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长平滩区位于黄河下游济南河段右岸,上起平阴县东阿镇后姜沟,下止槐荫区段店镇宋庄,河道长92.1km,其中平阴河段河道长40.1km,长清河段河道长52km。平阴境内有11处控导工程、123段坝垛、工程长度10963m;长清境内有16处控导工程、319段坝垛、工程长度30160m。工程皆为乱石抛护结构。 长平滩区内的控导工程,大部分始建于1949至1972年,工程建设标准为与当地滩面平,工程建设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黄河济南城区段现有河道整治工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河中河"生态治理策略,即在无控导和险工河段主河槽河段建设护滩控导工程,稳定中小洪水流路,控制滩岸坍塌,并在河道滩区建设黄河生态走廊,改善黄河沿岸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针对黄河治理难度大、河情十分特殊的实际,本文在认识到“流性习散,河性习弯”是黄河河势变化特性基础上,提出了适应未来水沙条件的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治理方略:在现有河弯工程与改建的“束流节制工程”强力约束下,靠溜险工及控导工程同以生产堤为基础改造成的护滩防洪堤有机构成第一道防线,在完成准标化建设的大堤上有目的地修防滚河工程后成为第二道防线,结合在大堤至控导工程及村庄至大堤的道路标准提高后形成的隔堤,即可在发挥分滞洪作用的同时,有计划淤滩治滩。此外,“河南运河”也可作为黄河下游河道长期治理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4.
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的治理方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黄河河势"流性习散,河性习弯"的变化特性,提出了适应未来水沙条件的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治理方略:在现有河弯工程与改建的"束流节制工程"强力约束下,靠溜险工及控导工程与以生产堤为基础改造成的护滩防洪堤共同构成第一道防线,发挥控制流路,束流输沙及避免中常洪灾的作用,在完成标准化建设的大堤上有目的地修建防滚河工程后成为第二...  相似文献   

5.
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简称禹潼段,下同)是黄河中游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位于三门峡库区上段,地理位置十分特殊,1969年以来,减少河道淤积及塌岸塌滩,保护沿岸村庄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河道两岸共修建河道整治工程36处,工程长度145.91km,坝垛1009座,但由于部分工程修建时没有制定统一的河道整治导线,一大部分工程为抢险时建设,断面结构单薄,布局不尽合理,设防标准较低,加之工程长度不足,尚不能有效控导河势。目前防洪仍面临较多问题,本文扼要分析了该河段防洪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治理建议,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6.
长期中小流量下河道整治工程迎送流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浪底水库控制运用以后,改变了进入黄河下游河道的水沙条件及洪水过程,中小流量出现的几率大大提高。在长期中小流量过程的作用下,游荡性河道整治工程送流能力减弱,控导河势作用降低,送流不到位,工程之间发生畸弯,因此开展中小流量下河道整治工程迎送流关系研究对指导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布局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开展了大量的实体模型单元素试验研究,初步建立了工程送流距离与流量、工程弯曲半径、靠溜长度及入流角度等整治参数的指标体系,继而又通过不同比尺的模型试验和大量的原型实测资料对送流距离公式进行了检验,相关性极好。该公式已经被黄河下游河道整治方案研究采用,直接指导了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河道整治工程的平面布局研究。  相似文献   

7.
黄河宁蒙平原河段,河势变化大,常造成灾害,需进行河道整治。1998年以来按照微弯型整治方案确定的治导线修建了一些河道整治工程。尽管工程总长度仅相当于河道长度的1/5,但缩小了河势变化范围,工程相对较多的河段,初步控制了河势,在防洪安全、引水灌溉方面发挥了作用。今后仍需加快整治、控导河势,且任务艰巨。  相似文献   

8.
黄河下游30多年来兴修了大量河道整治工程,起到了控导江流护滩保堤作用,在防洪、兴利方面效益显著。近期河道整治重点转至高村以上游荡性河段。继续解决河床觉浅散乱、游荡摆动引起河势巨变,威胁大堤安全这一防洪突出矛盾。  相似文献   

