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合成了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2-(全氟壬烯氧基)乙酯的嵌段共聚物。结果表明,共聚物分子量的实验值与计算值接近,且具有低分散性。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表征了此共聚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2.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0℃下,以萘锂为引发剂,以甲苯/THF的混合溶剂为反应介质,采用两步加料法,合成了分子量可控、分子量分布较窄(Mw/Mn≤1.20)的苯乙烯(S)-甲基丙烯酸叔丁酯(TBMA)三嵌段共聚物(PTBMA-b-PS-PTBMA)。并对所得共聚物进行了CPC、IR、1H-NMR、TC及TEM的表征。  相似文献   

3.
以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月桂酯(LMA)、丙烯酸(AA)为单体,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为引发剂,二丙二醇二甲醚为溶剂,采用自由基聚合方法,合成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共聚物。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单体摩尔配比、反应温度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仪、凝胶色谱等对共聚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是:n(St):n(LMA):n(AA)=5.7:0.3:4,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用量为5%,反应温度为125℃,得到了多分散指数为1.67,具有良好成膜性的三元丙烯酸共聚物树脂。  相似文献   

4.
以萘钠为引发剂双向引发活性阴离子聚合制备嵌段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PTBMA—PS—PTBMA),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合成了ABA型两亲嵌段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苯乙烯-甲基丙烯酸(PMAA—PS—PMAA)。对产物进行了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热分析及凝胶色谱分析。当苯乙烯与α-甲基丙烯酸叔丁酯投料质量比为54:46时,所得共聚物相应嵌段质量比为79:2l左右。  相似文献   

5.
谢学勤  梁焕仪 《广东化工》1997,(5):25-26,28
本实验采用沉淀聚合的方法,合成甲醇酯化的交替型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经在合成无碳复写纸用微胶囊方面的应用表明,该共聚物的碱水溶液具有较好的乳化分散稳定效果。  相似文献   

6.
α—甲基苯乙烯与苯乙烯和丙烯腈悬浮共聚合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α-甲基苯乙烯与苯乙烯和丙烯腈三种单体在羟基磷酸钙-SMA钠盐复合分散体系中进行悬浮共聚合反应,制取三元共聚物.介绍了羟基磷酸钙-SMA钠盐复合分散剂的分散与稳定作用,并就各组分及聚合条件对所得共聚物性能的影响进行探讨.同时分别用DSC法和PGC法测定产物的玻璃化温度和组成.  相似文献   

7.
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高吸油树脂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孙晓然  张秀玲 《塑料工业》2003,31(7):7-8,13
以甲基丙烯酸酯和苯乙烯为单体,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高吸油树脂;研究了共聚单体组成,交联剂用量对吸油树脂吸油性能及吸油后树脂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成的树脂可吸自重21倍以上的煤油.25倍以上的苯、二甲苯,且吸油后树脂强度高。  相似文献   

8.
以α-溴代异丁酸叔丁酯(t-BBiB)为引发剂,CuBr/2,2′-联二吡啶(Bpy)为催化体系,在70℃下经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进行苯乙烯(St)和丙烯腈(AN)共聚合合成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采用GC、~1H NMR和GPC对聚合反应过程和聚合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单体浓度的半对数曲线与聚合时间呈线性关系,聚合物摩尔质量随单体转化率的上升而线性增加,而且摩尔质量分布在1.2~1.3之间,表现出活性聚合反应特征。随着聚合反应的进行,共聚物组成趋向于原始单体组成,大分子链存在梯度结构。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一步法制得了稳定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超浓乳液,探讨了乳化剂浓度,乳化剂的类型,乳化剂的复配,单体体积分数及甲基丙烯酸含量对超浓度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初步探讨了体积分数,乳化剂浓度对超口浓度乳液聚合过程及最终胶乳粒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合成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为引发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合成了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用IR、NMR、DSC及乌氏粘度计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同时对反应条件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董锐  郑雪琴  唐兰勤 《当代化工》2009,38(6):559-562
以乳酸(LA)、氨基酸(赖氨酸,L-L)、聚乙二醇(PEG)为单体,氯化亚锡(SnCl2)为催化剂,采用直接熔融缩聚法合成了医用生物可降解材料。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得出聚乳酸-氨基酸共聚的最佳反应条件为:LA、氨基酸(赖氨酸)、PEG的摩尔比为85∶10∶5,催化剂m(SnCl2)∶m(LA)=0.007,聚合时间为10h,聚合温度为110℃。产物的最大室温特性黏度为0.2197dL/g。  相似文献   

12.
Copolymerization of o-anisidine and o-anisidine was achieved electrochemically in aqueous solution containing H2SO4 as supporting electrolyte. The copolymer compositions can be altered by varying the monomer feed ratios during electrosynthesis. The films were electropolymerized in solution containing monomers in various ratio (0.025–0.1 M) and 1 M sulphuric acid as electrolyte by applying sequential linear potential scan rate 50 mV/s between ? 0.2 to 1.0 V. versus Ag/AgCl electrode. The copolym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cyclic voltammetric, conductivity measurement, UV-Visible spectroscopy, FT-IR spectroscop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and CHN elemental analysis.  相似文献   

