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Planning》2014,(23)
目的:探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6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omaβ及Homa IR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4):490-492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方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初诊脾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教育、饮食、运动治疗及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组患者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脾益气方,随访3个月。比较治疗后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aemoglobin A1c,Hb Alc)含量、胰岛素、C肽含量、胰岛素分泌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B,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IRI)、脾虚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Hb Alc、C肽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oma-β升高、IRI降低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脾虚证候积分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气方对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具有一定程度的调节作用,能改善患者脾虚证候,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4)
目的探讨硫辛酸及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60例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实验组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硫辛酸0.6 g溶于250 m 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根据血糖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4周为一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胰岛素分泌指数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胰岛素分泌指数明显增加,以实验组更为明显,2组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下降,同样实验组更为突出,且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2)。结论硫辛酸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更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更能促进胰腺B细胞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9):65-67
目的:探讨早期短期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对胰岛B细胞功能及血糖达标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就诊的5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笔多次注射胰岛素治疗(于患者三餐前皮下注射优泌林R加22时皮下注射优泌林N),观察组采用美国美敦力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基础量加餐前大剂量),治疗2周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C肽以及血糖达标时间。以C肽水平评估胰岛B细胞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空腹C肽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PG、2 h P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C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156.44±13.20)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04.96±19.0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62,P<0.05)。结论: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能够明显改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并能使血糖平稳及更快达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16-18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即胰岛素皮下持续输注(CSⅡ)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初诊T2DM患者72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CSⅡ组和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MSII)组,各36例。CSⅡ组给予CSⅡ治疗,MSII组给予MSII治疗,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情况(FPG、2 h PG及HbA1c)、胰岛β功能指标(FINS、HOMA-β、HOMA-IR)、炎症反应指标(CRP、IL-6及TNF-α)、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治疗后,CSⅡ组FPG、2 h PG、HbA1c、HOMA-IR、CRP、IL-6及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及MSII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SⅡ组FINS、HOMA-β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及MSII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SⅡ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次数均少于MSII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Ⅱ能有效改善初诊T2DM患者胰岛β功能及炎性反应,有利于控制血糖水平,延缓病情进展,故可作为初诊T2DM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在迅速增长,据有关报道,目前我国已有超过9240万糖尿病患者,跃居全球第一,其中,2型糖尿病(T2DM)约占95%。由于糖尿病血管病变可导致失明、肾衰、截肢、冠心病等并发症,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大量的临床试验证实,对初诊的T2DM给予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消除高血糖糖毒性带来的损害,保护B细胞功能,促进其功能的恢复,延长甚至逆转B细胞功能衰变的过程,延缓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因此,对初诊T2DM患者给予早期强化降糖,对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病死率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初诊T2DM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4):560-564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101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黄连解毒汤。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糖水平[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小时血糖(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 h,2hPG)]、胰岛β细胞功能各指标[胰岛素分泌指数(homeostatic model assessment-β,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tic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及血清CRP、ICAM-1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20%(46/51),对照组有效率为74.00%(3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FPG及2hP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HOMA-β高于对照组,HOMA-I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CRP、ICA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4%(4/51),对照组为6.00%(3/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解毒汤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改善患者血清CRP、ICAM-1、血糖水平及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7)
