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食》2013,(4):65-65
多吃绿叶类少吃根茎类由于阳光充分照耀的蔬菜对身体好处大。多吃"生"少吃"蒸煮"生吃蔬菜可以保存养分成分,保健价值高。多吃纯淡少加盐不能生吃的蔬菜,在烹调的时候不要做得过分。多吃"原菜"少"榨汁"榨汁对水果和蔬菜的养分成分破坏很大。多吃"杂"少吃"单"进食蔬菜不能单一,天天最好吃五种以上的蔬菜。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文化历来强调"民以食为天",所以将"人数"叫作"人口",户籍也叫"户口"。中国人口为世界之最,目前已达14亿之多。要填饱这么多"口",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国人对于"吃"也就格外注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许多独具一格的"吃"文化与"吃"风俗。例如,在不同的节日中,全国各地都有一些独特的食俗。春节吃饺子,取除夕"更岁交子"之意;吃年糕,取"年年高升"之意。元宵节吃"汤圆",立春吃"春卷",清明吃"寒食",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冬至吃"水饺",腊月初八要吃"腊八粥"……所有这些,都有独特的民俗意义,也有着丰富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3.
马涤明 《美食》2012,(4):23
3月7日,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对记者表示,不赞成媒体对"致癌牛奶"等的过度炒作,还反问:"你说吃了致癌,它得吃几吨、吃几年才致癌啊?"(3月8日《中国青年报》)"致癌牛奶"是不是"太严重",这个问题太专业,至于说"吃几吨"、"吃几年"才可能致癌,这种问题上还是不要轻易打保票的好。亚硝酸盐是一种致癌物,然而它也不是吃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历来强调"民以食为天",所以将"人数"叫成"人口",户籍叫成"户口"。我国人口为世界之最,要填饱那么多"口"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对"吃"就格外注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许多独具一格的"吃"的风俗。在我国各个不同的节日中,都有些独特的食俗。北方春节吃饺子,取除夕"更岁交子"之意,南方吃年糕,取"年年高升"的吉利。元宵节吃"汤圆",立春吃春卷,清明吃寒食,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腊月初八吃"腊八粥",所有这些,都有其独特的民俗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民间一直有"每餐七分饱,健康活到老"的说法,说吃"七分饱"是一种智慧。网上则说,人这一生要吃进去好几吨的食物,谁先吃完谁先走,所以不能吃太多,应该少吃点。最近网上有消息称,中国科学院大学最新研究发现,吃七分饱能抗衰老,延长寿命。这让不少人对"七分饱"更加深信不疑。不过,吃七分饱真的能让人更长寿吗?要不要吃"七分饱"呢?今天我们聊聊"七分饱"。  相似文献   

6.
王展 《烹调知识》2012,(10):72-73
到餐馆吃自助餐,想吃什么吃什么,爱吃多少吃多少,随心所欲。不过吃自助餐也是有门道的,一定要牢记饭是可以吃的,但肚皮可是自己的,最重要的就是量"胃"而行。很多人的自助餐饮食方式看似占了便宜,其实对健康很不利,反而会吃大亏。"只吃贵的,不吃对的"是很不科学的,好多人喜欢猛吃海鲜等蛋白质含量过高的食物,对于部分人来说十分危险,  相似文献   

7.
咬春是指立春日吃春盘、吃春饼、吃春卷、嚼萝卜之俗,一个"咬"字道出节令的众多食俗。所谓"咬春",就是在立春这天要吃生菜,如萝卜、生姜等。"咬春"最宜吃萝卜春萌,夏长,秋敛,冬藏。春季阳气生发,中医认为,春季保健,应该要特别注意对我们的肝脏进行保养,多吃一些辛甘发散性质的食物,而少食具有酸收作用的食物。医生说,萝卜  相似文献   

8.
《中国食品》2012,(14):1-1
<正>无论是对于一个国家或是一个群体来讲"吃"才是生存的第一位,至于怎么吃,吃的好吃的差,吃的饱与吃不饱就另当别论了,总之正是因为"吃"有了这样的地位,我们每个人才会如此关注吃的是否安全,食品安全问题的燃点也才会这么低。我们的食品消费氛围长期以来有一种阴霾笼罩着,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感觉,然而近日的"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给我们传递了更多的信心和希望。  相似文献   

9.
<正>淮河之南的古城风貌一路北上,经设计师巧手提炼,在现代的北京演绎出了别样韵味。这,就是北京的"寿州大饭店"。它融合了徽派文化及后现代的设计理念,整体装修古朴、典雅,却不失现代情调,堪称一个温馨的"家外之家"。"在哪儿吃"才重要"民以食为天",吃饭是中国人自古就有的一种交际方式。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已不再满足于"吃什么",而越来越关注"怎么吃"、"在哪儿吃"。因为,"怎么吃"、"在哪儿  相似文献   

10.
吃与说     
提起"饮食文化",人们最先关注的恐怕就是"食疗"、"食补"。在物质生活相对丰富的今天,"有吃有喝"早已不再是每个现代人追求的目标了。人们更加注重的是"吃得好"、"吃得巧",关心的是吃什么可以长,,喝什么可以减肥。其实,"吃"不仅可以使女人补血,男人补肾,老人孩子补钙,还为人们的日常语言补充着丰  相似文献   

11.
<正>首都:马德里代表性饮食:火腿、肉肠和鸡蛋土豆煎饼像中国有"生在苏州,玩在杭州,吃在广州"的老话一样,老外的说法是:"住在法国,行在美国,吃在西班牙。"西班牙人会吃、能吃得令人折服,他们吃的是那样认真、科学、雅致、从容不迫。  相似文献   

