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排格形地下连续墙的空间变形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双排格形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工程的一种新型自立式支护结构,不仅可以发挥地连墙的作用,还有着墙体刚度大、抗渗性好、无需安装内支撑的优点。本文以某深基坑工程为例,采用有限单元法模拟基坑开挖与降水,重点分析双排格形地下连续墙的空间变形特性。  相似文献   

2.
位于淮安市主城区的北门桥节制闸南侧深基坑紧临高楼,场地复杂且狭窄,深基坑支护方案采用双排格构式地连墙同时兼作工程永久挡墙,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本文着重从该结构特点、适用条件、结构布置、结构计算等方面,分析双排格构式地连墙结构在大型城市水利工程中变形特点以及监测成果,为以后类似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东莞市长安排涝站扩建工程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场地狭窄、工期要求短,设计采用地下连续墙作基坑支护,同时还采用了内衬墙与地下连续墙结合、支承桩与地下连续墙结合,即所谓”墙墙结合、桩墙结合”的设计方案,墙段连接采用工字钢板接头,其形式和做法都有一定的特点,经实践检验,证明该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桐子林水电站导流明渠布置在右岸滩地上,明渠底板和左导墙基础为粉砂质粘土,属软弱基础,为满足结构要求,设计提出对该地层采用框格式连续墙进行基础处理.经过方案比选,"十"字形节点部位采用桩结构形式成槽施工,钢筋混凝土接头采用起拔导管与投放粘土袋相结合的施工方案,从施工效果和质量情况来看,所选方案符合框格式地下连续墙施工的特点,完全能满足工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以上海软土地区三角形深大基坑为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和周围土体的变形规律。同时结合三角形基坑的特殊结构形式,分析了不同边长、角点对于基坑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建立的有限元数值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基坑开挖引起的结构和地层变形;地下连续墙侧向位移呈现“鼓肚型”模式,墙后地表沉降在一定距离处出现沉降槽,且地下连续墙侧向位移和墙后地表沉降均随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地下连续墙侧向位移和墙后地表沉降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特性,在三角形长边中点处变形达到最大值,而在基坑角点附近,变形相对较小;角点角度越小,测点离角点越近,则变形越小。所得结论对于基坑工程的设计和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某水电站导流明渠左导墙末端基础原设计采用"沉井"方案,结合现场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经分析后建议采用施工方便、开挖量少的框格式连续墙方案代替沉井,文章介绍了采用有限元框格式连续墙进行稳定及应力变形分析的设计模型与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白江宏  张迪 《中华建设》2012,(7):250-251
1.工程概况2.钢筋笼制作汉口火车站是武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与七号线的换乘站,整个车站除北端约60m长部分位于空地外,其余大部分与既有的汉口火车站前地下人防结构斜交并结合。车站为双柱三跨岛式地下车站,站台宽13.5m,结构型式为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矩形结构,基坑采用地下连续墙与Ф609×16钢管支撑共同组成支护体系,基坑开挖深度为14m多。标准段地下连续墙设计最深墙深为28米左右,幅宽为4.0m~6.0m不等,首开幅的钢筋笼最重约为28t,钢筋骨架长度为27.50m。本工程地连墙钢筋笼按一节整体制作及吊装,现场设一2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在大城市的建筑施工中,大范围的深开挖工程做斜坡式开挖土方往往有一定的困难,故常设基坑的围护结构。上海某项深开挖工程,位于黄埔江与一厂区建筑群之间。在选择最佳的设计和施工方案过程中,讨论了各种类型的挡土结构,作为永久性围护结构的泥浆开沟地下钢筋混凝土连续墙,被选定为最终的设计方案。地下连续墙用于深基开挖围护结构时,必须解决其水平支撑问题。当开挖宽度在20m之内,通常采用大直径的  相似文献   

9.
以某船闸开挖的带撑双排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为对象,采用土体卸荷条件下的HS有限元模型,分析"仅主动区加固"、"仅墙间土加固"、"仅被动区加固"、"主动区+墙间土加固"、"被动区+墙间土加固"5种土体不同加固方式对船闸基坑支护结构和邻近船闸的影响.结果表明:"仅主动区加固"控制后排墙和邻近船闸侧向位移效果较好;"仅墙间土加...  相似文献   

