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lanning》2016,(22):109-111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病例256例,对照组58例,试验组198例,采用冠脉狭窄程度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冠状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试验组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糖化血红蛋白值呈线性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11,P=0.04);Gensini积分与糖化血红蛋白呈线性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12,P=0.04)。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状病变积分显著相关,监测其水平可作为未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疑似冠心病患者其病变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28):34-38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白介素(interleukin,IL)-37水平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笔者纳入了123例受试者,其中32例冠状动脉正常受试者为对照组,91例冠状动脉异常者为冠心病组,其细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36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30例。采用ELISA的实验方法来测量受试者血清IL-37的浓度,Gensini评分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结果:冠心病组的血清IL-37水平与对照组的比较呈现出显著的增高(P<0.01),AMI组和USA组显著高于SA组(P<0.01)。IL-37分别与患者Gensini评分(r=0.519,P<0.00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r=0.413,P<0.001),脂蛋白(a)[(Lp(a)](r=0.609,P<0.001)及肌酐(Creatinine,Cr)水平(r=0.296,P<0.001)呈正相关,而与尿酸(r=-0.127,P=0.160)和年龄(r=0.004,P=0.966)等因素无显著相关关系。此外,还发现Gensini评分分别与IL-37(r=0.228,P=0.016),hsCRP(r=0.216,P=0.010)以及Lp(a)(r=0.330,P=0.001)独立相关。结论:血清IL-37不仅有延缓冠心病进展的潜力而且还能反应能够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6-10
目的:研究脑钠肽(BNP)及和肽素(Copeptin)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本院收治的24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AMI组、SAP组、UAP组)及100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进行BNP及Copeptin水平测定,并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对各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MI组、UAP组、SAP组的BNP、Copeptin水平及Gensini积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AMI组、UAP组、SAP组之间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主干病变者的BNP及Copeptin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病变支数者(P<0.05),而3支病变者显著高于1支与2支病变者(P<0.05),1支病变者与2支病变者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NP及和肽素Copeptin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及病变支数呈正相关,同时也能反映出心肌受损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9):34-35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CHD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1例CHD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狭窄组(SN组)21例、双支狭窄组(DN组)33例及多支狭窄组(MN组)27例,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3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及冠脉造影积分(Gensini评分),并分析hs-CRP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以hs-CRP水平中位数为标准将所有CHD患者分为低CRP组44例和高CRP组37例,分别完成6个月随访,比较随访期两组患者预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对照组、SN组、DN组及MN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Gensini评分均依次上升,各组之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直线相关分析,血清hs-CRP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直线正相关(P<0.05)。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随访,高CRP组随访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低CRP组(P<0.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CHD的严重程度有显著相关性,可用于CHD诊治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0)
目的:评价T波峰-末间期(Tp-e间期)对冠心病猝死病人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冠心病的住院病人91例,根据其死亡原因分为猝死冠心病病人22例(猝死组),非猝死冠心病病人38例(非猝死组),并选取存活的冠心病病人31例作为对照(存活组),回顾性分析三组患者首次心电图Tp-e间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猝死组病人Tp-e间期显著高于存活组和非猝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非猝死组Tp-e间期与存活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p-e间期延长在冠心病猝死的预测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12):32-35
目的:探讨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对糖尿病患者靶器官损害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入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纳入观察组,根据AASI水平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AASI≤0.51为低水平组,AASI>0.51为高水平组。另选择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AASI、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ACR)、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进行检测,并进行AASI与ACR和IMT等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组成、血脂水平及BMI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ASI、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颈动脉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高水平组ACR和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率高于低水平组(P<0.05)、IMT和颈动脉异常发生率均高于低水平组(P<0.05);AASI与ACR、IMT及微量球蛋白发生率、颈动脉异常率呈正相关(r=0.452,P<0.01;r=0.617,P<0.01;r=0.526,P<0.01;r=0.530,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AASI变化对预测靶器官损害具有较高临床价值,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10):20-23
