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武汉城市圈小城镇发展的不足已成为城市圈整体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而传统的小城镇建设发展的规划引导模式又不适应其小城镇的发展实际。研究结合武汉城市圈的城市群发展特征和区域经济地理特点,分析未来一段时期内小城镇发展的主要路径,梳理近年来与武汉城市圈小城镇发展有关的规划创新方法,归纳并提出城市带动、城镇互动、城乡联动、区域导控4个新的小城镇规划模式。  相似文献   

2.
《重庆建筑》2007,(9):59-60
武汉城市圈“一体化”建设再推新举措,在编制的《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中首次规划“主体功能区”。  相似文献   

3.
武汉城市圈包括武汉及其邻近的鄂州、黄石、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九个城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型特色小城镇,对推动武汉城市圈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城乡共进,建设和谐文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城市首位指数与位序——规模理论,分析武汉城市圈的城市等级规模结构特点,发现武汉城市圈城市首位度很高,中间等级城市数量少,等级规模结构不合理;运用空间相互引力模型测算城市圈内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比较区域间经济联系强度,发现武汉城市圈主要经济联系方向为武汉与东部三个城市及孝感;最后提出了武汉城市圈应从发展副中心城市,以中心城市和相邻城市为依托发展小城镇群和加快城镇化、丰富城市群等级规模等方面着手,更好地推进武汉城市圈一体化有序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武汉城市圈是一个发展中的城市群,其目标设计和规划部署都应当注意其阶段性特征.在武汉城市圈的规划工作中,需要把握其发展的阶段性,提出适应其发展阶段的空间调控策略,建立适应其空间发展重点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6.
武汉城市圈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城市圈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基于对武汉城市圈中小企业融资情况的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武汉城市圈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成因。进一步地,从金融机构、政府与中小企业等角度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吴永祥 《规划师》1999,15(1):21-22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小城镇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中规划的作用是功不可抹的。但是总体上来看,我们小城镇规划的水平还有待提高,主要反映在时效性较差。从80年代初期开始,有过温州模式,建设上住下店的商业街和集贸市场;学习过苏南模式,推广以工兴镇,发展乡镇工业区;90年代又学习广东模式,划定招商引资的经济开发区。一个阶段一个重点,使得小城镇规划不断修订,这种修订往往不是局部的调整完善,而是小城镇功能定位的反复变换,造成小城镇建设缺乏延续性。能否改变规划的反复修订,延长规划的时效,使小城镇规划不仅能指…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与小城镇发展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城镇化的涵义,介绍了学术上有关城镇化道路的不同观点,提出了重点发展多元化小城镇的建议,并概括了小城镇发展的几种不同模式。  相似文献   

9.
周维思 《中州建设》2013,(11):62-63
武汉城市圈目前所呈现的“一城独大”且城市间缺乏有机分工与合作的结构性问题制约了武汉城市圈的发展。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对于网络城市结构的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有武汉城市圈的特征,总结并提出适宜武汉城市圈发展的空间战略结构,使得圈内城市能够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武汉城市圈已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阐述了武汉城市圈中的武鄂黄城市发展带的发展脉络,分析了发展和扩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设计了能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特色空间形态,并提出构建资源在空间上的合理配置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城市规划是城市一定时期发展的计划,是对城市内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又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依据。据相关文件具体要求,将中小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上升到和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相同的程度,深入规范了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2.
以葡萄牙里斯本大都市区维拉弗莱克德希亚市为例,旨在研究和探讨绿道在帮助葡萄牙中型和小型城市提升城市竞争力方面扮演的角色.以维拉弗莱克德希哑市的7个样地为例,着重分析绿道理念在设计和应用层面的表现,主要包括绿道规划设计的方法以及取得的成效,如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本文采用的策略和执行过程可供其他小城市借鉴.  相似文献   

13.
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爆发对我国 的公共卫生安全系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武 汉,作为这次疫情的中心,一个千万人口级别 的大都市,如何提升城市面对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的空间韧性值得我们反思。本文识别了 武汉就业空间格局及就业中心的空间特征, 初步揭示了武汉都市区就业中心分布和新冠 疫情爆发危险区的空间关联性。就城市就 业空间格局而言,后疫情时代为减少城市内 部疫情的跨区传播,需要形成合理的防疫分 区;为了构建更具韧性的空间结构,武汉需 要优化就业中心职能类型、分层级优化就业 中心规模并且巩固多中心的就业中心格局。 本研究利用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和最新的 企业数据,对武汉3 261 km 2 的主要城镇化地 区进行研究,展示了武汉都市区就业人口的 空间分布情况,为后疫情时代的大都市就业 空间模式优化了提供数据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充分搜集资料、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武汉都市发展区的区域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等做出了全面分析,提出工程地质分区以地形地貌为主控因素,沉积物成因为辅控因素进行一级分区,按照沉积物成因分并结合不良工程地质作用、古河道等因素进行二级分区,同一个亚区中,根据地表出露土体的时代、成因及物理力学性质不同,划分不同的工程地质地段。  相似文献   

15.
小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设计思想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城市交通特征、路网结构、道路使用性质等与大中城市有较大差异,小城市的旧城与新城之间在以上方面也存在客观差异,规划设计中应注意把握其特点,提高规划设计的合理性与可实施性.本文就规划远期城市人口规模为20万人及以下的小城市(含建制镇)的道路交通系统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国外典型大都市圈规划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我国城市化速度加快,大都市圈的形成和发展已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空间格局演变的必然,如何进行大都市圈的规划也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本文分别对巴黎、纽约、东京、伦敦和首尔等亚欧美洲五大典型都市圈的历次规划进行比较研究,最后总结其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7.
结合百色市河东新区规划实例,对小城市边缘新区发展特点,控制性规划编制的内容、深度、工作框架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
Problem, research strategy, and findings: A growing number of small to mid-sized cities are implementing initiatives to promote energy conservation, efficiency, and renewable energy use in their communities. We need to better understand how these cities have approached this issue and the processes by which they adopt clean energy initiatives. We surveyed representatives of small to mid-sized cities to identify the types of clean energy initiatives they have adopted, the processes by which they were developed, and the obstacles encountered along the way. We also conducted 10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representatives of targeted high- and low-adopter cities. While many of the cities are aggressively pursuing clean energy opportunities in their municipal operations, far fewer are taking action to promote clean energy community wide. The high-adopter cities that have developed community-wide clean energy initiatives often did so using a variety of community engagement and stakeholder outreach methods.

Takeaway for practice: Local officials who wish to promote clean energy use should start with energy efficiency and renewable energy investments for municipal facilities. Subsequent community-wide clean energy programs should focus initially on incentives for local residents and businesses, and should be framed in a way that emphasizes both environmental and nonenvironmental benefits. These initiatives should be developed through collaborative planning strategies, which can help educate residents about the benefits of clean energy initiatives, create dialogue with stakeholders who would be affected by these new initiatives, and introduce valuable outside expertise to the plann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