回头折射波、次生回头反射波、共反射点叠加中的"网状"噪声等。通过对这些地震噪声的判别分析,得到一些新的启示,即:①地震记录中的面波同相轴或时距曲线是一条曲线,并不是一条直线;②在多次波中,除多次反射波外,还存在多次折射波;③在地震记录中,除了与震源激发有关的波外,还出现一些与激发震源无关的次生折射波和次生反射波;④在共反射点叠加中,折射波当作反射波进行动校正和叠加,会导致叠加剖面中出现一些近似线性条带噪声;⑤浅层多次反射-折射波与次生回头折射波交叉干涉,且在叠加剖面中形成"网状"噪声。本文最后简要地介绍了地震噪声的特殊处理。  相似文献   

3.
业已证明,用常规反射地震勘探法记录下来的折射波和反射波来确定速度,是一有效的方法。详细绘出自海底至其下约500米深度的沉积物中的速度图,是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研究了对常规反射地震勘探法得到的每次爆炸资料进行处理、显示和分析的方法。对所显示的爆炸资料加以解释并用反射波、折射波以及反射-折射波进行模拟,以便使所处理的野外记录相拟合。其结果就是一个详细的速度模型。我们曾对挪威北部的巴伦斯海的一条长500米、26次覆盖的反射地震测线作了研究。记录下来的数据具有高速、多次波和各种不同类型的噪音。沿这条测线我们共分析了34个“折射剖面”。按反射波数据可见,浅层界面的反射波完全与地层界面有关。沿这条剖面还确定了速度的横向变化。业已证明这项  相似文献   

4.
以往在处理内蒙古二连地区的资料时,通常把初至折射波作为干扰波对待。应用频率滤波、二维滤波和初至切除的方法,剔除初至折射波,仍然不够理想。本文提出的方法是把初至折射波当作有效波处理,首先获得初至折射波剖面,然后把初至折射剖面转  相似文献   

5.
随着勘探程度的逐渐提高,构造幅度低且被断层复杂化的油气藏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低幅度构造的勘探逐渐受到重视。塔里木盆地阿北区块地表主要为盐碱地、浮土、农田、沙漠和戈壁,地衰条件复杂,所采集的资料静校正问题严重.信噪比低。静校正是地震资料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存在既影响CDP的叠加效果,也影响地震剖面构造形态的真实性,静校正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较好的解决,地震剖面上很可能会出现“假构造”。针对塔里木盆地阿北区块地震资料特点,采用沙丘曲线法、折射波、自动剩余静校正等多种静校正结合,解决该区静校正问题,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该研究必将能提高该区地震剖面的质量,使该区的油气藏研究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苏码头构造由于受地形起伏和风化层厚度变化的影响,地震原始数据存在静校正问题,它的存在极大地影响着叠加剖面的成像效果和构造形态。为了消除近地表介质对反射波的这种影响,利用CGG地震资料处理系统中的折射波静校正方法,对原始地震数据进行线性动校正,确定折射层的速度、偏移距的范围,然后在共炮点域、共检波点域求取折射波静校正量,再对地震道数据进行校正,有效解决了静校正问题,使苏码头构造三维地震资料的有效反射同相轴变得更连续、更清晰,从而提高了叠加剖面的质量,改善了成像效果,为后续的处理工作打下了基础。图6参5  相似文献   

7.
折射波褶积成像方法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震勘探中经常使用反射法与折射法。确定地下浅层的地层起伏情况,常采用折射波法。为了解决在常规方法中严重影响精度的初至时间的拾取过程,将数学中的褶积思想运用到折射波的处理中,分别对理论模型和实测数据进行了处理,并且得到了很好的效果,所得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李桂元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9,34(A00):103-108,114
通过对折射波水平叠加原理的分析,折射波共深度面元叠加,在面元半径为零时,就变成折射波共中心点水平叠加。这样就可以利用反射波共中心点分选来完成折射波资料的分选,从而解决了折射波资料的分选问题。经过对实际资料的处理,获得了比较理想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9.
符溪  文鹏飞  陈洁  舒虎 《石油物探》2004,43(4):369-372
在反射波地震勘探中,一般会将折射波作为干扰波而在资料处理中将其切除掉。详细分析了折射波与反射波时距曲线的区别与联系,发现折射波视速度与下伏介质速度密切相关。北黄海盆地的几个应用实例表明,在反射波地震勘探中,充分利用折射波资料,不仅可以协助处理人员快速定洼,有效选择处理模块,还可得到反射地震勘探不能获取的基底速度资料,使勘探精度得到提高,并使常规地震勘探的信息得以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0.
叠前常相位校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地震勘探资料处理中,相位问题是影响有效地震反射信号实现同相叠加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勘探形势的发展,对地震勘探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如岩性勘探、低信噪比地区的地震勘探等),地震资料处理中的相位显得更加重要。在放松地表一致性等苛刻条件限制的前提下,根据最大叠加能量准则提出了叠前常相位校正方法,其主要目的就是保持叠前动校正的CMP道集中有效信号波形的一致性,使有效信号在叠加时能够同相叠加。理论数据的验证和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改善叠加剖面质量,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常规地震处理一般要求在噪声较弱、信噪比较高的资料上进行,而在 ZL 沙坝区获得的是强噪声、低信噪比资料,按照一般常规方法处理,难度大、成功率较低。经过多次试验,最终获得了可用于地震资料解释的高信噪比剖面。其主要做法是:①精确求取野外静校正量;②采用线性动校正结合f-k 滤波,消除浅层折射干扰;③作振幅补偿、动校正组合、相干和高精度叠加,提高剖面信噪比。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处理方法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覃天  王彦春  凌勋 《石油物探》2005,44(6):593-597
新疆准噶尔盆地表层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干扰严重,原始地震资料品质差,信噪比低,因此,消除各种干扰,提高资料的信噪比是处理中的重要内容.为此,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提高信噪比处理方法研究.首先进行数据分析,以确定合适的处理方法和处理参数,制定恰当的处理流程;针对资料中严重的静校正问题,采用了基准面静校正和交互初至波迭代静校正相结合的方法;针对资料中干扰类型多且严重这一特点,采用了多步、多域联合去噪的方法;针对资料的分辨率问题,采用了反褶积和子波处理技术;针对地下地质构造成像质量问题,采用了精细速度分析和高精度成像技术.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对消除干扰,提高资料的信噪比实用有效,剖面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波组关系清楚,断点、尖灭点清晰,构造假象被消除.  相似文献   

