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乌司他丁对百草枯中毒大鼠所致肺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NC组)、模型组(PQ组)、依达拉奉组(ED组)、乌司他丁组(ULI组)、依达拉奉联合乌司他丁组(ED+ULI组),除NS组外均通过腹腔注射百草枯建立急性百草枯中毒模型,ED组、ULI组、ED+ULI组3个药物治疗组建立模型后立即给予腹腔注射相应药物,并每隔24h重复给药。建模后72h后处死大鼠,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NS组比较,PQ组和药物治疗组血清中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TNF-α、IL-6、TGF-β1、MDA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PQ组比较,使用药物治疗组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TNF-α、IL-6、TGF-β1、MDA水平下降,其中以ED+ULI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依达拉奉、乌司他丁可通过调控细胞因子,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减缓肺纤维化程度,从而达到肺损伤的保护作用,且联合用药效果优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对肺癌根治术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将48例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4例。麻醉诱导:2组均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 mg·kg-1、舒芬太尼0.5μg·kg-1、维库溴铵0.1 mg·kg-1、吸入8%七氟醚。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后给予依达拉奉0.5 mg·kg-1,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麻醉维持:2组均维持七氟醚呼气末浓度1.8%~2.7%,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04~0.08 mg·kg-1、舒芬太尼5~10μg;术毕2组均采用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单肺通气1 h(T1),膨肺后1 h(T2),术后2 h(T3)、6 h(T4)和24 h(T5)时采取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TNF-α、IL-6、IL-1β及IL-10浓度,并计算TNF-α/IL-10、IL-6/IL-10及IL-1β/IL-10比值。结果与T0比较,T1-T5时点2组血浆TNF-α、IL-6、IL-1β、IL-10浓度及TNF-α/IL-10、IL-6/IL-10、IL-1β/IL-10比值均显著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浆T1-T5时点 TNF-α、IL-6、IL-1β浓度及 TNF-α/IL-10、IL-6/IL-10及 IL-1β/IL-10比值均显著降低,而 IL-10浓度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手术创伤可导致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性细胞因子比例失衡诱发机体炎性反应;依达拉奉可有效抑制过度炎性反应,使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性细胞因子比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5)
目的观察藻蓝素(CPC)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CPC干预组。其中模型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刺建立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CPC干预组在模型组基础上分别给予浓度为20 mg/kg、40 mg/kg和60 mg/kg CPC腹腔注射。术后72 h获取血液及肺组织标本,检测PaO2/FiO2、肺湿干重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水平,以及肺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aO2/FiO2含量显著降低(P<0.05)。不同浓度CPC干预后,PaO2/FiO2进一步增高。模型组肺湿干重比以及MDA和MPO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PC处理后,肺湿干重、MDA和MPO水平随之降低;模型组大鼠BALF中TNF-α、IL-1β和IL-6含量明显增高,CPC能进一步降低其含量。结论 CPC可减轻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大鼠肺部气体交换功能和炎症反应,从而发挥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丙泊酚的肺保护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内毒素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丙泊酚和锌原卟啉同样经过尾静脉给药。将 Wistar 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对照组(C 组)、脂多糖组(L组)、脂多糖+丙泊酚组(LP 组)。C 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L 组尾静脉注射 LPS 7.5 mg·kg-1;LP 组尾静脉注射 LPS 7.5 mg·kg-1,同时静脉注射丙泊酚30 mg· kg-1。给药前及开始后第3、6和12 h 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实验结束后观察肺湿/干重(W/D)比值、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进行肺损伤轻重程度评分,同时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含量。结果实验前各组 PaO2无明显差异,注射 LPS 后 L 组 PaO2持续下降,和 C 组相比其 PaO2显著降低(P <0.05)。