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同系物分离是高纯度药物单体和化学品制备中的重要环节,磷脂酰丝氨酸是一类重要的药物和功能添加剂,其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是磷脂酰丝氨酸与其他磷脂同系物的分离,但同系物之间结构相似、分离难度大。报道了以离子液体为介质选择性萃取分离磷脂酰丝氨酸和磷脂酰胆碱的方法,系统研究了离子液体结构和浓度、萃取温度对分离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离子液体的阴离子结构显著影响同系物的分离选择性,且离子液体与极性稀释剂之间存在协同萃取效应,离子液体的摩尔浓度仅为5%时,1-乙基-3-甲基咪唑溴/甲醇-正己烷两相体系中的磷脂酰丝氨酸和磷脂酰胆碱的选择性高达29.48。采用量子化计算初步研究了萃取机理,结果表明离子液体与磷脂之间形成了多重氢键和静电相互作用,从而促进了磷脂同系物之间的选择性分离。 相似文献
2.
3.
4.
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PI)可以作为特异性底物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进行快速检测。传统的PI分离方法效率不高,难以得到单一磷脂。而利用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的磷脂转移特性,水解大豆磷脂中除PI以外的成分,可以得到高纯度PI。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phospholipase D水解大豆磷脂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100 mg大豆粉末磷脂中加入phospholipase D(≥50,000 units/mL)2.0μL,在37℃下反应4 h得到纯度达到86.67%的PI。进一步将制备产物用于显色培养基,经细菌试验显示了对LM具有特异的显色效果,可以作为昂贵的进口底物的替代品应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化学方法制备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显色培养基底物磷脂酰肌醇(l-α-phosphatidylinositol,PI)。PI提纯过程中纯度和回收率是一对难以同时提高的矛盾因素,实验采用单一及复合溶剂萃取相结合的方法,具体考察了溶剂比、溶剂体积、碱性物质种类等条件对该矛盾因素的影响。经过优化研究,碱性甲醇溶液预处理后,采用V(正己烷):V(乙醇溶液)=1:1.5、氨水为碱性物质、pH=8.0时分离效果最佳。比较了纯化前后产物与标准品的微生物显色效果,结果证实了产品具有可观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作为烟叶中农残马来酰肼的前处理,高效液相色谱作为分析检测手段。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了萃取过程中夹带剂作用及选择,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CO2流量等因素,确定了萃取工艺条件:夹带剂为甲醇:异丙醇=1:1(V:V),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55℃,萃取时间100min,CO2流量为23g/min。调整了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条件,分析的重现性和稳定性更佳。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回收率为94.08%~97.86%,RSD均小于6%,马来酰肼的检出限为2.7μg/g。 相似文献
7.
采用化学方法制备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显色培养基底物磷脂酰肌醇(l-α-phosphatidylinositol,PI)。PI提纯过程中纯度和回收率是一对难以同时提高的矛盾因素,实验采用单一及复合溶剂萃取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溶剂比、溶剂体积、碱性物质种类等条件对该矛盾因素的影响。经过优化研究,以氨水为碱性物质配制pH=8.0的甲醇溶液预处理后,采用V(正己烷)∶V(乙醇溶液)=1∶1.5时分离效果最佳。比较了纯化前后产物与标准品的微生物显色效果,结果证实了产品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9.
10.
己烷异构体的高效分离是石化行业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的关键过程之一。己烷异构体分子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极化率、沸点相近,分离极具挑战。目前,基于5A分子筛的吸附分离技术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5A分子筛的吸附容量较低,且无法实现单支链异构体与双支链异构体的选择性分离,限制了汽油辛烷值的进一步提高。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等新型多孔材料的结构多样性和高度可设计性使其可以精准识别异构体分子在形状和性质上的微小差异,展现出良好的分离性能和应用前景。重点综述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己烷异构体分离中的研究进展,归纳了分离机理和影响因素,并对该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12.
13.
综述了停留时间分布(RTD)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膜分离应用中的研究进展.总结了RTD技术在微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中的应用,特别介绍了在卷式反渗透膜浓水侧的RTD响应信号.综述了RTD技术在表征膜器内流体流动和优化膜器性能方面的应用,指出了RTD技术可以应用的领域,如优化膜器设计、筛选性能最优的膜组件、检测膜系统运行中污染和结垢情况等.同时对RTD技术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废碱液的分离是环己烷氧化法制备环己酮的关键处理环节,若分离不彻底,将直接导致烷蒸馏塔再沸器结垢,造成物料消耗增加及装置运行周期大幅度缩短;因此如何高效降低环己烷氧化分解液中废碱含量一直是各个企业所面临的难题。本文对环己烷氧化分解液碱水分离技术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重力沉降+斜板分离工艺、重力沉降+聚结分离工艺、重力沉降+旋流分离+聚结分离工艺、斜板分离+旋流分离+聚结分离工艺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应用效果。随着深度分离技术的升级,进入烷蒸馏塔物料中Na+含量从50~100mg/kg降至0.2mg/kg以下,环己酮装置开车周期从2~3个月延长到24个月以上。从工业应用效果来看,重力沉降+旋流分离+聚结分离工艺碱水分离效率最高、工业应用效果最好,值得大力推广应用。此外,斜板分离+旋流分离+聚结分离工艺作为新型组合分离技术,其分离效果有待进一步工业验证。 相似文献
15.
乳酸是合成聚乳酸的原料,生物法制备乳酸是目前工业上生产乳酸的主要方法。但乳酸发酵液成分复杂,后续的分离提纯过程成了制约乳酸生产的技术瓶颈和难点,也决定着乳酸的品质与收率。本文对乳酸发酵液的主要的分离提取工艺进行了介绍,包括结晶分离技术、酯化水解法、萃取法、分子蒸馏法、膜分离法、吸附法及与发酵耦合的原位分离技术。并提出单一的分离技术很难有效提取乳酸,需将多种技术集成、改良提纯工艺路线。其中,将各种新型高效的集成技术与发酵过程的有机结合,实现连续或半连续的发酵过程,可提高乳酸产率和产品质量,有望形成高效率、高品质、低污染、低能耗、可工业化的乳酸提纯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