13.
井间地震反射波资料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井间地震反射波资料处理可以看成是有偏VSP反射波资料处理的一种延伸。由于一对井间地震资料相当于近千个有偏VSP,加上反射角增大和频率大幅度提高(约10倍),因此,井间地震反射波资料处理有着自身的一些特点。为此,对井问地震反射波资料处理中的一些技术和问题进行了讨论。对井间地震资料进行了分析,指出井间地震资料具有反射波场较弱、频率很高、管道波能量很强等特点;介绍了井间地震资料预处理方法,从空间属性建立、数据选排(抽道集)、道编辑、频谱分析、随机噪声压制和管波等相干噪声压制诸方面进行了讨论;对井间地震资料的波场分离和成像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于井间地震资料的高频特性给噪声压制和同相叠加处理造成的困难,通过提高叠加次数予以解决,对于大反射角对同相叠加造成的影响,则采用限角叠加技术来解决。实际资料处理表明,所采用的处理技术和措施合理有效,获得的反射波剖面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14.
从常规地震原始数据切除区获取被动地震数据,对通常认为是噪音的被动地震信息加以分析和处 理.研究被动地震信息频率域叠加剖面和分频段能量曲线的异常特征,发现被动地震信息在频率域的能 量异常与地下油气藏存在一定联系。在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的实际应用表明,被动地震频率域能量异 常范围与产气井位置一致.因此,利用被动地震频率域能量异常分析作为识别油气藏的补充手段,并在 常规地震资料处理和反演过程中重点关注异常区域,可以提高油气勘探的效率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含高速层地震物理模型的广角地震波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角地震可以实现对高速屏蔽层下模糊区的地震成像。利用地震物理模拟技术在实验室内再现了野外观测到的复杂地震波场。讨论了地震物理模型设计的比例观测原理,地震模型的设计与建造。通过地震物理模型的分层观测,详细研究了高速屏蔽层下的复杂地震波场。  相似文献   

16.
高云  凡正才  王民  吴新娣 《石油物探》2008,47(3):285-289
在海上地震勘探中,检波器经常发生漂移,室内资料处理时必须对其进行二次定位。针对胜利油田浅海地区折射波较为发育的情况,阐述了折射波法二次定位的原理和实现过程,探讨了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结合实例对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折射波法二次定位在共检波点道集内进行,利用炮点、检波点的空间位置关系求取折射波理论旅行时,通过与实际旅行时逼近来反演检波器的空间位置。为了提高反演的精度,需要同时反演地震波在海水中和海底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通过比较反演的震源位置与GPS测得的实际震源位置,可以评估折射波法检波器二次定位的质量。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解决海底折射波较发育区地震资料处理中的检波器二次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复杂地区三维叠前时间偏移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常规地震数据处理过程中,反射波的偏移成像是基于地震数据的共深度点或共中心点叠加技术进行的,在地下地质构造相对复杂的地区,由于叠加过程的引入,导致了一些来自于大倾角地层或细微地质现象产生的地震反射信息的畸变或损失,而目前在算法上已经较为成熟的叠前偏移成像技术,便弥补了叠后偏移成像的不足,特别是在山前复杂构造区带,叠前偏移不仅能够使反射波准确成像,而且能够改善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18.
井间地震资料特点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与地面地震和VSP相比,井间地震资料有着明显的特点。从波场类型、管波特点、反射角度分布以及频率特征等方面,系统分析了井间地震资料的特点。分析认为:①井间地震的复杂波场虽然增加了该技术的用途,但也给有效波场的识别与分离增加了难度;②井间地震的管波是一种沿井筒传播的波与沿地层传播的波的组合波;③井间地震的反射属于大角度反射,但绝大多数反射角在临界角以内;④特高频率的资料在大幅度提高分辨率的同时,也给处理特别是同相叠加带来困难。但通过提高叠加次数,可以获得正确的反射波场成像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