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中国被毛孢(Hirsutella sinensis)8#菌株降解黄曲霉毒素B1 (AFB1)的能力。方法 考察该菌株培养液、菌丝体悬液和上清液去除AFB1的能力;利用洗脱和萃取法区分生物降解和可逆吸附AFB1;研究不同初始AFB1浓度、温度、pH和金属离子对其降解能力的影响;对AFB1降解液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和薄层色谱分析。结果 H.sinensis培养液和菌体降解效果显著(P<0.05),96 h后对初始浓度100 ng/mL的AFB1降解率分别是96.90%±4.39% 和 97.93%±2.92%。磷酸盐缓冲液洗脱液和甲醇萃取液均未检测到AFB1,证实了该菌生物降解AFB1。菌株AFB1降解效果与初始浓度密切相关。当反应温度25 ℃,pH 7.0时,培养液作用72 h后降解率为99.90%±0.18%。同时,反应液中加入Fe2+有利于降解,而Mg2+却起到了抑制作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薄层层析对产物分析表明,该菌株可将AFB1降解为至少为1种产物。结论 中国被毛孢8#菌株对AFB1有良好的降解作用,可用于生物降解真菌毒素的潜力菌株。  相似文献   

2.
对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降解菌土曲霉(Aspergillusterreus)HNGD-TM15降解AFB1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设计原理,对降解AFB1影响显著的HNGD-TM15发酵工艺参数碳源(葡萄糖)、pH和温度设计响应面实验,结果表明:模型(P=0.002 8)在1%水平上具有极显著性,失拟项不显著(P=0.063 5>0.05),其R2=0.929 9,R2Adj=0.839 9,说明该模型拟合程度良好,可以模拟92.99%的AFB1降解率变化,其中pH对AFB1降解率的影响最大。确定HNGD-TM15发酵主要参数:葡萄糖0.7%,发酵液起始pH为3.0,发酵温度为34 ℃,接种量为0.006%的菌悬液,装液量为100 mL/250 mL,发酵时间为72 h。优化后AFB1降解率从接种量为5%的98.30%提高到接种量为0.006%的99.94%。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一株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1(AFB1)的菌株,选取土壤为菌株来源,进行富集培养,经过以香豆素为唯一碳源的初筛和添加AFB1的复筛后,对筛选得到的各菌株进行16S rDNA鉴定,比对其测序结果,选取降解AFB1最高的菌株,探究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初始pH、接种量、培养基对菌株降解AFB1的影响规律,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并对降解方式进行初步探索。结果表明:经过初筛和复筛得到7株能够降解AFB1的菌株,经鉴定均为伯克霍尔德菌属,其中Burkholderia sp. D6的AFB1降解率最高;最优发酵条件为以LB培养基为发酵培养基、发酵时间84 h、发酵温度37 ℃、初始pH 7.0、接种量10%,在此条件下Burkholderia sp. D6对AFB1的降解率为(87.91±2.32)%;初步判断降解AFB1的活性组分是蛋白质或者酶。综上,通过筛选得到了一种能够高效降解AFB1的菌株,蛋白质或酶参与了AFB1的降解。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挤压工艺参数对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降解率的影响,为建立粮食产品中AFB1的挤压降解技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双螺杆挤压机挤压膨化污染AFB1的糙米,分析挤压温度、物料水分、喂料速率和螺杆转速对糙米中AFB1降解率的影响,并通过优化工艺得到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单因素试验机筒温度170 ℃时,AFB1降解率最高为37.1%;物料水分24%时,AFB1降解率最高为37.2%;喂料速率30 g/min时,AFB1降解率最高为37.8%;螺杆转速200 r/min时,AFB1降解率最高为39.2%;挤压降解糙米中AFB1正交试验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机筒温度180 ℃、物料水分24%、喂料速率30 g/min、螺杆转速160 r/min,其降解率为48.6%。挤压过程中机筒温度极显著影响AFB1降解,物料水分显著影响AFB1降解,喂料速率和螺杆转速对AFB1降解的影响不显著。结论:挤压膨化加工能有效降解糙米中的AFB1。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采用香豆素筛选模型,从酒醅、大曲、榨菜、酸豆角等样品中分离筛选降解黄曲霉素B1(AFB1)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并以黄曲霉毒素B1降解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筛选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共初筛出23株可利用香豆素菌株;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复筛出1株AFB1高效降解菌,其降解率最高,为86.22%,菌株编号为HB022。菌株HB022被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其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7 ℃、初始pH 7.2、接种量5%、发酵时间72 h。在此优化条件下,AFB1的降解率为91.13%。  相似文献   

