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城市中存在大批“非典型历史城区”,因为其不属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范围之内,所以难免遭遇大规模推倒重建的待遇,导致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发展价值都难以彰显。通过对“城市历史景观”的产生及内涵进行解析,提炼出历史景观保护的“时空观”,包括“时间”维度的文化价值挖掘和“空间”维度的现存景观特征识别,去认知非典型历史城区的独特价值,对其进行整体性的保护活化。最后以天津宝坻老城区为例进行研究,以期为其他同类型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当前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等城市遗存的价值已得到广泛认可,但相当数量的历史城区因达不到历史文化名城或历史文化街区的标准,缺少法律、规范赋予的强制性保护,处境尴尬。尤其是处于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小城市,在经历了以外延拓展为主的增长阶段之后,逐渐转向对存量土地进行更新利用。其一般历史城区在保护价值被低估的同时,与城市发展相结合所体现出的更新价值也往往被忽视,极易面临被简单保护甚至粗暴拆除的局面。本文以栖霞市历史城区为例,从城市功能培育、空间风貌塑造以及开发建设管理三个方面探讨对此类历史城区的价值重估。  相似文献   

3.
历史城区的结构原型,蕴含着城市空间变迁的来龙去脉,它是我国历史城市特有的"形态基因",也是解读城市历史文脉的"空间密码"和协调历史保护与现代建设的"内在逻辑"。针对当前城市历史环境的现实问题与保护困境,结合荆襄地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相关研究,引入原型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揭示历史城区结构原型的三层内涵及其图式转换逻辑——概念原型、存在原型与意象原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历史城区结构原型的辨识方法,并面向更新发展探索原型维度的保护性建构策略,以期体现历史的规定性、演化的规律性及发展的适应性,为应对历史城区的整体保护困境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遗址保护对于当代城市空间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二者矛盾也十分突出。阐述遗址多元价值内涵,建立多元价值分析框架,采用多案例综合分析方法,从城市发展的宏观层面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城区遗址保护与利用的不同模式,探讨遗址的保护利用如何与城市规划建设相结合,在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个维度实现其多元价值。总结多元价值理念对于当代城市遗址保护的意义,并对遗址多元价值更好地融入城市发展和规划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历史城区存在着人民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变与传统城区结构的打破和文脉断裂的现实情况。文章以文化基因为视点,以邯郸市的历史城区为主要个案展开考察,重点探讨历史城区中文化基因与城区保护更新之间的内在联系,梳理邯郸历史城区的显性文化基因与隐性文化基因保护思路,以期为历史城区的保护更新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赖文韬  李和平  付鹏 《住区》2022,(4):15-22
我国尚存大量“非保护类历史城区”,它虽能体现多样化的历史时期断面,但由于历史范围、格局与风貌的完整性较弱,历史文化资源较少或分散,导致其承载的历史记忆和多样化的社会面貌遭遇漠视,通常沦为大规模城市更新的试验场,如何实现这类城区的可持续更新尚待深入探讨。通过引入地方营造理论,以江浦老城为代表探析了“非保护类历史城区”在“现代—传统”、“空间—社会”和“景观—文化”三个维度的现实矛盾;最后提出地方营造理念下的三方面更新策略,试图为其永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阶段历史城区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所面临的诸多新问题,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于2011年颁布的《瓦莱塔原则》为历史城区更新这一难题提供了指导。通过对《瓦莱塔原则》的分析研究,在现代因素不可避免地介入历史环境之时,应充分挖掘其核心价值,以“价值延续”的更新思路使之与历史环境相协调,并结合恩宁路中粤博西侧箫笛文化艺术馆的实践案例,为之后在历史城区更新中的建筑实践提供参照。历史城区不仅是历史空间的物质留存,更是人们社会生活的记忆载体。历史城区的更新实践应以更加长远的眼光、更加整体的视角去认知历史文化遗产,将其与更广泛的社会需求相关联,为城市的延续性价值带来生机。  相似文献   

8.
吴昊天 《华中建筑》2020,38(7):53-57
望德堂历史文化城区是澳门重要的历史文化区,也是澳门政府重点发展的文创区之一。该文以"澳门望德堂历史文化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城市针灸术理论,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深度访谈法、3D建模法等方法,对望德堂历史文化城区更新的问题进行不同维度的探讨与研究,通过研究与分析,指出望德堂历史文化城区更新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打通轴线与增加公共空间、建立历史城区新符号、进行创意传播等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历史城市的发展重心逐步转向老城内部的有机更新和内涵式增长,其发展不断面临保护与开发的双重压力,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对城市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结合成都老城实践,从城市设计的视角探讨保护和活化的内涵、基本思路和方法,提出在保护方面,梳理历史资源和历史空间肌理,奠定城市的基本空间格局;在功能活化方面,对功能进行整合与活化,重塑历史城区的价值和活力;在城市空间设计方面,以空间触媒激活地区发展,实现历史城区的再塑造。  相似文献   

10.
历史城区的更新变化不可避免,重视“维护”的系统性与连贯性才可使其健康发展。以广州恩宁路历史街区活化项目为例,结合粤剧艺术博物馆、永庆坊“微改造”及周边两栋单体建筑创作,分析“文化复兴”在历史城镇更新进程中的重要性,探讨非物质文化保护及其价值回归的必要性,强调地域文化价值在各个层面延续的连贯性。恩宁路历史街区作为西关旧城改造的时代样板,有力阐明了一座城镇的发展应基于整个生态系统的和谐演进,一个片区的复兴应保持传统文化的价值特性,一栋建筑的书写应尊重历史根脉的理性逻辑。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矛盾和问题,提出混乱的价值认识是保护观念不能得到统一的根本原因。以历史与现代,西方与东方多维度探讨当代历史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的构成。提出以目前西方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真实性价值,情感价值,文化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总体认识为核心,以代表我国文化多样性的“中国传统和现实社会对遗产价值内涵的发展”为两极,形成当代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的完整格局。  相似文献   

