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结合SRC框架振动台试验和Pushover分析结果,针对实际SRC柱-钢梁组合框架不易出现"强柱弱梁"破坏机制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从抗震规范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强柱弱梁"机制控制的不协调和钢梁与SRC柱在抗震特性本身的差异两方面,论证了组合框架"强柱弱梁"破坏机制的实现在规范方面存在基础上的缺陷以及内力调整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钢梁-SRC柱组合框架"强柱弱梁"的实现宜按照极限承载力进行调整并以钢筋混凝土一级框架相应的内力调整系数进行设计的建议,指出了对SRC构件进行有限元模拟时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异形钢管混凝土组合柱-钢梁顶底角钢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对节点试件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及ANSYS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破坏源于节点区钢梁翼缘屈曲,顶底角钢屈服形成塑性铰,节点产生大转动变形;各试件滞回曲线较为饱满,呈倒“S”形,延性系数均大于2.55,节点具有较好的耗能能力;角钢厚度、高强螺栓直径对节点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影响显著,增大角钢厚度及高强螺栓直径,节点延性系数略有降低,但极限承载力明显提高;有限元节点应力分布及破坏特征与试验现象基本一致,屈服承载力、极限承载力有限元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轴压比对节点抗震性能影响较小,相较于螺栓性能等级,钢材强度等级对节点刚度及承载力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钢-混凝土组合框架-RC核心筒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部为钢-混凝土组合框架,内部为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的组合框架-核心简结构体系近年来在中国高层建筑结构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对其抗震性能研究较少.对钢-混凝土组合框架-RC核心筒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建立了钢-混凝土组合框架-RC核心筒结构的弹塑性分析模型,并通过与弹性模型模态分析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探讨了组合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地震破坏模式、分析了结构变形和外框架剪力随地震作用增大的变化规律,可为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对比了Pushover分析方法和弹塑性时程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别,初步讨论了Pushover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地震作用下,空心率对高强轻骨料混凝土角钢组合空心柱抗震性能的影响,设计了1根高强轻骨料混凝土角钢组合实心柱与4根不同空心率的角钢组合空心柱.通过对5根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明确了角钢组合空心柱的破坏模式,并对试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变形能力、耗能能力及刚度退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空心率的增加,试件的裂缝发展速度逐渐增加,试件的承载力和极限位移下降趋势显著,延性和峰值后拥有的耗能能力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刚度退化现象明显;空心率为15%试件,各项抗震性能良好;空心率为25%和32%的试件滞回曲线出现明显的“捏缩”;适当的空心率,可以满足抗震需求.  相似文献   

5.
框架-抗震墙结构的变形按弯剪模型考虑,组合墙结构变形按剪切模型考虑,分析此类建筑在多遇、突起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提出工程应用建议:通过控制上下层的刚度比和合理的构造措施,这类建筑能于8度及以下地震区。  相似文献   

6.
高层框架—筒体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杆系-层间模型,提出多阶变刚度框架-筒体结构的连续离散化方法,推导出框架-筒体结构的单元刚度矩阵和整体刚度矩阵。编制了考虑框架与筒体协同工作,并且能够分析每根杆件的结构动力时程分析程序,程序中考虑了筒体空间作用,P-Δ效应等,该程序已应用于一些高层建筑的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7.
钢-混凝土组合巨型框架柱抗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促进钢-混凝土组合柱在超高层巨型框架结构中应用,在简要介绍采用钢-混凝土组合巨型柱的巨型框架结构基础上,从型钢混凝土巨型柱和钢管混凝土巨型柱两个方面综述了钢-混凝土组合巨型柱抗震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指出了该类钢-混凝土组合巨型柱若干有待深化研究的技术问题.分析表明:巨型框架结构是一种受力性能优越的高效抗震体系,中国已建成和在建的标志性超高层建筑大多采用了钢-混凝土组合巨型柱框架结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和模拟地震振动台方面;复杂截面钢-混凝土组合巨型柱,经合理设计后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具有普适性的受力性能理论计算方法及合理抗震构造是亟待深化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罕遇地震作用下套建增层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组合框架在不同抗震设防区和场地土下的倒塌规律,以提高套建增层组合框架结构的抗倒塌能力.方法采用IDARC平面分析程序对一榀单层单跨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角钢混凝土柱组合框架开展滞回性能全过程分析,并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所建数值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建立单跨多层结构形式的套建增层组合框架数值模型,并开展罕遇地震作用下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随着套建增层组合框架底层柱高度的增加和增层层数的增多,底层柱损伤呈降低的趋势;同时依据套建增层组合框架底层层高和增层层数,得到了8度和7度抗震设防区下,I、II、III类场地土上套建增层组合框架的倒塌范围.结论倒塌的套建增层组合框架均表现为底层出现层间铰的倒塌机制,依据现行规范对倒塌的套建增层组合框架提高一个抗震等级后均可避免其发生倒塌破坏,可为相关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异型柱框架结构是一种新型节能结构,空间布置灵活,被广泛采用多层和小高层结构.基于振型分解法,采用ANSYS软件建立异形柱与矩形柱框架结构空间模型,从结构周期、弹性层间位移角、轴力及轴压比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论和建议对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为该结构体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的结构性能直接影响钢管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推广和应用.为使设计人员对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该文综合国内外相关资料,按刚接、半刚接、铰接三种节点类型,分别介绍目前常用节点的构造型式和受力特点,并简要介绍该节点研究现状.最后,对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的进一步研究工作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异形梁柱框架节点配筋拥挤的问题,提出将梁中部分钢筋分散到翼缘中,并对分散式配筋梁异形柱(L,T和+形)框架顶层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6个试件的试验,比较了分散配筋与异形柱框架顶层节点的差异,研究节点核心区的开裂荷载、屈服荷载、极限承载能力、破坏形态和滞回特性等力学性能,以及按不同比例分散梁上部钢筋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T形、十字形截面柱节点,适当的分散比例不会给框架节点的受力性能和抗震性能带来不利影响.但L形截面柱节点分散配筋将加剧累积损伤,刚度退化较为严重.同时理论分析表明分散钢筋在板中的分布范围应予以严格控制,以防止发生锚固破坏.  相似文献   