实验结束后 L 组和 C 组相比其 W/D 比值、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评分、HO-1及 HMGB-1含量显著增加(P <0.05)。而 LP 组和 L 组相比其 PaO2显著改善,而 W/D 比值、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评分及 HMGB-1含量显著降低(P <0.05)。结论丙泊酚具有肺保护作用,且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 HMGB-1过度表达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RPM)预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诱发肺损伤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组)、肾缺血再灌注组(I/R组)、RPM预处理组(R组),每组20只。采用右肾切除和左肾缺血45 min行再灌注的方法制备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R组缺血前给予RPM(10 mg·kg^-1·d^-1)×3 d,最后1次术前2 h灌胃。再灌注6 h后经心脏采集血样,检测血清SOD活性、MDA、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取肺组织,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并测定肺组织湿干比重(W/D)。结果与S组比较:其他2组肺W/D、血清MDA、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I/R组比较:R组肺W/D、血清MDA、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肺组织病理学损伤明显减轻(均P〈0.05)。结论 RPM预处理可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诱发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和抗炎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24):16-19
目的:研究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机制。方法: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抗体组;正常对照组小鼠腹腔腔内注射等量0.9%Na Cl。模型组腹腔内注射LPS(4 mg/kg)。抗体组在造模前8~10 h,应用小鼠Toll样受体4/髓样分化蛋白2(TLR4/MD2)复合物抗体腹腔内注射50μg。各组均在造模5 h后留取血和肺组织,采用细菌内毒动态浊度法检测血浆LPS的含量,HE染色判定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RT-PCR测定小鼠肺组织TLR4基因表达,Western-blot测定TLR4蛋白表达;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TNF-α的水平。结果: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及抗体组小鼠血浆内毒素含量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小鼠肺组织HE染色呈ALI表现;和模型组比较,抗体组TLR4 m RNA、蛋白及TNF-α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急性肺损伤机制可能与LPS和TLR4受体结合介导TNF-α信号途径相关。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4)
目的分析脂联素、白介素-32(IL-32)和P-选择素在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和脂多糖急性肺损伤组(LPS组)。LPS组通过注射LPS建立大鼠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观察2组大鼠注射后2、6、24和72 h肺组织及血清中脂联素、IL-32和P-选择素指标的变化。结果注射后不同时段LPS组大鼠血清及肺组织中IL-32和P-选择素水平均明显高于NS组(均P <0.05);而LPS组大鼠血清及肺组织中脂联素水平低于NS组(P <0.05)。结论脂联素、IL-32和P-选择素可能参与大鼠急性肺损伤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诱发的急性肺损伤中microRNA-16(miR-16)的表达变化及其对炎症因子TNF-α等表达的调节。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不同物种间miR-16基因序列的保守性。通过小鼠气道向其肺内注入LPS(10 mg.kg-1),构建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miR-16、IL-6、TNF-α的表达水平;在培养的肺上皮细胞A549中采用miR-16 mi mic对miR-16进行过表达研究。结果 miR-16基因序列在斑马鱼、大鼠、小鼠和人中序列高度保守;miR-16在急性肺损伤病理过程中表达明显降低(P〈0.05);A549细胞中miR-16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相反,LPS诱导的炎症因子IL-6、TNF-α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miR-16在LPS诱发的急性肺损伤病理过程中的表达降低,miR-16过表达能够显著抑制LPS对炎症的诱发作用,表明miR-16在急性肺损伤的炎症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4)
目的探讨野黄芩素(SCT)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表达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机制。方法大鼠静脉内注射LPS(30 mg/kg)以诱导ALI。1h后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SCT(0.1,0.5和1.0 mmol/kg)静脉注射。获肺组织标本,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HO-1)mRNA及蛋白的表达;比色法检测HO-1酶活性;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情况。提取组织总蛋白和核蛋白,Western blot检测PI3K磷酸化以及Nrf2核转位情况,同时观察SCT处理前后对大鼠血浆中TNF-α,IL-6和IL-10水平的影响。结果 LPS注射后肺组织中HO-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有所增加,而SCT处理后能进一步上调HO-1表达水平,并能增强其酶活性。同时,SCT也可促进PI3K磷酸化,并能诱导转录因子Nrf2核转位。此外,0.5和1.0 mmol/kg的SCT能减少大鼠血浆中TNF-α和IL-6含量,并能进一步增加IL-10水平。HO-1抑制剂Sn PP处理后可消除SCT对细胞因子的影响。结论 SCT可能通过激活PI3K/Nrf2诱导HO-1表达来减轻LPS所致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王曾庚  聂祥碧  郭经华  杨小刚  杨春丽 《矿产勘查》2011,(10):22-24,26,F0003
