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P.D.S.》1996,53(3),361~369报导,法国学者对不同配方的氯丁橡胶的热和光氧化进行研究,研究中特别应用了ATR-FTIR技术。氧化的第一步是夺取烯丙基的氢,导致不同的游离基生成。在光和热氧化中形成某些氢过氧化物,其后,分解为醇、酮、酸性氯化物和酸。他们还报导了交联和炭黑对氧化降解的影响。交联和炭黑两者都对氧化反应速率有显著的减速作用,他们起着氧渗透减速剂和抗氧剂的作用。比较起来,低分子量化合物从聚合物中抽提出,具有小的稳定效应。氯丁橡胶的光和热老化  相似文献   

2.
芳烃氧化制备芳酸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芳酸是多种有机高聚物材料如聚乙烯萘酯(PEN)、液晶高聚物(LCP)等的重要单体和多种医药、农药、染料等的中间体,可由煤焦油中富含的苯、萘、菲、苊等直接氧化制得.综述了芳烃通过化学氧化、空气氧化、电解氧化、光氧化和微生物氧化制备芳酸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化工》2008,(6):77-77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PE)薄膜是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材为基础,经切削加工而成的厚度在1毫米以下的薄膜。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PE)以其无之与比的耐磨性而成为用途广泛的工业原材料,被广泛用在煤矿开采、造船、脚垫等多种场合及产品中。而随着中国工业近几年的迅猛发展,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PE)的需求也日益见长。  相似文献   

4.
高耐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特点和探讨高聚物磨损机理出发,综述了高耐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改性方法。  相似文献   

5.
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特点和探讨高聚物磨损机理出发,综述了高耐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改性方法。  相似文献   

6.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制品单螺杆连续挤出成型工艺技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通常指粘均分子量在150万以上,重均分子量在30()万以上的线型聚乙烯,分子结构虽与普通聚乙烯完全相同,其物理机械。注能却远远超过了普通聚乙烯,成为一种...  相似文献   

7.
改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粘合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旨在分析、探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表面处理的各种方法,如等离子体法、化学试剂氧化法等。通过其表面处理,纤维表面或粗糙度有了提高或携带了极性基团,从而使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与基体粘合性能得以改善。尤为关注近几年来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改性新动态.  相似文献   

8.
技术转让     
高耐磨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清华大学化工系高分子研究所推广项目)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简称UHMW-PE)是综合性能优良的工程塑料,抗冲击强度为各种工程塑料之首,耐磨性优于尼龙、聚甲醛和许多金属材料,如A3钢、青铜等,具有自润滑性,摩擦系数和聚四氟乙烯相近...  相似文献   

9.
以聚苯乙烯颗粒为轻质集料,水泥和粉煤灰为胶凝材料,辅以多种外加剂,经化学发泡工艺制备水泥基墙体保温材料。通过掺加不同掺量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研究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对水泥基墙体保温材料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试样的断口形貌进行分析,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相关作用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最佳掺量为0.4%,此时水泥基轻质墙体保温材料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抗折软化系数分别为0.47 MPa、0.58 MPa、0.56,较空白试样分别提高了76.0%、61.1%、33.3%,在此条件下试样的密度和导热系数分别为218 kg/m3、0.056 W/(m.K)。  相似文献   

10.
制备轻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泡沫的新方法吴光荣译前言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因在受剪切时具有较好的溶解性而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其串晶结构的结晶体具有很高的模量。通常,快速搅拌时,UHWPE溶液会结晶形成串晶结构,该结构是由一个带有折叠链的中心层...  相似文献   

11.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是指分子量在100万-500万以上的线型结构聚乙烯,与普通聚乙烯具有相同的分子结构。但UHMWPE由于其巨大的分子量,使之具有一些普通PE、其它工程塑料和一些金属材料所不及的优异的综合性能。为此,本文阐述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基本性能,介绍了主要的成型加工方法及其在各方面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袁浩  胡平 《塑料》2001,30(5):21-25
综述了6年来关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在医学上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具有优异的耐磨、抗冲击等性能,现在主要应用在人工关节替代等材料中,研究重点集中在了解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医用环境中磨损机理,及提高其耐磨性能,以期减少磨损带来的溶骨作用和关节松脱.同时指出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多孔材料已经成为人工骨组织工程支架及基因生长载体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3.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双螺杆挤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双螺杆挤出机和鱼尾型模具挤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生产方法;讨论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在螺杆中的输送过程、模具的设计原理和生产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双螺杆挤出机,既可以是平行同向双螺杆,也可以是锥型异向双螺杆挤出机,螺杆轴向耐压40MPa以上,配以鱼尾型模具,模具压缩比为1.5~2.0,带有冷却装置,采用合适的挤出工艺,能实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材及异型材的连续生产。这一生产方法填补了国内空白  相似文献   