6.
以实验室筛选保藏的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降解菌M19产生的降解酶PADE为对象,对其AFB1降解液进行薄层色谱及荧光光谱分析(LC-MS),分析降解产物可能的结构变化,并利用液相质谱检测AFB1降解产物。薄层色谱检测结果:有机相和水相降解液均未检测到新的荧光吸收物质,表明降解产物没有荧光吸收;荧光光谱检测结果:AFB1降解产物的荧光明显减弱;液相质谱检测结果:发现质荷比为227.18的物质P。结果推断:AFB1降解过程中内酯键断裂,产生一个分子量为226的降解产物P,利用Xcalibur软件分析其分子式为C14H10O3,并根据AFB1降解后的LC-MS图谱分析以及AFB1降解产物的相关文献对降解途径进行假设。  相似文献   

7.
探究介质阻挡(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等离子体技术对阿月浑子坚果仁中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的降解影响因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AFB1,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放电时间、放电功率和放电间距对AFB1降解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Box-Behnken的实验设计,选取AFB1降解率作为响应值,优化AFB1的降解条件。根据AFB1浓度和峰面积建立标准工作曲线,得到曲线方程为y=57773.964 x+166368.663,R2=0.9995。通过响应面优化可知,各因素对AFB1降解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放电功率>放电间距>放电时间。DBD等离子体降解AFB1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放电时间20 s、放电功率200 W和放电间距0.4 cm,AFB1的降解率高达93.4287%,与预测值98.5162%基本一致,说明该模型优化较为合理。DBD等离子体对阿月浑子坚果仁中AFB1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DBD等离子体降解真菌毒素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用以香豆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进行初筛,结合固态发酵降解黄曲霉毒素(AFB1)实验和抑制黄曲霉生长实验进行复筛,获得一株能够高效降解AFB1的菌株。经形态观察与16S r DNA序列比对,确定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该菌不仅对低AFB1含量(12.32μg/kg)的花生粕样品有88.23%的AFB1降解率,而且对高AFB1含量(145.17μg/kg)的花生粕样品也有81.39%的AFB1降解率,降解后其AFB1含量低于30μg/kg,符合国家对饲料中AFB1含量(≤50μg/kg)的限量要求。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以香豆素为唯一碳源,从豆类发酵食品、土壤、动物肠道及其内容物中筛选黄曲霉毒素B1(AFB1)降解菌株;然后通过复筛,从中筛选出AFB1降解能力较好的菌株,并对其降解作用与吸附作用进行区分;最后,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筛选得到9株AFB1降解菌株,其中菌株YC2的AFB1降解能力最强,AFB1降解率达到90.7%,并确定菌株YC2通过降解作用去除AFB1。最后,菌株YC2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10.
该实验主要研究了嗜盐四联球菌(Tetraphylococcus halophila)对黄曲霉毒素B1(AFB1)的降解。研究嗜盐四联球菌不同接种量及不同浓度AFB1对降解效果的影响,检测嗜盐四联球菌上清液不同处理条件及金属离子对AFB1降解效果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嗜盐四联球菌在AFB1毒素环境中的微观形态。结果表明,嗜盐四联球菌接种量为1%,发酵72 h时对AFB1的降解率可达到70.11%,降解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上清液中,且具有一定的耐热性。Ca2+抑制上清液对AFB1的降解,AFB1降解率降至40.32%;Zn2+促进上清液对AFB1的降解,AFB1降解率提高至75.52%,扫描电镜结果表明,与AFB1共培养72 h后,嗜盐四联球菌细胞壁褶皱转好。  相似文献   

