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添加惰性物质配煤炼焦是降低配煤炼焦成本以及扩大炼焦煤资源的有效途径。概述了在成焦过程中,惰性物与配合煤中活性组分相互作用的结焦机理,总结了添加焦粉和无烟煤炼焦的研究及应用现状,提出了配合煤中添加惰性物最为关键的是配入量和粒度。展望了添加惰性物配煤炼焦在焦化行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利用焦粉替代部分主焦煤炼焦的湿式球磨配煤技术。生产实践表明,该技术不仅合理于利用了焦粉,节约了主焦煤,同时还可改善焦炭质量,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商铁成 《洁净煤技术》2012,(6):39-43,48
以华北地区某焦化厂炼焦用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基础煤样和添加剂性质分析,说明各煤样及添加剂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了具体的配煤方案,得到了配合煤及焦炭的性质。依据煤岩学观点和共炭化炼焦理论,以焦油沥青、石油沥青替代部分强黏结煤,或以焦粉、石油焦作为瘦化剂炼焦,通过与基础炼焦煤配合后进行炼焦试验,对添加剂在炼焦配煤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沥青是较为理想的黏结剂,配入量以3%~5%为宜;无烟煤最佳配入量为5%;无烟煤、焦粉、石油焦是常用的瘦化剂,其中无烟煤提高焦炭耐磨强度作用显著,焦粉降低配合煤挥发分作用突出,石油焦在降灰及提高焦炭块度等方面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河南化工》2005,22(8):52-52
日前,山西焦化股份公司(山焦公司)焦粉回收利用技术又有新突破。该公司将焦粉替代50%的瘦煤用于配煤炼焦中,既保证了焦炭质量合格,又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焦粉是炼焦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仅山西省每年的产量就高达500万吨。目前全国焦粉仅应用于增碳剂的少数行业,资源利用率普遍较低,其回收利用技术在炼焦行业一直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5.
焦粉替代瘦煤的配煤炼焦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煤岩显微分光光度计系统对焦粉配煤炼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了焦粉的配入量对配合煤的镜质组最大反射率及区间变化和显微组分变化的影响,结合小焦炉产品各项质量指标的变化,得到太原煤气化公司焦化厂焦粉的最佳配入比例为1.0%~1.7%,最佳粒度范围为<3mm占98%~100%、<1mm占78%~80%、<0.2mm占40%~50%。煤岩显微分光光度计系统的应用,不但促进了焦粉回配炼焦技术更加系统和精细,也保证了在焦粉配入后焦炭质量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亢树新 《煤化工》2012,40(2):39-41
讨论了原料煤及煤中显微组分对煤的成焦过程的影响;分析了中温沥青、焦油渣、废塑料、无烟煤、焦粉作为添加剂进行配煤炼焦时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添加剂进行配煤炼焦,能更好地实现煤炭资源合理有效利用,对工业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焦化固体废弃物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焦化厂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在5kg小焦炉上进行配煤炼焦实验,在保证焦炭质量不变的前提下,分别用2.0%的焦油渣、焦粉、活性污泥替代肥煤、瘦煤、肥煤炼焦。通过正交实验,找出配煤比固定时废弃物的最佳添加量。添加1.0%焦粉、2.0%焦油渣和1.0%活性污泥时所炼制的焦炭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在 2 0 kg实验焦炉上进行的焦粉回配炼焦工艺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 :在生产设备中添加适量的焦粉进行炼焦是可行的 ,并分析了焦粉的粒度和焦粉的配入量对焦炭质量的影响 ,最终认为在炼焦生产中配入3%~ 5 %的焦粉是一种可行的工艺。  相似文献   

9.
焦粉配煤的研究和实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利用焦粉替代部分主焦煤炼焦的湿式球磨配煤技术。生产实践表明,该技术不仅合理地利用了焦粉,节约了主焦煤,同时还可改善焦炭质量,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利用粉焦作瘦化剂掺混到煤料中配煤炼焦,不仅解决了粉焦的销路问题,减少了环境污染,还可以节约大量瘦煤,达到能源的二次利用。概述了焦粉制备工艺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状况,分别介绍了干法、湿法、润磨、振动棒磨机和高压对辊粉磨机5种焦粉制备工艺流程,并对5种焦粉制备工艺与设备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1.
简单介绍了型煤炼焦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分析了型煤炼焦的优点,包括提高了非主流炼焦煤种的利用量;在降低入炉煤水分的同时,缩短了炼焦周期,降低了焦粉产率。但型煤炼焦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炉型小且适应性差,炼焦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严重,产出的炼焦产品质量不稳定。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究了常规焦炉上的完全型煤炼焦技术。介绍了该工艺的流程,重点分析了其经济意义与技术可行性。结果表明:完全型煤炼焦可以提高不粘煤的配入比例,从而直接提高焦炭产量。在降低入炉煤成本的情况下,提高了焦炭品质。  相似文献   