12.
空腹式型钢砼框架柱的恢复力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6个配角钢骨架空腹式型钢砼框架柱试验,研究了在框架柱在低周反复循环加载条件下的破坏形态和滞回性能,提出了能反映空腹式型钢砼框架柱性能的退化三线型恢复力模型及其特征点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钢-混凝土组合梁钢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本文进行了3个1/2缩尺的钢-混凝土组合梁钢框架节点的拟静力试验,主要研究了节点类型(2个中柱节点、1个边柱节点)、混凝土板宽度等对组合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对节点的破坏模式、滞回曲线、耗能能力、延性、强度和刚度退化等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组合节点在单调荷载作用下弹塑性性能进行分析,对比可知理论分析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研究表明:组合节点的变形能力以及耗能能力较强,强度与刚度退化不明显,节点位置和混凝土板有效宽度对节点抗震性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梁单元和Takeda恢复力模型模拟梁、柱,采用转动弹簧一阻尼单元和非线性弹性恢复力模型模拟装配式节点,对一个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并与拟动力试验进行了对比.采用多工况地震波串联进行一次“长加载”的计算方法研究了结构损伤累积对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值仿真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最大位移相差在15.5%以内;在加载幅值逐级增大情况下,损伤累积仅对各工况开始阶段有较大影响,对结构反应峰值影响在5%以内.  相似文献   

15.
基于均匀设计响应面法的钢框架结构抗震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震作用及结构性能的随机性,通过分析抗震可靠度研究结构的抗震性能,将均匀设计与响应面法相结合,提出了结构可靠度的数值模拟新方法,包括基于均匀设计的响应面法、均匀设计响应面与蒙特卡罗抽样相结合的混合模拟法.结合钢框架结构的抗震可靠度问题,基于ANSYS实现了上述新方法,并与经典的可靠度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  相似文献   

16.
“柱铰”是造成结构垮塌的主要因素。采取必要的结构构造措施在不增大结构刚度的基础上避免“柱铰”的形成是一个亟待思考与解决的课题。为提高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提出了一种柱端带拉筋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混凝土组合梁框架结构体系。通过对普通及端部带拉筋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平面框架结构进行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柱端拉筋与梁柱抗弯承载力比对组合框架结构滞回性能、变形能力和破坏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类组合框架结构均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和耗能能力;试件的破坏模式主要有钢管局部屈曲、混凝土板开裂和钢管撕裂等;端部带拉筋方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的承载力与耗能能力优于普通方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柱端拉筋能延缓结构塑性铰的出现,提高结构抗震耗能性。研究成果可为钢-混组合结构体系在抗震设防高烈度地区和城市人口密集区域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RC加气混凝土砌块组合墙(简称组合墙)是由混凝土梁柱网格与加气混凝土砌块组合形成的一种轻型网格式抗震墙,可用于框架结构的抗震加固。笔者进行了1/2比例空框架试件、组合墙试件和组合墙加固框架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了各试件的主要破坏过程,对比了组合墙加固框架前后试件承载能力、刚度等抗震性能变化。试验结果及分析表明:组合墙加固框架后承载力、抗侧刚度有较大幅度提高,中大震及大震阶段其承载力、等效刚度约为空框架和组合墙单独受力之和的0.9倍,两者具有良好的协同工作性能;加固试件的破坏过程基本上遵循填充砌块混凝土框格外框架的破坏顺序,能够发挥组合墙多重抗震防线的特点,采用RC加气混凝土砌块组合墙加固框架是一种较为经济实用的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18.
底框结构抗震分析规范规定中的若干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合理地进行底部框架结构的抗震分析,用ANSYS等分析了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底框结构,论述了规范对该类结构有关抗震分析计算模型、刚度计算、地震内力计算等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计算框架层折算刚度的方法及应该采用层弯剪型整体计算模型分析地震作用等建议,初步对比计算表明,用本文建议方法计算更符合ANSYS等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9.
钢管混凝土柱框架结构模型地震反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现行结构设计规范,设计制作了一榀1/10比例的单跨、两开间八层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结构模型,对其进行了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了模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加速度、位移和应变反应.试验结果表明,根据现行规范所设计的钢管混凝土柱框架能满足地震区的抗震设防要求,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竖向荷载作用下单层单跨组合梁钢框架的刚度,将组合梁钢框架中的梁简化为阶梯形变截面梁,进行参数确定;应用试验值验证ANSYS有限元程序分析组合梁钢框架的可行性,利用此程序进行组合梁钢框架的非线性分析,确定了组合梁钢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负弯矩区长度参数,从而建立了该组合梁刚度计算模型.采用等效原理,确定出竖向荷载作用下单层单跨组合梁钢框架的等效刚度计算公式,给出工程设计时刚度取值的建议,并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理论分析和推导与ANSYS有限元分析结果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