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姚日生 《安徽化工》1990,(4):43-45,4
聚氯乙烯糊用掺混树脂是一种在使用时通过掺混来代替PVC增塑糊中部分糊树脂的PVC树脂。它能降低PVC增塑糊粘度并大幅度降低糊料成本。这种树脂可用悬浮法,本体聚合法进行均聚或共聚制得。B.F.Goodrich公司首先在六十年代利用改进的悬浮法开发了这种产品。此树脂要求粒子最好呈球形、外表光滑、粒度分布窄、平均粒径在10~80μm,且不存在200μm以上的颗粒、K值为57~70;还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 PVC糊用掺混树脂(以下简称掺混树脂)系采用悬浮法制备的一种专用树脂。这种树脂的粒径较悬浮树脂要小(<100μm),且结构紧密,主要用于PVC增塑糊的制备,在糊的组成中代替部分糊树脂。它的主要特征是能大幅度地降低PVC增塑糊的成本,并能获得较低的糊粘度。六十年代初,B.F.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聚氯乙烯糊树脂的颗粒结构特征,喷雾干燥和后处理的条件对糊树脂颗粒粒径分布与树脂粉料在增塑剂中解碎难易的影响以及不同增塑糊的流动性能;提出了控制糊粘度的可行性;建立了掺混增塑糊糊粘度计算的经验公式和胶乳粒子准单峰分布的增塑糊牛顿型高剪切极限粘度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掺混糊料的制造通常是用PVC糊树脂与粒径较粗的掺混树脂混制而成。日本三菱化成乙烯公司用含SO%以上增塑剂(DOP)、粒径)1~2微米的PVC胶乳7O份与含60/以上增塑剂,粒径3~4叨微米的PVC胶乳3O份的混合物经喷雾干燥即制得糊粘度稳定性良好的糊用PVC掺混料。糊用PVC掺混料的制造  相似文献   

5.
本文测定了多种PVC糊体系在50℃下的粘度稳定性,讨论了糊树脂的类型对粘度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提高糊粘度稳定性的方法。结果表明:分子量高粒径大的糊树脂,其增塑糊粘度稳定性较好。通过掺混不同类型的糊树脂、使用少量DOS、DIDA和添加粘度调节剂的方法或将以上方法同时使用,可以提高PVC糊在50℃下的粘度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1 概述聚氯乙烯掺混树脂(简称掺混树脂)是一种在配制PVC增塑糊时通过掺混来代替部分糊树脂的PVC树脂。它被广泛用于人造革、壁纸、地板、钢板涂敷、搪塑制品、化学发泡、机械发泡等制品之中。它的主要作用是与糊树脂掺混后降低增塑糊的糊粘度。掺混树脂又可直接烧结制蓄电池隔板。由于掺混树脂能广泛应用于各种硬质、软质的糊树脂制品中,制品质量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掺混树脂的用量对不同型号的PVC糊树脂发泡性能、黏度、力学性能、加工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对于发泡制品,掺混树脂的最佳替代比例为30%(质量分数);②加入掺混树脂可降低PVC增塑糊的黏度,且在放置时间为24h时黏度最大;③加入掺混树脂会降低PVC增塑糊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PVC糊树脂的颗粒形态;采用布拉本德塑化仪,研究了PVC糊的凝胶化过程。探讨了糊树脂聚合度、及糊粘度对凝胶化过程的影响。一般认为,凝胶化性能主要决定于聚合度。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糊粘度对凝胶化性能有更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单体质量、聚合配方、乳胶贮存时间、乳胶后处理、干燥方式五个方面阐述了对乳液法PVC树脂糊性能的影响。证实了PVC糊树脂糊粘度高低是初级粒径大小、分布和次级粒子颗粒形态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PVC糊中部分主要组分对其糊粘度的影响,重点探讨了糊状PVC树脂种类、增塑剂的种类及用量、降粘剂的种类及用量等几大主要因素对PVC糊粘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由于不同生产工艺使PVC糊树脂的初级粒子的粒径、粒子形态及粒子的分布形式不同,造成其成糊粘度及稳定性的差异。增塑剂的挥发性及溶剂化能力的差异会影响糊的粘度及稳定性。脂肪族烃类和可增塑类降粘剂的降粘机理的不同,会产生降粘效果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杨明 《聚氯乙烯》2004,(2):47-50
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127m^3聚合釜中成功试用了国产HPMC分散剂,以替代价格昂贵的进口HPMC分散剂。共进行了50釜的应用试验,试生产了B、D、F三种牌号PVC树脂。通过分析B、D、F三种牌号PVC树脂的常规质量(如,表观密度、VCM残留量、“鱼眼”数及挥发分)、塑化性能、增塑剂吸收量及粒径分布,发现除了F牌号PVC树脂的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略微变宽、三目集中率略有偏低外,B、D牌号树脂的性能及F牌号树脂的其它性能均无明显变化。同时还指出,F牌号PVC树脂的粒径大小与分布可通过调整分散剂的用量来解决。  相似文献   

