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际防伪》2006,(2):65-65
光学变色油墨是当今最有效的高科技防伪油墨,印刷图案具有流光溢彩的金属光泽.在自然光下随着人眼视角的改变,会呈现两种或三种不同的颜色,色差变化明显,比如:红-录、绿-蓝、红-金等,颜色随视角的改变而变化。用高清晰度扫描仪、彩色复印机或其它设备无法复制,防伪性极强,是世界公认的高防伪性安全油墨。该产品有以下六大特点:  相似文献   

2.
光干涉变色油墨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荇 《广东包装》2001,(3):23-24
  相似文献   

3.
4.
俞胡斐  钱静 《包装工程》2022,43(7):125-131
目的 研究一款可以随时间、温度积累从无色变为紫色的不可逆变色油墨的最佳配方,以便指示易腐食品的品质变化。方法 将结晶隐性紫和η6-异丙苯茂铁六氟磷酸盐(I-261)相结合,作为油墨中的变色组分。运用配方实验确定了混合溶剂、连接剂的组成和配比,并利用D-最优混料法揭示了溶剂、连接剂、去离子水三组分对油墨变色色差的交互作用。结果 当以丙酮/乙酸乙酯(质量比为0.48∶0.52)混合溶液为油墨溶剂,水性聚氨酯1426/聚乙二醇400(质量比为2∶3)混合溶剂为油墨连接剂,且溶剂、连接剂、去离子水三者质量分数分别为54.9%、17.4%、27.7%时,油墨样品印刷效果良好且变色效果最为显著。结论 根据配方实验确定的配方制备出的油墨变色效果良好,且对温度变化有一定的响应,可进一步探究其显色动力学,将其运用于食品品质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环保、适用范围广的温变转色防伪油墨。方法利用隐色染料(热敏黑)、显色剂(双酚A)及溶剂(十四醇)组成可逆温变转色复配物,然后用原位聚合法对复配物进行微胶囊包覆,最后将微胶囊加入UV连接料体系中制成可逆温变转色UV油墨,分析油墨的色度学特性。结果当乳化转速为16 000 r/min、p H值为2~3、乳化温度为45℃、乳化时间为30~40 min时,微胶囊粒径较小,显色效果较好。对该可逆温变转色UV油墨样品进行CIE-Lab色度学特性分析,在整个加热/冷却循环后,温变转色油墨又回到初始明度值,油墨样品明度发生滞后现象,整个过程中样品的明度值形成一个闭环的回路。结论该法制备的可逆温变转色油墨具有检测方便、变色效果明显等优点,在包装防伪印刷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贾贞  贾东哲  包文慧 《功能材料》2022,(6):6159-6163
为适应绿色建筑发展需求,将轻质、性能优异的快速补强材料聚氨酯水泥(PUC)与温敏变色材料相结合,即以丙烯酸树脂作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温敏变色PUC,赋予其温敏变色能力。首先对复合材料的变色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温敏变色材料浓度对复合材料温敏变色性能有显著影响,色差值ΔE*在温敏变色材料浓度为4%时达到最大(41.5)。此外,加速老化和磨损试验表明,改性后的PUC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抗紫外老化性能和力学稳定性,是一种新型城市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材料。  相似文献   

7.
光学变色防伪油墨的颜色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更好地研究光学变色油墨的显色性能,加大其在半色调印刷品防伪领域的应用,在分析光学变色油墨变色原理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光变油墨中的薄膜理论,由此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光学油墨半色调印刷品的光谱反射率预测模型。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防伪印刷品和油墨的颜色变化,从而为光变油墨的光谱分析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能更好地控制防伪油墨的颜色变化。  相似文献   