目的观察参附对急性肺损伤(ALI)大鼠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参附对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内毒素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将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内毒素注射组(ET组)、参附治疗组(SF组),每组10只。参附采用腹腔注射给药,分别于尾静脉注射内毒素或生理盐水后2h处死实验动物。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评分、肺系数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印迹方法检测肺组织中HSP70的表达。结果ET组较NS组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评分、肺系数和HSP70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PaO2显著下降(P〈0.05);SF组和ET组相比,其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评分和肺系数显著降低(P〈0.05),PaO2和肺组织HSP70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参附可显著减轻内毒素所致急性肺损伤,同时显著增加肺组织HSP70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丁月梅  李秋根 《矿产勘查》2010,(1):25-28,F0003
目的观察早期静脉注射特布他林注射液对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ALI组(B组)、ALI+特布他林治疗组(C组)、ALI+特布他林+哇巴因干预组(D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分别以10%水合氯醛3.5uL·g-1腹腔麻醉。麻醉成功后,A组大鼠采用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g·kg-1,1h内注完;B组大鼠采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5mg·kg-1(融于1mL生理盐水中),分4次给药,1h内注完;C、D2组大鼠采用尾静脉注射LPS5mg·kg-1(融于1mL生理盐水中),分4次给药,1h内注射完后,再注射硫酸特布他林注射液5.0uL·g-1体质量,1h内注射完后。然后将大鼠头部抬高45°,光源照射颈部直视下行气管插管,插管成功后,A、B、C3组气管内滴注林格氏液1mL·kg-1,D组气管内滴注含哇巴因10-3mol·L-1的林格氏液1mL·kg-1通过建立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对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评分,观察各组大鼠的肺湿干重比(W/D)、肺组织Na+-K+-ATP酶的活性,并测定各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的细胞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蛋白含量。结果A组肺组织病理学评分值、W/D值、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蛋白含量均明显低于B、C、D3组(均P〈0.05),B、D2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C组(均P〈0.05),B组上述指标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肺组织Na+-K+-ATP酶的活性明显高于B、C、D3组(P〈0.05),B、D2组均明显低于C组(均P〈0.05),B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静脉注射特布他林可通过上调肺组织Na+K+-ATP酶的活性来促进肺泡上皮细胞对液体重吸收,从而控制大鼠急性肺损伤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用于清醒气管插管患者围拔管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准备拔除气管插管的清醒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在拔除气管插管前,行2min及30min自主呼吸试验均为阴性,观察组微量泵静脉注射盐酸右美托咪定1μg·kg-1,注射时间为10min;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注射时间为10min。2组均在用药后10min拔除气管插管,拔管后面罩给氧10min,再转为鼻导管给氧,氧流量为4-6L·min-1。观察2组患者拔管前(T0)、拔管即刻(T1)、拔管后10min(T2)、拔管后30min(T3)及拔管后1h(T4)各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等指标的变化,并统计24h内拔管成功率。结果 2组患者T1、T2、T3及T4的MAP、HR、RR及SpO2均高于T0(均P〈0.05)。观察组T1、T2、T3的MAP、HR、RR均低于对照组,SpO2及T3、T4的PaO2/FiO2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24h内拔管成功率为86.7%,观察组24h内拔管成功率为1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醒气管插管患者围拔管期使用右美托咪定,能有效地抑制拔管反应,保持拔管前后呼吸和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对产科危重症患者并发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产科危重患者共67例。在治疗前,治疗后2、4、12、24和48 h监测并记录患者自觉症状、呼吸频率、心率、PaO2/Fi O2等动态变化。