9.
黄河干支流已建的大量水库、电站、引水工程以及大面积水土保持措施等,极大地改变了进入黄河下游河道的水沙条件,引起了黄河下游河道淤积萎缩。在新形势下,对河南黄河宽河段整治首要的任务还是确保黄河大堤和防洪安全,但其整治的重点应转向中水河槽,采取调水调沙和挖河疏浚等措施,保持河道主槽纵向输沙平衡和河势稳定;其次要充分考虑滩区群...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黄河小北干流主流河势游荡多变,滩槽水沙交换不畅,滩岸坍塌及河段生态环境等问题依然突出。为了更好解决这些问题,促进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系统性的黄河小北干流河道整治方法。该河道整治方法主要由河道形态变化分析、工程布局及河道整治标准研究、回淤口工程布置及优化研究、生态补偿研究4个部分组成;采用"就岸防护"与"平行治导控制线"的方式修建河道整治工程,由被动防护转变为主动防御,达到归顺河势、限制主流游荡多变的目的;通过降低河道整治工程高程和优化回淤口布局改善滩槽水沙交换不畅的问题;最后创新性地提出生态鸟岛的概念,为改善浅滩湿地生态环境、促进黄河小北干流生态健康发展提供新的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11.
王李平  安超  孙凯 《人民黄河》2022,44(1):58-60,70
禹潼河段是黄河进入下游前最后一段宽河道段,自然滞洪沉沙作用明显。为协调河道防洪、生态环境保护、滞洪沉沙、护滩护站、控导河势等治理任务及目标,新一期河段防洪治理工程中,新建续建控导工程采用了新型控导拐头坝方案,在控导工程上首布置拐头坝,可调整坝后水流流场,预防回淤口进水导致水流抄工程后路。通过构建控导拐头坝三维模型,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比选、论证并确定拐头坝长度,结果表明:工程长度1 000 m布置500 m回淤口方案最优,拐头坝长度采用200 m。  相似文献   

12.
黄河综合治理思考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黄河干支流已建的大量水库、电站、引水工程及大面积水土保持措施等,极大地改变了进入河道的水沙过程,引起了河道淤积萎缩。黄河宁蒙河段的治理主要是缩窄河槽、稳定流路,以提高中枯水河槽的挟沙能力,治河措施可兼顾保水作用。黄河龙潼河段的滩地堆沙和控导河势等综合治理须与古贤水库的规划设计紧密结合。黄河下游河道整治的基本要求是保持河道的纵向输沙平衡和平面上的河势稳定,根据水沙减少的情况修订规划,沿程整治河宽应随比降的减小而减小。干支流水库的调水调沙运用须与河道整治相互配合,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冲深河槽、稳定流路、输沙入海的作用。考虑到黄河流域下垫面的变化及水库的调节作用,建议利用过去的降水资料重新推算产生的径流,以修正水沙系列和洪水频率。  相似文献   

13.
1概述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全长818km。咸阳铁路桥以下至河口为下游,长208km。为了有效地护滩、护岸、护堤和控制河势,渭河下游共修建66处河道整治工程1388座坝(垛、护岸),其中受三门峡水库影响较严重的高陵以下河段建有河道工程49处,860座坝(垛、护岸),对维护河势稳定和行洪畅通发挥了  相似文献   

14.
“规划”对40多年来黄河下游治理的认识与实践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是理性认识黄河的一个飞跃。从“宽河固堤”到“宽河困滩”控导主流,提高河道的稳定性,标志着黄河下游整治进入一个新阶段。以对河势演变的认识、已有整治经验和已建控导工程为基础进行规划,  相似文献   

