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白云石碳化法制备纳米氧化镁新工艺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介绍了纳米氧化镁的性质、用途及其制备方法。提出白云石碳化法制备纳米氧化镁新工艺。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即:消化温度 80~90℃,灰浆质量浓度 12g/L(以氧化镁计);碳化过程CO2体积分数为(35±5)%,碳化最终温度在35℃以下;热解条件为在 3~7min内将重镁水升温至 90℃;煅烧温度为 900℃。在此条件下所得氧化镁粒子为立方晶型,粒径 80~100nm,比表面积 109m2 /g,分散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主要研究了卤水-白云石法制取氧化镁过程中杂质铁、锰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原料白云石中杂质铁、锰大部分被带人产品,引起产品中铁、锰含量超标。通过对白云石进行精制试验,表明将灰乳过滤能除去一部分铁、锰杂质。若将制取过程中所得的氢氧化镁进行碳化处理,则产品质量超过了优等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以白云石为为原料,通过硫酸铵法实现了钙镁分离,加入改性剂水热处理后得到了平均粒径为40 nm左右的纳米氧化镁产品,研究了改性剂、水热处理对氧化镁形貌、粒径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对样品形貌及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4.
就卤水-白云石灰在微波作用下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及有关因素对沉淀的影响进行了试验。试验表明:微波作用可加快钙的溶出,降低沉淀的钙含量和含水量,提高了氢氧化镁和镁砂的品质。该法为卤水-白云石法的实际应用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铵浸法由白云石制备高纯度碳酸钙和氧化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煅烧后的白云石中所含的氧化钙和氧化镁,分别采用氯化铵溶液和硫酸铵溶液进行浸提,使其中的钙、镁得到较好的分离。氯化钙浸提液用碳化法在不同的晶体控制剂的作用下,制备出了不同粒径的球形和立方体形的高纯度碳酸钙。硫酸镁浸提液采用碳酸铵沉淀法制备出了高纯度高活性的氧化镁。并对反应过程中的温度、浓度、晶形控制剂的种类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无机盐工业》2008,40(6):22
一种利用白云石制备花瓣状纳米氧化镁的方法,直接利用丰产矿物白云石为原料,采用二段酸浸法和EDTA-氨水络合沉淀反应相结合的方法,制备高纯度的菱面片层类似花瓣状结构的纳米氧化镁。本发明解决了中间产物纳米氢氧化镁沉淀及过滤困难的难题,生产成本较低,工艺简单。  相似文献   

7.
卤水-氨法纳米氢氧化镁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常压下氨法合成纳米氢氧化镁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试验,研究了氨水pH值、Mg2+浓度、氨水滴加速度、温度和分散剂用量等因素对纳米氢氧化镁制备的影响。根据XRD和SEM测试结果,提出了制备纳米氢氧化镁的适宜工艺条件:氨水的pH值13.5、氯化镁溶液浓度为0.5mol/L、氨水的加料速度2.0mL/min、反应温度50~60℃、反应时间60min、分散剂用量为MgCl2量的2%和理想溶剂为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其体积比为1∶2~1∶1。  相似文献   

8.
《应用化工》2022,(12):2724-2728
我国氧化镁产品主要为普通氧化镁,而高端氧化镁和特殊形貌的氧化镁的经济价值远高于普通氧化镁。白云石是常见的富含钙镁的天然矿物,可加工处理分离钙镁,从而冶金制氧化镁。白云石生产氧化镁的加工工艺方法主要有碳化法、酸解法、氨浸法、卤水白云石法和离子交换树脂法。在现有白云石生产氧化镁工艺基础上,总结了各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及目前生产高品质氧化镁的工艺改进方法,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从白云石中化学分离氧化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共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浦  侯建国  张芳 《河南化工》2007,24(6):24-25,40
以氯化镁与碳酸钠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研究了反应溶液的pH值、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煅烧温度对制备纳米氧化镁粉体的影响,通过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对样品的性能进行测试,获得纳米氧化镁平均粒径约12 nm,且分布较均匀.  相似文献   

11.
白云石制备高纯氧化镁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白云石为原料,经煅烧、消化、碳化、热解、烘干制备出CaO质量分数小于0.1%的碱式碳酸镁,煅烧后制备出MgO质量分数高于99%的高纯氧化镁.研究了白云石煅烧温度、消化条件、碳化终点pH、碳化时(NH4)2C2O4的加入及加入时的pH对消化效率、碳化效率以及产品纯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白云石最佳煅烧温度为910...  相似文献   