11.
产褐藻胶裂解酶菌种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褐藻酸钠为唯一碳源,经多次富集和驯化,从养殖场腐烂海带中筛选到一株高产褐藻胶裂解酶的菌株Alg07。依据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归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命名为Bacillusweihaiensis Alg07。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菌株Alg07的最佳发酵产酶培养基成分:褐藻酸钠9 g/L、蛋白胨1 g/L、酵母粉3 g/L、NaCl 5 g/L、MgSO4·7H2O 1 g/L、KCl 5 g/L、CaCl2 4 g/L;最佳发酵产酶条件为:250 mL三角瓶装液量40 mL、培养温度30 ℃、初始发酵pH 6.5、接种量0.5%、摇床转速180 r/min、培养时间24 h。在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下,褐藻胶裂解酶活力由35 U/mL提高到563 U/mL。  相似文献   

12.
通过纤溶活性筛选法和纳豆激酶基因筛选法,快速、准确筛选到一株纳豆激酶高产菌株MJ-1,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该菌株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以黄豆为原料进行固体发酵制备纳豆食品,考察了纳豆食品的纳豆激酶活力、抗凝活性和抗氧化活性。在初始含水量60%、发酵温度37 ℃的条件下,纳豆激酶发酵活力在20 h达到最大值(90.18 FU/g,以干质量计),达到了商业化纳豆的酶活力水平。抗凝活性分析显示该菌株可合成抗凝成分,赋予纳豆食品抗凝活性,在提取物质量浓度为3 mg/mL时,抗凝效率达91%。同时,与未发酵黄豆相比,发酵过程显著提高了其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从土壤样品中得到一株能降解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的菌株ZENL09,对该菌株的形态特征、生化理化特性和16r sRNA进行分析鉴定,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出ZENL09的较优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ZENL09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较优的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24 h,发酵温度33℃,摇床转速200 r/min,装液量25 mL/250 mL,接种量3%,在此条件下,ZENL09发酵上清液对ZEN的降解率达到了96%。  相似文献   

14.
采用平板分离法,从29 份新鲜采集的土样中分离获得64 株耐高温酵母菌株,并对其在高温条件下的乙醇发酵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26S rDNA D1/D2区域序列测定和生理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这些酵母菌株在亲缘关系上可归类于6 个属7 个种,分别为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占总分离株的39.1%)、马克斯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marxianus)(占23.4%)、东方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orientalis)(占29.7%)、季也蒙毕赤酵母(M. guilliermondii)(占1.6%)、Kazachstania bovina(占1.6%)、Candida palmioleophila(占1.6%)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占3.1%)。其中,马克斯克鲁维酵母的耐高温能力和乙醇发酵能力最强;40 ℃条件下发酵72 h后,发酵液中乙醇体积分数最高可达6.56%,显著高于相同条件下其他耐高温酵母的乙醇产量。上述结果表明,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在高温乙醇发酵过程中具有明显优势,可作为利用生物质发酵生产乙醇的优良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5.
崔莉  李大婧  刘春泉  刘莹萍 《食品科学》2015,36(23):205-208
为制备风味优良的乳酸发酵黄秋葵汁,研究了肠膜明串珠菌和植物乳杆菌以不同组合在发酵黄秋葵汁中的生长、产酸、感官品质以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单菌发酵黄秋葵汁可以在24 h内将pH值降到4.5以下,活菌数可达107 CFU/mL。肠膜明串珠菌单菌发酵黄秋葵汁无法顺利产酸。肠膜明串珠菌和植物乳杆菌以其菌液体积比2∶1混合发酵黄秋葵汁,可迅速将pH值降到4.5以下,活菌数可达108 CFU/mL,且感官品质优于植物乳杆菌单菌发酵。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可知,混菌发酵生成的挥发性成分比植物乳杆菌单菌发酵种类更多、含量更高。黄秋葵汁乳酸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肠膜明串珠菌和植物乳杆菌菌液以2∶1比例混合、接种量5%、发酵温度35 ℃、发酵时间72 h。  相似文献   

16.
王储炎  范涛  胡庆国  许晨晨  陈晨 《食品科学》2015,36(23):233-240
果醋加工中最关键的环节是通过发酵酒精产生醋酸。现有资料表明醋酸菌菌种、发酵环境和初始酒精体积分数影响着醋酸产量。本研究以桑椹果酒作为发酵原料,从江苏恒顺醋厂醋醅中分离出的巴氏醋杆菌W6作为发酵菌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桑椹果醋的发酵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桑椹果醋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2.5 ℃,初始乙醇体积分数7.5%,接种量10%(V/V),转速160 r/min。在此优化条件下,桑椹果醋酸度可达到5.85 g/100 mL。实验证实W6菌株具有很强的产醋酸能力。  相似文献   

