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震P波和S波耦合的变围压动三轴试验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川  蔡袁强  王军 《岩土工程学报》2012,34(10):1903-1909
地震发生时,尤其是直下型地震发生时,P波对场地土体的作用不可忽略。通过变围压动三轴设备施加的特殊应力路径, 模拟了P波和S波耦合对饱和软黏土动力特性的影响,即循环剪应力和循环正应力耦合对饱和软黏土动力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变围压动三轴试验得到的包括循环剪应力和循环正应力的应力路径可以较好地模拟P波和S波的耦合作用;循环剪应力和循环正应力的相位差对饱和软黏土的动强度有较大的影响,当相位差为180°时,土体的动强度最低,当相位差为0°时,动强度最高;随着循环正应力幅值的增大,土体的动应变发展速度与常规恒定围压动三轴试验下的动应变发展速度相比,差距逐渐增大。这些发现一方面表明强震过程中P波的作用不可忽略,另一方面表明,在某些情况下,常规恒定围压动三轴试验高估了饱和软黏土的动强度,对抗震设计不利。  相似文献   

2.
利用GDS动三轴仪,在应变控制条件下,对压实桂林典型红粘土进行固结不排水振动三轴试验。主要考虑了固结围压、固结应力比、压实密度和初始应变对红粘土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影响并分析其规律特性。结果显示:动剪切模量随振动应变的增大而减小,而随固结围压、固结应力比和压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动剪切模量比随振动应变、固结围压和固结应力比的增大而减小,随压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阻尼比是随振动应变、固结围压和固结应力比的增大而增大,在不同的振动应变幅值下表现不同大小。可用Hardin-Dmevich双曲线模型对动剪切应力和动剪切模量比进行很好的拟合。所得结果可为工程建设和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循环荷载作用下结构性软粘土的变形和强度特性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萧山原状和重塑软粘土在不同压力下固结后进行动力试验,探讨结构性软粘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合适的动应变破坏标准。文中比较了按本文提出的破坏标准与破坏应变标准取为5%和10%时的动强度差异,结果表明,在破坏振次较小时,本文提出的应变破坏标准更为合理;随着振次的增大,不同应变标准下的动强度差异性逐渐减小并趋于同一个稳定值--土体的最小动强度。固结压力对结构性软土动强度的影响较大,当固结压力小于土体结构屈服应力时,原状土动强度明显高于重塑土;而当固结压力超过土体结构屈服应力时,两者的动强度基本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4.
白德贵 《山西建筑》2014,(21):124-125
对木屑混合粘土的动三轴试验进行了研究,通过最大动剪切模量以及动强度曲线两个指标,分析了结构性和木屑含量对软粘土动强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软粘土的结构性可以明显影响粘土的抗剪强度,木屑含量对软粘土动强度的影响呈现出两面性。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温度对土动力特性的影响,设计了内外联合加热的温控装置,研制了温控动三轴试验系统。该系统能实现10 ℃~100 ℃范围内试样温度的精确控制,并可线性调节、分级加温。最后,以宁波饱和淤泥质软黏土为例,初步开展了不同温度下的土动力特性试验,验证了其有效性和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试样的滞回圈形状及发展与常规动三轴试验结果一致;随着温度的升高,软黏土的塑性累积应变、动阻尼比和动孔压减小,动弹性模量增大,且各增量值均随温度上升而减小,反映了软黏土的热硬化特征;累积塑性应变与温度归一化结果呈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6.
《工业建筑》2013,(8):83-89