目的:探究与分析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较比治疗前空腹血糖与餐后2小时血糖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比对照组经治疗后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缩短,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且低血糖发生频次减少(P<0.05)。结论:行胰岛素泵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明显缩短了疾病康复进程,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广泛推广于临床实践中。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9):1296-1298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联合枳实导滞丸加减治疗对痰湿内阻型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患者β细胞功能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IRI)、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中医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62例T2DM痰湿内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治疗组采用胰岛素强化联合枳实导滞丸加减治疗,疗程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水平、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β细胞功能指数、IRI、胰岛素用量、BMI、中医临床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FBG、餐后2小时血糖明显下降,空腹胰岛素水平、β细胞功能指数明显升高,IRI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BMI增加幅度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枳实导滞丸加减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T2DM痰湿内阻证患者,可减少胰岛素用量,改善BMI。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2)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对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例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口服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予以黄连解毒汤(黄连20 g、黄芩9g、黄柏9 g、炒栀子12 g)加减味治疗,每日1剂,疗程12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均达良好水平,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显著(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在空腹及餐后1 h时C肽释放增多(P<0.05),餐后2 h、3 h时两组C肽释放无显著差异(P>0.05);胰岛素释放试验治疗组在餐后1 h时较对照组胰岛素释放增多(P<0.05),对照组在餐后2 h时较治疗组释放增多(P<0.05),在空腹、餐后3 h时,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项炎症因子水平治疗组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黄连解毒汤能降低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且优于二甲双胍,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炎症因子水平、减轻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赖脯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5例。A组给予3餐前皮下注射赖脯胰岛素联合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治疗;B组给予胰岛素泵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对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3餐后2 h血糖、3:00血糖、血糖达标时间、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3餐后2 h血糖、3:00血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治疗后5个时点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时间、日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胰岛素泵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相比,甘精胰岛素联合赖脯胰岛素是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的一种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19):69-70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特充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112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两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应用诺和灵N治疗,研究组应用门冬胰岛素(诺和锐特充)联合地特胰岛素(诺和平)治疗。观察比较两组GDM患者治疗后血糖达标所需要的平均时间、治疗前后的不同血糖指标及C肽水平、胰岛-β细胞(HOMA-β)功能指数、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脂联素及瘦素水平。结果:研究组各项血糖指标达标所需要的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血糖指标:FPG、2 h PG、HbA1c、03:00 P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HOMA-β功能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HOMA-IR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脂联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瘦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给予GDM患者应用门冬胰岛素特充联合地特胰岛素干预的过程中,能显著提高控制血糖水平的速度及效果,降低GDM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抵抗力、提高胰岛细胞的分泌功能,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7,(11):100-101
目的:为有效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探究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用于临床血糖控制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经常规用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一般组给予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组予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两组治疗情况进行记录比较,检测用药前后患者血糖、C肽空腹及餐后水平,统计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结果:一般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7.1%,明显高于治疗组的2.9%,治疗组低血糖发生少(P<0.05);治疗组较一般组血糖恢复用时少、胰岛素使用量小、治疗总费用少、住院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率为97.1%,明显高于一般组的82.9%,治疗组血糖控制效果优于一般组(P<0.05)。结论:临床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血糖控制稳定,治疗费用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32):32-35
目的:评价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地特胰岛素对人体成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2-9月大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27例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在原有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地特胰岛素6~8 U/d起始治疗,治疗期为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应用Inbody 720人体成分分析仪进行人体成分分析,同时测定27例患者治疗前后身高、体重、糖化血红蛋白等,并比较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患者Hb A1c较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16,P<0.001)。治疗3个月后体脂百分数较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1,P<0.05)。治疗3个月后体重、BMI、腰臀比、蛋白质、无机盐、脂肪量、肌肉量、内脏脂肪面积等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口服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地特胰岛素治疗,在血糖明显下降的同时,体重呈下降趋势,其中肌肉量无明显变化,但体脂肪比例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7):1044-1045
