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研究Mg(OH)2和Mg(OH)2/包覆红磷复配阻燃聚丙烯材料的性能及阻燃剂的阻燃机理,对阻燃聚丙烯进行力学性能、阻燃性能的测试,并使用扫描电镜二次电子成像分析试样的拉伸断口.结果表明:Mg(OH)2/包覆红磷复配比Mg(OH)2的阻燃聚丙烯的效果好,但其力学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2.
采用添加分散剂与红磷改善氢氧化镁-聚丙烯阻燃体系的力学性能、熔体流动性及燃烧性能。结果表明,分散剂的加入改善了氢氧化镁的分散性,有效地提高了材料的机械性能;PP/Mg(OH)2/红磷体系的阻燃性能随红磷用量增加而提高,说明Mg(OH)2与红磷复配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  相似文献   

3.
Mg(OH)2及其与红磷复配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Mg(OH)2和Mg(OH)2/红磷复配体系阻燃聚丙烯材料的性能,选用热塑性弹性体POE对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进行了增韧改性,结果表明:Mg(OH)2与红磷复配可以减少Mg(OH)2用量,降低对材料力学性能的损耗;POE较好地改善了材料的冲击性能,其添加量为15份时,材料的冲击强度可由8.14kJ/m2增大至12.83kJ/m2。最后利用锥形量热仪验证了Mg(OH)2/红磷复配体系的协同阻燃效应。  相似文献   

4.
Mg(OH)2与包覆红磷协效阻燃PP/PA6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包覆红磷和Mg(OH)2/包覆红磷复配体系对聚丙烯/尼龙6(PP/PA6)合金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不同阻燃体系对PP/PA6合金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选用热塑性弹性体POE-g-MAH对阻燃PP/PA6复合材料进行了增韧改性.结果表明:Mg(OH)2与包覆红磷能协效阻燃PP/PA6复合体系,当包覆红磷添加量为15份.Mg(OH)2为30份时,PP/PA6复合材料的氧指数从19.2%提高到27.5%;POE较好地改善了材料的冲击性能,其添加量为15份时,材料的冲击强度可由3.4 kJ/m2增大至8.6 kJ/m2,并保持良好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5.
无卤阻燃聚丙烯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包覆红磷作为无卤阻燃剂对聚丙烯(PP)进行了阻燃改性.结果表明,将10份包覆红磷和80份的Mg(OH)2复配具有明确的协同阻燃效果,使体系氧指数达到29%且综合性能良好;利用锥形量热仪测定了PP/Mg(OH)2/包覆红磷体系的热释放速率、有效燃烧热和质量损失速率,从而进一步证实了该体系的阻燃效果.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纳米Mg(OH)2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包括纳米Mg(OH)2的表面偶联和60Co-γ辐照改性方法、改性Mg(OH)2与红磷复配的协同效应、复配体系填充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OH)2在空气中经60Co-γ辐照后有硝基化合物和其它含N、O基团产生,使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改性效果优于偶联剂KH-570改性;Mg(OH)2与红磷起协同阻燃的最佳配比为15∶4,当复配阻燃体系的填充量为30%时,复合材料的氧指数提高到31.1%。  相似文献   

