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华中建筑》2009,(6):233-233
位于阿布扎比Saadiyat岛新文化区的卢浮宫博物馆由法国建筑师让·努韦尔设计,将于2012年完工。  相似文献   

2.
叶露 《南方建筑》2006,(9):133-135
努韦尔的设计重视人的感知,关注场所丈脉,体现时代特征,因此从感官的诗意到文脉的內涵再到物质的消解,这是努韦尔的设计理念最主要的部分,也是理解其建筑作品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以创作富有时代意义、多元融合的诗意建筑而闻名于世。他对于创造性建筑实践有着无止境的追求,这一品质使他荣获2008年普利茨克建筑奖的桂冠。《城市建筑》上一期从技术理性与艺术浪漫融合的角度剖析了让·努维尔的建筑创作实践,本期将从设计手法、艺术风格层面进一步阐释其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4.
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以创作富有时代意义、多元融合的诗意建筑而闻名于世。他对于创造性建筑实践有着无止境的追求,这一品质使他荣获2008年普利茨克建筑奖的桂冠。《城市建筑》上一期从技术理性与艺术浪漫融合的角度剖析了让·努维尔的建筑创作实践,本期将从设计手法、艺术风格层面进一步阐释其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5.
新书推介     
《建筑师》2013,(3):129-129
画的独特意境,他将通过石材、玻璃以及一些新型材料的选用。特别是建筑周边多样性植被群落的营造。让“立体一”的设计方案充满变化和流动。“我希望坐落在北京历史中轴线新延伸位置的国家美术馆,能成为中国国家形象的新象征。”今年68岁的让·努韦尔说。  相似文献   

6.
屈少敏 《四川建筑》2016,(4):73-75,77
让·努维尔是欧洲较早谈论"消解物质性"的建筑师之一,对建筑消隐有着独特的阐释。文章旨在通过结合让·努维尔的相关作品,从建筑消隐的缘由、媒介及手法3个角度来分析解读"材料让建筑消隐"的观念,指出让·努维尔建筑作品的主题是建筑与场所的关系,而不仅仅是建筑的视觉表现,得到建筑通过消隐弱化自身呼应场所与城市文脉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建筑》2013,(10):26
法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让·努韦尔以中国传统书法为灵感设计的中国国家美术馆中标方案,日前在第三届博物馆·美术馆·规划展览馆建筑设计高峰论坛上亮相。这个具有中国书法韵味的"立体一"造型,让人们对作为"文化地标"的国家美术馆充满期待。此事的"鲶鱼效应"将会不断被放大,如果以此助推国内建筑设计领域的大发展,那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相似文献   

8.
以技术与艺术的双重视野,分析意大利建筑师伦佐·皮亚诺(RenzoPiano)在技术性思维主导下,对建筑艺术的探寻.透过对其生平与建筑成就的追溯,分析这位多项建筑成就奖的建筑师,如何透过技术性思维与建筑艺术设计手法融为一体,奏出独特而凝固的交响乐.文章通过对“技术性思维”理念及其具体体现出的“与自然融合的场所精神”,并通过选取代表性建筑作品设计手法进行逐一分析与比较研究,验证技术性与艺术性,始终是建筑最基本的定义与目标追求,从而以对其经典作品的重新解释,为当代建筑迷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自然建筑化设计手法将自然环境融入到建筑之中,使自然拥有建筑品质的同时赋予建筑自然属性。本文通过对几位著名建筑师作品的分析,对自然建筑化的设计手法进行初步的探讨。最后,结合我国建筑设计的现状,提出自然建筑化设计手法对其具有现实意义,以启发我国建筑师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做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0.
谢礼祥  孙晓娟 《安徽建筑》2011,18(1):23-24,44
基于对徽派建筑及建筑师理查德·迈耶的建筑理论与实践作品的分析研究,发现并总结了这之间共通的建筑语汇。通过研究迈耶对于建筑表皮及空间本质成熟的设计手法,吸收并加以转化创新,从而指导徽派建筑的设计,让其更加趋于理性。  相似文献   

