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计算弹道导弹突防中诱饵掩护效果,以弹头的被识别概率和弹头平均突防数作为效能指标,考虑不同数量诱饵干扰情形和不同的反导拦截策略,建立了诱饵掩护效果计算模型,给出了识别效率、突防效率和拦截效率的定义,对诱饵掩护下的导弹突防伪装效能进行了定量分析。对反导系统采用“发现即拦截”和“识别后拦截”策略的突防效果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在“发现即拦截”策略下,反导系统最多可拦截的目标数对进攻方的突防效率有重要影响。该研究结果对开展弹道导弹突防能力仿真评估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汪民乐  李勇 《兵工学报》2014,35(8):1318-1323
弹道导弹在诱饵掩护下的突防效能评估是导弹突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以至少有1个弹头突破敌反导系统的突防概率作为突防效能评估指标,考虑不同的诱饵干扰情形和反导拦截策略,分别建立了诱饵掩护下单发导弹和多发导弹的突防概率计算模型,对诱饵掩护下的导弹突防效能进行定量分析,并通过算例分析了结果,检验了模型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诱饵的使用特别是重诱饵的使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弹道导弹突破敌方反导防御系统的突防概率。文中的研究结果对开展弹道导弹突防能力仿真评估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弹道导弹突防技术主要包括反识别、反拦截和体系对抗突防等,而随着反导防御系统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的基础上,传统的突防技术也必将进入智能化阶段。主要分析了外军弹道导弹突防技术现状,介绍了多弹头集群协同突防、智能机动变轨和对抗雷达的智能隐身材料等智能化突防技术,讨论了未来一段时间内弹道导弹智能化突防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田志峰  张政  韩辉 《飞航导弹》2011,(6):70-72,81
针对提高低空反导武器系统对抗下弹道导弹突防能力问题,分析了弹道导弹突防末段面临的电磁威胁,研究了对低空反导系统雷达实施电子干扰的可行性,探讨了雷达处于探测、跟踪、识别和引导模式下电子干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反舰导弹对由预警雷达和舰空导弹武器系统组成的现代化反导系统的突防概率的计算方法,其中包括探测概率和拦截概率的计算.通过仿真计算,分析反舰导弹的RCS对生存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减缩反舰导弹的RCS可以显著降低反舰导弹被探测的概率,从而可以缩短舰空导弹的发射区远界,缩短反导的作战准备时间,提高反舰导弹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6.
采用弹道仿真方法来求取超声速反舰导弹蛇形机动突防舰空导弹的突防概率.分析了反舰导弹蛇形机动的物理过程,建立反舰导弹蛇形机动的弹道模型及舰空导弹反导拦截模型.设定反舰导弹和舰空导弹的性能参数,采用蒙特卡罗法对不同组合的机动弹道进行攻防对抗仿真实验,得出超声速反舰导弹蛇形机动突防舰空导弹的突防概率.本方法还可以用于研究舰空导弹的拦截能力.  相似文献   

7.
系统分析了排队论在防御系统的突防概率计算方面的应用,指出了它的局限性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对地导弹与反导防空系统的对抗原理,提出一种基于仿真的评估方法.该方法建立了完整的导弹突防过程的计算机模型,对模型进行仿真,既可求解导弹对单一武器防空火力区域的突防概率,也可评估其在多武器组成的联合防空体系下的突防概率.  相似文献   

8.
采用弹道仿真方法来求取超声速反舰导弹蛇形机动突防舰空导弹的突防概率.分析了反舰导弹蛇形机动的物理过程,建立反舰导弹蛇形机动的弹道模型及舰空导弹反导拦截模型.设定反舰导弹和舰空导弹的性能参数,采用蒙特卡罗法对不同组合的机动弹道进行攻防对抗仿真实验,得出超声速反舰导弹蛇形机动突防舰空导弹的突防概率.本方法还可以用于研究舰空导弹的拦截能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地基雷达反导预警时间窗口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战术弹道导弹目标的探测预警是反导作战的关键,预警时间直接制约着反导武器系统的作战效果。对预警时间窗口进行了数学描述;分别建立了战术弹道导弹(TBM)被动段的弹道模型、地基雷达的视距模型以及拦截弹的运动模型;建立了预警时间窗口的计算模型;通过算例,计算了拦截两种典型射程的TBM时所对应的预警时间窗口,计算结果表明,地基雷达的部署位置和拦截弹的战技指标是影响预警时间窗口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时解算可信度较高的反舰导弹突防概率,以反舰导弹突击舰艇硬防御系统为军事背景,采用伴随技术,在深入分析舰艇反导硬防御体系并对其建模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反舰导弹和舰空导弹的攻防对抗过程,得到了反舰导弹突防概率的解析解。该方法不仅能保证突防概率解算的快速性,而且能体现出攻防态势、反舰导弹末端机动策略以及拦截方武器系统性能等因素对反舰导弹突防效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