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速角接触球轴承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球轴承拟静力学设计分析方法,引入“套圈滚道控制假说”,建立了高速角接触球轴承多目标函数的优化设计模型和优化算法,采用分层序列和目标综合的方法,开发了高速角接触球轴承优化设计和绘图软件,并获得了718、719、7(1)0、7(0)2四个系列共计113个型号轴承的优化主参数。  相似文献   

2.
王东峰  叶军  杨伯原  宋丽 《轴承》2007,(8):8-10
利用优化设计的方法,对汽车空调用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进行设计,提出了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建立了以额定动载荷较大、摩擦力矩及旋滚比较小的优化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姜韶峰  司东宏  李鹏 《轴承》2004,(2):9-11
介绍了高速密封角接触球轴承的基本结构形式、性能特点、优化设计方法及润滑剂的选择原则。对典型型号的高速密封角接触球轴承B7005C-2RZ/P4进行了试制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所开发轴承的高速性能达到了预期目标;其刚度高于相应的开型轴承。  相似文献   

4.
基于遗传算法的双列角接触球轴承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遗传算法,分别以额定动载荷和额定静载荷为目标函数,对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进行优化设计。轴承的设计变量包括每列的钢球数、钢球直径、内滚道沟曲率半径系数、外滚道沟曲率半径系数和轴承节圆直径。与标准值设计方案相比,优化后的轴承有更高的额定动载荷和额定静载荷;并且不同的目标函数下获得的轴承优化设计方案的变量值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高速角接触球轴承的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高速内圈磨头支承为背景,介绍了高速角接触球承的基本结构和结构参数,定性地说明了它们对轴承高速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一些变型结构和组合结构设计,对其它调整支承的设计和应用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角接触球轴承计算机辅助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长禧 《轴承》1989,(4):2-5
  相似文献   

7.
8.
姜长政 《轴承》2002,(10):28-30
从沟道表面粗糙度、装备质量、沟道磕碰伤及钢球质量等方面分析了角接触球轴承噪声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降低噪声的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9.
高速精密角接触球轴承结构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以高速精密角接触球轴承为对象 ,介绍了它的基本结构和结构参数 ,定性分析了它们对轴承高速性能和刚性性能的影响 ,给出了用于高速旋转和超高速旋转应用场合轴承结构及结构参数的确定原则。这些确定原则对其他高速精密轴承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附图 1幅 ,参考文献 11篇  相似文献   

10.
角接触球轴承传统的装配工艺方法装球过程所占用的时间相对较长,因此对轴承的产品质量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而这里所介绍的工艺方法对产品质量的提高起到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杨新 《轴承》2004,(10):40-41
通过对轴承的运动进行分析,寻求轴承零件的转速与轴承几何尺寸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轴承接触角与轴承零件转速的关系,通过检测轴承零件转速间接测量轴承接触角。  相似文献   

12.
角接触球轴承姿态工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长安  沈钺  朱钧  周福章  张雷 《轴承》2001,82(11):9-13
角接触球轴承滚动体姿态角的求解历来是一较难处理的问题 ,通常采用Jones的滚道控制理论计算 ,或者采用Gupta和Harris的两种动力学理论求解。实践中人们发现滚道控制理论用于高速较为有效 ,中低速则存在较大问题 ,而两种动力学理论由于非常复杂以及其中一些力学因素难以确定 ,至今在实际应用中仍很少被采用。本文为角接触球轴承有关一般转速问题的求解提供了一个简捷且较为确切的分析工具。附图 6幅 ,参考文献 6篇  相似文献   

13.
张昆燕 《轴承》1993,(10):26-27
介绍了双列角接触球轴承保持架的加工工艺及工艺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针对某型号角接触球轴承组配安装后,轴向游隙不满足要求,对其调整后寿命较短的问题,对轴承结构及其组配进行了分析,认为轴承套圈的刚性不足,在轴向预紧力作用下产生了较大的弹性变形,使得轴承组配安装后的轴向游隙过小,借助Solidworks COSMOSXpress对轴承结构进行了优化改进,采取减小钢球直径,外沟道直径及内、外沟曲率半径,增大内沟道直径等措施,以增加其刚性。  相似文献   

16.
郭淑芳 《轴承》1996,(6):16-17
角接触球轴承采用中颇感应加热合套工艺可降低合套废品率,提高台套效率,且易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在一定电流频率下,热过改变加热时间,可精确控制外圈的胀大尺寸。对热合套装置的结构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7.
本文考虑角接触球轴承所处的高温环境和不同的轴向预紧量条件,分别采用拟静力学方法和力热耦合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力学特性计算分析。基于角接触轴承拟静力学,在给定径向力条件下,轴承轴向力在40~170N范围内变化时,轴承的接触应力先下降再上升,在轴向力为70N处出现最低接触应力,即轴承的预紧力合理值应在30N左右。采用力热耦合分析方法,对采用预紧力40N即轴向力为80N时的轴承接触状态进行有限元分析,获得了相应的考虑较高环境温度和转速影响的内部接触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采用力热耦合的分析方法,考虑高温度环境和轴承的大负载特点,低的接触应力状态对避免轴承提前失效和保障轴承寿命更有利。  相似文献   

18.
角接触球轴承的预紧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角接触球轴承预紧的类型及工作原理,给出了预紧选择原则和确定预紧力的计算方法。对中低速组配轴承而言,其最小预紧力可承组配方式以及承受的额定外载荷确定。  相似文献   

19.
角接触球轴承摩擦力矩的计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荣瑜 《轴承》1994,(6):2-5
在考虑角接触球轴承库仑摩擦力矩的三个主要因素-微滑、弹性滞后及钢球自旋的情况下,得出的轴承摩擦力矩计算方法,可以用于启动摩擦力矩的估算和轴承参数的设计。附图4幅,表2个,参考文献3篇。  相似文献   

20.
张锡昌  王鸿伟 《轴承》2003,(9):8-10
介绍角接触球轴承的主要结构型式和特性,以及轴向预紧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