17.
采用微波诱变技术对黑曲霉J2进行选育,得到1株α-葡萄糖苷酶活力较高的突变菌株ANY-4,酶活力达到305 U/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8.6%,且稳定性良好。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最适培养条件为:玉米淀粉80 g/L、玉米浆干粉40 g/L、初始pH 4.5、装液量50 mL/500 mL、接种量3%、培养温度36℃、摇床转速240 r/min、培养时间40 h。在最优培养条件下进行发酵,α-葡萄糖苷酶活力达到427 U/mL,比优化前提高了40%。  相似文献   

18.
低值虾发酵制备传统虾酱风味的综合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虾酱的工艺、营养及风味特色,探讨中国传统发酵调味料的产业化。以低值虾为原料,模拟传统虾酱工艺,在恒温40 ℃条件下自然发酵42 d。然后与市售产品(S1、S2)相对照,检测了产品发酵过程中的游离氨基酸、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挥发性风味成分及变化,同时以感官品评结合电子鼻对风味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游离氨基酸总量从发酵开始到结束由2 590 mg/100 mL增加到7 826 mg/100 mL;鉴定了3 种虾酱中的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自制虾酱53 种、S1 62 种、S2 62 种。发酵过程中醛类和吡嗪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分别由0.62%、1.73%增加到了10.92%、8.48%,胺类和醇类相对含量则分别由77.4%、12.3%降低到了13.35%、6.75%,增加及下降均较显著(P<0.05);电子鼻检测发现自制虾酱与S2相似度最高,这与感官品评的结果一致。感官评价结合氨基酸分析、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和电子鼻技术,综合评价了传统水产发酵调味品虾酱的风味。  相似文献   

19.
王丹  李伟  芮昕  马宇潇  徐笑  黄璐  吴寒  董明盛 《食品科学》2015,36(15):112-117
利用马克斯克鲁维酵母Y51-6发酵稀奶油,以酒精体积分数、感官评定作为优化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优化发酵工艺。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40 h,发酵温度45 ℃,蔗糖添加量7 g/100 mL,接种量7%(体积分数)。并对发酵过程进行动态追踪,0~12 h内酵母菌生长处于延滞期,12~24 h为对数期,发酵24~32 h为稳定期,32 h之后酵母菌生长进入衰亡期。发酵过程中pH值逐渐降低,酸度逐渐升高,酒精体积分数逐渐增加,色值变化不明显。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稀奶油发酵前后产生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未经发酵的稀奶油中共检测出17 种主要成分,主要成分为2-庚酮、2-壬酮等甲基酮类化合物。而经发酵的稀奶油样品中共检测出35 种主要成分,甲基酮类化合物比例降低,苯乙醇等醇类物质、己酸乙酯等酯类物质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20.
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natto)发酵鱿鱼碎肉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鱿鱼碎肉的利用价值,本实验以鱿鱼碎肉作为纳豆芽孢杆菌发酵基质,研究料液比、葡萄糖添加量、发酵pH值、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对鱿鱼碎肉发酵效果的影响。在以单因素试验确定发酵时间72 h和发酵温度37 ℃的条件后,再对料液比、发酵pH值和加糖量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分析,以发酵液的氨基态氮含量为响应值,得到纳豆芽孢杆菌发酵鱿鱼碎肉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1.2(m/V)、发酵pH 8.8和加糖量3.13%。在最优发酵条件下,鱿鱼碎肉发酵液的氨基态氮实际含量达到2.457 mg/mL。氨基酸分析结果显示鱿鱼碎肉发酵液富含具有鲜味和甜味特征的谷氨酸(84.141 mg/g)、天冬氨酸(49.480 mg/g)和甘氨酸(49.425 mg/g),达到氨基酸总量的39.05%。必需氨基酸总量为149.320 mg/g,占氨基酸总量的31.86%。Sephadex G25凝胶过滤层析显示鱿鱼碎肉纳豆芽孢杆菌发酵液由多肽、小肽及游离氨基酸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