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讨论了几种高速网络互连技术的特点、发展情况、概述,并对未来网络互连的发展方向做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ATM与千兆以太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当前流行的两种高速网络技术:ATM和千兆以太网。阐述两者各自的特点、优势,并针对两者在局域网中的应用作了详细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计算机局域网中,以太网属于中、低速率的网络。目前,在构筑大规模LAN时,100Mbit/s的高速以太网已作为主干网得到普及。从用户角度来看,LAN将从单一的数据通信用的专用网扩展成为同时传送数据,话音和图像的多媒体通信网络。因此,网络必须向提供更高的带宽,更高的带宽利用率及更加灵活的扩展与升级能力方向发展,随着交换式以太网,100Mbit/S高速以太网技术的完善与成熟,网络业界对局域网技术进行了更深入的开发与研究,1996年5月成立的千兆位以太网联盟,帮助IEEE将以太网标准向千兆位速度扩展,推出了作为下一代主干网的…  相似文献   

4.
在高速互连领域中,千兆以太网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兼容性和较低的价格。在对该技术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它详ATM技术作了详细比较。  相似文献   

5.
一、必须消除办公网络的瓶颈 当办公网络出现故障的时候您是否感到充满挫折感?其实,解决这一问题既不怎么费劲也没有多昂贵.  相似文献   

6.
以太网现在已经是最普遍的局域网技术,占领了90%以上的市场。本文对以太网的原理做了介绍,回顾了以太网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千兆位以太网的概念及相关标准,同时介绍了几种千兆位以太网的实现,最后展望了以太网的最新方向--10G以太网。  相似文献   

7.
8.
李广民  俞英 《信息技术》2001,(7):52-52,54
论述了以太网的优点,以及快速发展成为局域网主导技术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10.
城域网的特征与技术方案选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首先阐述了城域网的基本内涵和特征以及所面临的挑战,然后分析了城域网的主要问题以及对下一代城域网的基本要求,接下来,重点介绍了城域网的四大技术解决方案(以SDH为基础的多业务平台,基于层2交换和层3选路的方案,以WDM为基础的多业务平台,以ATM为基础的多业务平)特点与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VLAN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局域网中,各站点共享传输信道所造成的信道冲突和广播风暴是影响网络性能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决发生在网络第二层的信道冲突和发生在网络第三层的广播风暴问题,网桥和路由器被广泛应用于局域网中。由网桥连接的网络属于同一逻辑子网,逻辑子网是指该网络中的网络站点具有相同的网络层地址,例如具有相同的IP网络号或者IPX网络号。由路由器将不同逻辑子网连接在一起,逻辑子网间的通信必须经路由器进行。 在这种网络结构中,由集线器、粗缆和细缆所构成的物理网络与逻辑子网相对应,通常一个IP子网或者IPX子网属于一个广…  相似文献   

15.
本第一部分详细介绍千兆以太网的技术原理,并重点讨论千兆以太网的效率和可靠性问题。作为实现千兆以矿山多技术的产品,本第二部分详细介绍千兆路由交换机的系统结构,重点讨论在千兆路由交换机中线速和无阻塞的概念。最后针对广电现实的建网需求,提出在路由交换机选型时的五个主要标准。  相似文献   

16.
17.
鲍国闽 《数字通信》1997,24(1):42-44
本文介绍了多媒体网络、高速网络以及交换技术,运用交换技术及快速以太网设计出适用于不同规模用户的优化的多媒体网络方案,同时也提供了上述网络方案向ATM过渡的方法,另外还指出了传统的太网改造升级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19.
关于IP网络建设的几点考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IP网络的建设中,采用何种技术,对用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骨干骨中比较流行IPover ATM,Packet over SONET/SDH和千兆以太网,除了IPover ATM,以上技术同样可以用于城域网,另外动态分组传送(DPT)技术也可以用于城域网中。接入网技术有很多种类,适用于IP接入的技术有以太网,ADSL,HFC和ISDN等。最后对IP网络的保护恢复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几种宽带接入技术比较及其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ADSL、以太网、光纤、无线和Cable Modem等当前主流宽带接入技术,分析了每种技术的特点和具体应用场合,最后对宽带接入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