目的:探讨消渴丸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消渴丸,每次5丸,每日3次。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8.33%,治疗组有效率为88.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渴丸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8)
目的:研究中医分期辨证论治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及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观察组在胰岛素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分期辨证论治。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及胰岛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糖达标率为72.0%,对照组为42.0%,观察组血糖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过程中平均发生低血糖次数(5.15±0.72)次、高血糖次数(21.32±2.78)次,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23±1.23)次、(30.37±3.0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胰岛素水平下降程度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胰岛功能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分期辨证论治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提高糖尿病血糖达标率,明显降低治疗过程中低血糖以及高血糖的发生率,还能提高胰腺β细胞功能,改善患者体内胰岛素抵抗状态。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21):154-155
目的:对HbA1c>9%的新诊断的T2DM患者进行地特胰岛素(Det)联合二甲双胍的短期强化治疗,探讨Det作为基础胰岛素在T2DM起始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56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78例,两组在口服二甲双胍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Det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给予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12周。对其治疗前后血糖控制、低血糖情况和HOMA-β功能进行自身及组间比较。结果:12周治疗后,两组中FBG、2 h PBG、HBA1c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FC-P、2 h C-P和HOMA-β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3.85%(3/78)、症状性低血糖1例,对照组24.36%(19/78)、症状性低血糖5例,Det明显优于门冬胰岛素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et作为基础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时HbA1c>9%的T2DM患者可以良好控制高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门诊强化治疗方案,适合初诊2型糖尿病的起始治疗。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14)
目的:观察地特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52例,随机地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6例。实验组患者注射地特胰岛素;对照组患者注射甘精胰岛素。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体重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均有效果,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7,(34):104-107
目的:探讨内脏脂肪源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isceral adipose tissue derived 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Vaspin)检测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16例为T2DM组和健康体检者46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清Vaspin水平,并分析Vaspin水平与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体脂百分比(BFP)、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之间的关系。结果:T2DM组血清Vaspin水平为(1.05±0.27)ng/mL,低于对照组的(1.14±0.29)ng/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的超重/肥胖(OB)患者血清Vaspin水平为(0.73±0.19)ng/mL,低于正常体重(NW)的(1.37±0.26)ng/mL(P<0.001);T2DM组的男性患者血清Vaspin水平为(0.87±0.25)ng/mL,低于女性患者的(1.23±0.29)ng/mL(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Vaspin水平与BMI(r=-0.312,P=0.027)、WHR(r=-0.253,P=0.007)、BFP(r=-0.419,P=0.011)、Fins(r=-0.295,P=0.017)和HOMA-IR(r=-0.175,P=0.046)呈负相关。结论:Vaspin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和肥胖密切相关,或参与了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6,(6):791-794
目的:观察降糖通络汤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将90例T2 D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阿卡波糖片及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以控制血糖。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降糖通络汤,1剂·d-1。两组疗程均为12周。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血糖水平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BG)、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s,MAGE)、日内血糖极差(Largest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s,L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absolute means of daily differences,MODD)及餐后血糖波动均值(mean of postprandial glucose excursion,MPPGE),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餐后2小时血糖(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 hour,2h P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 Alc)及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HOMA-IR)、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 beta cell function index,HOMA-β)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e index,ISI),治疗前后各评价1次。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DBG、MAGE、LAGE、MODD及MPPGE水平分别为(1.07±0.53)mmol·L-1、(1.13±0.47)mmol·L-1、(4.69±0.75)mmol·L-1、(1.51±0.23)mmol·L-1及(3.05±0.63)mmol·L-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2±0.55)mmol·L-1、(2.15±0.43)mmol·L-1、(5.53±0.81)mmol·L-1、(1.83±0.21)mmol·L-1及(3.87±0.75)mmol·L-1(P<0.01);治疗后观察组2h PG、Hb A1c及FINS水平分别为(8.59±1.28)mmol·L-1、(6.83±0.76)%及(7.06±0.88)m U·L-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16±1.77)mmol·L-1、(7.68±0.79)%及(9.75±0.93)m U·L-1(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HOMA-IR水平下降,治疗后观察组HOMA-IR水平为(1.67±0.45)低于对照组的(2.18±0.53)(P<0.01);治疗后两组HOMA-β和ISI较治疗前上升(P<0.01),观察组HOMA-β和ISI水平为(67.5±7.17)和(-2.75±0.31),均高于对照组的(60.6±6.93)和(-3.31±0.24)(P<0.01)。结论:降糖通络汤能降低T2DM患者2h PG和Hb A1c水平,调节日内血糖波动、稳定血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β细胞分泌功能,从而提高机体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