11.
从人居环境功能体系角度入手,围绕生态、生产、生活、生命、生意等范畴,解析了2021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安妮·拉卡顿和让·菲利普·瓦萨尔的尼日尔“草棚”、法国拉达匹“温室”两个设计作品。通过回顾两位建筑师的设计历程,发现其建筑作品中传递的人居哲学、设计理想和场景再现手法对于探究建筑设计的根植性本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峰 《南方建筑》2005,35(3):68-70
西扎的建筑作品和精神对于中国的建筑师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通过分析他近年的两个代表作品,探讨他的设计思想与建筑手法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3.
简单就是上策:同济大学九十周年校庆纪念园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筑师在处理设计问题的时候,要做到的事不外乎“想法”与“手法”,有一定的想法再通过纯熟的手法解决了任务提出的问题,可算是好的设计。但是往往在这两个关键点上,让人费尽心机,结果想法的深奥及手法繁琐,就随之而来,设计似乎很有深度,让人眩目,但是否能够引起观者共鸣,能否感染人们心灵,就有一定问题。在纷繁复杂的各类“主义”面前,我感受到的只是建筑“玩家”们对于各自手法所贴的标签,并非解决建筑问题的根本所在。手法的问题是建筑设计最基本的问题,而不是建筑的真谛,作为建筑师,首先必须使自己成为建筑的“玩家”,…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分析西班牙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的建筑作品与现实背景,基于具体典型的案例,运用建筑批评学的评价手法(文化批评模式、形式批评模式、类型学批评模式),探究其建筑与区域场地的协调共生关系,并试对其建筑场地思想的形成与操作手法做归纳与阐述。  相似文献   

15.
与我们一衣带水的东方邻邦日本,不仅经济与科技发达,其现代建筑的成就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产生了一大批世界级的建筑大师,而且创造出了为数众多的建筑精品。日本现代建筑中对于尊重自然、对于传统文化精神的创造性的成功表现更是得到世界公认。因此,中国建筑与日本建筑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能够较为直接地体现两国建筑师各自的建筑价值观和设计观,同时分析设计者在设计创作理念、方法、过程与结果上的差异,对我国建筑师今后的设计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很强的可借鉴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法国南锡市美术博物馆的设计分析入手,着重介绍法国建筑师洛朗·博杜安在此作品中对建筑的光和空间的手法表达,以及如何利用新的建筑来延续历史文脉。希望通过对法国这一优秀设计案例的分析,为我们今后对历史街区的博物馆在延续文脉设计方面提供一些素材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芬兰著名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以其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建筑特点而名满全球,在他的设计理念中同时蕴含着许多生态思想。该文旨在通过分析他的建筑作品,解读其中的生态设计手法,希望能给我国的生态建筑设计予以启示。  相似文献   

18.
张峰 《南方建筑》2004,2(4):90-91
本文通过对高技派建筑师伦佐·皮亚诺几个典型作品的分析,试图对其创作理念和设计手法加以总结,即对技术的偏爱、对传统的重视以及让建筑与自然相融合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萨伏伊别墅、昌迪加尔高级法院、马赛公寓的共性和特性进行分析,结合设计背景、设计手法、建筑形象与勒·柯布西耶对建筑的理解,归纳总结了一个优秀的建筑作品应当具有的特质,对新时代的建筑师探索建筑的意义及如何做出优秀的建筑作品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圣·巴西尔教堂是菲利普·约翰逊设计生涯末期的作品,也是世界建筑史上少有的将解构主义手法运用到教堂建筑的案例。该文梳理建筑师设计创作时所处时代背景及建筑思潮,整理归纳圣·巴西尔教堂所在校区的发展演变,从建筑的形体组成及室内空间组成分析其建筑艺术,并解读建筑创作过程中的逻辑和哲学根源,分析菲利普·约翰逊在教堂建筑设计中解构哲学的应用与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