7.
MOS阻燃动态硫化PP/EPDM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碱式硫酸镁晶须(MOS)的补强和阻燃功能,以微胶囊红磷(MRP)为协效剂,制备了无卤阻燃型PP(聚丙烯)/EPDM(三元乙丙橡胶)/MOS/MRP共混物,并与PP/EPDM/Mg(OH)2/MRP共混物进行比较。氧指数(LOI)及垂直燃烧(UL-94)测试表明MOS的阻燃效果优于Mg(OH)2。力学性能测试表明,MOS对PP/EPDM热塑性雌性体具有一定的增强作用,PP/EPDM/MOS/MRP阻燃体系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PP/EPDM//MRP阻燃体系。而PP/EPDM热塑性弹性体的动态硫化进一步提高了PP/EPDM/MOS/MRP阻燃体系的力学与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8.
Al(OH)3和Mg(OH)2阻燃EVA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形貌、粒径尺寸及分布相近的两种无机阻燃剂氢氧化铝(Al(OH)3)和氢氧化镁(Mg(OH)2),研究了二者用量对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并比较了添加红磷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研究表明:Al(OH)3和Mg(OH)2用量对复合材料性能影响比较相似,随着阻燃剂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提高,拉伸强度增加,但断裂伸长率下降;通过锥形量热仪数据看出:Al(OH),的点燃时间短,最大热释放速率和平均热释放速率低,火行为指数大,阻燃效果比Mg(OH)2好;红磷的加入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不大,而对阻燃性能影响较大。Mg(OH)2与红磷复配能提高复合材料的氧指数,但是,从水平和垂直燃烧角度考虑,Al(OH)3与红磷之间的阻燃协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聚丙烯/纤维级Mg(OH)2/P复合材料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聚丙烯(PP)为基料,通过与纤维级Mg(OH)2、红磷(P)以及其他助剂改性制备阻燃材料。实验结果表明:当PP、纤维级Mg(OH)2和P的比例为100:95:5时,共混体系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均能满足使用要求,通过与PP/球状Mg(OH)2/P体系对比,发现PP/纤维级Mg(OH)2/P体系的拉伸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0.
以红磷为囊芯,Mg(OH)2和聚氯乙烯为囊材,采用沉淀法制备无机-有机物包覆红磷(IOERP)。通过FESEM、XPS、TG等分析手段对其表征。结果表明:FESEM显示红磷表面包覆层均匀,XPS表明红磷表面包覆率达到97.18%,TG结果显示经包覆后的红磷着火点提高到430℃。以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为指标,考查红磷和IOERP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的阻燃和力学性能影响。测试结果显示:IOERP比红磷阻燃ABS的效果好,且力学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
郭涛 《广州化工》2014,(3):25-27
分别研究了基体树脂、Mg(OH)2、氮磷阻燃剂、红磷母粒、混炼时间对无卤阻燃电线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EPR的增加和EVA的降低,材料的拉伸强度增加而断裂伸长率降低,且燃烧性能变差;采用国产Mg(OH)2的材料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略低于进口产品,但阻燃性能要优于进口产品;相比其他氮磷阻燃剂,IFR具有较好的阻燃效果;红磷母粒的最佳用量为10~15份;最佳的混炼时间为30 min。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验测试聚乙烯(PE)中加入Al(OH)3、Mg(OH)2、红磷、硼酸锌(ZB)等无卤无机阻燃剂复配体系后的性能,从而研制出阻燃剂复配体系的最佳配方为聚乙烯100份、Al(OH)320份、Mg(OH)220份、ZB 7份、双层包覆红磷8份。  相似文献   

13.
利用微胶囊化技术合成了新型磷氮体系无卤膨胀型阻燃剂IFR,用于聚丙烯(PP)阻燃改性。考察了阻燃剂IFR中聚磷酸铵(APP)用不饱和聚酯树脂(UPR)的微胶囊包覆效果以及UPR的用量对阻燃PP的阻燃性、耐水性、力学性能和成炭性等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包覆层UPR用量的增加,阻燃PP的氧指数略微增大,耐水性有所改变,力学性能下降变化幅度不大,成炭性变弱。但当UPR包覆量为5%时,对PP的阻燃、耐水以及成炭效果都比较良好。  相似文献   

14.
马艳 《化工时刊》2014,(2):15-17
以ZnSiO3和Mg(OH)2按照1∶9的配料比复配成复合阻燃剂,添加到软PVC(聚氯乙烯)树脂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力学性能和燃烧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复合阻燃剂的添加对PVC的物理力学性能影响很少,阻燃性能优异,达到国家规定的难燃材料的标准。此复合阻燃剂低毒,由于复合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5.
刘玲 《上海塑料》2004,(4):17-20
采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作为阻燃体系的主体,用表面处理过的氢氧化镁(Mg(OH)2)作主阻燃剂,微胶囊化红磷作阻燃增效剂,重点探讨了Mg(OH)2和微胶囊化红磷的阻燃效果。结果表明:Mg(OH)2与红磷并用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是LLDPE/LDPE的高效阻燃体系。  相似文献   

16.
王英健 《化工时刊》2008,22(10):34-38
LDPE无卤无机阻燃是当前塑料材料的重要研究方向。通过实验研究当LDPE中加入Al(OH)3、Mg(OH)2、红磷、硼酸锌(ZB)等无卤无机阻燃剂的单一体系和复配体系后对LDPE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及流动性能的影响,从而研制出阻燃剂的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17.
安宁 《塑料助剂》2009,(6):50-51,54
通过力学性能测试、氧指数测试研究了有机包覆和无机包覆红磷对聚丙烯(PP)/聚乙烯(PE)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红磷的加入,PP/PE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均得到了提高,极限氧指数(LOI)逐渐增大,添加有机包覆红磷的PP/PE复合材料的LOI均好于同比添加无机包覆红磷复合材料的LO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