目的:评估LDL-C合适水平人群中non-HDL-C对冠心病诊断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78例既往未服用调脂药物且血清LDL-C位于合适水平(<3.4 mmol/L)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根据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10例和正常对照组68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生化指标,二分类Logistic回归筛选冠心病危险因素,作non-HDL-C、Lp(a)、apoB/apoA1、LDL-C对冠心病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on-HDL-C、Lp(a)均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non-HDL-C预测冠心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61(P=0.000),高于Lp(a)(AUC=0.630,P=0.002)、apoB/apoA1(AUC=0.595,P=0.020)。结论:LDL-C合适水平人群non-HDL-C与冠心病发病风险明显相关,其预测价值可能优于LDL-C及其他血脂指标,应作为心血管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本文剖析了土的可塑程度指标—塑性指数,对液塑限和塑性指数的准确度进行了分析,首次提出了粘度指数的概念,并对以粘度指数取代塑性指数的建议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5)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血脂、尿酸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6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时选取糖尿病患者、冠心病患者及同期健康体检者各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胆红素、血脂、血尿酸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显著降低,而甘油酸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水平均显著增高。结论低血清胆红素、高血脂、高尿酸是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16):49-5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联合规律运动对冠心病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各90例,两组均联合规律运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脂血压水平、ba PWV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瑞舒伐他汀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阿托伐他汀组为8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脂水平变化比较无明显差异,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TC、TG、LDL-C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组,HDL-C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ba PWV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ba PWV水平较基线值均有显著下降,且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ba PWV水平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8%,阿托伐他汀组为3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规律运动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能明显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动脉僵硬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50例(A组)、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B组)、正常健康对照者50例(对照组)。根据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的记录资料,计算HRT的2个参数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和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通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评估慢性心力衰竭的常用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各组之间的TO、TS、LVEF、LVEDD的差别。结果 A组TO值、LVEDD值高于对照组(P〈0.05),而TS、LVEF值低于对照组(P〈0.05);B组TO值、LVED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TS值、LVEF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B组TO值、LVEDD值高于A组(P〈0.05),而TS值、LVEF值低于A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HRT现象减弱,而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RT现象减弱更明显。HRT可能成为评价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预测其危险程度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24):48-50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女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疑诊为冠心病的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为非冠心病组72例和冠心病组53例,用磷钨酸还原法检测血清尿酸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尿酸水平,并应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分析血清尿酸水平与女性冠心病的关系。结果:非冠心病组和冠心病组的年龄分别为(55.0±8.9)岁、(63.5±7.6)岁,收缩压分别为(124.6±15.7)mm Hg、(133.5±18.9)mm Hg,血清尿酸水平分别为(238.5±60.5)μmol/L、(293.0±98.9)μmol/L。冠心病组的年龄、收缩压及血清尿酸水平较非冠心病组均明显增高(P<0.01);Logistic回归显示:除年龄、收缩压外,血清尿酸水平升高也增加女性患冠心病的风险(β=0.01,P<0.01)。结论:血清尿酸水平增高是女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女性冠心病患者要注意监测血清尿酸水平,必要时可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病程对冠脉病变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131例,其中,以不合并2型糖尿病者为对照组(n=45),以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5年)为观察1组(n=40),以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5年)为观察2组(n=46)。采用 GE16排螺旋 CT 对3组冠脉成像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31例患者中,CT 血管造影(CTA)共检出86例冠脉病变(含18例闭塞性病变),其中钙化病变199支、受累冠脉数150支。受累冠脉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284);而 观察2组较其他2组明显增加(P <0.0001)。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患者钙化病变多见(观察1组 P =0.0091;观察2组 P <0.0001)。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多支血管病变数增多(与观察2组比较:观察1组 P =0.0176;对照组 P =0.0040),闭塞性病变数也逐渐增多(与对照组比较:观察1组 P =0.0161;观察2组 P =0.0043)。结论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机会逐渐增加,受累的冠脉病变更严重,行冠脉 CTA 检查有利于早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5,(31):56-57