12.
<正>一、引言存量时代下,城市更新工作日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建成环境密度高、土地和建筑权属复杂、空间资源紧缺的历史城区是城市更新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区域。历史城区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重要的城市功能,但也存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缺乏、空间环境品质低下等问题,这些都对历史城区的更新提出了挑战。目前国内外特大一线城市普遍采用创新驱动、公服提升、文化传承等内涵式发展手段促进地区更新发展。本文聚焦与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息息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领域,以广州历史城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历史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给现状和问题,探索历史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引领作用和提升策略,以期通过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带动片区的整体提升,为历史城区更新探索适应性强、实施性高的更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工业建筑》2021,51(7):209-215,56
在工业时期,巴黎城区内建设形成了大量的铁路运输网络,在工业衰退与城市复兴的背景下,旧有铁路线路及其沿线空间成为巴黎市高密度城区中重要的潜力更新资源。如今,巴黎城区内多处废弃线路、设施及其沿线用地等已转化为步道、共享花园、文化艺术区等的公共活动空间,成为承载市民文化生活、游客观光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并在城市绿色网络构建中发挥着积极效益。从发展沿革、更新进程、更新方式及更新后价值效益等方面解读巴黎市樊尚铁路与小环线铁路的更新特征,总结出多元参与、自发更新的更新模式,艺术植入、生境保护、公共生活等多元的更新途径以及更新后的场地在历史记忆延续、文化形象塑造、生活品质提升、城市生态修复、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价值效益。从更新模式、运营实施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苏心 《建筑与文化》2015,(2):180-181
基于空间句法理论,通过对北京和天津历史城区三个不同时期的空间形态和城区活力的演变过程进行描述、分析和对比,来解释历史城区的空间形态对城区活力的影响作用机理。以此丰富对城市发源地的历史城区的认识了解,促进对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的更新与保护。  相似文献   

15.
沈佶平  徐刊达 《城市规划》2022,(S1):28-38+57
统筹保护、利用、传承,系统完整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当前我国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观要求。苏州从1982年成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来,名城保护始终以规划引领,“老城和新城和谐共生”成效有目共睹。本文分析了在创新与存量发展并存下苏州历史城区保护发展面临的问题,坚持全面保护理念,从价值引领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以文化为主线促进功能品质提升、以人为核心改善人居环境、精细化动态协同建设保护管理体系4个方面解析了新版苏州名城保护规划对历史城区保护的新要求,探索了新时期苏州历史城区整体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杨超 《城市规划》2022,46(5):81-92
“非历史文化名城”型老城是我国历史城镇的普遍样态,汤阴老城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本文以“城市历史景观”的整体遗产观为理论基础,通过深入探究隐于其后的价值内涵并从存在论的哲学层面予以根本性阐释,指引出一种适宜于“非历史文化名城”型老城更新的价值观与方法论,即文化景观空间体系。其意义有二:一是创建起老城遗存的整体价值范式与空间发展模式,在通达更为宏观的“大文脉”价值伦理的同时,揭示出一种深度融合遗产、人、社区、产业和城市的普适性构造机理;二是紧密结合实践,探索出此类老城更新城市设计的系统方法;其理论框架的开放性与指导实践的具体性有益于补充和完善我国历史城区空间规划体系中缺失的部分、延伸有机更新的理论脉络,为同类研究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大力推行供给侧改革的形势下,我国城市经济运营模式、城乡关系、城市形态及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城市逐步从快速发展模式向精明收缩调整模式转型。老城区或历史城区作为完整展现城市发展历史文化脉络的空间载体,成为旧城有机更新的重点区域。本文探讨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如何认识老城区的保护与发展问题,明确历史城区的保护定位,框定开发总量,探寻容量限度,优化更新存量,提高生活品质,构建具有特色、活力及服务均等的历史城区。本文将根据历史城区发展规律与特点、更加科学有效地建立历史城区容量评价技术路线,用以指导历史城区保护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步伐逐渐加快,历史城区保护工作面临的挑战愈加严重。探究历史城区风貌保护策略对于推进我国历史城区保护工作与发挥传统文化教育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在保护城市历史建筑和历史街道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对现代化城市整体布局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还需从城市轮廓线、高度与尺度、建筑、空间肌理、街道格局、重要景观点、绿化以及容积率这八个层面入手,寻找现代城市布局与历史城区风貌保护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的飞速建设,大规模的城市开发促使"大拆大建"之风盛行,城市历史遗产遭受严重破坏,有关旧城更新和历史文化城区保护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如何处理好旧城更新视角下的历史文化城区保护问题,在现今大环境下已经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旧城更新"和"历史文化城区保护"的相关概念入手,探究了基于旧城更新视角下的山东历史文化城区保护方式分类,以青岛市为实例,论述了旧城更新视角下的山东历史文化城区保护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历史城区是城市区域中历史建筑保存最为完整、环境特色最为鲜明的区域。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如何在保护历史建筑及环境的基础上,限定城区的合理容量是历史城区保护的核心任务。以哈尔滨南岗历史城区为例,结合城市设计理论及视觉景观分析方法,选定视觉景观控制要素,建立以景中视点与景外视点2个层级控制的分析框架,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历史城区的容量进行评定,并从建筑高度和容积率指标方面对历史城区容量进行控制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