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床沙质与冲泻质的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大藤峡水库冲淤规律及泥沙冲淤对水库库容、水位、航道影响等问题, 对冲泻质与床沙质的划分,首先回顾了既往的床沙质冲泻质划分研究成果,采用钱宁法、自动悬浮理论等方法推求了红水河、郁江上几个测站床沙质冲泻质划分粒径, 进而推求了悬移质泥沙挟沙力公式。  相似文献   

2.
河流冲泻质挟沙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根据多沙河流冲泻质常与床沙质相互转化的事实及试验研究成果,发现在一定水流条件下冲泻质同床沙质相互转化的临界判别标准不仅是分界粒径,同时还存在水流挟带冲泻质能力的阿题,两者是同一同题的两个侧面。文中提出了(严格意义的)冲泻质与广义冲泻质的定义。作者通过水槽试验及野外实测资料的分析,提出了冲泻质挟沙力关系式。挟沙浓度与沙粒摩阻流速的3次方成正比而与粒径的3/2次方成反比。在一定水流条件下.当一定粒径的来流冲泻质浓度超过相应挟抄力时,冲泻质泥沙就会淤积转化为床沙质。通过国内外大量河流实测资料的验证表明,本文得到的挟沙力关系与实际河流资料符合较好,可用以预报冲泻质挟沙力和冲泻质同床沙质的分界粒径。  相似文献   

3.
水流的冲泻质输沙机理研究Ⅱ:实验研究及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德钰  王士强  王光谦 《水利学报》2000,31(11):0009-0015
本文介绍了水流的冲泻质输沙机理的水槽实验研究成果。实验表明,冲泻质与床沙质的区别和转化不仅与水流强度、颗粒粒径有关,同时与细颗粒浓度密切相关,即水流输运冲泻质的能力不是无限的,当上游来沙中冲泻质细颗粒超过水流的最大输送能力后,冲泻质将落淤转化为床沙质。根据理论分析和实验资料建立并率定了水流的冲泻质最大输沙能力计算公式及相应的冲泻质与床沙质分界转化条件,经天然河流大量实际资料验证,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水流的冲泻质输沙机理研究I: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理论分析表明,水流挟带的细颗粒是否参与造床,不仅与颗粒大小、水流强弱有关,而且与流域来沙中颗粒浓度密切相关,通过分析细颗粒在床面附近浓度分布,发现细颗粒能够在水流中大量存在,但不参与造床的条件为上游来沙中细颗粒浓度小于水流的最大冲泻质输沙能力;其本质原因是水流相对强度足够大,床面附近作用在细颗粒上的升力大于颗粒浮重,使得细颗粒浓度在床面附近自上向下迅速趋近于零而具有正的浓度梯度,文中将水流输运泥沙分为冲泻质、冲泻型床沙质和床沙质三种,并作出了定量定义,澄清了一些概念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5.
长江下游大通-镇江河道干流水流挟沙力公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波 《人民长江》2004,35(12):42-44
水流挟沙力是河流河道的重要特征,通过对长江下游大通-镇江河道干流断面大量水文泥沙资料的分析和验算,采用拐点法区分床沙质和冲泻质泥沙分界粒径,并以|Δh/ΔT|≤0.1 m/d作为判别能量相对平衡的指标,根据能量平衡原理引用S=K(V3/ghω)m基本模式,建立起实用于长江下游大通-镇江河道干流以及大通、马鞍山、南京、镇江等断面的水流挟沙力经验公式.该公式可供长江下游河道河床变形计算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长江下游大通一镇江河道干流水流挟沙力公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波 《人民长江》2004,35(12):42-44
水流挟沙力是河流河道的重要特征,通过对长江下游大通一镇江河道干流断面大量水文泥沙资料的分析和验算,采用拐点法区分床沙质和冲泻质泥沙分界粒径,并以|△h|△T|≤0.1m/d作为判别能量相对平衡的指标,根据能量平衡原理引用S=K(V^3/ghω)^m基本模式,建立起实用于长江下游大通一镇江河道干流以及大通、马鞍山、南京、镇江等断面的水流挟沙力经验公式。该公式可供长江下游河道河床变形计算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水流的冲泻质输沙机理研究Ⅰ: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德钰  王士强  王光谦 《水利学报》2000,31(11):0001-0009
本文理论分析表明,水流挟带的细颗粒是否参与造床,不仅与颗粒大小、水流强弱有关,而且与流域来沙中细颗粒浓度密切相关。通过分析细颗粒在床面附近浓度分布,发现细颗粒能够在水流中大量存在,但不参与造床的条件为上游来沙中细颗粒浓度小于水流的最大冲泻质输沙能力;其本质原因是水流相对强度足够大,床面附近作用在细颗粒上的升力大于颗粒浮重,使得细颗粒浓度在床面附近自上向下迅速趋近于零而具有正的浓度梯度。文中将水流输运泥沙区分为冲泻质、冲泻型床沙质和床沙质三种,并作出了定量定义,澄清了一些概念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8.
水流冲泻质挟沙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水流对冲泻质的挟沙机理。文中分析了床面附近区域内水流对泥沙颗粒的各种升力作用,发现湍流猝发喷射和清扫带动细颗粒脉动时.对颗粒可产生一个平均向上的升力效应.此升力可能大于细颗粒水下重量从而在近壁区形成滑垂线上浓下稀、具有正的梯度的浓度分布,这是床面上基本没有冲泻质泥沙时水流却能挟带一定数量某粒径细颗粒泥沙的报本原因.是与水流对床沙质挟沙机理的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9.
输沙量法与地形法估算河道冲淤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长江中游荆江新厂至监利河段实测水沙与河道地形资料为基础,采用输沙量法与地形法,分别估算了1987年6月至1991年5月该河段的河道冲淤量,并初步对比分析了2种方法的差异、适用性与关键影响参系数。计算分析表明:①采用输沙量法,假设床沙质冲泻质分界粒径为0.062 5 mm,1987年6月1日至1991年5月31日新厂至监利河段河道淤积量为0.431 4亿t;采用地形法,假设平滩水位为34.0 m,1987年5-6月至1991年5月该河段的河道淤积量为0.4383亿t。2个估算结果非常接近。②影响输沙量法的关键参系数为床沙质冲泻质分界粒径与悬沙级配;影响地形法的关键参系数为平滩水位与泥沙干密度。③在河道冲淤基本平衡和造床条件下,合理确定床沙质冲泻质分界粒径(输沙量法)和平滩水位(地形法),输沙量法与地形法估算的河道冲淤量可以一致或接近;偏离冲淤平衡与造床条件越远,2种方法的估算结果差异越大。  相似文献   