12.
在法国,每年9月20日是"国家早餐日"。据说,设立国家早餐日的目的就是提醒人们,早餐对人体健康是何等的重要。俗话说"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这句话在国外的说法是:早餐吃得像国王,午餐吃得像绅士,晚餐吃得像贫民。由此可见,早餐在一日三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早餐  相似文献   

13.
伙计说中餐     
正"吃了吗?""还没吃呢""正吃着呢",耳熟能详吧,没错,从过去直至今天,"吃了吗"仍是我们最常用的问候语。"正吃着呢""吃过啦"当你这样回答时也绝对透着一种满足和自豪,吃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所以这期伙计给大家说说我们的传统饮食。主食过量走过战乱的我们富足了,虽顿顿白米精面,但这最简单的"吃了吗"仍然反映了曾经的苦难和饥饿。白米精面  相似文献   

14.
没有一成不变的渠道模式,有时吃"回头草"是难免的,但要想吃得巧妙,那也是个技术活儿。没有一成不变的渠道模式。在实际经营中,一家又一家企业的渠道运营经验,已经说明这样一个市场现实:要想成为驾驭市场的"好马",有时需要走回头路,需要吃"回头草"。只是,"回头草"亦要吃得巧妙,吃得有艺术。重归旧途在数年前,格力空调被国美在全国范围内清场后,很多人都在等着看格力的"笑话"。当时,尽管格力已拥  相似文献   

15.
漫步中国古典小说之林,那种饮实小酌、生活食事的场面和情节真是俯拾皆是。这里面有文雅的吃,有野蛮的吃;有高尚的吃,有卑鄙的吃;有豪侠任性的吃,有污浊苟且的吃;有御宴酒楼里的大吃,也有村头沽酒的小吃-...·通过这类典型环境,以巨细不一的"吃"这类活动去塑造各类不同的人物性格,几乎是中国古典小说共有的艺术特色之一。一个"吃"字,在古典小说作家的笔下运用得神出鬼没.变化多端。使你不得不叹服中国民间的语汇是多么的丰富多彩。且看"吃"的语言及意义是怎样被运用的吃饭家伙--指人的脑袋、如"这要犯出来,丢了官是小事,只怕…  相似文献   

16.
被誉为"食色风暴"的贵阳沁源食府装饰装修工程,是深圳合气堂设计机构运用风砂岩装饰艺术材料构建的新古典主义的餐饮空间力作。沁源食府建筑面积1500m2,座落在贵阳市都司路蓝波湾群楼。贵阳作为中国西部开发战略版图上一个高速发展的省会城市,秉承中国传统餐饮文化的脉胳,在21世纪的今天更有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态势。贵阳本土民众,乃至各方宾客高朋早已不屑于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的酒楼食肆,也不仅仅满足于"酒足饭饱"的低层次消费。人们更钟情于"吃文化"、"吃情调"、"吃品味",即"吃什么"已经变得微不足道,重要的是"怎么吃",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吃。简而言之就是人们对于餐饮环境有了"追求品质、考究格调"等精神层面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7.
微讯天下     
正吃剩饭让人吃得更多吃剩饭剩菜不只是摄入了有害身体健康的亚硝酸盐。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吃剩饭还会让大脑产生"没吃饱"的错觉,进而摄入更多食物。美国密歇根大学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展开五项研究,观察剩饭剩菜如何误导人们的饮食习惯。结果显示,即便摄入等量食物,吃剩饭会让大脑产生"没吃饱"的错觉。作为"补偿",大脑会发出摄入更多食物的信号,特别是垃圾食品。另一种"补偿"是令人减少运动量。吃剩饭越多,"补偿"越多,这种影响会持续一定时间。可  相似文献   

18.
Susu  潘铭 《食品与药品》2011,(2):48-51
现如今,崇尚自然的时尚风席卷全球,美容护肤界也莫能外。古人说,"五谷为养",说明"吃"五谷杂粮对人体的健康能起到非常有利的作用。但在美容护肤界,这个"吃"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吃"到肚子里的"吃",而是把燕麦、大麦、大豆、玉米等五谷杂粮中的有益成分提炼出来,添加到化妆品中来达到美容、护肤的效果。也许你尚未  相似文献   

19.
《中国食品》2021,(4):155-155
忙碌了一天,你晚餐常常吃啥?有人将其作为一日三餐的"重心",吃得很丰盛;有人担心长胖,要么吃点水果,要么吃点清粥小菜,还有的人一点都不吃。这些做法其实都不值得提倡,吃得过多不但影响睡眠、伤害肠胃,还会带来长胖的风险,而吃得太少会导致营养不良,同样对健康不利。真正有利于健康的晚餐要讲究"质高量少"。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南吃大米北吃面。但是,身处东南沿海的厦门人也喜欢吃面。厦门人不但喜欢吃面,而且在面的精致度和花样性上,绝不亚于吃面大省山西和河南。在厦门,几乎每一家卖面的小店玻璃橱窗内都会有"四大面"——最具厦门元素的沙茶面,最简约的"虾面",最具民俗风情的"猪脚面",以及最具包容性的厦门卤面。沙茶面一问到厦门小吃,当地人就可能会首先推荐沙茶面。沙茶是一种类似于咖喱的混合型调味品,起源于印尼,原音为"沙嗲"。之所以被称为"茶",是因为闽南方言中的"茶"与普通话的"嗲"谐音,所以在饮茶成风的厦门人嘴里,便被顺口叫做"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