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在我国大学老校区局部转型和旧城存量更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老校区的高品质物质空间资源可以利用成为其所在旧城片区更新的核心驱动力。如何通过大学老校区更新将一部分闲置设施转型为城市所需要的设施,以实现校城互动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文章以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南区更新为样本展开研究,从功能、交通和景观三方面总结了大学老校区与城市互动的空间更新手法。  相似文献   

2.
刘翠  刘娜 《建筑与文化》2020,(5):182-183
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对于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要意义以及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大学对地方营销的贡献推动了大学与城市合作,而新兴城市中高等教育资源的供求差距以及地理邻近性对大学和城市互惠发展的重要性促使大学与城市开展跨地域的合作。异地校区实质上是通过在大学与城市之间进行资源匹配,以更好地发挥大学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大学参与区域创新具有在地性特征,大学与城市在地理邻近性和关系邻近性两个层面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4.
梁凡  陆明  王一晴  吴远翔 《中国园林》2024,40(4):96-102
伴随着城市化发展而出现的一系列城市生态问题和生态扰动,其根源在于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需求间的不平衡。老工业区由于绿地的建设条件、数量规模及空间布局等限制条件,均无法适应当代城市发展。退休职工的聚居也使居民对休闲游憩的需求急剧增加,导致游憩服务供需矛盾进一步凸显。因此,以哈尔滨香坊老工业区为例,构建适配于老工业区绿地游憩服务供需量化及二者匹配分析的方法体系,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分析和老工业区绿地评估提供新的思路。首先,对供需分异极端化地块进行分类解析,明确了绿地优化的重点对象,即Ⅴ类和Ⅰ类供需分异区,为老工业区的绿地建设提供时序依据。其次,基于匹配结果,提出针对性优化策略,强调提升边缘闲置空间的供给能力和内部附属绿地的多功能性,以此满足老工业区集中性和日常性的高游憩活动需求,最终实现城市整体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和老工业区人居环境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随着大学教学规模的扩大,许多大学分化形成新老校区,改善新老校区空间形态以达到空间优化布局和文脉传承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空间句法通过融合拓扑分析方法,在帮助分析空间结构形态方面有很大的作用,为校园空间形态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运用空间句法分析软件Depth Map,选取全局整合度、全局深度、协同度、可理解度这4个参数,对云南大学新老校区空间形态进行量化研究,旨在为新老校区形态优化、延续大学文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表明,空间句法的变量能较直观地描述校园空间形态,云南大学东陆校区可达性和便捷度高于呈贡校区,前者更具有核心性,两个校区可理解度均较低,需进一步改善校区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新老混凝土粘结的破坏机理和微观粘结机理,简述了影响新老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几个主要因素及改进方法,并对今后研究和发展方向作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7.
尹茵  刘峰 《中外建筑》2008,(5):84-87
高等院校老校区文物建筑承载着高等院校的历史,对这些不可再生的历史信息资源,我们应倍加珍惜,延续其生命力,这成为高等院校老校区校园可持续发展中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本文在整体性、发展性、可读性的原则下,对我国高等院校老校区文物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20)
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劳动力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不断加入就业市场的大学生群体,他们应该具备何种能力素质,有哪些因素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通过理论及调查研究,旨在探求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
辽宁是我国工业大省,近年来经济出现大幅下滑,在当前我国经济面临转型升级之际,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转型及产业结构升级对振兴东北具有重大意义。基于分析辽宁省当前经济发展现状、经济转型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转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多校区办学模式下大学生归属感作为研究方向,并以华南理工大学南、北校区在校生作为主要分析和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探索大学生归属感的结构,并进行不同校区在校学生归属感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探讨在多校区背景下,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根据量化分析的结果,探讨"自我拓展型"大学如何在多个不同校区下增强学生的学校归属感。  相似文献   

11.
当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企业信息化的内涵,提升了企业信息化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如企业信息化对企业财务、人力资源和物流等领域的创新变革,产生了财务信息化、人力资源信息化和物流信息化等一系列新的问题。在信息化过程中,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标准和系统的规划,将导致各类资源分别信息化,结果产生"资源信息化孤岛",无法实现企业信息化中的资源集成。由此,导致企业信息化中的资源集成度不高,产生了资源冗余与不足并存的现象。企业信息资源集成管理主  相似文献   

12.
13.
以我国绿色大学建设为研究对象,从政府、社会、高校三个层面出发,运用问卷调查和专家咨询的方法得出了影响绿色大学建设成效的17个因素及其关系结构,并通过ISM模型分析法将绿色大学建设影响因素体系构建成1个多级递阶结构模型。在ISM模型的基础上,将绿色大学建设影响因素分为表层直接影响因素、中间层间接影响因素和深层根本影响因素三个层级,根据其层级不同,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相应的发展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建立结果符合绿色大学建设的实际情况,可以有效地表达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了政府层面是影响绿色大学建设效果的深层根本原因,所建立的分析评价模型可为政府等部门创建绿色大学提供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16)
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在运营和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对影响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管理的因素进行分析。本文以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的相关理论为支撑,提出影响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管理绩效的五大因素:社会贡献、孵化绩效、技术创新能力、人才培养与集聚、运营与服务,对于加强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任睿 《华中建筑》2007,25(6):138-14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的城市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进入到了新的快速发展时期,受其影响,城区内原有的老工业区也加快了转型调整的步伐.双井老工业区的转型正是在这个特殊时期进行的,通过描述双井老工业区的发展历程和转型后的现状,深入探讨了老工业区转型的动力机制以及转型过程中暴露出的诸多矛盾,最后,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角度和城市建设角度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多校区异地办学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办学的一种重要模式,不同于单一校园,地域特征等要素的差异以及新校区大规模的一次性建设都对校园建筑文脉的延续提出了新的挑战。浙江大学120年的校史中有三分之一处于多校区状态,在这种经典的多校区异地建设过程中,延续建筑文脉的设计思考呈现出多样的结果。梳理后明确了"文脉特征"的重要性,为我国大学校园多校区异地建设中如何延续校园建筑文脉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7.
明确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及其影响机理对于加速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识别与提取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因素并对其分类;根据问卷结果构建解释结构模型,深度挖掘关键要素间的作用关系并确立层级结构;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关键要素的相对重要性。基于此,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提出对策建议,为其制定及推行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方案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陈旭 《城市建筑》2022,(16):167-171
十九大五中全会公报表明,“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工程行业也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监管体系已然无法满足未来发展需要。为理清工程中各方主体协同监管作用机理,破除主体间林立的“信息烟囱”,提高工程项目监管效果,本文通过梳理近10年来较有影响力的文献资料和政策文本,整理出影响工程项目监管效果的诸多因素,收集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得出各类影响因素的互相作用机理。结果显示,政府、市场、社会在信息化平台的协同作用下,共同对工程项目监管效果产生影响。其中政府在工程监管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政府通过信用监管等方式,将结果在信息平台进行公开,促进市场监管和社会监督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9.
叶蔓 《低温建筑技术》2010,32(12):119-120
由于资源的濒临枯竭,使得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陷入困境,而产业转型是资源型城市摆脱困境的关键。文中分析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产业转型模式识别模型,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模式的选择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的建筑业已经开始从大规模新建时期跨人新建与维修改造并重时期.在人为和自然环境的作用下,每年都有大量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发生损坏和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