14.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表面处理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本文简要介绍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发展和性能,详细总结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低温等离子、接枝、电晕和辉光放电、氧化等多种表面处理方法,并进行了比较,阐述了目前研究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据《Polym.degr.and Stab》,1999,64:411~417报道,法国学者发表了关于阻燃配方的聚丙烯(PP)光氧化的研究报告。他们研究了使用芳香结构的阻燃剂(十溴二苯醚)时对PP光氧化的影响情况。辐照后的样品经红外光谱分析后,表明PP的光氧化机理不受阻燃剂的影响,但氧化速率却显现出惊人的增高。此外还研究了阻燃PP稳定化后的光化学行为。发现使用氧化还原机理的抗氧剂(HAS)稳定的PP样品所得到的稳定性很差。阻燃PP的光氧化@朱福海$广州合成材料研究院  相似文献   

16.
聚丙烯增强增韧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论述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液晶高分子,晶须和纳米材料对聚丙烯(PP)的增强增韧改性,并介绍了改性聚丙烯的性能和改性机理。  相似文献   

17.
正本发明提供一种特高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制备方法,采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溶剂共混制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并通超倍拉伸形成高强纤维。将500万~1 000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低溶度溶胀混合物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按比例在纺丝溶剂中混合,通过提高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分子链长度和添加线性低密度聚乙烯降低纺丝液的黏度,降低螺杆的温度减  相似文献   

18.
《塑料制造》2006,(9):29-29
由北京化工大学开发成功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连续挤出成型管材(棒材)生产技术,日前成功解决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难于连续成型加工的难题。 据介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通常是指粘均分子量在150万、重均分子量在300万以上的线型结构聚乙烯,其分子结构与普通聚乙烯基本相同,但物理机械性能却远远超过了普通聚乙烯,具有无毒、轻质、价廉、吸水率低及较好的超低温使用性能,特别是它的耐;中击性、耐磨损性、耐化学腐蚀性、自润滑性及吸收冲击这五个特性是目前所有塑料中最好的。采用该材料制成的管材可替代钢管、铸管材、不锈钢管、尼龙管、聚四氟乙烯管、石棉水泥管等,可广泛用于冶金、矿山、电力、煤炭、建筑等行业的物料输送。  相似文献   

19.
梁克瑞  王元瑞 《塑料》2013,42(2):121-123
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接枝丙烯酸为增容剂,以双螺杆挤出法制备聚酰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塑料合金,并对塑料合金的性能进行研究。由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接枝的丙烯酸活性基能与聚酰胺的胺基反应,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均匀地分散在聚酰胺中,使聚酰胺塑料合金的力学性能、冲击性能、结晶行为、摩擦性能以及吸水率、热变形温度和摩擦磨损性能都得到较好的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20.
唐宝坤  李坚  任强  汪称意 《化工学报》2018,69(5):2309-2317
通过RAFT聚合,制备了低分子量的聚乙烯基苯磺酸钠(PSS);其次以低分子量的聚乙烯基苯磺酸钠为模板制备了聚3,4-二氧乙烯噻吩(PEDOT):聚乙烯基苯磺酸钠(PSS)水分散体,研究了作为模板的聚乙烯基苯磺酸钠的不同分子量对PEDOT:PSS水分散体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核磁氢谱(1H NMR)表征,证明成功制备了分子量为3900,4900,9600和18300的聚乙烯基苯磺酸钠。用荧光探针法发现低分子量PSS在水中能形成胶束,临界胶束浓度在10-6g·ml-1左右。用四探针表面电阻测试发现,低分子量PSS为模板可明显提高PEDOT薄膜的导电性,最大提高了近3倍。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研究发现,以低分子量PSS为模板使PEDOT的透明性有一定的下降,这主要是由于RAFT试剂部分和PEDOT:PSS的相分离造成的。热稳定性的测试表明,低分子量PSS为模板对PEDOT的热稳定性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