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上海包装》2011,(8):63
中国首个食品塑化剂行业标准,经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审定通过,标准可规范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行为,对食品中添加塑化剂进行全面检测。国家认监委紧急批准并委托厦门检验检疫局牵头起草《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测定》行业标准。日前,这一行业标准得到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审定通过。标准制定发布实施后可规范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行为,对食品中添加塑化剂进行全面检测。  相似文献   

2.
台湾塑化剂风暴仍在继续,近日更是由食品领域扩大至医药领域。卷入风暴的除了两种含邻苯二甲酸酯的保健食品外,还有一款抗生素。事实上,按照目前的标准,有三种塑化剂在药物中广泛使用。专家指出,除了药物中的塑化剂外,医疗器械中添加塑化剂的问题也应引起广泛关注。含塑化剂药物用量须谨慎根据中国药典及美国FDA规定,有些塑化剂属合法非活性药用辅料,  相似文献   

3.
《上海包装》2008,(5):59-59
欧盟最近已决定将适用于某些与食品接触的塑料特定迁移限值过渡期延长(特定迁移限值是指材料与食品接触时迁移进入食品的限量),其中包括盖子垫圈内的某些塑化剂。获批准的材料必须符合特定的使用条件及特定迁移限值。06年“指南”规定,塑化剂每千克食品低于300毫克。  相似文献   

4.
浅谈食品中塑化剂的危害与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国内外媒体陆续报道了台湾昱伸公司饮料塑化剂超标、葛兰素史克公司的药品阿莫西林中检出塑化剂、国内数个品牌方便面的酱料中检出塑化剂超标、酒鬼酒被检出塑化剂超标,塑化剂风波俨然成为了一场食品安全危机。而食品中的塑化剂对人体的危害是不可小视的。因此,如何应对环境中、食品中塑化剂的污染,成为当前一个热门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美国是对塑化剂控制较为严格的国家,各种有关空气、食品和饮用水安全的法案中都严格限制塑化剂含量,并不断更新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塑化剂"黑名单"。塑化剂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严禁添加到食品中。从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就引起研究机构和环保  相似文献   

6.
《中国防伪报道》2013,(1):31-31
中国食品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凡发现非法添加塑化剂等违法行为的,一律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食品中由PVC和其他非食品接触性塑料引入塑化剂的风险点,通过实地考察、走访调研、询问交流、登录外卖平台、手机外卖下单、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得调研数据。调研发现使用有色塑料购物袋的商户占比23.5%,散装酒1家无材质标识,小作坊香油塑料盖均未标识材质,塑料一次性餐盒和勺子材质标识率分别为98%、12.5%,未见使用标识为PVC材质的商户。已标识的食品接触塑料由PVC引入塑化剂的风险较小,但塑料一次性餐饮具和购物袋标识未能规范统一,且存在所用的塑料材质不明确的现象,存在一定的塑化剂引入风险,建议相关部门强化流通环节的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食安办通报,东莞市昱延食品有限公司4批原料和4批复合添加剂成品检出含有台湾有毒“塑化剂”。广东省质监局和东莞市近日在组织对食品添加剂企业进行排查中发现“东莞市昱延食品有限公司”与台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有关联,立即进行执法检查,抽检了该公司生产的30批次复合添加剂成品和20批次用于生产食品添加剂的原料。  相似文献   

9.
陈文 《上海包装》2011,(4):24-24
在这起还在蔓延的塑化剂污染事件中,中国内地也未能幸免于难。与三聚氰胺事件重创奶业不同,塑化剂的波及面更广。通过实验室检测发现内地的方便面、方便米粉等受到塑化剂污染,并已爆出塑化剂广泛地用于食品包装、医药、玩具、洗发液等数百种产品中。但这可能还是塑化剂污染的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10.
台湾塑化剂风暴仍在继续,近日更是由食品领域扩大至医药领域。卷入风暴的除了两种含邻苯二甲酸酯的保健食品外,还有一款抗生素。事实上,按照目前的标准,有三种塑化剂在药物中广泛使用。专家指出,除了药物中的塑化剂外,医疗器械中添加塑化剂的问题也应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
白酒塑化剂风波后,食品中含塑化剂的相关问题广受市民关注。昨天,复旦大学食品安全专家厉曙光教授在新民网微访谈栏目中与网友展开互动。厉曙光说,不建议对塑料瓶子加热,理由是"高温下塑化剂的迁移会增加"。据厉曙光去年3月对  相似文献   