8.
通过丝网印刷工艺,制备了具有高的比表面积的纳米晶氧化钛薄膜,通过有机/无机复合,在氧化钛薄膜表面吸附了单层的电变色子,制备成纳米晶电极并且装配成三明治结构的电致变色器件.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表征,该器件的着色态透过率为4%,退色态透过率为85%.其在智能窗、平板显示器、电子书和电子报纸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在众多的氢气泄漏检测方法中,光学色敏示氢检漏法显示出其本质安全的特点.简要介绍了主要类型的氢气检测方法及示氢敏感元件的工作原理,并对可逆氢敏变色材料的发展、应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在白水泥中掺加常温可逆温致变色微胶囊制备了先进功能水泥基复合材料。该材料的颜色随温度变化可在低温时的蓝、绿、红色和高温时的白色之间可逆变化, 其变色温度约在42~58 ℃。方差分析判断结果表明,掺加10 %蓝温致变色颜料微胶囊对细度、强度有明显影响。细度下降约37 % , 标准稠度用水量增加约13 % , 凝结时间变化不大, 安定性合格; 在同流动度条件下, 硬化水泥浆体3 、7 、28 d 抗折强度均下降20 %左右, 抗压强度下降30 %~40 %。所研究的常温可逆温致变色功能水泥基复合材料具有低温下吸收太阳能、高温下反射太阳能、且能随温度进行可逆转换的吸热绝热功能, 符合建筑物冬暖夏凉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更好地研究加色法成像机理,改善红色水性荧光丝印油墨的荧光性能,进而对三色荧光油墨的呈色性能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改变不同红色荧光材料的含量研究红色水性荧光丝印油墨的荧光性能,接着在此基础上,得出红、绿、蓝三色荧光油墨的色域,比较不同呈色方式对三色油墨荧光性能的影响,并探讨2种不同的承印物对三色油墨呈色性能的影响。结果当荧光粉质量分数为6%时,红色水性丝印荧光油墨的荧光强度最好。三色荧光油墨的色域范围比s RGB范围略小,可以满足色彩再现的研究需要。丝印时,网点并列比网点叠合更有利于荧光油墨彩色信息的真实再现。不含荧光剂的承印物有利于荧光油墨的色彩再现,纸张比pc膜色调再现能力好。结论最终制备的水性丝印荧光油墨具备优良的荧光性能,可以再现s RGB色域内的大部分色彩。  相似文献   

12.
新的记者证制作中有两处采用了珠光油墨,浅析了珠光油墨的成分、显色原理以及适印方式,并且介绍了新的记者证制作中珠光油墨的配制、印刷方式及生产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付文亭  陈锦新 《包装工程》2016,37(11):181-185
目的实验研究适合凹印连线生产,且具有凹印连线印刷适应性,低VOCs含量,可实现高速、环保印刷的UV磨砂油墨的配方。方法采用相关的检测设备对新的UV磨砂油墨进行性能检测与比较,主要包括油墨的细度、粘度、干燥时间、VOCs含量等;同时对比了该油墨印制的烟包产品的质量,包括磨砂度、色度等。结果该配方油墨各项检测性能优异,满足高速凹印机进行磨砂效果的印刷的基本条件;同时通过目测和手触实验对凹印印制的烟包产品磨砂质量与传统丝印工艺进行对比,目测效果基本一致,手触实验显示凹印机印制产品磨砂颗粒更细腻、磨砂感更强。结论新的UV磨砂油墨配方节能环保,可用于凹印连线生产,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物理发泡微球的油墨化及印刷效果。方法将热膨胀型微胶囊按一定比例配制得到物理发泡油墨,采用丝网印刷的工艺,将发泡油墨转移至无纺布、铜版纸、铝箔纸这3种承印基材上。通过扫描电镜、厚度计和分光光度计分别测量发泡前后样品的形貌、厚度和色度变化。对印品发泡高度与承印基材之间的关系、发泡高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油墨发泡前后的色彩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印刷在无纺布的发泡体的高度较大,且套印2次后发泡体的厚度具有显著的变化。微球的最大发泡温度为150℃左右。青色油墨发泡前后的色差为14.49,发泡后的印品饱和度增加、明度值增加、色相基本不变。结论微球发泡油墨可以在柔性基材上获得浮雕式的立体油墨图案和高饱和度的色彩效果。  相似文献   