13.
余飞  刘文明 《塑料工业》2013,41(8):7-11
以天冬氨酸和氯乙酰氯为原料合成了3-[(苄氧羰基)-甲基]-吗啉-2,5-二酮,再与丙交酯共聚合成聚(乳酸-天冬氨酸),并用FTIR、1H NMR对其进行结构表征。研究了3-[(苄氧羰基)-甲基]-吗啉-2,5-二酮与丙交酯的共聚反应,探讨了不同催化剂用量、聚合时间、聚合温度对聚合物特性黏数的影响;并对共聚物与PLA的亲水性以及降解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0.3%,聚合时间8 h,聚合温度160℃时,共聚物的特性黏数最大;改性后的聚乳酸亲水性能、降解性能都优于聚乳酸。  相似文献   

14.
聚(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的醇溶液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醇为溶剂,合成了丙烯酸丁酯(BA)和丙烯酸(AA)的共聚物P(BA/AA),并研究了BA用量对共聚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A用量对共聚物表面张力影响较大,对临界胶束浓度(CMC)无明显影响;P(BA/AA)水溶液的CMC为0.01g/mL,最低表面张力为40mN/m,对丙烯酸酯单体的乳化稳定性高。以P(BA/AA)为乳化剂制备的P(BA/MMA)乳液,稳定性高,涂膜吸水性可低至3%~4%,是理想的聚合物乳液。  相似文献   

15.
聚乙二醇—环氧树脂多嵌段共聚体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进  陈枫  李瑞霞  吴大诚 《塑料工业》2000,28(2):28-29,32
以三乙基苄基氯化铵为催化剂 ,将聚乙二醇 10 0 0 0 (数均分子量 1 2 7× 10 4 )、邻苯二甲酸酐和环氧树脂E 4 4 (平均分子量 4 54 5)进行共缩聚 ,制得聚乙二醇 环氧树脂多嵌段共聚体 ,其数均分子量为 5 4 7× 10 4 ,共聚体的平均嵌段数目约为3- 4。这种共聚体具有水溶性。用滴体积法测定了该多嵌段共聚体水溶液的表面张力 ,结果表明 :2 5℃时 ,浓度范围为0 0 0 5~ 0 0 1g/mL的多嵌段共聚体水溶液的最低表面张力值约为 52mN/m ,其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仅略高于PEG10 0 0 0。  相似文献   

16.
含氟丙烯酸酯超疏水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MA)为共聚单体,采用悬浮共聚制备出超疏水含氟丙烯酸酯树脂,然后通过溶剂挥发法制得超疏水膜。通过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接触角(WCA)和热分析(TG)等手段,对含氟丙烯酸酯树脂膜进行的组成、外观形貌、疏水性能和热性能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含氟丙烯酸酯树脂膜表面结构是凸凹不平的,由很多微纳米尺寸的乳突组成,类似荷叶表面结构;蒸馏水在该含氟丙烯酸酯树脂膜表面的接触角为164.3°,接触角滞后为4.4°;热重分析(TG)显示其分解温度在200℃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该含氟丙烯酸酯树脂是一种极具潜能的超疏水材料。  相似文献   

17.
匡莉  伍齐贤 《塑料工业》1995,23(6):3-4,19
用巯端基聚苯硫醚(PPS)齐聚物和氯端基聚砜(PSF)齐聚物,在极性溶剂中常压合成了PPS-PSF嵌段共聚物,用红外光谱表征了其链结构,X-射线衍射及热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由于无定形砜基的引入,导致了嵌段共聚物的结晶度和熔融温度的下降。在合成PPS-PSF嵌共聚物的基础,合成了PSF-PPS-PSF三嵌段共聚物,用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等分析手段对其进行了初步表征。  相似文献   

18.
以甲基丙烯酸十八酯(SMA)、丙烯酸丁酯(BA)和苯乙烯(St)为单体,二乙烯苯(DVB)为交联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作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高吸油性树脂,研究了体系中单体组成及配比、交联剂、分散剂及致孔剂用量等因素对吸油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SMA):m(BA):m(St)=33:67:12,w(DVB)=1%,w(PVA)=1.2%,w(CHCl3)=35%时,所合成的树脂吸油性能最佳,其对柴油、甲苯、四氯化碳的饱和吸油倍率分别可达11.2g/g、18.9g/g、27.4g/g。  相似文献   

19.
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无定形VDC/MMA共聚树脂,研究了单体配比、聚合温度、引发剂浓度等因素对聚合速率、树脂组成和树脂某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体中MMA质量分数含量在20%~40%范围时,VDC/MMA悬浮共聚的速率随MMA含量的增加而加快,并具有明显的自动加速现象,温度低于60℃时,自动加速现象较剧烈;高转化率的树脂中MMA单元的含量大于初始单体中MMA的含量,其玻璃化温度与窄组成分布的VDC/MMA共聚树脂相近;当初始单体中MMA质量分数大于25%时,用本文悬浮法制得的树脂为无定形VDC/MMA共聚树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