12.
增塑剂     
增塑剂,又称塑化剂,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在塑料加工过程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可合法用于工业用途。2011年5月起台湾食品中先后检出DEHP、DINP、DNOP、DBP、DMP、DEP等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成分,药品中检出DIDP。卫生部已将邻苯二甲酸酯(也叫酞酸酯)类物质,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征求意见稿)。根据征求意见稿,邻苯二甲酸二等塑化剂将被禁止用于接触脂肪性食品、酒精含量高于20%的食品和婴幼儿食品的包装材料中。征求意见稿还明确了最常见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迁移限量,要求使用两种物质作为接触材料添加剂的食品包装,迁移限量分别不得超过1.5毫克/千克和0.3毫克/千  相似文献   

14.
《世界标准信息》2011,(6):50-53
“塑化剂”事件进程 媒体曝出台湾岛内首次发现不良厂商在食品添加物“起云剂”中,违法添加有毒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DEHP。“悦氏”运动饮料、SunKist粒粒柠檬果汁等9种产品确认遭波及。这些起云剂的来源纷纷指向昱伸香料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5.
在这起还在蔓延的塑化剂污染事件中,中国内地也未能幸免于难。与三聚氰胺事件重创奶业不同,塑化剂的波及面更广。通过实验室检测发现内地的方便面、方便米粉等受到塑化剂污染,并已爆出塑化剂广泛地用于食品包装、医药、玩具、洗发液等数百种产品中。但这可能还是塑化剂污染的冰山一角。塑化剂是一种在塑料加工中广泛添加的助剂,在内地叫增塑剂。台湾发现的这种有害的塑化剂是常见的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现阶段市场上食品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产品中总迁移量、高锰酸钾消耗量、塑化剂含量(邻苯二甲酸二(α-乙基己酯)(DEHP)、1,4-苯二羧酸双(2-乙基己基)酯(DOTP))项目的测试,对产品质量进行风险分析,发现食品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产品中存在总迁移量、高锰酸钾消耗量、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α-乙基己酯)(DEHP)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情况。此次结果发现食品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作为新兴产品,卫生、安全要求存在一定的风险,需加强对食品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产品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包装》2011,31(10):13-13
自5月23日以来,塑化剂风波仍如滚雪球般愈演愈烈,波及方便面、食用油、糕点等多种食品,成为一场严重的食品安全危机。这场源于食品行业的风波也让人们认识了原本用于包装材料的“塑化剂”,由此引发了对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的关注。事件发生后4全国各地均加大了对食品包装材料塑化剂成分的检测力度,出台了相关检测标准,食品包装检测设备也一并火热。塑化剂风波无疑给食品包装材料行业敲响了警钟,也让食品包装材料市场充满了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8.
就这次酒鬼酒塑化剂超标事件来说,显然有三个问题是不能回避的:一是应该如何来有效保护消费者权益?二是白酒生产厂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道德?三是食品标准究竟应该为谁为设?  相似文献   

19.
《标准生活》2015,(6):82-83
<正>镉大米、塑化剂、皮鞋酸奶……一次次的食品安全事件,都让我们惊呼又有食品不能吃了。可是谁来告诉我们最关心最实际的问题——什么食品可以放心吃?6月2日,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网和生命时报联合发起"一人一元,寻找身边放心大米"众筹活动,食品安全专家、消费者代表及50余家主流媒体参加了活动的启动仪式。此次大米众筹活动号召普通大众每人支持一元钱,拟筹集20万元检测费,委托中国首家放心食品甄选机构——放心365,对北  相似文献   

20.
增塑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鸣华 《上海包装》2011,(10):36-38
增塑剂,又称塑化剂,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在塑料加工过程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可合法用于工业用途。2011年5月起台湾食品中先后检出DEHP、DINP、DNOP、DBP、DMP、DEP等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成分,药品中检出DIDP。卫生部已将邻苯二甲酸酯(也叫酞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