15.
彩色喷墨打印耗材的国产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朝 《影像技术》2001,(3):48-50
本文扼要综述近年来国内彩色喷墨打印系统的发展概况。应用范围的迅速扩展和耗材(专用墨水和喷墨胶片、纸)相对较高的价位极大地促进了彩色喷墨耗材的国产化。作者勾画了国产彩喷耗材料的现状,分析了其迅速增长的背景,归纳了一系列市场份额和价位的统计数据,剖析了产品质量状况,并指出了其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制备一种可用于纸张丝网印刷、具备烫金效果的水性金墨,以提高包装印刷品的印刷效果。方法通过采用不同种类的树脂、分散剂及颜料,辅以调节剂、润湿剂、消泡剂等助剂来制备纸张丝网印刷用水性金墨。通过测量油墨的干燥速度、粘度、粒径、光泽度等性能,以分析不同配方对油墨性能的影响。结果不同种类的树脂对金墨性能有不同的影响,水性丙烯酸树脂C所制备的金墨粘度较小,油墨彻干性、光泽度相对较好;与BYK198相比,BYK190,BYK193分散剂适合制备水性金墨,并且随着分散剂含量的提高,油墨的粘度、彻干性、光泽度均得到了改善。结论得到了一种纸张丝网印刷用水性金墨及其相关的油墨配方,用以替代传统烫金工艺,提升了包装印刷品的印刷效果。  相似文献   

17.
我国彩色喷墨打印介质市场情况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惕生 《影像技术》2001,(4):49-51,56
本文简单介绍了我国喷墨打印机市场的发展情况,讨论了彩色喷墨打印介质的种类和应用,分析了彩色喷墨打印介质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研究丝网印刷参数对过墨量的影响,建立关于油墨动压和印刷参数之间的理论模型以及油墨动压与过墨量之间的有限元模型。方法 以流体力学理论研究丝网印刷参数与油墨动压的关系,通过有限元方法构建油墨动压与过墨量的关系曲线,最终设计实验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仿真与实验的网孔过墨率与楔形动压曲线表明,网孔过墨率与楔形动压呈正相关,并且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误差在10%以内。结论 丝网印刷仿真结果基本与印刷实验结果吻合,印刷参数与过墨量之间关系能较好地估计印刷参数对过墨量的影响,为实现过墨量的控制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邓炜杰  刘毅  刘迪  周奕华 《包装工程》2022,43(23):137-143
目的 通过优化碳点合成方法和油墨配方,制备一种具有优良防伪效果和印刷适性的环保丝网印刷油墨。方法 以邻苯二胺为碳源,水或乙醇为溶剂,采用溶剂(水)热法制备红色和黄色碳点。以柠檬酸钠和碳酸氢铵为碳源和氮源制备蓝色碳点,并对三色碳点的结构组成和光学性质进行表征和分析。以三色碳点作为荧光颜料,选择乙醇或水作为溶剂,水性环氧树脂或聚丙烯酸树脂作为连接料,通过实验获得最佳配比,制备三色荧光防伪油墨。结果 三色碳点均具有较为均匀的尺寸,在365 nm紫外光激发下分别发射725 nm的红色荧光、450 nm的蓝色荧光和570 nm的黄色荧光,且rCDs、bCDs和yCDs的荧光量子产率分别为56.63%、64.37%和78.26%。通过对pH、细度、黏度等性能测试,该荧光防伪油墨各项印刷适性指标良好。结论 通过优化碳点合成方法可控调节荧光发射光谱,制备出具有较宽的紫外吸收带、较窄的发射光谱带、荧光量子产率高的三色碳点。以此碳点作为荧光颜料可以制备出印刷适性良好的水性油墨,满足荧光防伪印刷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