结果发生ALI的产科病例中以产后出血为最常见因素,占53.73%(36/67)。随NIPPV时间延长,患者自觉症状改善率逐步提高,但NIPPV后2、4 h呼吸困难改善率高于心悸症状改善率(P〈0.05)。使用NIPPV后2 h呼吸频率开始逐渐减慢,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呈现逐渐下降趋势(P〈0.05),在治疗后12 h趋于稳定(P〉0.05)。NIPPV后4 h心率开始出现下降(P〈0.05),直到NIPPV12 h后心率才再次继续逐渐下降(P〈0.05)。PaO2/Fi O2在NIPPV12 h后才开始改善,48 h后显著改善(P〈0.05)。94.03%(63/67)患者单纯使用NIPPV后能成功脱机,中转率5.97%(4/67);1例发展为MODS死亡,死亡率1.49%(1/67)。结论产科危重症人群也是ALI发生的高危人群,对其应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行NIPPV,及时确定中转NIPPV时机,重视原发疾病的治疗是成功抢救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D)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炎性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肺癌根治术患者80例,ASAⅠ或Ⅱ级,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C组)、乳酸钠林格组(R组)、聚明胶肽组(P组)和6%羟乙基淀粉130/0.4组(H组),每组20例。P组和H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90min静脉滴注聚明胶肽和6%羟乙基淀粉130/0.4,速率20mL·kg-1·h-1,扩容量20mL·kg-1,R组和C组分别滴注乳酸钠林格液和生理盐水6-8mL·kg-1·h-1。分别于AHHD前(T0),AHHD后即刻(T1)、2h(T2)和6h(T3)时采血,测定血清TNF-α、IL-6、IL-8、IL-10、NO、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T0比较:T2—T3时C组、R组、P组和H组血清TNF-α、IL-6、IL-8、IL-10、NO含量及MDA活性升高,SOD含量降低(P〈0.05);与C组比较:R组、P组和H组T2—T3时血清TNF-α、IL-6、IL-8、NO含量及MDA活性降低,IL-10及SOD含量升高(P〈0.05);与R组比较:P组和H组T2—T3时血清TNF-α、IL-6、IL-8、NO含量及MDA活性降低,IL-10及SOD活性升高(P〈0.05);与P组比较:H组T2—T3时血清IL-10及SOD含量升高,NO含量及MDA活性降低(P〈0.05),血清TNF-α、IL-6及IL-8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应用乳酸钠林格液、聚明胶肽或6%羟乙基淀粉130/0.4行AHHD,可抑制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且6%羟乙基淀粉130/0.4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腹腔镜手术呼吸动力学及循环的影响。方法将100例ASAⅠ-Ⅱ级腹腔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机械通气组(A组)和肺保护性通气组(B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插管后行机械通气:潮气量为12 mL·kg^-1,呼吸频率为12次·min^-1,I∶E=1∶2。B组在气腹开始时将潮气量设为6 mL·kg^-1,呼吸频率为16次·min^-1,呼吸末正压(PEEP)为5 cmH2O。2组患者分别于气腹前、气腹毕、气腹后1 h及术毕测定平均气道压、动脉血气分析、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结果 B组气腹后各时点的平均气道压均低于A组(P〈0.05);B组气腹后1 h及术毕PaCO2高于A组,pH低于A组(均P〈0.05)。PaO2、心率、平均动脉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降低腹腔镜手术中机械通气时的气道压,但PCO2会有一定程度的升高,对循环系统干扰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熊晶  王能霞  刘焕兵  胡春林  尹林 《矿产勘查》2011,(5):10-14,18,F0003
目的研究CPR期间给予肝素钠和小剂量高渗盐水治疗对复苏后兔小肠微循环灌注障碍的影响。方法 60只家兔开胸致室性颤动(室颤),室颤5 min后行胸内CPR,CPR过程中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2 mL.kg-1.10 min-1或生理盐水2 mL.kg-1.10 min-1和普通肝素钠60 U.kg-1组(H组)或7.5%NaCl 2 mL.kg-1.10 min-1+普通肝素钠60 U.kg-1组(HSH组),每组20只。观察各组小肠灌注区域;室颤前及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测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sP)及内毒素(ET)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过程中各组之间的平均动脉压(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兔经历5 min心脏骤停(CA)和CPR后,ROSC后30 min仍有严重的微循环灌注障碍,H组和NS组相比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H组和其他2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OSC后20、30 min HSH组血浆sP水平均明显低于其他2组(均P〈0.01)。各组之间ET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后随着自主循环的恢复,兔血浆ET浓度明显升高,并随着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延长有逐渐升高的趋势。ROSC后30、60、120 min,ROSC 3、4 h时HSH组、H组ET浓度与N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HSH组和H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R期间给予肝素钠和小剂量高渗盐水治疗可以改善复苏后兔小肠微循环灌注障碍,降低复苏后兔血浆内毒素浓度,并不增加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