目的:分析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CHF)的相关性。方法:将确诊为冠心病的325例患者依据心功能情况分为两组,心功能正常组192例,心功能不全组133例。心功能不全组按纽约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Ⅱ~Ⅳ级;采用尿酸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尿酸浓度;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血尿酸浓度与心功能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心功能正常组和心功能不全组患者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正常组血尿酸浓度为(325.87±91.32)μmol/L,高尿酸血症(HUA)发生率为20.31%;心功能不全组血尿酸浓度为(424.85±102.23)μmol/L,HUA发生率为48.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高,患者的血尿酸浓度逐渐增高,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也逐渐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血尿酸浓度高于心功能正常患者,并随着心功能的下降而不断升高,同时,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也会增加,血尿酸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10):43-45
在新一轮课改背景下,了解中国当代教学理论发展的过程,对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有着促进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对中国当代教育学理论体系进行一次梳理。通过对中国社会不同的阶段——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初、改革开放中期等时期的体育教学理论和国外先进教学理论的引进、学习、探索及自我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帮助广大学者对中国体育教学理论加以了解。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AS)导致器官病变最常见、最重要的类型,也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在我国,近年来呈增长趋势。冠心病的早期检测对于冠心病的治疗和预防有着重大的意义。冠心病的相关检查方法很多,而动脉脉搏波速(PWV)、踝臂指数(ABI)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在冠心病的检测中,以其自身的优势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22):127-130
目的:探讨血尿酸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8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择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8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水平,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性。结果:观察组MPO和ET浓度均高于对照组,而NO浓度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MPO和ET值呈正相关(r=0.781、0.489,P<0.05),而与NO值呈显著负相关(r=-0.683,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升高可致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其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白秀莲 《矿产勘查》2014,(10):33-36
目的:探讨青海西宁地区汉、藏族代谢综合征(MS)患者高血清尿酸(SUA)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将335例 MS 患者根据 SUA 水平与种族不同分为4组:汉族 MS 伴正常 SUA 组(A 组)98例、汉族 MS 伴高 SUA 组(B 组)111例、藏族 MS 伴正常 SUA 组(C 组)64例及藏族 MS 伴高 SUA 组(D 组)62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身高、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BMI);并采集静脉血行相关生化指标检测,包括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 AI(apo AI)、载脂蛋白 B(apo B)、尿酸(UA)、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B 组的年龄、BMI、FBG、TC、TG、LDL-C、apo AI、apo B、hs-CRP 及 IL-6均较 A 组显著增加(P <0.05),D 组的年龄、BMI、FBG、TC、TG、LDL-C、apo AI、apo B、hs-CRP 及 IL-6均较 C 组显著增加(P <0.05);B 组与 D 组的 BMI、FBG、TC、TG、LDL-C、apo B、hs-CRP 及 IL-6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汉族 MS 患者高 SUA 的影响因素有:BMI、FBG、TC、TG、LDL-C、apoB、hs-CRP 及 IL-6,藏族 MS 患者高 SUA 的影响因素有:年龄、BMI、FBG、TC、TG、LDL-C、apoB、hs-CRP 及 IL-6。结论青海西宁地区汉、藏族 MS 患者高 SUA 水平与 BMI、FBG、TC、hs-CRP 及 IL-6相关;藏族人群在 MS 的预防过程中应该更注重 SUA 水平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128MSCT)在诊断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害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川崎病患儿128MSCT及超声心动图(ECHO)检查结果。128MSCT在无屏气状态下进行扫描,扫描时心率为80-130次·min-1,平均(99±18)次·min-1。主要观察冠状动脉瘤的数目、部位、大小及形状。冠状动脉病变按左冠状动脉(LCA)主干、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回旋支(LCX)和右冠状动脉(RCA)主干进行分析。结果急性期:30例川崎病患者中17例行128MSCT和ECHO冠状动脉检查均未见异常。128MSCT显示冠状动脉损害患者13例[病变累及冠状动脉起始处或近端6例,累及冠状动脉中段和(或)远端7例];ECHO只显示冠状动脉起始处和近端的损害6例,ECHO诊断完全符合率为76.67%(23/30)。ECHO评估中远端冠脉病变有限;漏诊7例(LCA、RCA近、中、远端多处瘤样扩张3例,双侧远端冠状动脉增粗迂曲2例,LCA中端中度或LAD轻度狭窄2例)。恢复期:13例冠状动脉损害患者以128MSCT结果为对照,ECHO诊断完全符合率为61.54%(8/13),8例同期随访(1-6个月)128MSCT及ECHO均提示冠状动脉病变消失。漏诊5例(128MSCT提示RCA中、远端节段性瘤样扩张2例,LCA、RCA多发巨大瘤合并双侧冠脉瘤壁钙化1例,LCA中端或LAD狭窄各1例)。结论在较高心率、无屏气模式下,128MSCT有助于评价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全貌,能为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患儿随访和诊断策略的制定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室间隔缺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功能水平、心衰情况与血清脑利钠肽(BNP)水平变化,评价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儿49例,根据患儿超声心动图肺体循环血流比大小分为大分流组和小分流组,并根据患儿症状体征分为无心衰症状组和有心衰症状组;同时选取无心功能损害患儿20例为对照组。同时采血检测各组患儿血清BNP水平,比较各组患儿血清BNP水平差异并分析患儿血清BNP水平与心衰、分流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大、小分流组患儿血清BNP水平均有升高,大分流组患儿血清BNP水平与小分流组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小分流组患儿血清BN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情况与患儿血清BNP水平呈正相关(r=1.512,P=0.037);患儿心脏分流量(LVEF、LVSF)与血BNP水平均存正相关(r=0.395、P=0.010,r=0.128、P=0.023)。结论血清BNP水平与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心脏病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血清BNP水平可作为评价室间隔缺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功能水平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