通过一系列动三轴试验,获得不同动应力幅值、围压和含水率条件下阜新风积土轴向累积应变与振动次数的关系曲线。基于土结构性研究成果,定义风积土联结结构动应变势参数mN1、摩擦结构动应变势参数mN2和风积土总结构动应变势参数mN,探讨饱和重塑风积土发生结构破坏时,上述各结构性参数指标与试验条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mN1随振动次数的增加而减小,mN2和mN随振动次数增加而增大,且振动次数较少时各结构性参数指标变化较快,说明振动初始阶段风积土结构性损伤较为剧烈。动应力幅值和含水率越大,围压越小,风积土联结结构稳定动应变势mfN1、摩擦结构稳定动应变势mfN2和总结构稳定动应变势mfN越大。依据破坏振次与风积土总结构动应变势间的关系,建立了确定饱和重塑风积土动强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武广高速铁路无碴轨道红粘土路堑基床的动力稳定性问题,利用改造后的应力控制式动三轴仪代替目前国内尚无的剪应变控制式共振柱仪,测得了不同试验条件下红粘土体积动剪应变门槛值.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短时动三轴试验方案和试验数据处理方法,为体积动剪应变门槛的确定开辟了新的试验途径.探讨了含水比、围压、固结比对体积动剪应变门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饱和粉土进行了一系列动三轴液化及液化后试验,即进行饱和粉土液化试验及在饱和粉土液化后孔隙水压力进行了不同程度消散后,再进行三轴剪切试验。探讨了饱和粉土的液化特性以及液化后孔压消散程度对液化后粉土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饱和粉土的抗液化强度随着所施加动应力幅值的增大而减小;液化后饱和粉土孔压消散程度越大(即再固结程度越大),则液化后粉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越大,其应力应变关系曲线表现为应变硬化型,土体的切线模量随着应变的增大而减小;液化后粉土的孔压进行了不同程度消散后,再进行的三轴剪切试验中应力应变关系呈对数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砂卵石土室内动三轴试验,对饱和砂卵石土的动弹性模量动力参数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分析不同围压、不同固结比和不同振动频率对砂卵石土的动弹性模量影响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动应变影响动模量成倍增减,同时,动模量随着固结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固结应力比对动模量有着和固结压力一样的影响规律,而频率对饱和砂卵石土动弹模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循环球应力在土体动应力场中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在以往的研究中往往被忽视。基于循环围压动三轴试验,通过循环围压和循环偏应力的耦合,初步研究循环球应力对饱和软黏土动应变发展规律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循环球应力的存在不但改变动应变的发展速度,而且改变最大压应变与最大拉应变的比值,这种影响不但与循环球应力与循环偏应力的相位差有关,而且与循环偏应力的幅值有关。当相位差为180°时,压应变发展速度更快,而当相位差为0°时,拉应变发展速度更快。基于试验结果,分别从总应力和有效应力的角度解释循环球应力影响动应变发展规律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饱和软黏土的小应变剪切模量Gmax是其基本力学参数。在进行饱和软黏土的有效应力动力分析时,往往认为小应变剪切模量Gmax只随着有效应力的降低而衰减,而不受动荷载应力历史的影响,因此基本采用静力状态下得到的小应变剪切模量代替相同有效应力时动力状态下的小应变剪切模量。但是,对于饱和软黏土,目前并没有足够多的试验数据证明这一假设。基于这一考虑,通过GDS动三轴及弯曲元测试系统,研究了循环应力历史对饱和软黏土小应变剪切模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循环应力历史对Gmax的影响较大,采用静力状态下得到的Gmax代替动力状态下的Gmax并不可取。同时,发现可以使用小应变剪切模量的突变来表征饱和软黏土的结构破坏。  相似文献   