12.
李瑞  冯凯  赵鹏  唐璇 《应用化工》2008,37(4):413-415
以运城盐湖高镁卤水为原料,通过除杂反应、沉淀反应、煅烧反应制备高活性氧化镁。研究了原料浓度与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沉淀反应的影响以及煅烧温度对氧化镁相对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沉淀反应中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60 min,镁和铵的摩尔比为1∶1.2以及煅烧反应温度为600~700℃时,可得到吸碘值在140~180 mg/g的高活性氧化镁,产品质量达到并超过了进口产品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以氯化镁为原料,氯化钾为助熔剂,采用高温熔剂法制备出氧化镁晶须。通过正交实验,利用极差、方差分析法对生长氧化镁晶须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找出了生长氧化镁晶须的最佳工艺条件:脱水时间1h、温度400℃;灼烧时间6h、温度900℃。因素影响顺序:灼烧温度〉脱水时间〉灼烧时间〉脱水温度。实验结果表明:在高温熔剂法制备氧化镁晶须的过程中,灼烧温度和脱水时间为主要因素,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得晶须的形貌较好,产率可达76.6%。  相似文献   

14.
氧化镁—锆英石钢包浇注料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电熔镁砂和锆英石为原料,研制了氧化镁-锆英石钢包浇注料,并研究了锆英石加入量对浇注料性能的影响及热处理温度对浇注料强度的影响,同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电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镁粉体及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阴离子交换膜为隔膜的电解槽,在不添加分散剂的情况下,控制阴极的电流密度在50-500A/m^2范围内,在电解氯化镁溶液过程中,阴极表面形成有利于氢氧化镁均匀沉淀的过饱和环境,得到单分散纳米氢氧化镁沉淀,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焙烧2h,得到不同粒度的超细氧化镁颗粒,用TEM和XRD分析表明:阴极的电流密度不同,可以得到不同形貌的氧化镁粉体,并对其制备及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Ceramics International》2022,48(13):18513-18521
Microporous refractories applied in the working-lining of metallurgical furnaces have been rapidly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owing to the outstand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ermal insulation performance and slag resistance, the pore structure of which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he variation of service performance. Meanwhile, the microporous magnesia aggregates were prepared in our previous research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nano-sized particles to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s of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poor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and slag penetration resistance, however, the pore evolution during sintering still remains to be investigated. Hence, in this study, the pore evolution of microporous magnesia aggregates is explored specifically and the effect of nano-sized MgO on pore structure and sintering is simultaneously discussed. The sintering model of microporous magnesia was built for analyzing the pore structure evolution proces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a micro-nano double-scale sintering model developed by the introduction of nano-sized MgO dramatically promoted the sintering kinetic force and boundary migration velocity. The sintering pressure discrepancy and free energy change per unit mole of specimens were respectively increased by ~43 times and ~48 times, which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closed porosity and pore distribution homogeneity, while reduced the pore size. Meanwhile, the high sintering diving force lead to th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direct bonding degree and grain size of microporous magnesia. With the addition of 3 wt% nano-sized MgO, the optimal sintering properties with closed porosity of 6.4%, bulk density of 3.23 g/cm3 and median equivalent pores diameters of 4.07 μm were achieved. The exploration of pore evolution in microporous magnesia aggregates contributed to the fabric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microporous refractories.  相似文献   

17.
以钨酸钠和氯化钴为原料,采用硝酸锂-硝酸钠熔盐法制备出纳米钨酸钴粉体,考察了合成温度对粉体相结构、形貌和光吸收性能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合成机理。结果表明:熔盐与钨酸钴前驱体质量比为6∶1,在210,270,340℃分别反应8 h,可以制备出具有钨锰铁矿结构的单斜相纳米钨酸钴;随着温度的升高,粉体结晶程度提高,平均粒径依次增加,在紫外区和可见光区对光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吸收;熔盐条件下,粉体的生长过程由扩散机制控制。低温熔盐法具有合成温度低、操作简单、易于规模化生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以无水醋酸铅和钛酸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钙钛矿型纳米钛酸铅(PbTiO3)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粒度测试、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制备的钛酸铅纳米粉体的结构、性质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讨论了影响溶胶-凝胶过程的诸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无水乙醇、水解温度、丙三醇和热处理温度等因素均对溶胶-凝胶过程有明显的影响,其中反应温度对胶体形成时间的影响最明显。钙钛矿型钛酸铅晶体在450 ℃时形成,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粉体的物相组成也将发生变化。钛酸铅干凝胶在600 ℃热处理2 h后可以得到结晶程度很高、平均粒径为53.7 nm、颗粒大小分布均匀的纳米钛酸铅粉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