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用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PET/PS共混体系在全部组成范围内的形态结构.研究结果表明:PET/PS共混体系的共混物形态为明显的2相结构,相界面清晰;当PS的质量分数小于30%时,PS为分散相,当PS的质量分数大于60%时发生相逆转,PET为分散相;在ω(PET)/ω(PS)=80/20~50/50范围内共混物的热压膜内含有复合粒子形态.PET及共混物(95/5,90/10)熔体均符合幂律方程τ=kyn,为切力变稀体系,呈假塑性流动,幂律指数n=0.9.共混物中PS相的分散程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逐渐变好.  相似文献   

2.
将微波辐射改性胶粉与聚苯乙烯(PS)共混,通过扫描电镜(SEM)、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X射线衍射(XRD)、拉伸和冲击试验等研究改性胶粉/PS共混材料的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改性胶粉质量分数为8%时,改性胶粉/PS材料的冲击强度比PS的强度提高了183%,共混材料中改性胶粉以橡胶相分散在PS基体中,二者之间界面粘结良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丙烯(MPP)为增容剂制备了聚丙烯/尼龙6(PP/PA6)共混物,研究了MPP增容PP/PA6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和热行为,探讨了MPP增容PP/PA6共混物的增容机理.结果表明: PP/PA6共混物为热力学不相容的海岛型两相结构.MPP的加入改善了PA6与PP的相容性,使两相分散均匀.MPP对PP/PA6共混物的增容机理可用界面--分散相表面改性模型来描述.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PP/PS共混体系流变性能及纤维形态结构性能的研究,分析了温度、增容剂、剪切速率对PP/PS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表明了最佳工艺条件为:共混温度在220℃左右,增容剂PP-g-PS的用量10%;螺杆转速300r/min。  相似文献   

5.
MPP增容PP/PA6共混物的形态结构与增容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丙烯(MPP)为增容剂制备了聚丙烯/尼龙6(PP/PA6)共混物,研究了MPP增容PP/PA6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和热行为,探讨了MPP增容PP/PA6共混物的增容机理。结果表明:PP/PA6共混物为热力学不相容的海岛型两相结构。MPP的加入改善了PA6与PP的相容性,使两相分散均匀,MPP对PP/PA6共混物的增容机理可用界面——分散相表面改性模型来描述。  相似文献   

6.
聚乳酸(PLA)与聚丙烯(PP)的相容性较差,界面相互作用较弱,导致PLA/PP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较差。本文通过引入界面增容剂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H)以改善PLA/PP共混材料的相容性。并使用转矩流变仪、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旋转流变仪及电子万能试验机等研究了POEg-MAH对PLA/PP共混材料界面状态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POE-g-MAH改善了PLA与PP的相容性,在PLA和PP相界面处形成了微交联结构,增强了PLA与PP的界面相互作用,提高了材料力学性能。特别是在POE-g-MAH添加量为4 wt%时,PLA/POE-g-MAH/PP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达到39.3%,相较于PLA/PP共混物提高了10倍。  相似文献   

7.
以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为增容剂,共混聚丙烯(PP)与乙烯-乙烯醇(EVOH)制备可润湿性PP.用扫描电镜(SEM)、动态粘弹谱仪(DMA)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了EVOH/PP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用接触角测定仪表征了共混物的可润湿性.SEM结果表明共混物呈明显两相结构,EVOH...  相似文献   

8.
选用液晶聚合物(LCP)对聚丙烯(PP)进行熔融共混,采用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对PP/LCP复合材料进行改性,采用热分析(DSC)和电子扫描电镜(SEM)对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添加少量液晶对PP具有一定的增强和增韧作用,与纯PP相比,PP/LCP(100/10)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5.4%和21.3%;在PP-g-MAH接枝改性后,PP/LCP/PP-g-MAH(100/10/3)比PP/LCP(100/10)拉伸强度提高了18.5%,冲击强度提高了33.2%。增加LCP含量,提高了PP/LCP共混物中PP组分熔融温度,但是结晶度降低;加入少量的PP-g-MAH,提高了PP/LCP/PP-g-MAH共混物耐热温度和PP组分结晶度。SEM照片显示,加入液晶组分,有利于PP/LCP共混物形成取向结构;加入PP-g-MAH,有利于LCP形成取向微纤,改善制品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9.
用超声波辅助溶液共混的方式制备MWNTs/PP复合材料,用扫描电镜对比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相态结构及导电性能,用广角x衍射及偏光显微镜研究了MWNTs的加入对PP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溶液混合并用超声辅助分散的方法使纳米MWNTs在PP基体中分散良好,在纳米MWNTs含量较低的情况下就可以获导电性能良好的复合材料;MWNTs的加入起到了异相成核作用,使PP晶粒细化,但MWNTs的加入没有改变PP的结晶形态,MWNT/PP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形态仍属于a晶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X射线衍射(XRD)来研究动态交联聚丙烯(PP)/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共混物中PP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和晶体结构.结果表明:Ozawa方程适合于描述动态交联PP/EVA共混物中PP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过程.EVA颗粒和动态交联的EVA颗粒都能够对PP的结晶起到异相成核剂的作用,促进PP的结晶.PP/EVA共混物和动态交联PP/EVA共混物中的PP结晶活化能(△E)均小于纯PP的△E,且后者略小于前者.共混和动态交联都没有改变共混物中PP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三步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LIPN PBA/PS/PMMA(PBSM),制备了PVC/PBSM共混物,并对PVC/PBSM共混物的形态与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PVC/PBSM共混物中加入6~20PHR PBSM,可显著地改进PVC的加工性能和硬质PVC的冲击性能。PBSM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硬PVC改性剂。  相似文献   

