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种Web服务QoS可信性评价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Web服务数量的增加,根据Web服务的非功能属性(QoS)度量Web服务质量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对Web服务QoS的研究主要集中在QoS信息管理、QoS度量方法及基于QoS驱动的服务选取上,但对于QoS评价的可信性研究较少.本文在目前QoS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Web服务QoS可信性评价模型,并给出了两种Web服务QoS可信性评价方法.最后,描述了可信性评价的实验过程及效率分析.  相似文献   

2.
基于QFD技术的软件可信性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软件可信性的多维属性进行系统综合的度量评估,在软件设计开发过程中有效地跟踪和控制软件可信度是一个重要且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针对该问题,运用质量机能展开(QFD)技术分析软件可信需求和设计质量特性,并整合运用Kano质量模型测量软件可信性对于软件设计质量特性的敏感程度,提出了一个软件设计开发过程中的可信性评估方法。最后采用某航天操作系统软件的开发实例验证了该评估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为合理准确地度量软件可信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关键非功能需求的软件可信性度量模型。首先,分析了该模型所涉及的软件可信性、非功能需求、关键非功能需求的定义;其次,对非功能需求进行分解以及权重的分配,并将非功能需求细分为A、B、C、D四类以便更好地获取;最后,应用Web软件中的“在线旅行”网站详细阐述了该模型的具体度量过程。提出的模型是一个通用的软件可信性度量模型,适用于不同形态的软件,支持软件可信性的定制,对于软件可信性的度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前软件可信性度量的理论方法尚未完善,对于移动终端软件可信性的度量研究还没有相关的理论方法。文章以Android系统为例对可信行为声明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Android系统的可信行为声明的描述内容。最后从软件可信性度量与评价问题入手,建立了Android软件可信性度量模型。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软件需求及其可信性属性的基础上,构建软件需求可信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软件需求可信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减少软件需求可信性评价过程中的主观因素,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为软件需求的验证提供新的度量途径。  相似文献   

6.
孙剑  李克平 《计算机仿真》2010,27(1):276-280
交通系统仿真模型的可信性评价是合理、科学地运用交通系统仿真模型进行系统分析、预测以及辅助决策的关键环节。针对微观交通仿真模型开发者和使用者的不同需求,研究了交通仿真模型可信性评价内容及其与仿真模型校正、校核、验证和确认的关系;分析了三种可用于微观交通仿真模型可信性评价的方法:层次分析法、相似度法以及模糊综合评判。合肥市大东门区域的运用VISSIM软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表明,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微观仿真的可信度评价方法是提高模型可用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软件在安徽行政学院信息平台建设中非常重要,软件可信性评估渗透软件开发和应用的全阶段。本文从数学建模的角度阐述了软件可信性指标体系、可信性设计和可信性评估等内容,对软件可信性评估过程及其算法进行了分析,为可信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了整体评估。  相似文献   

8.
韩敏  段彦忠 《控制与决策》2020,35(8):1859-1865
针对复杂网络环境下存在的恶意欺诈行为,提出一种将服务可信性评价和基于QoS感知的服务组合优化相结合的方法框架.首先,基于Web服务的历史行为分别采用贝叶斯学习理论和用户评价方法,从客、主观两方面对Web服务可信性进行评估;然后,利用可信性度量后的QoS属性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并提出一种改进的多目标灰狼优化(IMOGWO)算法用于模型求解;最后,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所提出方法框架在服务组合优化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网络化软件是由分布在互联网上多源异构的Web服务构成,但受其所处动态开放网络环境的影响,服务可信性处在不断变化之中.针对传统Web服务可信性难以适应动态评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熵权重和带修正指标的动态信任评估模型(Dynamic Trustworthy Evaluation based on Information Entropy and Correction Metrics,DTEIECM).首先,该模型充分挖掘模糊矩阵中的客观信息,利用信息熵对易受人为因素影响的主观权重进行修正.同时,考虑到所处运行环境对当前服务可信性的影响,增加了修正指标和受反馈影响的外部指标,以提高评估模型的自适应性.最后,通过对一个商务订单管理系统中的地图服务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DTMIECM模型在可信性度量中具有可行性,而且能够适应多变的环境并重新配置服务组合,有利于提高整个系统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0.
一种SOA软件系统可信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合计算机系统可信性评价需求,研究基于SOA软件系统可信性评价方法.首先引入SOA软件代数模型,给出SOA软件可信范式,为从软件体系结构角度研究可信性评价问题奠定基础.给出SOA软件元素(服务组件和服务组合)可信属性的定义以及可信性定义;证明可信范式下SOA软件系统的Markov特性,提出SOA软件系统的综合可信性评价模型.通过一个案例解释SOA软件系统可信性模型的应用.最后通过与同类研究比较,总结本文的特点和贡献.  相似文献   