12.
测试了助剂对PVC/MBS体系塑化性能及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改性树脂AS的加入,能够明显改变PVC/MBS体系的塑化行为,缩短塑化时间,类似于PVC内润滑剂的流变效果,当AS用量提高到4份时,PVC/MBS体系表现出塑化过快、塑化扭矩过高的特征;②随着润滑剂用量的增加,PVC/MBS体系的塑化扭矩降低,塑化时间延长;试验温度升高,PVC/MBS体系的黏度减小,平衡扭矩降低。  相似文献   

13.
汪海位 《聚氯乙烯》2020,48(1):8-10
采用不同种类的市售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乳化剂生产PVC糊树脂,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碳链分布对PVC糊树脂粒度分布、糊黏度(B式)、72 h增稠率以及标准糊S流动性的影响,设计出适合PVC糊状树脂生产的配方。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Brabender塑化仪,双锟开炼机研究了刚性有机粒子对PVC/CPE共混体熔融塑化为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不同加工温度对PVC/CPE共混体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添加少量刚性有机粒子后,体系的塑化时间缩短,塑化行为改善,韧性有较大幅度提高,拉伸强度有所改善,加工温度为160-180℃体系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氯化聚乙烯(CPE)对氯化聚氯乙烯(PVC—C)进行抗冲改性,将改性后的PVC—C与PVC进行共混,研究了PVC-C/PVC配比对PVC-C/PVC共混物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及流变形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C—C/PVC共混物的维卡软化点随PVC—C的用量增加而上升,在50/50(质量比)处有一拐点,大于50/50时上升更快些。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熔体黏度随PVC—C用量的增加而提高;混物中随PVC—C用量增加,塑化时间缩短,塑化能力增强,而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却随PVC—C用量增加而下降。共平衡转矩增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计(DSC)研究了聚氯乙烯(PVC)与均聚型氯醇橡胶(CHR)的相容性,发现两者具有部分相容性。考察了CHR及重质CaCO_3用量对PVC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VC中加入少量CHR,不仅可明显地提高PVC的冲击强度,而且可缩短其塑化时间,降低其熔体粘度;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加工性能则随CaCO_3用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7.
PVC糊树脂颗粒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扫描电镜结合粒度分析方法,研究了微悬浮法和种子乳液法PVC糊树脂颗粒形态特征,并探讨了颗粒形态与增塑糊黏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S-500型低聚合度PVC树脂的合成技术,确定了使用链转移剂合成S-500型PVC树脂的聚合配方和工艺条件。结果表明:S-500型PVC树脂相对分子质量分布集中,颗粒规整度好,粒度分布集中,熔体流动速率较高,加工塑化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液体丁腈橡胶(液体NBR)对聚氯乙烯(PVC)糊料及其软制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液体NBR用量的增大,软PVC制品的拉伸强度和伸长率都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同时PVC糊料的粘度升高,适当的液体NBR添加量能够改善PVC软制品的性能。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反相气相色谱技术测定PVC树脂中单体(VCM)脱吸速率,与双粒子扩散模型拟合,计算得到四个参数(X1、d1、X2、d2),并定义了吸附系数。结果表明,双粒子扩散模型能准确地描述悬浮PVC树脂的脱吸过程,吸附系数可以表征树脂脱吸VCM的难易程度,聚集体质量分数可以表征树脂的塑化性能;颗粒特性数据可以用来考察温度对树脂内部颗粒形态的影响,验证复合分散剂的调整方向,考察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对VCM脱吸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