10.
悬移质运动规律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扩散方程在不同参数值和边界条件下的数值解,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悬移质运动的物理图形,并根据此图形讨论了高含沙水流的挟沙力、冲淤特性及冲泻质与床沙质的划分。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推移质和悬移质的运动形式,运动区域、运动规范、能量来源、挟沙能力及其计算公式,造床作用大小、断面冲淤分布、冲淤同步性、孔隙率、泥沙级配的计算方法以及实测资料所提供的初始边界条件等的不同,提出一个考虑推移质和悬移质不同运动特笥的一维全沙数学模型,其建模地基本思路是:在水流部分计算之后,将程序分两个循环,采用各自的计算方法,分别计算推移质和悬移质在同一水流条件下的上游来沙量、水流挟沙能力、断面实际输沙量、断面冲淤面积、新泥沙级配、冲淤厚度的横向分布、泥沙孔隙率,然后半它们的冲淤厚度按其非孔隙部分为权进行迭加,作为冲冲淤厚度。本文还提出了悬移质冲淤厚度横向分布公式,冲冲淤厚度迭加公式,本模型的计算结果与重庆两江汇合口河工模型试验成果,进行了比较,符合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12.
底层泥沙交换和状态概率及推悬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韩其为  何明民 《水利学报》1999,30(10):0007-0017
本文首先论述了床面层泥沙静止、推移(滚动与跳跃)和悬浮三种运动状态及它们转移的临界条件,四种基本转移概率和由它们构成的九种状态转移概率。接着利用数字计算结果,给出了四种基本转移概率,并分析了它们的特性。在这个基础上计算了泥沙在床面层处于静止(床沙)、推移(推移质)、悬浮(悬移质)的状态概率。最后作为状态概率的应用给出了推悬比的公式。  相似文献   

13.
锚索测力计是了解锚索应力及评价边坡稳定性的重要手段。弦式锚索测力计经常会有弦被损坏而不起振的情况。因此对数据进行修正十分必要。本文分析了锚索受力机理。提出了两种数据修正方法,采用逆向分析对修正效果进行了比较。并对误差来源进行了分析。结论表明,频率百分比法是一种简便、准确的修正方法,能够满足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4.
山西是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河流含沙量一般较大,对推移质泥沙的估算,目前还没有比较理想的方法,本文通过对水文站和水库大量系列实测资料进行分析,运用沙量平衡原理分析,提出了山西不同河流推移质的计算参数。  相似文献   

15.
沙波运动与推移质输沙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沙波运动尺度,从沙波运动角度建立了推移质输沙率表达式,该式既能用于均匀沙又能用于非均匀沙的输沙率计算,并经百余组室内外实测资料的验证,同时与其他公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各种强度的输沙情况下都能较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水库淤积情况下的悬移质泥沙颗粒级配沿程变化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出口断面悬移质泥沙级配与进出口断面各因素间的关系式,并运用三门峡水库的实测悬移质颗粒级配资料,建立了出口断面悬移质颗粒级配的计算公式,经用刘家峡、盐锅峡、青铜峡等水库的部分实测资料进行验证,表明该公式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7.
In an attempt to improve managing river water quality, this paper presents a model to a three-objective WLA problem using the constraint metho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parametric linear programming technique. The three objectives considered are: (1) maximization of total waste load discharge, (2) minimization of the largest difference in equity between dischargers, and (3) maximization of the lowest allowable water quality standard.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利用水库实测淤积量和水库上、下游水文测站泥沙测验成果估算水库推移质淤积量的方法 ,并用此法对我省石泉等七座大中型水库的推移质淤积量进行了估算分析。  相似文献   

19.
长江口床沙质与冲泻质划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元叶  何青  程江  黄坚  张经 《泥沙研究》2004,32(1):43-49
作者采用拐点法、最大曲率法和从床沙质与冲泻质的造床性质区分的方法,利用2001年7月份长江口的采样资料,对长江口的床沙质和冲泻质进行了初步划分,并且对比了几种方法的划分结果,得出拐点法的临界值为1.04~1.09μm,平均值为2.41μm,标准偏差为0.76,在悬沙级配曲线中小于该粒径的百分含量为16.4%~42.6%,平均为24.8%;最大曲率法的临界粒径范围在1.65~4.34μm之间,平均值为1.25μm,标准偏差为0.19,在悬沙级配曲线中小于该粒径的百分含量为8.6%~16.8%,平均为11.4%;从床沙质与冲泻质的造床性质区分结果为1.65~2.4μm,在悬沙级配曲线中小于该粒径组的百分含量约为2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