11.
面向验证的软件可信证据与可信评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软件可信性问题的凸显,近年来人们开始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出发点研究与软件可信有关的问题。从认识和理解软件的角度,基于对软件的思考以及认识越深入软件越可信这样一个观点,在对传统的软件可信证据收集与分类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验证的可信证据模型。该证据模型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的可信证据收集与分类方法的不足,便于多维性评估,有利于可信演化,符合人的认识习惯。最后,基于该可信证据模型,为探索解决可信评估问题提出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证据的软件过程可信度模型及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鑫  王青  贺劼 《软件学报》2017,28(7):1713-1731
软件可信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但对软件可信性的评估却一直没有一个系统并且客观的标准.一些研究工作从可信证据的采集渠道入手,譬如认为有第三方测试的证据,其可信级别就高一些,而若有用户的使用反馈则可信级别就更高.这些工作在可信的客观性方面做了很好的贡献.但我们知道可信其实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而且质量形成于过程,其证据的充分必要程度,以及对必要开发过程的覆盖程度等非常关键.本文基于软件开发过程,从过程的实体、行为以及制品三个方面提取软件可信的证据,建立了由37个可信原则,182个过程可信证据和108个制品可信证据组成的软件过程可信度模型,并给出基于本模型证据的软件过程可信评估方法,试图从开发过程的可信来建立软件产品的可信的信心.  相似文献   

13.
认证可信度理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认证是操作系统安全的基础之一,没有经过用户认证,系统安全的3个基本特性:秘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将会严重地受到破坏.但是由于当前系统在用户认证过程中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如认证机制的不确定性、认证规则的不确定性和认证结论的不确定性,借鉴专家系统中不确定性推理的思想,提出认证可信度的思想,并给出了认证可信度因子模型.该模型对认证过程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给出了度量,针对需要多种认证机制的重要、特殊系统给出了认证可信度因子在多认证机制之间的传播公式,并进行了证明.通过在认证过程中引入认证可信度,可以很好地描述认证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并且可以更好地增强系统在多种认证机制情况下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一种软件可信分级模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软件可信评估是软件可信研究中的一个新方向,相关的理论和方法还处在研究阶段。在分析软件可信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分层的软件可信分级模型。该模型定义了软件可信属性模型与软件可信等级,建立了软件可信证据参考模型,并描述了可信属性、可信等级、可信证据以及可信评价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软件可信分级模型为建立软件可信评估机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CPS)是一种新型复杂的网络化嵌入式系统,在CPS中存在多种软件通过网络进行交互,如何确保软件及其交互可信性是开发高可信CPS的基础.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面向CPS软件的可信性评估框架,该框架包括两个模型:可信性指标模型和可信性评估模型.可信性指标模型通过分析用户需求得到,而可信性评估模型则利用建立的可信性指标模型评估CPS软件及其交互的可信性.最后给出的实例分析,说明了提出框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由于认证系统存在不确定性,本文给出认证可信度的相关概念以描述不确定性,并给出多认证机制下可信度共享认证模型。该模型在可信度共享的思想上,通过将系统访问可信度值在多认证机制之间的分散管理,防止特殊场合认证机制的权力过于集中,以满足重要系统的特殊需要,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一种支持软件资源可信评估的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支持软件资源可信评估的框架,并分析了该框架涉及到的技术,如证据收集、证据信任管理和可信评估等.阐述了该框架在北京大学软件资源库中的设计决策和实现方案,并给出一个详尽的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8.
王德鑫  王青 《软件学报》2018,29(11):3412-3434
近年来,软件可信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一种比较共识的观点认为,软件可信是软件行为符合预期的程度.质量形成于过程,显然,建立质量信心的证据也散布于过程.软件开发过程中,主体、行为和各种保障手段则是建立软件可信的基本依据.基于证据的决策和管理是现代质量理论的核心,基于证据、数据驱动的软件工程都是试图从客观数据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计划的支持下,从过程保障的角度提出了软件过程可信度模型,其中,证据作为建立软件可信、支持可信评估的基础要素,是模型非常重要且基础的组成部分.主要研究该模型中的证据体系,遵循完整性、必要性、兼容性和可持续性这4项原则,基于过程管理的基本要素,通过调研以及与CMMI等软件过程参考模型的对接来提炼、定义和质证模型中的可信证据,使证据具备良好的公信力和可比性;同时,增加了部分目前其他模型都没有涉及的证据来刻画对软件过程的可信增强,从而建立了一个从可信实体、可信行为、可信制品这3个目标进行可信保障、并覆盖软件过程全生命周期的证据体系.该证据体系科学、客观并具有良好的公信力,结合可信度模型的其他部分,可以实现基于证据的、自底向上的软件过程可信评估,可供软件组织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19.
Developing trusted softwar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rend and a natural choi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ftware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At present,the method of measurement and assessment of software trustworthiness cannot guarantee safe and reliable operations of software systems completely and effectively. Based on the dynamical system study,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ehaviors of software systems and the basic scientific problems of software trustworthiness complexity,analyzes the 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