12.
李冰 《燃料与化工》2006,37(6):28-29
为了满足市场对大块焦炭的需求,焦化工作者为了减少焦炭裂纹,通常在配煤中加入一定数量的惰性组分(少量焦粉)。根据200kg焦炉配煤试验数据,焦粉粒度小于0.5~0.1m m为最好。一般制备焦粉的原料大部分是取自本厂<10m m的焦粒,通常将破碎到10m m以下的焦粒称作“焦炭单体”,即表示已不存在任何裂纹,所以再继续进行破碎更为困难,这使得在工业规模上制备焦粉成为一项难题。1焦粉制备工艺的设备选择在大同100万t/a焦化设计中,按配煤炼焦试验要求,需配入10%的小于0.5m m粒度的焦粉,在选择焦粉制备工艺的设备时考虑了3种方案:1)选用风扇磨设备制备…  相似文献   

13.
以高挥发分煤为主捣固法生产冶金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西南地区赋存的高挥发分煤的煤质特点,采用捣固炼焦工艺在实验室内进行了以生产较优质冶金焦为目标产品的配煤炼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永荣矿务局的1/3焦煤为主,适量配入该地区的瘦煤和南桐焦煤,辅之以少量焦粉,可得到质量较优的冶金焦,其中永荣1/3焦煤的用量可达80%左右  相似文献   

14.
中国无烟煤用于炼焦配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系统地研究了中国优质无烟煤分布和无烟煤在炼焦配煤中可行性的基础上,认为在炼焦配煤中配入5%左右的无烟煤,不仅可以降低炼焦生产成本,且还可降低焦炭的灰分和硫分,提高焦炭质量。  相似文献   

15.
赵辅民  李凡 《煤化工》1989,(4):20-27
本文对以山西主焦煤生产优质铸造焦技术途径进行了探讨。以V~r-Y配煤概念为依据,用低硫、低灰、中挥发分、中强粘结性煤为主体煤料,采用多种配煤方案生产优质铸造焦;或在主体煤料中配入部分高流动度的肥煤,以调整配合煤的流动性和粘结性,再配入少量的瘦化剂(焦粉等),可以减少煤料软化熔融向半焦转化阶级第一收缩峰温度区间内半焦的收缩系数和温度梯度,从而减少焦炭的裂纹,增大焦炭的块度和机械强度,可以利用室式常规炼焦工艺生产出优质铸造焦;为扩大炼焦煤源,以中度粘结煤为主体,多配用高挥发分气煤,利用捣固炼焦技术,可以增加煤料的堆比重,改善煤料的粘结性,亦是值得重视的工艺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钢铁产量的增加,炼铁用焦炭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改进炼焦技术,提高焦炭产量刻不容缓。用于炼焦的煤种类很多,配煤炼焦技术是指炼焦时采用多种煤搭配使用,协同炼焦,不但可以保证焦炭生产质量,也可以节省优质炼焦用煤。不仅如此,对配煤炼焦技术的改进可以进一步节省优质炼焦煤,降低炼焦成本。通过焦油渣作为添加剂对配煤炼焦技术的探究,在对配煤炼焦技术进行说明的同时,阐述了如何通过改进配煤炼焦技术来提高我国焦炭生产质量,对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以及节约化石资源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40kg焦炉试验,研究了炼焦煤配加焦粉时炼焦工艺、焦粉比例、焦粉粒径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炼焦煤配加焦粉后能改善焦炭的M_(40),但焦炭的M10、CRI、CSR均变差,捣固炼焦工艺比顶装炼焦工艺适应性更强。  相似文献   

18.
应用焦粉配煤炼焦的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朝阳焦化厂年产焦炭10万t, 每年焦粉产量为3 000t。由于焦粉市场价格较低, 仅此一项, 每年直接亏损61.5万元, 而且市场销售不畅, 形成大量库存积压。为此, 公司选择了焦粉 炼焦配煤工艺, 经过2个多月的反复试验, 终于取得成功, 不仅提高了焦炭强度而且取得了 较好的经济效益。1 试验过程根据煤岩学观点, 煤可分为活性物和惰性物两部分, 当煤中活性组分及惰性组分达到最优 比时, 焦炭强度最好。我公司配合煤胶质层Y值较高, 且挥发分较高, 更适合焦粉的配入。 为此我们在66-II型焦炉进行了单炉实验, 结果见表1、表2。由表中数据看出, 配合…  相似文献   

19.
配煤炼焦是把几种牌号不同的单种煤按规定的比例配合起来炼焦。采用配煤炼焦有很大意义,已被我国焦化厂普遍使用。煤的镜质体反射率分布图是描述煤中镜质体反射率分布情况的一种工具,它可以为煤的品质评价提供快速的定量化分析。煤的镜质体反射率分布图可以通过显微镜和计算机等设备进行获取,并用于煤的品质评价和燃烧性能分析。因此,研究了煤的镜质体反射率分布图在实际配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在20kg和200kg试验焦炉上进行了配型煤炼焦与常规配煤炼焦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对挥发分偏高而粘结性偏低的配煤,采用配型煤炼伙可以明显改善焦炭的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