12.
由聚合物间界面张力预测三元共混物形态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聚合物三元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与三种聚合物间界面张力的关系,并用TEM观察三元共混体系的结构。对PBT/PC/PS,PC//PMMA/PBT和PS/AS/PC三种共混体系,由界面张力预测结果应该为包覆型,分散型和粘附型的形态结构,在TEM中证实了这样的结果。通过计算得到的聚合物间的界面张力值,从理论上验证了iPP/HDPE/EPDM三元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因此从界面张力出发预测三元共混物体系的  相似文献   

13.
采用MAH一步法原位增容PP/PA6共混物,研究MAH和DCP的用量对PP/PA6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与PP-g-MAH增容PP/PA6共混体系对比,发现MAH原位增容可有效提高PP/PA6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一步法原位增容工艺简单,成本低.  相似文献   

14.
PP/EPDM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及形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PP/EPDM共混物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共混物的形貌特征。结果表明,随EPDM含量增加,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均下降,但冲击强度在EPDM含量约为30%时出现极大值。除了分散相球粒的粒径和粒间距外,分散相在基体中的形状对共混物的冲击强度也有很大影响。同时,SEM结果表明,EPDM参与了PP的结晶过程。  相似文献   

15.
以P(PEGA-HAM)/PEG固-固相变粒子为相变材料(PCM)、以PP-g-PEGA为增容剂与成纤聚合物(PP)按不同比例混合,通过熔融纺丝工艺制备不同相变材料含量的蓄热调温纤维。IR测试分析确定了固-固型相变粒子的化学结构以及三元共混体系的化学组成;通过DSC、纤维强力仪以及SEM表征了蓄热纤维的热性能、力学性能以及外观形态;利用XRD和毛细管流变仪表征了三元共混体系的结晶性能和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当PCM为12%、PP-g-PEGA为3%时,调温纤维的相变焓为12.17J/g,断裂强度为4.86cN/dtex,纤维表面光滑完整;P(PEGA-HAM)/PEG含量的增多破坏了PP基体中α晶的形成,使得PP的结晶度降低,三元共混体系的剪切黏度随着PCM的增多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流变行为,剪切黏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6.
用PP-g-PMMA作为增容剂对PVC/PP共混体系进行增容改性.用紫外光辐照接枝的方法在聚丙烯(PP)上接枝极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讨论光照时间、单体用量和光敏剂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用IR对接枝产物进行表征,并使其作为PVC/PP共混体系的增容剂.实验结果表明:接枝物的加入对PVC/PP共混体系起到了增容作用,扫描电镜(SEM)也表明增容剂对共混体系有很好的增容作用.  相似文献   

17.
PP/PS-海泡石纳米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及结构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TAB对海泡石有机化处理并通过苯乙烯乳液聚合进行原位插层,将插层产物与聚丙烯熔融共混制备PP/PS原位插层海泡石纳米复合材料.用XRD、DSC、SEM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XRD测试发现,乳液聚合后海泡石层间距明显增大,说明CTAB和聚苯乙烯对海泡石有剥离作用,复合材料为插层型复合材料.DSC结果...  相似文献   

18.
NR/EPDM/PP三元共混热塑性材料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 NR/EPDM/PP三元共混体系的硫化剂用量及共混工艺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别在研究 NR/PP和 EPDM/PP二元共混体系硫化剂用量的基础上确定了 NR/EPDM/PP 三元共混体系硫化剂的用量;基于NR与EPDM硫化速度有差异的情况下,选择了五种共混工艺方法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选定了共混过程中先加入EPDM、再加入硫化剂总用量的50%,然后再加入 NR和余下的硫化剂的分段共混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利用热塑性IPN技术制备PP/PA6共混物,通过方差分析讨论了PP含量、溶胀温度、溶胀时间对热塑性IPN PP/PA6共混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仪对共混材料PP/PA6的结构进行表征同时利用扫描电镜对PP和热塑性IPN PP/PA6的断口形貌进行观察,发现利用热塑性IPN技术来制备的PP/PA6共混物中PP与PA6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