15.
水沙变化条件下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河势变化特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根据实测资料分析,总结分析了黄河下游1986年以来水沙变化的主要特点,进而着重对水沙变化后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河势调整的新特点进行了阐述。其特点主要是:主流摆动幅度减弱,支汉、心滩减少;河道弯曲程度增加,河湾个数增多;工程靠溜部位上提下挫现象增多,工程上首塌滩严重;畸形河湾增加;工程脱河和半脱河现象较为严重;小水易出险等。从而认识到,水沙变化后,河势变化更加复杂。应深入探讨河势调整的机理,并通过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来减弱水沙变化程度,同时,在一些河势调整剧烈的河段修建能够适应长期中小水河势调整的整治工程是改善不利河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针对游荡型河段主流宽浅散乱、河床极不稳定的特点,在黄河花园口一夹河滩河段两岸布置了对口丁坝整治工程。利用黄河下游水动力学泥沙数学模型,采用小浪底水库15a设计水沙系列,对黄河下游各河段的冲淤、典型断面的平滩流量变化进行了计算,分析了对艾山以下窄河段带来的影响,并与现状工程方案进行了比较,结论认为:①花园口-夹河滩河段布设双岸整治工程比现状工程条件下,15a间铁谢-利津河段多冲刷泥沙2.33亿t,冲刷量主要分布在花园口-高村段;②双岸整治工程方案和现状工程方案相比较,高村以下河段各站平滩流量减小,但和2002年汛前相比,山东河道仍具有较强的过洪能力;③在游荡型河段进行双岸整治工程布置,可以减少小浪底排沙期间河道的淤积,提高河南河段的输沙能力,而对山东河段的影响不是太明显。  相似文献   

17.
黄河口演变对下游河道的反馈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照不同的时间尺度分析了黄河口演变对下游河道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反馈影响,结果表明三者之间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为了减少黄河口演变对下游河道的反馈影响,应在黄河中上游、下游、河口尾闾段进行综合治理:①中上游实施水利水保建设、水沙调控体系建设和完善及滩区放淤工程建设等;②下游实施河道整治、引水引沙等;③尾闾河段应合理安排流路、尽量缩短河长、挖河疏浚、引高含沙洪水放淤、增强海洋动力输沙能力等.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下游温孟滩河段历史上河势变化巨大,50年代末至70年代大力整治河道后,河势趋于规顺,流路基本得到控制。温孟滩区面积宽广,洪水漫滩在下游起到自然滞洪作用。为配合小浪底水库移民安置区建设,1996年将该河段左岸控导工程以防护堤贯连,把温孟滩区进行封闭,使河道缩窄,将来同流量水位将有一定的壅高;小浪底水库距温孟滩仅20余km,水库建成后拦沙运用期间,该河段首当其冲,河道将发生严重冲刷,须准备充分的备防料物,大力修守,保持这一河段完整的工程体系,避免其对下游河势变化的影响,同时联系到花园口至东坝头确保河段的河道整治工程,亦要进一步巩固完善,打一场攻坚战,争取小浪底水库建成后,清水下泄期使下游河道保持比较稳定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河道整治中的排洪河槽宽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一三 《人民黄河》1998,20(3):12-12,21
黄河下游的河道整治工程主要包括险工和控导工程两部分。险工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但为了控导河势而修建控导工程却是从1950年开始的。50年代整治了弯曲性河道,1966~1974年重点整治了过渡性河道,游荡性河道也修建了部分整治工程,这些工程起到了控导河势的作用。l排洪河槽宽度的定义黄河下游的河道整治应以防洪为主要目的,因此,修建的河道整治工程除能控导中常洪水和一般流量下的河势、有利于防洪工程安全外,还必须保证在大洪水及超标准洪水时过流通畅,具有足够的过洪能力。在河道整治初期多从控制河势考虑,70年代初期已注意到排洪宽…  相似文献   

20.
“96.8”洪水期间,黄河下游河南河段暴露出许多问题,河槽淤积严重排洪能力大大下降;河道整治工程控导能力下降,滚河的危险回大;防洪工程标准不足,河道工程不配套等。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加高加因堤防工程,加快防滚河工程建设,加速河道整治,采取多种措施保障滩区群众安全1,加强非工程防洪设施建设等防洪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