12.
《土工基础》2016,(3):387-390
采用英国GDS变围压动三轴系统对温州饱和软粘土分别进行了应力路径斜率η=1/3时不同初始有效固结围压的静力试验和不同应力路径的静力试验,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温州饱和软粘土的强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初始有效固结围压和不同应力路径的温州饱和软粘土均呈应变硬化规律,且呈非线性;随着初始有效固结围压的增加,土体的强度在增加;应力路径斜率η=1/3时不同初始有效固结围压下,土体所呈现的变化曲线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DDS-70微机控制电磁式振动三轴仪和TSZ-2全自动应变控制式三轴仪,对扬州饱和砂土进行了试验,研究了细粒含量为21%,25%,29%时,饱和砂土的静力不排水抗剪强度及在高振次循环下的动强度,对比分析了静强度和动强度之间的应变速率系数,指出当细粒含量为25%时,饱和砂土的强度减幅最大,应变速率系数最低,最容易发生液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南京地铁三山街站隧道周围淤泥质粉质粘土进行应力控制的循环三轴试验,研究了列车循环荷载作用下淤泥质粉质粘土的动应变发展情况,充分考虑了土体固结状态、固结比、轴向循环压力的大小及频率对动应变的影响.得到了淤泥质粉质粘土的临界动应力比和动应变随振动次数、加载频率和围压及固结状态而变化的规律,对地铁隧道的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淤泥质砂土的动力特性,利用动三轴仪对现场饱和淤泥质砂土进行不同固结应力状态下(固结围压σ3c=100,200,300,400 kPa,固结应力比Kc=1.0,1.5,2.0)的动力变形特性及动强度特性试验研究。分析动应力–动应变关系,阻尼比、动强度等一系列变化规律,并对淤泥与砂含量比例对淤泥质砂土动力特性的影响进行初步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固结应力状态对饱和淤泥质砂土动应力–动应变关系影响很大;阻尼比随动应变的增大而增大,相同固结围压下,阻尼比随固结应力比的增大而增大;不同固结应力状态下,动应力随破坏振次的增大而降低,相同固结应力比,不同固结围压下σd/(2σ3c)与fN关系可以近似归一;不同的淤泥含量对饱和淤泥质砂土的动力特性影响显著,在相同的动应变条件下,动应力随着淤泥含量的增大而减小;在相同的固结围压下,阻尼比随着淤泥含量的增大而增大;强度并不是随着淤泥含量的增加而单调增加,在淤泥含量为20%时强度最低。  相似文献   

16.
饱和软粘土的不排水循环累积变形特性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上海地区典型饱和软粘土不排水循环三轴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软粘土塑性累积变形的主要因素:循环荷载的作用次数,初始静偏应力和循环加载动偏应力。基于临界状态土力学理论,引入了相对偏应力水平参数,考虑初始静应力、循环动应力和不排水极限强度的相互影响,研究了不同静、循环动应力组合应力历史影响下饱和软粘土的不排水循环累积变形特性。  相似文献   

17.
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周建  龚晓南  李剑强 《工业建筑》2000,30(11):43-47,4
利用应力控制的循环三轴试验 ,研究分析了循环应力比、加荷周数、频率及超固结比对循环荷载作用下杭州市正常固结饱和软粘土应变和孔压的影响 ,确定了杭州市正常固结饱和软粘土的临界循环应力比和门槛循环应力比 ,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砂卵石土动力特性的动三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砂卵石土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并具有抗剪强度高、地震荷载作用下不易液化等优良工程特性,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为反映其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动力变形强度特性,通过砂卵石土室内动三轴试验,对不同饱和度的砂卵石土的动力特性进行研究。主要分析围压、固结比和振动频率对砂卵石土动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砂卵石土的动应力随固结比的增大而略有增加,随振动频率的增大而有较大增幅,而且其动强度随着围压的增大而显著增大;(2)在相同围压下,随动应力增加,破坏振次减小;(3)砂卵石土的动弹性模量随动应变的增大而减小,随围压增大而增大;(4)其阻尼比随动应变的增大而增大,明显表现在微小动应变中。  相似文献   

19.
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应变软化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通过对杭州市正常固结饱和软粘土进行应力控制的循环三轴试验,从应变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循环荷载作用下土体的软化情况.通过研究不同循环应力比、不同超固结比、不同频率下轴向周期应变的软化情况分析了土体的软化,同时建立了一个合理反映土体应变软化的数学模型并确定了参数.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砂卵石土动三轴试验,深入研究了砂卵石土动力特性,得到了砂卵石土的动强度和动模量在不同围压及固结应力比条件下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围压是动强度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固结应力比不同的条件下,动强度及动模量变化也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