10.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围堰施工时常会遇到场地狭小且水位波动频繁的工况,传统的重力式围堰和双排桩围堰很难适用。淮河航道临淮岗复线船闸工程,利用双排灌注桩结合旋喷桩与地下连续墙组成围堰下部防渗与承载体系,上接钢筋混凝土空箱结构,将常规基础防渗处理方法与空箱结构进行有效结合,形成一体化挡水围堰,有效地解决了有限空间和水位大幅频繁变化情况下的围堰施工难题。这种一体化挡水围堰防渗效果明显,结构稳定性高,工期短,工程造价低,对复杂作业面区水利工程围堰施工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小浪底引黄工程取水口施工围堰采用内径30m的圆形地下连续墙,最大墙深53m,连续墙自上而下穿越低液限粘土夹卵石混合土层、砾岩和灰岩地层,工程地质条件差,施工技术难度大。本文对地下连续墙完成后筒体内土体开挖和连续墙拆除施工过程中连续墙的应力变形进行分析,为连续墙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盐城港滨海港区拟建的第一座10万t级通用泊位码头采用了分离卸荷式地连墙板桩结构,码头所处地基中存在一层厚约5.3 m高压缩性黏土。鉴于上述高压缩性黏土层与码头前沿泥面线相近,对码头结构稳定性可能存在较大影响,为此开展了土工离心模型试验,对码头设计方案稳定安全性进行了验证。模型试验模拟了极端低水位这一最不利水位条件,同时按最不利的加载顺序模拟码头面竖向荷载的施加,试验测量了码头地连墙、锚碇墙和两排直立灌注桩的弯矩、地连墙在锚着点处的侧向位移和锚杆拉力。结果表明,墙桩弯矩和锚杆拉力最终趋于稳定,地连墙锚着点位移和地连墙倾斜度均处于合理区间,码头结构整体稳定,从而验证了该板桩结构设计方案的合理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杭州三堡排涝泵站单孔箱涵位于三堡二线船闸下游引航道西侧狭长地带上,属一级深基坑,由于受周边环境制约,工程采用地下连续墙与箱涵侧墙"两墙合一"结合坑内临时支撑的基坑支护结构体系,这在浙江地区水利工程中尚属首次运用。其设计与施工的成功实践,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刘玉龙 《长江建设》2012,(7):206-207
地下连续墙是连续构筑在地下的一道混凝土墙。它是利用特制的成槽机械,沿着开挖工程的周边在泥浆护壁下开挖沟槽,再将制作好的钢筋笼放入槽段内,采用导管法浇注水下混凝土,形成一个单元槽段,各墙段之间采用特定的接头方式相互连接,形成连续的地下混凝土墙。地下连续墙具有挡土、防水抗渗及承载等多种功能。地下连续墙的墙体刚度大,整体性好,能承受较大的侧压力,可用于超深基坑维护结构也可作为主体结构承载。地下连续墙防水抗渗性好,施工时振动小、噪声低,对周围相邻工程结构和地下管线的影响较小,沉降及变位较易控制。还可与顺作法、逆作法结合应用,有利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5.
首先对土基上的闸室墙常用结构型式进行初步筛选,其次拟定拉锚地下连续墙方案和钢筋混凝土扶壁结构方案两种可行方案,从结构可靠性、施工难易程度、工程造价、对一线船闸安全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最终选择拉锚地下连续墙方案作为高港枢纽二线船闸闸室结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深基坑支护方案的对比及优化研究,采用有限元软件Plaxis 3D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比,确定了本工程经济合理的支护结构.并进一步研究了双排桩的参数对支护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地下连续墙支护下的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和地表沉降相较于双排桩只减小了约10%.综合考虑经济性和优化效果,本工程选用双排桩支护更合...  相似文献   

17.
地下连续墙是保持深基坑开挖稳定性的重要技术之一,在地下连续墙基坑开挖过程中如何确保结构的稳定是岩土工程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以南京市区某基坑项目为例,通过测斜仪分析开挖过程中地下连续墙的变形趋势,采用数值软件对基坑开挖进行模拟,对比分析莫尔-库仑本构(M-C)模型和硬化土体模型(HS)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M-C模型会高估地连墙体底部的水平运动,而HS模型会低估地墙底部位移,但因HS模型计算的位移和实际测量位移之间的强相关性,因此数值模拟方法建议采用硬化土体模型(HS)进行建模,可以用来作为基坑开挖地连墙的初步变形趋势判断。  相似文献   

18.
液压旋切地下连续墙设备主要应用于小型地下连续墙施工,总体体积小,可以在较小的场地空间实施施工作业;具有较好的成本控制能力;能对包含砾石、黏土等地层进行有效地下成墙施工。文章从设备设计方案的制定到设备研制后的施工现场应用几个方面,对液压旋切地下连续墙钻机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陆中湾出海闸为慈溪市西部排涝工程的组成部分,竖向防渗采用地下连续墙结合复合土工膜防渗方案,地下连续墙位于闸底板上下游各一道,墙深5 m、厚0.8 m,单道长度50m,采用干法作业.对施工排水、槽段开挖、混凝土浇筑等施工工艺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强震区软基上泵站地下连续墙注浆加固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高地震烈度区睢宁泵站软弱地基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板肋式地下连续墙与土体注浆加固的设计方案.结合泵站结构的布置特点,建立了三维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模型,分别从肋宽、注浆深度和土体强度参数的提高幅度这3个方面,对板肋式地下连续墙的水平位移进行了静、动力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板肋式挡墙结构在墙背土体注浆深度为19.5 m、土体变形模量提高10倍以上、粘聚力提高1.5~2倍和内摩擦角增加2°~4°时,墙体的水平位移便能得到有效的控制.通过实例研究,验证了该加固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